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南朝無法走出莊園經濟為主的模式
應該說,不管是南朝皇族,還是北朝皇族,都是很討厭大莊園主們的。試想,有一群人,他們個個都能輕鬆的拉出一支上千人(甚至更多)的武裝,哪個皇帝不討厭他們。
我們在這裏重點介紹東晉和劉宋,因為東晉對士族管理最松,而劉宋最狠。
即使是東晉,倉皇南逃,皇族沒有力量,是靠這些大族武裝打下天下。但是,在東晉剛剛安定沒幾年,皇帝司馬睿就開始急不可耐的限制士族權力。
可笑的是,士族的全面特權,正是司馬睿在三年前登基時公佈的。司馬睿登基時,為了讓士族們支持他,所有士族有官位的官升三級,大小士族包括寒士,一律免除“勞役”(以前名義上不免,需要出錢免役)。所涉及的人員超過二十萬。
朝廷限制士族權力,無所謂就是兩方面。第一,命令士族放出一些部曲、食客。第二,就是給自耕農一些貸款扶植,時不時的再免除一點貸款。另外就是,打擊士族在社會上半搶半買土地,強迫農民依附的**行為。
士族大怒,王敦在武昌宣佈“清君側”。從武漢到南京,一路上都是士族分子把守強關,竟沒有一人閉關阻擋的。王敦一路上兵不血刃開到南京西郊。大家不要以為王馬共天下,王敦的實力就超強了。因為當時王敦還沒有拿到揚州的兵權,實力並不比南京城裏的司馬睿強。可是火燒眉毛時,司馬睿派出三路大軍,全部由大士族統領。
實力最強的一路竟然是王導,去哪裏贏!另兩位是周?和戴淵,他們是原南方士族。南方士族可和北方來的士族有矛盾,本該好好打吧,竟然也不給皇帝出力,一上來就敗了。王導巴不得二軍敗績,也不援助,直接給皇帝上表,說自己這一路也敗了。
王敦心中清楚怎麼回事,所以對王導說:“周?、戴淵應該封為三公,這是肯定的了。”
王導沒支聲,王敦又說:“那怎麼也得當個副宰相吧(尚書僕射)。”王導還是不語。王敦就說知道了,把周?、戴淵召來殺了。可見,原南方士族和北來的的士族矛盾很大。但是皇帝動了士族階層的奶酪,沒幾個人全力助他。
其實,在王敦出江州時,他身邊強者林立,但都不去偷襲他後路。可是幾年後,王敦臨死時想過把皇帝癮,以王導、王氏家族為首的大小士族都反對他。王氏家族的官員和他兵戎相見,王敦敗亡。可見,王敦清君側的成功不是軍事成功,而是政治成功。東晉一朝的皇權衰弱,不足以動搖士族統治基礎。
東晉皇族再一次和士族作對,是在司馬道子執政時期。趁着桓氏和謝氏大人物的去世,道子和他兒子加強中央集權。可是管着地方方鎮的大士族,馬上開始攻擊他們,多次抨擊他們。雖然再沒有哪個士族能有和皇家共天下的實力,但是牆倒眾人推,他們兩人最後被士族滅掉。
到了南朝宋齊梁陳,皇家不再和士族共天下,往往以親王督荊州、揚州。劉宋對士族最狠,一有機會就把大士族殺掉。可是,士族統治是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它們自身沒有衰落之前,別人很難動搖其根本。有時劉宋甚至小批量的殺士族,可是他們留下的官位,還要由大批的人頂上。在社會制度不變之下,這些人也發展成大士族。這裏面最著名的是蘭陵蕭氏,他們本來是寒士中的寒士,後來跟着劉裕造反,成為了大士族。
劉宋往往提拔中等士族,也就是寒士。可是這些人也會發展成大士族。例如史記記載劉宋的顏師伯,“顏師伯居權日久,天下輻輳朝拜、納賄者門庭若市,家產積聚豐厚,妓妾聲樂,盡天下之選,園池宅第,冠絕當時,驕奢淫恣,不可一世。”
這裏有人會說,你說的不對,士人有士級,所謂“士庶天隔”。相對而言,庶士(寒士也是士)當了高官,也不能入士級。這一點上大家還不能太認真,皇帝都可以換,他個小小的士族有什麼不能換的。就是在如此嚴格的審批之下,也會有很多人插隊。一般士族就來自跟上一屆皇帝搞篡位活動,還有軍功,這都是以前士族的插隊來源。到了南朝,還出現改祖籍,以欺騙手段冒充士族的。在南朝,幾十年皇帝都換一撥,士族有什麼不能換的。
