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殿試
中式進士們拜過了房師座師之後,作為同榜同年他們之間也會互相宴請,宴請的時候就有人相邀去青樓的,這時黎元方和另一為叫張曾揚的同年就受到年齡歧視了,兩人都年未滿二十,去青樓總是會被其他同年落下。
張曾揚今年十九歲,是直隸南皮人,在別人逛青樓的時候他與黎元方兩人就一起到茶館聽戲。此時文人有以地名為雅號的習慣,比如李鴻章人們雅稱李合肥,翁同龢也有外號翁常熟。黎元方便被張曾揚稱為黎澄海,黎元方稱他為張南皮的時候對這個稱號總是感到一絲莫名的熟悉。
這十多天裏兩人經常泡在一起,最後發展出一番兄弟友誼,便在殿試前的一天互相遞了契貼拜為兄弟,相約官場之上也好有個照應。
這關係相比那些一起吃過喝過嫖過的同年也算不錯了,事後黎元方算了算自己的契兄弟,張曾揚加上廣州城的崔舜球和劉世安。這三人里有兩個是發小,而且三人都屬聰慧人物從小就有神童的光環籠罩,不過現在真正能在官場給自己帶來助力的好像也只有眼前的張曾揚一人。
自己這個假神童結識了三個真神童,命運的糾葛下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改變一些東西。
四月二十一這天,是今科三百多位中式進士考殿試的日子。
這天天色才剛亮,考生們就來到了太和門前集合,興奮激動的等待着覲見皇帝以及考出好個名次揚名天下。
考生進入皇宮之前得先讓官員們進去,看着一個個官員魚貫而入,很多人知道這就是他們奮鬥的目標,在這些人里黎元方也見到了自己的座師潘祖蔭進去,不過師生兩人不可能在這種場合有什麼交流。
官員們入內沒多久,便有禮部的禮讚官出來高聲喊道:“宣同治辛未科貢士進——”
考生們開始列隊,有引導官把考生們領進皇宮,經左右兩門穿過太和殿,來到保和殿面見現任的同治皇帝。
夾在考生隊伍里,黎元方一步步走進這座匯聚兩朝物力建造的皇宮,看着威武氣派的宮殿矗立在面前,對於皇帝住的地方心中真是不勝嚮往,感慨萬千。
保和殿就是考試地點,這裏此時已經擺好了考桌及筆墨,考生們不用再帶考籃也不會再被搜身,中午的吃喝自有宮裏供應,天黑之前答不完題的話還髮蠟燭,絕對是從縣試到會試所有科舉考試裏面最人性化的了。
黎元方跟着眾多考生進到保和殿,排在隊伍中央的位置,隨着人們一起給皇帝行禮。三跪九叩之後發試卷,然後鴻臚寺官員領考生入考桌,開始正式答題。
黎元方坐下后開始看試題,只見開頭就寫着:‘制曰:朕寅紹丕基,撫臨環宇。默荷上穹垂佑,列聖詒謀。競業敕幾,日慎一日。承兩宮之訓迪,期四海之乂安。深維誠意正心之要,通經致用之方。何以崇實而黜華?何以興賢而致治?集思廣益,冀於實政有脾。茲當臨軒發策之時,悉心諮訪。爾多士其敬聽朕命。
…………’
這道題很長,中心意思就是皇帝問你國家該如何選拔人才,如何治理才能達到四海昇平,國泰民安的境界。這個問題很大,很空,也很考驗進士們說漂亮話的能力。不過看了這道題之後,黎元方想要回答的絕不只是漂亮話,而是要結合後世觀點應對的言之有物。
黎元方偷眼看看坐在皇帝寶座上的那個瘦弱少年,心說你要是能把這座位讓給我,雖然不能保證四海昇平,但至少不會任人欺辱。雖然不一定會國泰民安,但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民不聊生。
這一刻,看着皇帝寶座的黎元方,心裏想的已不是以後風雲突變時該如何才能跟着孫袁混個好身價,而是憑着黎家積蓄的勢力和自己掌握的技術,為什麼不給自己打出一片廣闊的天地。
當然這也只是一瞬間的想法,看到那個小皇帝往自己這看了一眼,黎元方便收回目光開始答題了。
提筆沾沾墨水,黎元方在草稿紙上寫到:
‘臣對,臣聞顯德者緝熙之學,通經者致用之原,崇實者化俗之方,任賢者立政之要。自古帝王,斟元御宇,錫福誠民……’
