第二十二章
內閣
早上朝堂上的事情讓他們有點棘手,皇上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他要讓人們都知道自己的地位和尊嚴,不用別人的種種伎倆,僅用一張嘴和一句話就能夠影響天下格局,不為別的,只因為他是皇帝。
“諸位,皇上今天的諭旨你們也知道,兩省免除雜役的事情牽扯了戶部、通政使司,而皇上為此支付四十萬兩白銀,是為了抵消朝廷財政緊缺,也是不爭的事實。大家不是都沒有反對嗎?現在來商量一下,怎麼就不說話了?”
楊廷和看着下手坐着的人們,他們都是跟自己十多年交情的人,現在自己跟他們即使朋友又是上下屬,自然不會有多大的顧忌,於是最新開口說道。
“介夫兄,這有什麼好議的?既然是皆大歡喜的事,那內庫撥的銀子就交給戶部,然後再讓通政使聯合戶部的敬之兄、維之兄聯署給山陝兩省辦理不就行了嗎?”
石珤有些不明所以,在他看來這是件好事,儘管涉及的面大點兒,但皇上和內閣從上面壓下來,沒有辦不成的事兒。
“邦彥,你父親雖然曾任職山東按察使,但你沒有到下面的州府任職,有所不知。地下的州府對雜役都有安排,而且各地道路、橋樑維護也要他們來進行。這還不算,有些操守不保之人勾結當地土豪劣紳,壓榨民力。
今年免除山陝兩省勞力的事情不單是戶部、通政使的事,還有御史言官、刑部的事兒,這樣算下來兩省能鬧個把月。吏部自然也逃不了,這樣牽一而動全身的事你說我們為什麼這般苦惱。”楊廷和到底老練,一句句的把他的難處擺出來說道。
“可是這件事是皇上今日在大朝上說的,下面不幾日就將知道,如果到時咱們拿不出一個章程出來,那就是咱們無能!咱們也不能這樣干坐着,楊閣老,你德高望重,請您那個主意出來呀!”
費宏是裏面最不擔心的人了,他進入內閣時間尚短,任職也是不上不下。這件事他怎麼著都是牽連最少的人。本來也不用他多話,可是這是不能拖延的,皇上金口玉言,又有利於國計民生,內閣如果遲遲不拿出方案,那他這個內閣里的人恐怕想不受牽連都難,於是幫着石珤說道。
“那我和毛紀兄到戶部去處理出一份詳細的條目出來,邦彥道吏部把山陝兩省的府州縣的官員整理一下,看有多少考評差的,都是些什麼人,再和通政使司通一下氣。而閣老居中調停,三日後再在這裏定下一個方案上交司禮監,如何?”
蔣冕看石珤和費宏都贊成。而這件事本事自己也樂見其成。於是看向中央地座。調和道。
“嗯。也只有這樣了。”
楊廷和剛剛點頭同意。就見一個太監走進大堂。有些奇怪。一旁一直沒有說話地毛澄站起身。問道:“公公來此何事?是不是皇上有旨?”
“正是。咱家來傳聖上口諭。聖上定於十日後駕臨國子監。祭奠先師孔子。請大人準備一下。”那太監向毛澄躬了躬身。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道。
“皇上要到國子監?哦!勞煩公公回稟皇上。微臣定當準備齊全。請皇上放心。”毛澄大聲問了一聲。過後就覺失態了。連忙向太監回禮說道。
“那咱家這就回稟。不打攪各位大人辦事了。”他說著點點頭。躬身行禮。然後不理楊廷和他們地反應。逕自回身走出大堂。
“皇上怎麼會想到去國子監祭孔?閣老,是不是和那幾本書有關?”
