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風水龍脈:中國境內的十二大風水寶地(8)

8.風水龍脈:中國境內的十二大風水寶地(8)

其實早在3萬年以前,銀川就已經有人類活動。舊石器時代的水洞溝遺址和鎮北堡、暖泉等處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是銀川地區現的最早居民點。漢成帝陽朔年間(公元前24年前後)在此地建北典農城,后改稱興慶府,此為銀川建城之始。元代置中興路,后改為寧夏府路。明代設寧夏府,清代沿明制仍為寧夏府治。民國時期(1929年)成立寧夏省,銀川系省會,時稱寧夏省城。1944年4月寧夏省城定名為銀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仍為寧夏省會。1954年,寧夏省建制撤銷,銀川市為甘肅省銀川專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自治區府,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廣州:宅南之境、至海而歸

中國的“南大門”廣州,簡稱穗,又稱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廣州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區穿流而過,其三大支流——東江、西江、北江在此匯合流入南海。廣州地理位置優越,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廣州始建於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時的名字叫任囂城。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代,這裏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就已有來往,並建有“楚庭”,即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后建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廣州。公元226年,孫權為便於統治,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廣州”由此得名。

廣州秦漢時就是繁榮都會,漢唐以來一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港,宋元時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說廣州比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商貿城市威尼斯大三倍。清朝閉關鎖國時廣州十三行是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壟斷全國外貿,也是中國最早對外的通商口岸。

為什麼廣州城數千年來一直繁榮昌盛?從風水地理的角度來說:廣州地脈自南嶽,其大庾,其足越秀。但明朝初年擴建廣州城時,曾將北城牆修到越秀山腰。城東、西、南三面皆有濠,唯獨北面沒有。除了山地多石,難以挖掘外,關鍵還在於擔心“地脈一斷,則數千里神氣不相貫”。所以廣州背倚白雲山,而白雲山位於廣州市的艮(東北)方,是廣州市的主山,所以廣州的來龍是艮龍。根據文獻記載:白雲山自大庾逶迤而來,氣象萬千,莫能名狀;至於中宿,則有南北二禺,南禺三十六峰,北禺三十二峰,若相抱焉;其北禺之山,多聳而絕險,而南禺之山,則向南以之。每當秋霽,有白雲蓊鬱而起,半壁皆素,所以叫白雲山。白雲山的主峰為摩星嶺,而大庾嶺千里之勢,至珠江而氣止。越秀山是五嶺(廣東北部與湖南、廣西、江西、福建接壤的廣大山區,稱為五嶺山區)余脈最末的丘陵,也就是說龍脈在此結穴。越秀山由七個小山崗組成,並有三個人工湖,山為星,水為月,所以成“七星拱月”之風水格局,這是廣州得以成為中國南部最達城市的根本原因。

並且,一千多年以來,廣州城址居然沒有大的變化,風水可謂千年不變。遠在漢代,南越王趙佗就有意將其宮殿佈置在越秀山的正前方,明清時廣州城的中軸線也佈置在越秀山的正脈上:“越秀聳拔三十餘丈,舊有番禺二山前導,今巍然三峰獨峙,為南武之鎮。城跨山腰而出,下有二門,左曰大北,右曰小北。中峰之正脈,落于越王故宮,故都使司署是也。”

據說根據河洛理數的三元九運的理論,廣州在下元八運(公元2004~2023年)當大富貴,讓我們共同期待廣州的美好明天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迷蹤帝陵(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迷蹤帝陵(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風水龍脈:中國境內的十二大風水寶地(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