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風水龍脈:中國境內的十二大風水寶地(7)

7.風水龍脈:中國境內的十二大風水寶地(7)

風水典籍《堪輿雜著》談及南京時說:“若南京牛之龍,自瓦屋山起,東廬山至漂水蒲里,生橫山、雲台山、吉山、祖堂山而起牛雙峰,特峙成天財土星。左分一枝,生吳山至西善橋止,復於肘后逆上,生大山、小山。右分一枝,生翠屏山,從爛石岡落,起祝禧寺,至安德門,生雨花台,前至架,岡門上方門而止。”書中認為這裏的龍脈清晰:“應龍打水,歸聚名堂”,有明顯的帝王之氣。

今天的南京憑藉自身經濟達和交通便利的優勢,成為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之地,國家重要創新基地,區域現代服務中心,長三角先進製造業基地,濱江生態宜居城市,是我國長江中下游的一顆璀璨明珠。

杭州:山停水聚、元氣融結

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的杭州,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

在周朝以前,杭州屬“揚州之域”。傳說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裏,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另一種說法是,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因此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的名字在史書上第一次正式出現。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杭州城的雛形。後來,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這極大地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展。《隋書·地理志》記述:“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由此造就了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稱的杭州。

從地理條件上分析,杭州位於浙江省西北部,東臨杭州灣,南與紹興、金華相接,北與湖州、嘉興兩市毗鄰,西與安徽省交界,自然環境十分優越,風景優美。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佈,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的特徵。省內最大河流錢塘江由西南向東北,流經全市大部分地區。東苕溪通過臨安、餘杭等地匯入太湖,造就了這個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

從堪輿學的角度看杭州,這裏也是一塊山清水秀的風水寶地。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中記載明正德三年(1508)郡守楊孟瑛所述:“杭州地脈,自天目,群山飛翥,駐於錢塘。江湖夾挹之間,山停水聚,元氣融結……南跨吳山,北兜武林,左帶長江,右臨湖曲,所以全形勢而周脈絡,鍾靈毓秀於其中。”

李思聰在《堪輿雜著》中說:“杭州干龍自天目起,祖遠不能述。從黃山大嶺過峽后,一枝起南高峰,從石屋過錢糧司嶺,起九曜山,越王山,過慈雲嶺。起御教場、勝果山、鳳凰山,過萬松嶺,起吳山入城。一枝起北高峰,從桃園嶺青芝塢斷,起岳墳后烏石山,從智果山保叔塔入城,來龍沿江而下,皆自剝星巒遮護,隔江諸峰,遠映護龍,直從蕭山至海門。生天弧天角星,從別子門石骨渡江,起皋亭諸山,作下砂兜轉。右界水自嚴州桐廬流入錢塘江;左界水自餘杭西溪流入官河,惜兩界分流未合,城中諸河塞阻穢濁,脈絡不清。”

在中國文化的語境裏,杭州可以說就是富貴溫柔之鄉的代名詞。

也許,杭州這塊山停水聚、元氣融結的風水勝地,原本就是為了人們幸福生活而存在的,所以要想興王稱霸,這裏並非好去處。因為無論是誰,到了“繞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樹一千株”的杭州,都會被這裏的花香和暖風吹滅胸中的殺氣,陶醉在對美好人生的深深眷戀之中。

銀川:天賜吉壤、人形地勢

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府銀川,古稱興州,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歷史的塞上古城。從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銀川在189年中一直是西夏王朝的都城。銀川是怎樣成為西夏都城的呢?據《西夏書事》卷十記載,公元1017年,“夏六月,有龍見於溫泉山(即今賀蘭縣暖泉以西的賀蘭山),山在懷遠鎮北。(李)德明以為瑞,遣官祀之,於是有遷都之意”。到了公元1020年,夏太宗李德明遷都懷遠鎮,改名興州。從地勢上來看,位於西北高原的銀川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南部較高,北部、東部較低,略呈西南—東北方向傾斜。地貌類型多樣,自西向東分為賀蘭山地、洪積扇前傾斜平原、洪積沖積平原、沖積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灘地等。銀川西北有賀蘭山之固,黃河繞其東南流。四塞險固,可攻可守。賀蘭山山勢雄偉,林草豐美,經濟富庶,交通便利,這些成為夏朝在此建都的根本原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迷蹤帝陵(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迷蹤帝陵(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風水龍脈:中國境內的十二大風水寶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