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兩難困境(2)
1890年,在俾斯麥下台後不久,德國還用非洲的桑給巴爾島同英國交換北海的赫爾戈蘭島。***這一協議正是在俾斯麥的努力下促成的,他離職前簽訂了該協議,離職后兩國予以履行。俾斯麥當然很清楚德國海軍十分缺乏海外基地,為彌補這一先天不足,俾斯麥儘可能為德國謀取海外殖民地和海軍基地。赫爾戈蘭島是英國在拿破崙戰爭時從丹麥手中奪取的,這裏距離德國最重要的威廉港不到一天的航程,是德國海軍進入北海最佳的前沿基地。
1888年6月,在位僅99天的腓特烈三世去世,其長子威廉·腓特烈·維克多·阿爾伯特繼位;1890年,俾斯麥離職時,德國已經有了相當規模的商船隊和繁榮的造船業、航運業,但德國艦隊仍然十分弱小。威廉二世上台,給德國希望展強大海軍、擴張海外市場的資本家們帶來了希望,因為威廉二世也是一個大海軍主義者。
但是威廉二世對海權所抱的態度遠遠大於德國的能力,更大於俾斯麥為德國海軍制定的展速度,“如果艦隊僅僅代表了一類異想天開的奇思,隨之而來的必將是凄慘的戰略後果”(霍華德·比爾:《西奧多·羅斯福與美國之崛起為世界強國》)。最重要的是,當德國開始展海洋力量的時候,就意味着全球爭霸,可能會成為全球強國——這相對於歐洲大陸戰略被稱之為世界戰略——這就會觸碰到長期在歐陸維持均勢並在世界維持霸權的近鄰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