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朝廷龍爭虎鬥天降白毛怪雨

第109章 朝廷龍爭虎鬥天降白毛怪雨

第109章朝廷龍爭虎鬥天降白毛怪雨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繼位當上皇帝后,朝廷龍爭虎鬥,天降白毛怪雨朝廷局勢,風雲突變,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危機四伏,叛亂將領,異軍突起,千軍萬馬,血戰沙場。

元朝丞相撒敦是太平王燕帖木兒的弟弟,他出身於元朝將軍世家,跟隨太平王燕帖木兒出生入死,血戰沙場,立下了赫赫戰功,很受皇帝的信任,成為元朝左丞相。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繼位當上皇帝后,左丞相撒敦,已經年老,身患重病,頭暈眼花,無法處理朝政事務,他向皇帝妥歡帖睦爾提出辭職請求,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因為他是皇后的叔叔,既是朝廷重要大臣,也是皇親國戚,對他們家族格外照顧,批准了他的辭職請求,讓他安心養病,命令太平王燕帖木兒的唐其勢代理左丞相職務。

唐其勢雖然是元朝大臣,出生於欽察部族,他是燕鐵木兒的兒子。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即位后,就任命他為御史大夫監察官,1335年被任命為中書左丞相,唐其勢之所以官運亨通,接連升級,也和他的妹妹伯牙吾,是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的皇後有很大關係。唐其勢代理左丞相職務后,皇帝對他很不放心,並沒有讓他全權處理朝廷事務,元順帝妥歡帖睦爾下達詔令,中央政府中書省事的所有事務,依然讓撒敦召集朝廷大臣,舉行會議,協商解決。唐其勢初出茅廬,年輕氣盛,資歷很淺,沒有多少威信。他卻看不清形勢,心比天高,根本不把年老的大臣放在眼中,就任左丞相後幾天,就經常與朝廷里的老年大臣伯顏發生衝突,鬧了不少矛盾。朝廷里派系林立。龍爭虎鬥,暗流涌動,伯顏對唐其勢也很不感冒,向皇帝提出請求,要求罷免唐其勢的左丞相職務。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接到報告后,對矛盾的雙方進行安慰和勸解,但是伯顏倚老賣老,一點也不鬆口,不達到罷免唐其勢的目的決不罷休。這樣一來。朝廷中的兩派,水火不容,難以達成協議,這時元順帝妥歡帖睦爾,雖然掌握着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他也無可奈何,只得重新召回燕帖木兒的弟弟撒敦,再次任命他為左丞相。

除此之外。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為了表彰太平王燕帖木兒,給太平王燕帖木兒追加上更多的稱號。公忠開濟弘謨同德翊運佐命功臣,儀同三司太師中書右丞相,加上德王的稱號,稱他為“忠武”。除了太平王燕帖木兒外,其他朝廷大臣,也人許多人獲得優厚的獎賞。只有奎章閣侍書虞集。厭倦了朝廷里龍爭虎鬥的生活,向朝廷提出請求,稱他年老多病,請求返回故鄉養病。

虞集是元朝著名學者,祖籍仁壽。就是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為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孫,他的父親是虞汲曾任黃岡尉,宋亡后,他們全家遷居到臨川崇仁,就是今天的屬江西省。他的母親是國子祭酒楊文仲之女。他們是文化世家,他的祖輩都以文學知名於世。

虞集1272年二月二十日,也就是3月21日,生於湖南衡陽,正當宋末,兵戈擾攘,為避戰亂,隨父遷居江西崇仁二都,也就是今天的石庄鄉。

虞集自幼聰穎,3歲就能讀書識字,4歲時他的母親楊氏口授《論語》、《孟子》、《左傳》及歐陽修、蘇軾等名家的文章,他聽過文章后就能成立即背誦下來,記憶能力超人。9歲時他已經通曉了儒家經典之大體意思。14歲時師從著名理學家吳澄,對儒學世界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元朝統一全國后,虞集先在江西南行台中丞董士選府中教書。

元成宗大德元年,也就是1297年,虞集來到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他學識淵博,道德高尚,大德六年,也就是1302年,被推薦入京城,成為大都路儒學教授。不久,成為國子助教。他為人師表,很受人們的尊敬,聲譽越來越高,向他求學的人很多。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當皇帝后,也就是1312年,虞集任太常博士、集賢院修撰。他向朝廷提出報告,提出學校的教育問題,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受到了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的賞識。

