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回家之路難行
四月二十三下午,閱卷大臣把三百二十三名進士的殿試排名名單,以及殿試前十名的試卷送到了養心殿。
養心殿東暖閣,隔着皇帝寶座,身處屏風之後的兩宮皇太後分別看了一遍前十名的試卷,說道:“就按諸位的名單抄錄吧。”把試卷和名單給了一個太監,讓他交還給閱卷大臣。
“等等,把名單拿過來給朕看看。”坐在前面椅子上的小皇帝載淳說道。
那個太監看看太后,見太後點頭就說道:“是,皇上。”把名單遞了過去。
載淳開始在名單上找黎元方的名字,每頁名單有四十人,翻到第六頁二百一十五名才找到他想看到的名字。載淳不滿的問閱卷大臣:“這黎元方的名次怎麼這麼低?昨天朕查了他會試的成績明明是一百零一名的,是否是你們排名次排錯了?”
“回皇上,臣等謹慎批改,絕不敢行差漏錯。”閱卷大臣黃倬躬身說道。
載淳說道:“把黎元方的卷子取來。”
有太監找到黎元方的卷子,呈了上去,載淳坐在龍椅上裝模做樣的跟前十名作對比。其實以他那頑劣不堪,讓翁同龢頭疼的學習水平,他也看不出第二百一十五名和第一名差別在哪。但他就想把黎元方的名次提上來,別讓這小子被打落到各縣去。
殿試之後,這些新科進士們能留在翰林院的基本上都是一甲二甲的考生,二百多名開外,鐵定會落到三甲。排名三甲的考生好一點的會被分到各部學習,差的都會發到外地各縣充任知縣,能留在翰林院的都屬於鳳毛麟角。小皇帝想把黎元方留下,只能想辦法把他提到二甲之內。
“朕看黎元方的文章也不比前十名的差,前面的狀元榜眼算是兩位太後點的,朕不輕動,這第三名的探花朕點給黎元方,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看怎麼樣?”載淳說著就要拿硃筆改名次。一甲前三名是肯定能入翰林院留在京城的,其中新科狀元會受封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則會被封為七品的翰林院編修。
“皇上!”黃倬和全慶兩位閱卷大臣俯身拱首道:“還請兩位太后定奪。”
此時小皇帝還未大婚,一切朝政都要由垂簾聽政的兩位太后說了算。
簾後有個女聲說道:“皇上,既然閱卷大臣已經排好了名次,想必是合適的,又何必再改來改去呢。”
“聖母皇太后,這個黎元方年尚不及冠,若是名次排在三甲以外,出榜之後發往地方各縣,以他之能力如何治理地方。皇兒以為,不如把他的名次提一提,朝考之後留在翰林院蓄養起來,以待日後大用。”載淳擺出早就已經想好的理由來,致力於要把黎元方留在京城。
清代新科進士取得出身後,禮部會將進士名冊送到翰林院掌院學士那裏,翰林院掌院學士奏請皇帝,再試於保和殿,並特派大臣閱卷,此為朝考。考試日期訂於殿試傳臚之後的第三日,考試場地還是設在保和殿內,此次考試專為選庶吉士而設。朝考以詩文四六各體出題,視其所能。考試后,評出朝考成績,結合殿試與朝考名次,擇其最優者為庶吉士,其餘用為主事、中書、知縣等職。
以黎元方這二百開外的名次,若是沒有特殊關照,肯定是會發往地方補為知縣的。
不過按黎元方現在的年齡,就算小皇帝不提這個要求,等到朝考的時候,翰林院掌院學士也會特事特辦的。只是小皇帝才十五歲,正處於中二少年的叛逆期,而且這位皇帝的性格又好奢、好玩,所以考慮不到這方面。
帘子後面沉默了一下,女聲問道:“皇上說的這個黎元方,就是今年年齡最小的那位進士嗎?”
“回太后,正是。”黃倬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把這個黎元方的名次提一提,讓他進入二甲,朝考之後放入翰林院蓄養人才也好。”帘子后另一個女聲問道:“這樣皇上可滿意了?”
