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全面的譴責

第三十八章 全面的譴責

一九四一年十月十五日,羅斯福總統深知,他拒絕參加同日本首相舉行的最高

級會議(在沒有東京事先讓步的情況下)就有可能使談判破裂。那天他把他的關切

打電報告訴了丘吉爾,他總是稱丘吉爾為“那位前海軍人員”。電報說:“日本的

局勢當然是惡化了,我相信他們即將北上——可是儘管如此,你我在遠東還有兩個

月的間隙。”他的預言反映了華盛頓和倫敦兩地的軍事情報普遍一致的看法,認為

“一旦蘇聯的解體看來迫在眉睫,日本人將進佔海參崴和沿海各州”。當德國的進

軍在十二月份的某個時刻威脅到莫斯科之前,預料俄國的局勢不會變得嚴重起來,

陸軍部收到倫敦十月份的估計是:“日本不會向南進軍,除了有可能去泰國,因為

南進有同美國和英國發生糾葛的危險,特別是鑒於美國所採取的第一個立場。”

那個立場是建立在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力量穩步增長的信念上的。陸軍的一些

計劃人員已經把這些島嶼看作決不僅僅只是阻擋日本的一個基地,或者僅僅是可以

阻止任何南下進軍的強大防線上的一個“關鍵性基地”。十月八日,陸軍部長聽到

忠告,應該趕快派更多的B—17轟炸譏、戰鬥機、俯衝轟炸機越過太平洋,形成

“強大的空軍攻勢”。以空中封鎖和戰略轟炸的威脅來阻攔日本人的這個最終目的,

看來是重要的。而史汀生熱情地抓住了這個報告的結論,“現有的、或計劃要派往

菲律賓的空軍和地面部隊已經使亞洲地區的全部景象改觀。”大型轟炸機不僅綸陸

軍提供了守衛這些島嶼的手段,而且提供了可以用來威脅日本的武器,如果可以說

服俄國人出借海參威的基地的話。自從西奧多·羅斯福派出了“白色大艦隊”以來,

美國還不曾有過機會揮舞這樣有力的“大悻”——或者在陸軍部長看來是這樣。他

作了充分的準備,即使冒把“前沿”設在敵人的疆界上可能招致對方進攻的風險,

亦在所不惜。

陸軍部十月份的“戰略估計”指出,“採取強硬立場可能促成日本投降”。即

使發生了衝突,美國陸軍也深信可以迅速取得勝利,這樣還會保證得到某些其他的

利益:“如果我們的立場真的導致敵對行動,美國人民的支持將會表現為大大加快

工業生產,這種增產不但會保證使我們的太平洋問題得以解決,而且可能還會有利

於美國在歐洲戰區對英國和俄國的援助。”這個設想清楚地表明,美國軍事情報對

於潛在的敵人估計過低到了危險的程度,甚至有這種極端傲慢的提法,說容易被打

敗的日本的六百萬噸商船“可以在歐洲戰區大加利用。”

