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燈塔”與“大橋”的命運(3)(1)

1.“燈塔”與“大橋”的命運(3)(1)

遵照**指示,有關部門派“聯絡員”進駐新影廠,“揭階級鬥爭的蓋子”,開始“清查”。***製片人作檢查,負責音樂者一次次在大會、小會上“請罪”、交代,音樂工作室幹部全部被審查,成立“專案組”對有關人員進行全面政治歷史審查,凡是先看過這部電影的都要調查、了解。一時間,新影廠人人自危。

查來查去,終於查清作曲者是上海電影樂團的青年演奏員樂祖風。樂當時才24歲,本是長笛演奏員,但對作曲感興趣,“*”中老作曲家紛紛被“打倒”,他與幾位青年作曲家一起為當時拍的一些紀錄片、科教片配樂。他們還創作了不少音樂片斷,錄好音保存在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音樂庫,作為備用音樂素材。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好《南京長江大橋》后,未找專人創作配樂,而是四處尋找合適的音樂素材作為配樂,找來找去,最終在上海科影廠音樂資料庫里找到一些音樂素材作為影片配樂,並以樂祖風為紀錄片《上海歡慶建國十八周年》所寫的一段標題為“抓革命,促生產”的音樂為主旋律。清理、批判完“蘇修”,還要落實**對“下流小調”、“郎妹子”的指責。不過,有關人員一遍遍看影片,反覆研究,還是找不到“小調”和“下流”的音樂,一頭霧水。最後,只得把兩帶有民族風格的插曲《橋工想念**》和《中國工人有骨氣》重新改寫,作為交代。**、姚文元的有關批示隨後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音樂工作室:《文化**主義的一場洗劫:“電影〈南京長江大橋〉音樂事件”真相》,《人民音樂》,1978年第2期)

由於與上海有關,上海有關方面立即召開全市文藝界大會,逐字逐句傳達**講話,強調**講話為文藝界敲響了警鐘,說明對現代修正主義文藝思潮的鬥爭一刻也不能放鬆……好在經查明,樂祖風的家庭況和本人歷史一清二白,這樂曲又並非他專門為“大橋”創作,而是新影廠“自找”配樂的,所以對樂並未深究,但還是在大會上點名批評了他,說雖然他是年輕人,但作這樣的曲子說明他深受“文藝黑線”的影響,是受修正主義文藝流毒影響的具體表現,應當對其進行“幫助”。會後,樂祖風被迫在上海電影樂團作檢查,表示自己在作曲時雖然沒有想到《列寧山》的旋律,但腦子裏確實殘存着蘇聯音樂潛移默化的影響,表示願意進一步加強自我改造,肅清在靈魂深處的修正主義文藝的流毒。(袁晞:《社論串起來的歷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3頁)

前後這兩段音樂都因與“蘇聯”有關而遭厄運,但反映的時代背景大不相同。“音樂之聲”,的確是“時代之聲”的反映。其中反映出來的對文藝創作自主性的制度性保障問題更引人深思,所以,馮定先生在給久鳴的道歉信中不僅再三道歉,還語重心長地強調要“總結在執行黨的文藝政策方面的經驗教訓,對今後工作引以為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何以至此(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何以至此(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燈塔”與“大橋”的命運(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