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客服人員的激勵與溝通(2)
激勵與溝通
一家服裝企業,為了提高自己的銷售量,業務人員在向批發商推銷產品的時候,向客戶承諾一些難以實現的優惠條件,比如批發商進貨達到一定量時給予高額返利等等。為了擴大自己的銷售額,除了開拓自己負責的區域以外,還向相鄰銷售區的經銷商以優惠條件批發產品,以至於最後各銷售區之間互相搶佔對方地盤。剛開始時,這種做法的確提高了銷售額,在一些地方的市場佔有率得以大幅度提高,銷售區經理和業務人員的獎金收入在業內達到了中高水平。
但是兩年以後,這種做法的弊端就開始暴露出來。首先是許多經銷商發現該企業的業務人員不守信用,令他們蒙受了很大損失,紛紛停止從這家企業進貨;另一方面,各銷售區之間搶拉客戶的現象愈演愈烈,嚴重影響企業的整體市場策略。最後,企業的整體銷售業績開始下滑。
很明顯,這家企業在銷售人員的激勵政策上出現了問題,它單純的將銷量與收入掛鈎,在這種不健全的激勵機制下,當然容易產生一些銷售人員的短期投機行為。
銷售工作常常會引起煩躁和心理壓力,喪失工作積極性。如果不及時關注的話也會漸漸影響整體的正常工作。這就必須引入激勵機制。對於激勵,專家提出,任何想長久發展的企業必須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勵機制,激勵機制是企業將其遠大理想轉化為具體事實的手段。
以3M公司為例,公司為了實現其不斷生產創新產品的戰略目標,建立了一項激勵機制:要求公司的科技人員花費15%的工作時間,在自行選定的領域內從事研究和發明創造活動。在這一制度下,員工被激發出的創造力為公司帶來了一連串獲利豐厚的創新產品。
了解人們心理活動的規律和過程,使採取的激勵形式更有針對性,更具有成效。例如對重視物質方面需求的員工,可以在物質方面給予更多的獎勵;對物質條件充裕的員工,可以在精神上給予獎勵;對事業心強的員工,可以給予工作鼓勵。
人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人決定了企業的整體定力,企業每走一步,都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很多企業都喊出:“人是企業中最重要的資產”。訓練所有的員工都能分享公司的核心價值觀,還不算是挑戰。真正的挑戰在於找到那些已經具有企業核心價值觀的人,以及創造出一套強化這些核心價值的創新激勵機制。比如IBM,他們的人員相當穩定,不像一些新的IT公司“Peoplecome,peoplego(人來人往)”,這是因為IBM有一種包容性極強的文化。
美國心理學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約的概念。雖然心理契約不是有形的,但卻發揮着有形契約的作用。企業清楚地了解每個員工的需求和發展願望,並盡量予以滿足;而員工也為企業的發展全力奉獻,因為他們相信企業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與願望。心理契約是由員工需求、企業激勵方式、員工自我定位以及相應的工作行為四個方面構建而成的,這四個方面有着理性的決定關係。
企業中激勵機制的建立,不是簡單的一項新制度的增加,而是一個新舊制度的調整。以惠普公司電路部門的改革為例,該部門自成立以來,幾乎就是靠公司內部的生意舒服地過日子。如果惠普的其他部門可以向外界採購的話,電路部門就再也不能像現在這樣高枕無憂了。最後,管理者決定取消公司內購的規定,引進競爭。從此電路部門的情況煥然一新,充滿活力。
某個諮詢公司招進100多人,對新進來的人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這100多人裏面,只有兩個人能做到合伙人!”IBM從來不會用這種方式來“激勵”員工。在IBM,對於員工的鼓勵是非常積極的,希望每一個員工都對於職業前途充滿希望,無論你是多麼基層,你都有機會進入高層。彭明盛就是從一個小員工開始,不斷晉陞而成為IBM一把手的。
一個企業的成功或失敗,業績的增長或下降,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之外,人是決定性的因素。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和表現,會對企業的效益產生直接而又重大的影響。
銷售人員的激勵應是注重過程激勵而不應是結果激勵,過程激勵無論如何最後都會以一定的結果來體現,在雅客,業務人員做的好,物質上的激勵是最顯著的,這也是任何一個企業的共性,不過,在此之外,雅客也會根據業務人員的努力程度和業務表現,考慮將一些表現突出的銷售人員進行提拔。
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三十多歲的業務員,為了銷售公司的產品,整整一年沒有回過家。到了年底,回到了公司,他創造了全公司銷售第一,非常高興。按照公司銷售提成比例的規定,他應該得到3萬元人民幣。而慶祝會開完后,他卻只拿到1萬元的銷售提成,此時他十分惱怒,準備找老闆談談,大鬧一場,然後拍桌子走人。就在這時,老闆約他去吃飯。
當他匆匆忙忙趕到酒店時,一下子傻眼了,在酒店的包廂里,除他一年沒見的父母親和他的妻兒,沒有旁人。老闆笑呵呵地說道:“感謝兩位老人,為公司培養出這樣優秀的人才,我代表公司向二老表示深深的敬意!送1萬元給你們過個好年吧。”又對他的妻子和孩子說道:“對不起你們,公司對你們關心不夠,這1萬元是給你們的,獎勵你們,因為你們有一個好丈夫和一個好父親。”這時,這位業務員再也忍不住了,感動地說道:“老闆!你放心,明年我一定還是最優秀的!”這位老闆不但懂得運用誠信的藝術,而又巧妙地將管理藝術運用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