毛澄等太監走出大堂門口,回身走到大堂中央,對前的揆說道。楊廷和點點頭,算是回答他的話,於是內閣又是一片沉寂。
毛澄在太監說出皇上要到國子監祭孔的時候就隱約感覺到了皇帝的意思,剛剛的話是為了確認一下,情不自禁的說出來,相信楊廷和心裏也是一清二楚。
其實毛澄本身對自己親自到湖廣迎接進京登極的皇帝相當自豪,不僅因為自己迎帝的動作,也因為皇上不像前任的幾代皇上一樣怠政,經筵几乎除了早朝之日每天都要進行,每個月都有三四次的常朝或者內閣會議,使得一些懸而不決的事情能夠快的辦理下來,賑災也更加快。
但這樣做的同時,自己和內閣同僚反而變得異常忙碌,政事的迅辦理使得皇上經常出現新的舉措和反應,無論是內庫和外庫分離還是學術上的創意,甚至於現在桌子上擺放的鐘錶和窗戶上安裝的玻璃都讓自己驚奇不已。
可以想到天子的天資已經不是自己可以奢想的,看着內閣里的朋友在新皇登極的將近一年裏表現出來的幹勁兒實在有點兒望而卻步。環顧周圍,現在的內閣同僚都已經七十多了,唯一一個石珤要年輕,五十九,能不能應付天子一時興起又想出來的事情?不是有利於國的還好說,如果是有利於國的事物,那我們這些人還能不能支撐下去?
“好了,現在不是燜在這裏的時候,還有很多朝政等着你們去處理呢。山陝兩省免除雜役事就先按敬之的意思辦吧!大家就先回本署辦公去吧!”
楊廷和最先反應過來,看着大家沉思的表情,不滿起來。事情雖然繁雜,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現在正值春種時節,事物不少,朝廷的內閣重臣竟在這裏無所事事,實在不成體統,於是出言勸解道。
“介夫說的是,大家回去辦公吧。現下雖還有數位同事可應對,但咱們是內閣閣員,想必諸位案頭都已經有不少文書等着處理了。”毛紀附和道。
晚上,楊廷和回到他的學士府,春種的事情還有免除雜役事讓他一整天都忙忙碌碌,到了書房就疲憊的坐在太師椅上,不知不覺間意識就迷糊起來。
突然一股暖流從頭上的太陽**穿入,恍惚的睜開眼,看見自己自幼就聰慧異常的兒子楊慎正在身後,雙手放在自己腦後給自己按摩,欣慰的笑了笑,問道:
“用修,你今天到為父這兒來有什麼事?”
“父親,今天方獻父對孩兒說,他已經跟皇上說了他覺得物競天擇之語不當之處,皇上漠然以對,但從叔賢的表情上看,皇上對叔賢好像頗為讚賞。”楊慎繼續着手頭的按摩,輕聲說道。
“嗯,這是應有之意,皇上雖然年少,但卻是不可多得的聰穎之人,一定已經猜到了他說的意思,但又不好表示什麼,因此可能在語言上激勵了一下這個王守仁的弟子,少年老成呀!”楊廷和輕閉雙眼,不在意的說道。
“孩兒也是這般猜想,看來皇上可能要有所行動了。父親,您還記得今年正月的事情嗎?就是皇上下詔讓翰林院整理出《永樂大典》,而且還讓宮中的太監們一同參與。”
“當然,這件事當時不是還有不少御史上言嗎?不過皇上對此事不一言,過幾天還放了翰林院的一個假?怎麼了?”
“孩兒聽說皇上好像要頒印《永樂大典》給國子監。”
“哦?有這件事?不過按照皇上的言行這件事好像不是不可能,要知道皇上可是非常喜愛這部大典,登極之初就索要這部大典研讀。不過現下朝廷多時,而且也沒有多餘的錢財供應翰林院去校對印製呀,皇上應該知道才對?!”
楊廷和聽到兒子說起其事,猛地睜開眼,然後緩緩轉起身邊走邊說。最後衝著楊慎身前站住。
“孩兒也不是十分清楚,只是聽學士和員外郎他們議論,所以今天才想向父親求證此事罷了。”
“嗯。看來聖上可能是有意讓人散出來的,如此說來《永樂大典》可能真要重新校訂了,聖上的心思不淺呀!”楊廷和沉吟了一下,嘆道。
“父親為何這般說?”
“今日皇上判了一個宦臣到內閣,說要在十日後前往國子監祭孔。”
楊廷和的一句話,楊慎就明白了。國子監是天下學院之衝要,孔子是天下文人之心腹。國子監祭孔既顯示了皇帝尊師之心,又可以藉機把自己的學術展示出來。而《永樂大典》重新校訂頒印恐怕就要在當天宣告天下,可謂是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