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海軍人員並不十分為陸軍計劃人員的說法所打動,陸軍說什

么駐在菲律賓的轟炸機隊能在入侵的部隊登陸之前就把它擊潰,或者說什麼俄國人

會同意讓B-17飛機從海參崴起飛,使日本的城市陷入一片火海。實際上,派出數量

充足的飛機和部隊,使戰略威懾力量能守能攻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海軍的擔心是

非常實際的,日本可能發動先發制人的襲擊;接着十月十六日傳來了消息,近衛政

府已經倒台。當天下午在白宮舉行的緊急會議促使斯塔克海軍上將發出戰爭戒備令。

所有的海軍司令部都接到警報:“局勢嚴重”、而且“日本進攻俄國的可能性極大”。

因為日本認為美英兩國“應對它目前所處的危急狀況負責,還存在日本襲擊這兩個

國家的可能性”。

東條將軍受命為首相的消息在華盛頓引起極大的不安,人們設想,作為一個軍

國主義者,他的內閣必然是親德的和好戰的。格魯大使報告說,東京打算繼續談判,

東條十月十九日又發表了表示和解的講話,提出願意“與友好國家促進親善關係”,

在這之後,危機開始緩解了。於是隨着為又一輪外交角逐作準備之際,英美兩國都

加緊努力趕派搔軍到遠東。

不完善的威脅

經過十月二十日戰時內閣會議的激烈爭論,丘吉爾終於說服了海軍部放棄它較

為正確的判斷,命令“威爾斯親王號”在一艘新的航空母規的伴隨下駛入印度洋,

這支艦隊將在那裏與前往新加坡的戰鬥巡洋艦“反擊號”會合。第二天,史汀生以

極其熱情的辭句向總統彙報了陸軍的轟炸機例·划,他稱之為“具有極端重要性的

戰略機會……。我們過去二十年間的全部戰略可能性(原文如此)已經徹底改變了

……。我們本來無力影響這個地區發生的事,現在突然發現自己有身懷巨大實力的

可能性。確實,我們幾乎還未曾認識到我們的機會。”他那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備忘

錄指出,正在試探的一個可能性是取得蘇聯的合作,可以利用海參威作為“顯示美

國影響和力量的北方鉗形運動的基地”,可以再從這裏把B-17轟炸機送往遠東,還

可以轟炸日本。“以此打開對西太平洋的控制,就決不會不形成巨大的力量,成為

對日本的警告又使俄國感到有信心。”史汀生預計,單是轟炸的威脅“就很可能使

日本脫離軸心國家”。

陸軍部計劃局十一月三日勸告史汀生,“在遠東的主要目標是使日本不參戰”。

有更多的時間增兵菲律賓,使威懾戰略升級為進攻力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陸軍部

長已經知道,麥克阿瑟要到四月份才能招募和訓練出他所需要的不下十萬名菲律賓

人(另外還有一萬七千陸軍部隊在等待船隻送他們去會合已經在菲律賓的一萬八千

美國士兵)。截至那時為止,呂宋各機場上只有九架那種大吹大擂的重型轟炸機,

另外的二十六架要到十一月份才能送去。但是即使已經計劃使B-17飛機的生產到一

九四二年二月從每月十二架增加到四十架,史汀生自己的筆記透露,他很贊同這樣

的說法,即使只是建立一支只有一百二十八架飛行堡壘這樣的小股力量,也要等到

四月份。他向羅斯福保證:“可是即使是這種並不完善的威脅,如果不必立即去與

日本作戰,也足以制止日本向南進軍,保證新加坡的安全,還能得到這種行動的一

切徹底改革的後果。”

日本人重開外交談判(帝國統帥部規定了期限,要在幾周之內取得進展),美

國政府卻決心個妥協,而是盡量拖延會談的時間。十月六日,史汀生抱着盲目的樂

觀心情告知國務卿:“我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鞏固我們的陣地。”但是由於增兵菲

律賓計劃的要求又擴大了,陸軍部準備同意麥克阿瑟到一九四二年四月再完成部署。

所以,看來華盛頓和東京的外交行動時間表是怎麼也無法步調一致了。這是在

十一月五日就很明顯的,也就是在野村大使提出日本的“A”項建議重開談判的前

兩天,這時馬歇爾和斯塔克提出的聯合備忘錄告誡總統說,德國才是美國的主要敵

人。他們警告說,在菲律賓建立起轟炸力量和充分的後備部隊至少需要六個月的時

間。可是羅斯福和赫爾兩人都決定拖延會談,碰碰運氣——而同時東條首相已經定

下了以十一月二十五日為實現某種和解的最後期限,使石油供應得以恢復,並且導

致與中國******人求得解決,東京的不耐煩可以從格魯大使送交華盛頓的報告和東

京給野村大使的指示表現出來。“魔術”小組截獲的消息里經常出現緊急的說法:

“我國人民越來越不耐煩了”(十一月二日):“局勢不允許再拖延了”(十一月

四日);“為簽署這項協議(在孜對行動爆發之前,日本最後提出的兩次外交建議,

稱做”A“項和”B“項建議)的一切安排在本月二十五日以前完成是絕對必要的”