延祐六年,也就是1319年,虞集成為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集賢修撰。泰定元年,也就是1324年,虞集成為國子司業,後為秘書少監。泰定四年,也就是1327年,他與王約隨從泰定帝去上都,用蒙語和漢語講解經書,上都大臣因為他博古通今,學識廣博,對他十分佩服。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在位時期,虞集升任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他建議京東沿海土地應讓民開墾,築堤以防潮水湧入。這既可逐年增加稅收,又使數萬民眾得以在京師周圍聚集,增強保衛京師的力量。這些主張雖未被採納,但後來海口設立萬戶之計,就是採用了他的良好建議。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在登基即位之前,就對虞集有所了解,登基后,即命其為奎章閣侍書學士。元文宗圖帖睦爾下達指令,採訪和編撰元朝的典章制度,仿效“唐、宋會要”,編修《經世大典》,命令虞集與平章事趙世延同任總裁。後趙世延離任,由虞集獨專其責。虞集嘔心瀝血,批閱兩載於至順二年,也就是1331年,《經世大典》全書編纂而成,共計880卷,是研究元朝歷史的重要資料。

《經世大典》編年編纂完成後,元文宗圖帖睦爾命虞集為翰林侍講學士、通奉大夫,但是他對朝廷委任的高官毫不動心,很想離開京城這個政治旋渦,他以眼疾為由,請求到外地任職,擔任地方官員。卻未被皇帝允許。直到元文宗圖帖睦爾和年幼的皇帝元寧宗懿璘質班相繼去世,才得以告病回歸到崇仁。至正八年,也就是1348年,五月己未二十三日,在家中病逝。被朝廷授予“文靖”的稱號,追贈他為江西行省參知政事。追封他為仁壽郡公。

虞集學識淵博,能追究事理的本源,對學問研究精深,探幽索微,見微知著,從小地方看出大道理。精於理學哲學,是元代的“儒林四傑”之一。他認為道德教化是國家治本的大事,選用人才必須為眾所敬服。主張理學應貫穿於雅俗之中。為元代中期文壇盟主,詩文俱稱大家。文多宣揚儒家傳統。倡導理學,歌頌元王朝。詩風典雅精切,格律謹嚴,深沉而含蓄,縱橫捭闔,氣勢恢宏。他的詩歌風格於精切典雅中見沉雄老練,體裁多樣,長於七古和七律。與楊載、范梈、揭奚斯齊名,人稱“虞、楊、范、揭”。為“元詩四大家”之一。

虞集是元朝的高官,當時朝廷發佈的重要通告和文獻,大多出自他的手筆。在他的詩作中,有不少作品涉及撫州故土的山水風土人情。亦工詞與散曲,一生所寫詩詞文章超過一萬篇,但所存只有十之二、三。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類稿》各50卷。《虞文靖公詩集》(又曰《虞伯生詩》)。

虞集是元朝著名詩人,他的詩歌寫得清新自然,文采斐然,廣為流傳。《赤城館》:

雷起龍門山,雨灑赤城觀。

蕭騷山木高。浩蕩塵路斷。

魚龍喜新波,燕雀集虛幔。

開戶微風興,倚杖眾雲散。

《院中獨坐》:

何處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總關情。

無端繞屋長松樹,盡把風聲作雨聲。

《送袁伯長扈從上京》:

日色蒼茫映赭袍,時巡無乃聖躬勞。

天連閣道晨留輦,星散周廬夜屬咎。

白馬錦韉來窈窕,紫駝銀瓮出葡萄。

從官車騎多如雨,只有楊雄賦最高。

《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暉,南冠無奈北風吹。

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安知漢祚移。

雲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

何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

《滕王閣詩二首》:

天寒江閣立蒼茫,百尺欄杆迤夕陽。

歲久魚龍非故物,春深蛺蝶是何王?

帆檣星斗通南極,車蓋風雲擁豫章。

燈火夜歸湖上雨,隔鄰呼酒說幹將。

危樓百尺倚欄杆,滿目江山不厭看。

空翠遠凝江樹小,落霞飛送酒杯寬。

千年劍氣沖牛斗,半夜天香下廣寒。

我欲乘鸞朝帝闕,五雲深處是長安。

虞集學識淵博,很有長者風範,受到了人們的敬仰,遭到了許多人的嫉妒。最初御史中丞監察官馬祖常,曾經向虞集提出請求,推薦他的家鄉人襲伯燧到朝廷做官,虞集堅持原則,沒有依從他的請求,因此馬祖常因此與虞集產生隔閡,對他公報私仇。在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到上都巡視地方民情的時候,曾經召虞集跟隨他前往那裏,馬祖常見機行事,唆使人故意在暗中通報虞集說:“御史里有人想陷害你,你可得多加小心喲!”虞集對馬祖常不懷好意的行為心知肚明,知道故意傾軋和陷害他,等到元順帝歡貼睦爾即位當皇帝后,就向朝廷提出請求,提出自己年老多病,請求返回故鄉頤養天年。

虞集很清楚馬祖常為什麼會尋找他的岔子,想方設法,從中陷害他,讓虞集儘早離開朝廷,不讓虞集再擋他的道路。過去元文宗圖帖睦爾曾經向全國頒佈通告,命令虞集起草詔令,在詔令中說,妥歡帖睦爾並不是元明宗和世瓎的兒子,是宋朝被廢除的皇帝,與做皮肉生意的妓女生下的蒙古黃金家族,皇室宮廷里的雜種,馬祖常因此秋後算賬,乘隙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故意排擠他。虞集心裏很明白,元朝宮廷真是人心險惡,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虞集已經厭倦了官場爭鬥,為了遠離宮廷政治旋渦。就主動提出回歸故里,他知道馬祖常不是什麼好鳥,對這樣的小人惹不起,卻躲得起。