從東晉到南陳,劉宋對士族最狠。大州刺史往往選親王來做。可是親王督軍事,又回到了西晉末期八王之亂的局面。王公凋零,士族又佔了便宜。
同樣,士族對劉宋也不手軟。在劉裕死後不到兩年,三位顧命大臣就把小皇帝廢了,沒幾天又把小皇帝殺掉。這是士族希望政府回到東晉門閥時代的一次努力。
原因有二。第一,廢立皇帝,皇帝必須有大錯,沒有也得栽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可是小皇帝還真就沒什麼可被廢的理由。沒殺過士族,沒辦過壞事,只是貪玩,就這也可能是栽贓。十七八的小皇帝,一登基就能幹好,還要他們顧命大臣幹什麼。
我們在看看第三個廢帝是什麼樣的:劉昱左右從人常攜帶鉗鑿斧鋸,每每施行擊腦、椎陰、剖心的刑罰以為樂趣,每日都殺死數十犯人。如果跟隨他的從人中在施刑時面有不忍之色,劉昱就讓那人立正站直,親自用長矛刺穿殺掉。
不久,聽說大臣孫勃家裏金銀財寶非常多,劉昱就親率人馬去劫掠,扮作強盜。而且挺刀衝鋒在前,“身先士卒”,第一個沖入。孫勃當時正居喪在家,眼看皇帝帶兵前來,知道家族不免橫死,就撲上前揪住小皇帝(14歲上下)的耳朵,罵道:“小子,你比桀、紂還要壞,日後難逃屠戮!”左右殺掉孫勃后,劉昱恨這位大臣敢揪自己的耳朵,親自臠割屍體以解恨。
和第三個廢帝比,第一個廢帝就是一個十足的好皇帝。
第二個依據,在選擇新皇帝上,因為劉裕的二子聰明,有威望,顧命大臣不僅不選他,還把他偷偷殺了。選了看起來文弱點的三子劉義隆,即宋文帝。可是沒想到,宋文帝對待士族可比他爹手辣十倍。在他坐穩皇位后,把三大顧命大臣和參與廢立的高官全部殺掉。
劉義隆後來不想傳位於太子劉劭,劉劭就問在劉宋時代才成為大士族的蘭陵蕭氏該怎麼辦。蕭斌竟直接說,殺了老皇帝不就得了。劉劭果然當機立斷,趁夜騙開宮門,殺了皇帝老爹。從始皇帝起,殺老爹繼位的,劉劭是頭一個,所以歷史搞笑的稱他為劉元帝(元兇)。
可是,劉宋一朝對士族比較壓抑,可帶來了更可怕的後果。皇族在每一次繼位戰中,都血拚到底。
大士族也對皇帝不再抱有幻想,一有機會對皇族也是出手狠辣。最後不再幻想和皇族共天下,執政后就自己做皇帝。劉宋建國不到60年。共有九位國君,最後一帝(被殺)是蕭道成的傀儡。先不算他,單說另八位,出了三個廢帝,五帝被殺(含三廢帝)。慘烈異常。
後面的齊梁陳三朝,既不想像東晉一樣和士族共天下,也不敢像劉宋一樣用親族壓迫士族,於是想了個方法。反正大士族有的是錢,他們要的是聲名和社會地位,於是就為大士族子弟杜撰出一些“官名”,位高又沒事幹。可是皇家也還是要用人,就只有選寒士干‘辦事’的官。可是寒士並非庶人,他們幾代為官之後也和大士族一樣,只是不能一起步就是三品高官。
總之,南朝即使在小農經濟的生產力超過莊園經濟的生產力之後,仍無法擺脫士族統治。因為士族的力量已經太強了。(只有像西歐一樣,靠大革命剪除)
由於南朝士族不僅在莊園內有特權,還在社會上有特權,以至於不僅自身有力量,還在社會上威望極高。他們擁有‘評士品’的權力。你就是富可敵國,他們看不上你,給你評個七品的‘劣士’。你也只有老老實實回家種地。因此名士多數時候可以一呼百應。這裏最典型的就是顧榮一扇退萬兵的典故。
傳統史學認為,南朝只是被北朝早早滅了,否則將會走出士族社會。
是的,他們發展下去,一定會走出士族社會。可是這個過程將會出人意料的長,很長。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將會變形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