(十一月五日);“我們已經到了這些談判的最後階段”(十一月六日);“不要

再拖延了”(十一月十一日);“危機已經迅速臨近了”(十一月十五日);“把

部隊從法屬印度***的南部調到北部是我們冒險作出的重要讓步,是為了加快達成

協議”(十一月十九日);以及“由於情況極端嚴重,[我們]只能最迫切地希望

能迅速取得解決辦法”(十一月二十四日)。

在距東京規定的十一月二十五日這個“絕對不能更改”的期限只育幾個小時的

時候,總統和國務卿當然知道他們已經沒有時間了。“魔術”小組截獲的消息中提

到,日本準備從海路和空中撤出他們的駐外大使館官員,還有銷毀機密文件和密碼

的指示。十一月七日,野村大使遞交了東條內閣的一項全面解決辦法的建議。“魔

術”小組的報告已經把建議的內容告知了赫爾和總統,雖然總統也認為這項建議是

完全不能接受的,但是國務卿卻奉命“調動每一根神經去滿足對方,並且保持良好

的關係”。美國政府已知道“B”項建議是作為短期解決的辦法提出的,也知道來

棲特使已從東京啟程前來,協助在一周后提出這項建議。

“頗為可觀的讓步”

日本大使十一月十日來到白宮時聲稱,最新的建議是作出了“頗為可觀的讓步”,

他強調他的政府希望能迅速得到答覆。羅斯隔耐心地解釋說:“各個國家都應該鑰

前考慮一百年。”第二天,沃爾什主教來到國務院,說他主張再提出一個和解備忘

錄。斯坦利·霍恩貝克笑他是“過於天真”。東京十一月十七日告誡野村說,“帝

國的命運繫於一線”,同時還對他說,“務諸如勁戰鬥”。那天;總統還推遲了去

溫泉療養之行,以便參加同野忖和剛剛到達華盛頓的特使舉行的另一次會議,來棲

表示了他的關切,認為太平洋“就象一隻火藥桶”,但是羅斯福和赫爾似乎更關心

使日本放棄它與三國條約的關係,總統提醒他們說:“朋友之間不把話說絕。”

可是,在討論的過程中,兩位日本使節認為,他們發現美同的立場育新的和解

味道,井。且克盡厥職地報告了東京:“看來事情十分清楚,他們的心思是,在摸

准了我們的和平意圖之後再作出妥協。”他們的結論是,美國容易接受要求是由於

“注意力問題……美國最近比過去越來越面向大西洋了。”他們說得對。十月底,

美國的兩艘驅逐艦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先後遭到魚雷襲擊一事促使總統責難孤立主

義者,並且竭力主張通過三條重要的修正案,以放黨中立法的限制。修改法律使美

國商船得以武裝駛往英國港口一案僅以微弱多數獲得通過,而且還是在總統在電台

上揭露了他稱之為納粹佔領南美的秘密計劃之後。一個英國代表團曾在十一月九日

到達華盛頓,洽談購買正在運往遠東的一些重型轟炸機。

這件事又一次提醒了總統和他的軍事首腦們,美國要在當時參與太平洋衝突的

準備是多麼不足。斯塔克海軍上將十一月十五日在回復金梅爾海軍上將的信中寫道

:“我們拚死拼活努力出兵,使我們能有足夠的兵力在兩洋作戰。”金梅爾堅持

“要多考慮太平洋艦隊的需要”。兩天前,多諾萬的代表約翰·海·惠特尼曾經把

丘吉爾關於需要美國干涉的意見摘要用電報從倫敦發來:

(1)我們參戰每早一個星期就可以使戰爭縮短一個月。

(2)選擇的順序:

(a)肩“美國而無日本

(6)美國和日本都參戰

(c)兩國都不參戰

(d)有日本而無美國(這種可能性是令人難以想像的)