在黎元方答題的時候,愛新覺羅載淳也看着那個和自己一般大的少年,那少年考生剛才看自己的眼光很灼熱,就像是自己看到新奇的玩具一樣,載淳對這個少年也有了几絲好奇。他知道這科裏面有個很年輕的考生,翁師傅說這是國家中興的標誌。
翁師傅引經據典說聖祖年間有一個李孚青十六歲就中了進士,仁宗的師傅朱珪也是十七歲被選為庶吉士,如今又有少年天才出現,說明大清已經中興有望了。他當時不太在意的,如今看來中興不中興的他還不知道,但他很高興能點一個和他年齡差不多的少年做玩伴。
載淳跳下龍椅,躡手躡腳的來到考生裏面,這邊繞繞那邊看看似乎是在監考,等來到黎元方面前就停下了腳步,仔細地看着這個少年趴在桌子上寫字。
他也知道規矩,不會輕易的打擾別人答題,畢竟兩宮皇太后都在簾后看着,讓這個小皇帝不敢造次。
黎元方抬眼看看這個小皇帝,對他笑了笑,不理他繼續答題。
寫到中午,黎元方就着茶水想要吃個宮中供應的紅綾餅,結果有人給他端來了一碗肉絲麵,說是皇上賞的。
沒想到自己還有這待遇,黎元方接過來要吃,禮部的監考官說你得謝恩啊。
尼瑪,黎元方心中暗罵一句,起身磕了個頭,然後才把這碗肉絲麵呼嚕呼嚕的吃進了肚。
吃完午飯繼續答題,洋洋洒洒數千字,答完了題檢查一遍,然後規規矩矩的抄到答題紙上。抄的時候很慢,因此等抄完了時間也已經是傍晚了,這時候黎元方看看前面梁耀樞還在答卷,便坐在座位等着與他一起離開,畢竟兩人住一起的。
沒想到梁耀樞等着掌蠟燭了還在寫,一直等到考試結束監考官收卷才交卷。
監考官收完卷子說道:“諸位都辛苦了,現在可以回去休息兩天,大後天,也就是四月二十四,大家在來參加傳臚大典,都回去吧。”
此時小皇帝早就離開,因此也不必那麼多規矩,向監考官道了聲謝最後交卷的那些考生就一起離開了皇宮。
路上樑耀樞問黎元方題目答得怎麼樣,黎元方把題目大體的思路說了一遍,又與梁耀樞的互相印證,發現自己的文章總是差了人家一大截。不過也沒辦法,他才學科舉幾年,雖然省去了識字認字的時間,但滿打滿算也不過才學了六年道德文章罷了。人家梁耀樞可是學了二十多年,老師也同樣是進士出身,總要比他強點。
“梁學長若是能再得個狀元,那可就是連中兩元了啊,也是本省本朝第三位狀元了。”黎元方笑道。
梁耀樞搖頭道:“能入二甲就很滿足了,連中兩元談何容易。”
同住廣東會館的區諤良說道:“那可不一定啊,也許本省第三位狀元就應在冠祺兄身上。”
“借海峰兄吉言了。”梁耀樞拱手。
幾個同鄉士子憧憬着美好的未來,心情輕鬆地回到會館,會館裏有同鄉商人已經準備好了晚宴,等着與他們一起慶祝。
同鄉的商人、士子、官員,在外地都是要互相提攜的,如此在這個時代才能站得穩。
黎元方與眾人吃喝慶祝不提,貢生們考完了可以休息兩天,而這兩天就該考官們忙了。考試后兩天內,要將全部三百多人的卷子審閱品評完畢,任務之繁重,只靠同治這小皇帝一個人肯定不可能做到的。雖說取中進士以後這些考生就可成為天子門生了,但真正把握錄取大權的卻是閱卷大臣,以及兩宮皇太后。
今年殿試的閱卷大臣分別由漢人黃倬和滿人全慶負責,另外還有翰林學士、國子監祭酒,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太常博士等六位官員幫忙,這八人共同為這三百多俊彥排一排座次。
他們要在內閣值廬住一晚,等到第二天閱卷的時候,照例先要祭拜孔子對天發下毒誓,表示絕不徇私枉法,然後按照官階大小,各自回到一排長案后坐下。
然後大家開始閱卷,八位閱卷官輪流審閱每一位考生的卷子,閱卷官看完卷子之後要以圓圈、三角號、點號、豎杠、差號來分別標註優劣。
這些人閱卷之後,才會根據得優劣號多少來排出名次,排完名次交給兩宮皇太后御覽,如此才能在黃榜上填名。
這個複雜的過程充分排除了有人舞弊的可能,也算體現出了公正性,當然最終排名的時候還是會根據皇帝或者皇太后的喜好來做出微調的。
今年殿試排名,同治帝就很喜歡插一手,他最關心的就是黎元方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