虞集離開京城返鄉后,那些故意生意的大臣,還不想放過虞集。故意向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提出,虞集過去曾經為老皇帝起草過詔令說,妥歡帖睦爾並不是元明宗和世瓎的兒子,元順帝妥歡帖睦爾聽了,心裏很不爽快,憤怒地回答說:“這完全是朕我家的私事,與他虞集何干,他真是手伸得太長,沒事找事。多管閑事?”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在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還顯得有一點自知之明,後來就越來越昏庸了。那些在皇帝面前故意說虞集壞話的人,也被皇帝說得啞口無言,大驚失色,覺得自討沒趣,真是沒事找事,自討苦吃。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知道虞集學識淵博。德高望重,也很想重新起用他。不久後派遣使都賞賜給他許多美酒和金錢,召喚他返回朝廷,重新做官,虞集一直沒有響應朝廷的號召,堅持在故鄉居住了下來。一直到十五年之後,他在臨川原籍去世。他死後,朝稱為為文靖,學者稱他為邵庵先生。人們異常懷念這位學識淵博,道德高尚的學者。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登基稱帝,執掌政權后。除了朝廷里龍爭虎鬥,紛爭不斷外,天災**也接連不斷,弄得他焦頭爛額,窮於應對。最初是京城所在地區,突然大降暴雨,陡然漲起大水,洪澇成空,黃河大肆泛濫。在京城所在地區發生洪澇的同時,在兩淮地區卻遭受了大旱,在很長的時間裏,烈日高照,滴雨不下,徽州、秦州、鳳州的大山,相繼發生崩裂,山體大量垮塌,地動山搖,災難嚴重,舉國震驚。元統二年元旦,在汴梁突然下起血雨,漫山遍野,到處都佈滿了血紅的雨滴,場面恐怖,前所未有,鬧得舉國上下,人心惶惶。

那年到了春季的時候,彰德路突然下起白毛怪雨,白毛怪雨從浩瀚的天空中,接連不斷地飄落下來,就像粗大的銀線,掛滿天空,無邊無際,無休無止,無情的洪水泛濫成災,當地的人們從來沒有看見這種罕見的奇景,頓時弄得驚惶失措,人心惶惶,大為震驚。人們人說這是菩薩線,也有人說這是老君髯。更有許多閑得無聊,喜歡造謠生事的人,把這種驚奇的景觀,編成歌謠,這種歌謠分為四句,開頭的兩句是“天雨線,民起怨,”後面的兩句是“中原地,事必變”。都被認為是當時不祥預兆,因此閑得人心惶惶,驚恐不安,元朝舉國上下,人心惶惶,驚恐不安。

元朝局勢動蕩不安,天災**接連不斷,不久之後,全國各地水旱接連發生,疾病瘟疫流行,民眾大量死亡,屍橫遍野,慘不忍睹。許多地方山崩地裂,地震接連發生,各種怪異景象,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天空中的太白星,突然怪異趚起來,一次又一次在白天裏劃過天空,弄得人們驚惶失措,驚恐不安。

那些專門管理天文曆法的朝廷太史官員們,也接連向朝廷提出報告,提出許多許多怪異的假說。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為了獲得上天和民眾的諒解,異想天開地想以此緩解天災**,安定人心,他只得依照元朝的慣例,大肆提拔官員,大肆赦免罪犯,除此之外,他就顯得黔驢技窮,束手無策,他並沒有真正思考過發生這些天災**的真正原因。

真是時光易過,彈指一揮之間,又到了元統三年。元順帝妥歡帖睦爾被各種天災**弄得焦頭爛額,束手無策,他想到柳林打獵郊遊,緩解一下緊張的神經,朝廷里的御史台監察官員得知消息后,立即聯名向皇帝提出報告說:“皇帝陛下正是春秋鼎盛,年青有為的時候,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文皇帝圖帖睦爾付託的重任,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廣泛地施行仁政,竭盡全力,促進天下太平。現在全國各地各種災情嚴重,民眾缺少衣食,生活艱難,目前正是農忙時節,農事繁忙,每天都沒有絲毫的閑暇。皇帝陛下卻異想天開,興師動眾,到遙遠的朔方騎馬打獵,那樣就會調集大量的物資,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真是勞民傷財,這樣就難以維護國家穩定,難以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這樣做就一定不是繼承祖宗宏大基業,讓民眾得以安寧的好主意。”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在眾多朝廷大臣的竭力勸阻下,只得改變主意,停止了郊遊打獵的行動。(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朝帝國風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元朝帝國風雨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9章 朝廷龍爭虎鬥天降白毛怪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