載淳抿着嘴瞪了下面那兩個閱卷大臣片刻,最終點頭道:“朕沒有意見,不過入二甲名次也不能太低了。”
“遵旨。”兩位大臣躬身答應。
四月二十四早晨,黎元方會同三百二十二位新晉進士再次來到太和門前,準備接受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排名,這次排名將隨着官方記錄記入史冊,是自己由正途進入官場的證明。
時至今日黎元方算是徹底放鬆了,他決定等到拿到進士寶冊這個學歷文憑就回家安心經營黎家的勢力,此時他還不知道小皇帝正千方百計的想把他留在京城呢。
太和殿周圍今天的侍衛增加了很多,不過他們只是來擺儀仗的而已,都是些大嗓門等着傳臚儀式上唱名的。
這些新科進士前面還站着文武百官,此刻大家都翹首以待,等着儀式的開始。
終於,城門樓傳來一聲鐘響,有個年輕的太監扯着尖銳的嗓子喊道:“吉時已到,百官率貢士覲見——”
眾新晉進士跟着前面的文武百官,有樣學樣的排好隊伍進入太和門。到了太和殿外面,眾新晉進士被鴻臚寺官員留在那裏聽宣。官員們則繼續前行,入殿站班。
又等了片刻,從太和殿中傳來一陣肅穆的音樂聲,有禮部官員拿着本金冊出來喊道:“諸位貢士聽宣——”然後展開金冊頌揚了一陣為國掄才,皇恩浩蕩之後,終於說到了正題:“今同治十年辛未科殿試結束,由陛下策試天下貢士,欽賜一甲進士及第三名,二甲進士出身一百二十名,三甲同進士出身二百名,人名如下……”
擱這裏頓了一下,抬眼見這些新晉進士們都豎著耳朵緊張的等待,他才緩緩念道:“殿試一甲第一名——梁耀樞——”
眾多侍衛們齊聲喊道:“一甲第一名,貢士梁耀樞覲見——”
有引導官過來,把激動不已的梁耀樞引入殿中謝恩,那個禮部官員繼續念道:“一甲第二名高岳崧——”
這是榜眼,接着是探花,然後是二甲第一名傳臚,一直到:“二甲第八十四名張曾揚——二甲第八十五名黎元方——二甲第八十六名許楫……”
黎元方聽到自己的名字在張曾揚後面,於是跟在他身後一起進去謝恩,所有考生謝完恩之後皇帝賜下一張大大的黃榜,貼在長安左門。然後由樂隊再奏樂,把皇帝送走,傳臚儀式結束。
接着就是狀元榜眼探花這三鼎甲去換上新衣,帶領着眾進士們走出太和門、午門、端門、**。其中只有一甲狀元、榜眼、探花才能從午門的中門走出,享受這不一般的尊榮,二甲三甲的那群進士們只能走側門。**外三鼎甲還要誇官遊街,接受京城百姓的祝賀,其他人則可以去順天府尹那裏等着吃午飯了。
順天府尹那裏吃完,第二天還要到禮部去吃一頓恩榮宴,民間也叫瓊林宴。恩榮宴這天,讀卷大臣、鑾儀衛使、禮部尚書、侍郎,以及受卷、彌封、收掌、監試、護軍參領、填榜、印卷、供給、鳴贊各官與新科進士一體赴宴。欽命內大臣一人為主席。主席大臣以及副手是每人一席,受卷以下各官每二員一席,狀元一席,榜眼、探花兩人一席,其餘進士四人一席。
此宴可不是吃吃喝喝就完了的,恩榮宴,首先是謝恩。新科進士們要向殿試之上為他們服務的官員拜謝,拜謝,然後還是拜謝。
這一天就在聲聲感謝之中混了過去,四月二**家又要來鴻臚寺學習為官的基本儀禮,接受皇帝賜予的朝服、頂戴、進士寶冊……也就是官員制服和學歷文憑。
四月二十七,眾新科進士再來保和殿參加朝考,這一場考試完成,整個科舉考試才算是走完全程。
又是拜謝又是學禮儀又是考試,這幾天的忙碌下來,黎元方已經忙懵了。朝考怎麼樣他也顧不得了,只等着拿到成績單和文憑證書然後就回家,有個在籍某某官員的名頭就可以安心在家發展實業,打造自己的商業帝國了。
沒想到三天之後他竟然被宣佈成了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亦稱庶常。其名稱源自《書經-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通過科舉考試中進士的人當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為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詔書,有為皇帝講解經籍等責,是為明清內閣輔臣的重要來源之一。
清雍正以後,選官比以前更為嚴格,因此才增加了朝考這一考試項目。庶吉士一般為期三年,期間由翰林內經驗豐富者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三年之後,在下次會試前進行考核,稱“散館”。成績優異者留任翰林,授編修或檢討,正式成為翰林,稱“留館”。
黎元方可不想等三年之後再回家,他沒興趣在京城陪着皇帝老兒們浪費青春,於是在學完了禮儀得到皇帝恩賞之後,他隨大家一起上表謝恩的時候順便也表示了想要回家,留在父母身邊侍養的想法。
這個時代官場的人不想當官打算回家的話,有這麼兩條借口,一是孝敬父母,二是自己有病。黎元方這個屬於第三種特殊情況,仗着自己生理年齡小,哭着告訴皇帝說自己已經離家半年,現在想媽了。
兩宮皇太后看着這張奏表倒是願意批下來,可是還是小皇帝載淳,他想把黎元方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