所以,事情很清楚,就在日本的十一月二十五日期限的前一周,美國的外交活

動和軍事戰略被相互衝突的力量瓦解了。總統不顧孤立主義者的堅決反對,已使美

國更向英國靠攏,瀕臨同德國公開敵對的邊緣,因而避免在太平洋攤牌已經是勢在

必行了。菲律賓的威懾力量尚未形成,戰略轟炸機的恐嚇在幾個月內還不會生效。

可是由於有三國條約,美國先發制人,襲擊德軍或日軍,就會點燃兩洋戰爭的戰火。

這倒不是丘吉爾想像得出的最壞情況,但是對羅斯福和他的軍事首腦們卻是最壞的

情況,正是這些壓力迫使美國的對日政策二十年來第一次軟化到和解的地步。

十一月十七日在白宮討論的時候(在東京提出“B”項建議之前),來棲主動

建議,總統可以達成一個臨時協議,使他的政府獲得較多的時間:“如果日本人現

在從印度***撤出軍隊,美國能否緩和他們的經濟壓力,達到輸送少量的大米和石

油的地步……?”當晚,赫爾告知英國駐華盛頓的公使,這個主張“很有吸引力,

至少值得一試”。總統和國務院將竭盡一切力量避免捲入太平洋戰爭,其理由已在

財政部長摩根索同一天提出的備忘錄中闡明,備忘錄的題目是《消除對日緊張關係

並確保擊敗德國問題的探討》。由他的主要助手哈里·德克斯特·懷特起草的備忘

錄提出了獲得太平洋永久和平的條件,使美國可以把它的艦隊調到大西洋。備忘錄

要求日本軍隊立即撤出印度***和滿洲邊境,分階段撤出中國,換取美國取消石油

和貿易禁運。

總統也重新提出了他早些時候的主張,建議給日本六個月的停戰朋——“現在

提供一些石油和大米,以後再增多”——如果他們不再派更多的軍隊去印度***;

開始同中國******人舉行和談,還有,也許意義最重大的是,“日本將同意不藉助

三國條約,即使美國參與歐洲的戰爭”。東京拒絕了來棲有關實行獨立政策的建議,

擔心這樣只會造成拖延或破裂。他奉命在十一月二十日提出“B”項建議。儘管如

此,赫爾和羅斯福都希望抓住機會,“作不顧一切的努力,期望總能取得一些結果”。

國務院的官員們起草了一份臨時協議,這不能看作是遷就,但是很接近日本“B”

項建議提出的條件,“B”項建議表示願意把他們的部隊撤到印度***北部,並且

不作進一步的“武裝進軍”。作為回報,美國將恢復商業關係,並且“按要求的數

量供給石油”,還要暫停給中國******人的援助,使和談得以進行。

“公平的建議”

美國臨時協議的最後草案規定,在暫時和解的三個月期間,日本可以留在印度

***北部的軍隊限制為兩萬五千人,關於是否停止給******人援助的事卻有意含糊

其詞。但是草案的確提出了一些積極的建議:菲律賓將作為和談的地點,美國將不

再凍結日本的財產,並且恢復有限制的貿易,就是說,有足夠的石油供給民用,但

是航空燃料就不夠用了。

“臨時協議”的這兩項主張決不是互不相干的。意義重大的是,看來美國是准

備以有限度的放寬禁運和給中國人一些鼓勵去同日本談判,贏得在太平洋再有三個

月的和平。如果兩國政府希望繼續從事外交交涉的話,至少是已經有了這種可能性。

東京看來肯定是作了贊同的表示。十一月二十二日,野村得到通知,最後期限延長

四天,改為二十九日;“過了期限事情將任其自行發生”。

正是這項宣告使羅斯福在兩天之後產生了悲觀語調的起因,這時他電告丘吉爾

說:“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公平的建議,但是,是接受還是拒絕自然是日本的內政。

