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涇水對峙

第1160章 涇水對峙

魏侯?為了牽制西河之敵,命令河東守軍,在大河沿岸不斷集結兵馬、船隻,並時不時搞幾次搶渡大河的試探性攻擊。

同時聯合韓國、小衛國,組織一軍襲擾函谷關,甚至真的強攻了一回天險函谷關,扔下了數百具屍首之後,仍然駐足關前不去,擺出了一副死磕函谷關的架勢。

魏國的這些假動作,引起了西河之地的部分降卒,以及忠於魏國之民的配合,竟然在桃林之塞發動了一次涉及上千人的內亂,試圖與魏國裏應外合,攻破函谷關。

鎮守函谷關的鷹揚將軍大九暴怒,在平息了叛亂之後,大開殺戒,用血腥手段鎮壓不服的魏人。

同時也對魏軍降卒進一步拆分、消解,像摻沙子一樣摻至各軍之中。

這樣一來,久經風流的吳起也感到緊張,隨即止步華山、鄭塞一線,只負責鎖緊大門,不再向西進軍。

畢竟西河是剛剛打下來不久,人心未穩,出現反覆,那就得不償失了。

雍城。

為了使漢軍在秦國境內師出有名,漢王俱酒果斷下令章蟜、兒良,立即扶助公子向登基,繼任秦國之主,成為新一代秦國名義上的話事人,並還都雍城。

秦公向的繼位,使其成為唯一尚在秦國國土上的國君,其合法性和正統性優勢頓時凸顯,絕非遠在大梁的上一任國君嬴渠梁所能比擬。

秦公向很快頒發秦漢聯盟,共同打擊來犯魏軍及義渠人的君令,號召老秦人和漢軍合作,把侵略者趕出自己的家園。

就在秦公頒發君令的同時,曾經龐大的義渠國,已經在朔方軍的鐵蹄下灰飛煙滅。但義渠人在櫟陽犯下的罪行太令人髮指了,還必須將其樹立為敵人,才更有利於激發士氣。

此時的秦公向,已經完全控制在漢國手中。扶植一個傀儡政權,是逐步蠶食和吞併一個國家的穩妥做法,也就是做出一個時間上的緩衝。

畢竟秦國自公元前770年被立為諸侯起,至今已經存在400餘年,其影響力仍不可低估。

秦公向,號召秦人和漢軍合作,而上任秦公渠梁號召秦人和魏軍合作,老秦人的思想再一次陷入了混亂之中,人為地製造出巨大的分裂,老秦人的團結不復存在。

章蟜全面負責西線、北線的戰事。

一方面他是漢國兵部尚書,高於徵西將軍兒良、鎮北將軍端木伯御;另一方面,章蟜剛剛除掉了右主然,替菌改將軍報了仇,也贏得了雍城割據政權軍民的好感。

端木伯御所部朔方軍,號稱十萬大軍,其實只有六萬餘人,虛標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主要為了嚇唬敵人。

在合併了細標無當飛軍兩萬人,整編了義渠“吉祥”軍三萬多人之後,所部軍力達到了十一萬人,且以騎兵為主,兵威正盛。

兒良所部天水軍,總兵力五萬餘人。入秦以來基本沒有經過什麼大的戰事,養精蓄銳,蓄勢待發。

章蟜所部天府軍,總兵力五萬餘人,在散關之戰中運用陳赤之計,巧妙利用山勢,奪取雍城之後,士氣正旺。

組織起西部的老秦軍民約五萬人,頂在前鋒作炮灰。

至此,西北部漢軍總勢力達到了恐怖的二十餘萬人,全部歸由章蟜指揮。

章蟜從來沒有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當年攻打青氐之時,章蟜的蟜字營只有五百餘人。十餘年間,已經發展到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地位,漢國崛起之速可見一斑。

公子昂的魏軍噸稱十八萬人。櫟陽的渠梁政權畢竟根基深厚,甘龍竟然也糾結起十萬老秦人,配合魏軍沿涇水沿岸與章蟜對峙。

至此,涇水兩岸,集結了近五十萬人馬,也算是進入戰國以來,參戰人數最多的一次大戰役。雙方指揮層都謹慎對待,不敢稍有閃失。

章蟜集結兒良、端木伯御、慶載等人商議軍機,在吳起部不便參戰的情況下,平定關中,就由在座的四位漢國高層負責指揮。

端木伯御主張選擇強攻一處渡口,突破之後,迅速建立灘頭陣地,然後騎兵過河,在一望無際的關中平原,騎兵絕對是無敵的存在。

端木伯御的主張沒錯,在這個時代,騎兵絕對是碾壓式的存在。不過前期需要步兵打開突破口,在對岸嚴密防守之下,必然會出現大規模傷亡。

兒良主張不急於強攻,畢竟這樣會造成大量的傷亡。敵人已經給圍死了,不急於一時。且慢慢消耗對手,等待戰機出現。

這在戰國時期是常有的事,一場仗打個幾年之久都很稀鬆平常。長平之戰前前後後打了三年,僅對峙就對峙了兩年多。反倒是決戰很快,一旦戰機出現,一擊即潰!

與端木伯御作戰風格發生變化一樣,這些年來的時光沉澱,曾經勇往直前的赤腳少年也穿上了鞋,作戰指揮風格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兒良對戰爭的分析,往往基於後勤保障的基礎,只有後勤無憂的軍隊,才能安心靜氣地打好理性之仗。

而散關被碎石湮沒之後,南鄭盆地、成都平原的糧草輜重便開始源源不斷地向雍城方向運輸,漢軍有足夠的成本來耗死魏軍和櫟陽政權。

兒良此後的作戰策略,都基於這種理論,強調後勤支撐,主張后發制人。若干年後,呂不韋主持修撰的《呂氏春秋》將兒良列為“天下十豪”之一,對其的評論是:“兒良貴后”。

章蟜聽完兩位建議,頻頻點頭,但沒有表態,轉身問計於慶載。

慶載自歸附漢王以來,直接進入秦國當卧底,成功策劃了嬴渠梁搶班奪權,促成了公子向西逃雍城,挑起了二公爭位之戰,實屬禍秦之首。

此次終於回歸漢家,慶載心中歡喜,更是鉚足了勁,拿出平生所學,出謀劃策,綢繆帷幄。

“端木將軍之計,過於激進;兒將軍之計,略輸保守。不過二位將軍皆着眼於‘進’。慶載不然,落子於‘退’,此我與二位不同之處也。”

兒良與端木伯御皆面露驚訝之色,戰場之上,大家都講究一個高歌猛進,而這位漢王十分器重的鬼谷門人,卻在……言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60章 涇水對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