我不抱很大的希望,我們都必須準備應付麻煩,可能為時不久了。”同一天,十一

月二十四日,赫爾同英國、荷蘭、中國、澳大利亞各國大使討論了這項建議。美國

臨時協議的最後草案用電報發往蔣介石政府,還附上一項十點建議,其中採納了摩

根索的備忘錄,明確重申任何長期解決辦法所必須符合的嚴格條件。其中包括,日

本承認******政權,從中國撤出一切軍隊,還要退出三國條約。

六個月毫先結果的談判,以及這位年長的國務卿喜歡一再提到的許多日本背信

棄義的事實,使他感到惶惑,即使是取得臨時性的和解又是否明智,或者有無可能

呢。但是他知道,迫切需要獲得更多的時間,以鞏固美國的軍事地位和戰略。對於

國務院的強硬路線者,特別是對斯但利·霍恩貝克來說,這件事的壓力並不大,他

們擔心的是,同東京作任何交易都會削弱蔣介石。霍恩貝克可以抱怨說,海軍“在

二月份曾要求有六個月的時間,國務卿通過他的談判使他們得到了六個月時間,現

在他們還要再有三個月時間。”拖延時間意味着在一定的程度上遷就日本——以及

美國有捲入遠東慕尼黑的危險。不管怎麼說,日本遵守臨時協議的任何和解要求,

其可靠程度從東京十一月二十四日給野村的電報看來是大有問題的。電報堅持“B”

項建議的條件:“我們要求停止援助蔣介石(還有得到荷屬東印度供應的貨物,同

時得到美國向日本提供的石油)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國務卿對那天的談判達成的脆弱論點感到擔心,在他會見海軍作戰部長時流露

出來。會後斯塔克通電太平洋所有的司令部,發出了又一項警報,“與日本取得有

利成果的可能性十分值得懷疑。這種局面再加上日本政府的聲明和日本海軍與軍事

部隊的行動,在我們看來表明,向任何方向發動意外的侵略行動都是可能的,包括

襲擊菲律賓或關島。參謀總長看到了這份電報,表示同意,並且要求發出行動指示,

通知他們地區的陸軍高級軍官。需要絕對保密,以免使已經緊張的局勢更為複雜,

或者是加速日本的行動。”

就是在這種形勢緊張和情況不明的背景下,總統在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午舉行了

國防委員會每周的例會。會前,赫爾特地把美國臨時協議的文本送給陸軍部長和海

軍部長過目。他們也都表示同意。史汀生的記載說:“協議充分保護了我們的一切

利益”;雖然他對日本是否肯於接受不抱很大希望,他很看重可以用協議換來的三

個月時間,使陸軍能完成在菲律賓的部署。這次的討論持續的時間特別長久,一直

談到吃午飯的時刻。總統幾乎完全沒有涉及通常的主要話題:歐洲和大西洋戰爭,

他一心關注的是太平洋。他顯然非常擔心那個五天之後將會到來的期限,以及再過

兩天之後就有發生突然襲擊的可能性——這是從台灣向菲律賓出動襲擊需要的時間。

根據史汀生的日記,羅斯福說過:“日本人一向有不宣而戰的惡名,問題在於我們

應該怎麼辦?問題在於我們應該怎麼設法使他們陷入先開第一槍的境地,而又不會

給我們自己造成太大的危險。”正如陸軍部長在記載中說的那樣,這是“一個困難

的問題”。如果美國首先開槍,日本就可以援引三國條約的條款,使美國陷入兩線

作戰,那是美國十分急於避免的。

那天上午的會議可以得出的重大結論之一是,美國的各位領導人現在已經取得

了一致的認識,根據最新的情報證明,日本不是北進,而是準備向南出擊。從斯塔

克的信看來,這一點是十分明顯的,這封信在那天下午緊急送交金梅爾,告誡這位

太平洋艦隊司令說,總統、赫爾和他本人一致認為,“對於日本的突然襲擊”,他

們是不會感到意外的。“從很多角度來說,襲擊菲律賓將是我們可能遇到的最為難

堪的事……。”這次國防委員會會議最重要的結果,一是美國將繼續談判,二是那

個臨時協議的安排有多出幾個月時間的可能,足以完成一些措施,可以保證,如果

菲律賓遭到襲擊,也不會使人“感到為難”了。

總統和國務卿都在等待英國人和中國人的反應,然後向日本使者提出他們的三

個月臨時和解建議。丘吉爾的回答顯然將是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因為完全可以預料,

蔣介石將反對與他的敵人協商的任何企圖。首相表示贊同——而且是極為贊同,在

他給安東尼·艾登的十一月二十三日備忘錄里就是這樣說的:“我們的重大利益是

:不要再發生進一步的侵犯行動,不要戰爭,因為我們已經有足夠的故爭了……,

我必須說,我會感到很高興,如果我得知美日協議已經達成,這樣一來今後三個月

內,我們在遠東的處境決不會比我們目前的處境更糟。”丘吉爾最關心的事,同羅

斯福一樣,就是加強兵力以威懾日本,他無疑是想到,“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

號”駛過印度洋前往新加坡而沒有答應過會有的空中掩護。本該隨同兩艦前往的那

艘航空母艦已在西印度群島擱淺,現在已經在擬定討·划,派出接替的航空母艦,

以及更多的戰艦,以便在一九四二年三月底以前能育一支相當可觀的艦隊準備就緒,

可以保衛馬來亞。

可是,首相只給總統送去一個小心謹慎的答覆。他在十一月二十五日就寢之前

把信發出——正如丘吉爾在他的回憶錄中細心指出的那樣,雖然信件是第二天凌晨

送出的,但是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早餐時間才到達華盛頓——信中寫道:“當然,這

件事應該由你來料理,我們肯定不希望再增加一場戰爭。只有一點使我們不安。蔣

介石怎麼樣了?他是不是已不思飲食了呢?”

丘吉爾倒是有意對美國努力與日本取得和解表示贊同,但是蔣介石卻通過所有

可以利用的渠道高聲表示強烈的抗議。赫爾深感不快,他聽說有“無數封歇斯底里

的電報打給各位內閣官員和政府的高級官員,而不是給國務院,有的時候甚至不去

理會總統,這是在不明事實真相的情況下便闖迸了一種微妙的局面”。這位蔣委員

長又堅持他的要求,定要“美國宣佈,如果日本軍隊撤出中國的事不解決,就不能

考慮禁運或凍結的問題”。十一月二十五日晚上,他曾接見中國大使闢謠,據說蔣

介石的美國朋友向報界散佈謠言,說是“姑息”的事即將出現。胡適得到堅定的通

知:“我們的建議將解除日本在印度***對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威脅,其中包括新加

坡、荷屬東印度群島、澳大利亞、還有美國、外加菲律賓和橡膠與錫的貿易航線。”

國務卿的生硬態度並不暗示他將接受勸阻,至少不會因為蔣介石誓死反對而設法妥

協,而這些反對並沒有考慮到關係更大的問題。赫爾強調那九十天的期限,他還堅

持認為,“我們可能在那個期間讓日本得到的一定數量的較為低級的石油產品,並

不會使日本的戰爭準備和海軍力量有多少可觀的增長。”赫爾警告說:“我們可以

取消這項建議,但是必須有個諒解,萬一日本向南進軍,不能指責我們未能派遣艦

隊進入印度***附近地區和日本領海。”這種怨言反映出他在昨大的會議之後感到

的憤懣,會上那些人使們顯然指皇美國“願意採取軍事行動,率先保衛整個地區”。

一九三一年日本人把軍隊派往滿洲時,他的前任曾經拒絕過這種做法,赫爾本人在

中國的戰事擴大時也曾多次反對直接捲入。到了一九四一年最後的一個月,美國已

經瀕臨對德作戰的邊緣,促成太平洋衝突既不是他的政策,也不是總統的政策。

因此,赫爾、顯然還有羅斯福在十一月二十五日晚上已經完全下定決心,着手

達成一項臨時協議,設法贏得時間。亨利·摩根索表示反對,他為蔣介石的姻兄宋

子文的一些刺耳的話所激怒。內政部長伊克斯也會始終反對使“鋼鐵般的堅定”有

任何鬆動,他認為這是唯一能得到日本尊重的政策。重要的是,一直到後來他才得

知有這個臨時協議,當時記錄上寫着,他接下去說,他本來會辭職,然後指控總統

的綏靖行動。以令人生畏的霍恩貝克為首的國務院持強硬路線的官員並不諱言他們

對此不同意。顯然有這樣的危險性,美國被迫改變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的不妥協政策

去作一筆交易,最後將證明是同一九一七年的藍辛-石井協定一樣的調和退讓。羅

斯福和赫爾當然很清楚東京的強硬語調,因為他們從“魔術”小組截獲的材料中竊

聽到了一切。

“對美國政策的一個相當全面的譴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太平洋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太平洋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全面的譴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