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與亞歷山大・利洛夫論改革(上)(6)
赫魯曉夫宣佈,到八十年代末**要在蘇聯實現。這也是一種幻想,一種烏托邦思想。鄧小平說得對,搞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都要一百年。這就是說社會主義要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來解決它在取得革命勝利時沒有解決的社會遺留給它的一大堆問題。
社會主義失敗的第二個原因,是它沒有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的理論。我說了馬克思、列寧都是天才,但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天才,十九世紀的天才。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列寧也去世了,這些天才都沒有了。李卜克內西、盧森堡他們這些人,也都離開了歷史舞台。伯恩斯坦早就不同意蘇聯、俄羅斯式的社會主義。他批評俄國式的社會主義,但並沒有提出更好的社會主義理論。
在我們保加利亞,在其他東歐國家,實際上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了,使它喪失了創造力和生命力。當時沒有對社會的現實進行科學分析,沒有對當時世界的現實,對本國的實際況,進行科學的分析。僅僅把社會主義看作是一種光明的未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弱點和缺陷。我們的實踐證明,如果我們把社會主義僅僅停留在這個階段,那麼它不可避免地要失敗。換一種說法,馬克思主義在我們這些東歐國家的危機,導致了我們社會主義的失敗。
還有一條原因,在我們這些國家,沒有建立強有力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當然,社會主義在蘇東國家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社會主義改造了蘇聯和東歐國家。在蘇東國家,社會主義創造了資本主義不能創造的一些東西和他們做不到的一些事。例如,給人們分配了住房,讓大家有工作,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有醫療保障,有免費教育,關心婦嬰,關懷老年人,這些歷史性的權利,是資本主義社會無法向我們提供的。但是我們的經濟基礎卻遭到了很大的損失、破壞。我們的經濟體制不能為我們很快地展、創造性地展提供前提。如果我們的經濟迅速展,就要引進外國的新技術。而要引進新技術,黨內就要罵,說不應該引進西方的新技術。所以我們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距離拉開了,我們的經濟失去了競爭力。我們的勞動生產率就低於資本主義國家。
馬克思主義說,社會生產力低下的社會、沒有競爭力的社會,是無法跟那些先進的生產力競爭的,這就是我們社會主義當時的現實。我們社會主義的模式是蘇聯模式,它沒有市場,對世界經濟是封閉的,而且完全消滅了私有制。二戰以後,季米特洛夫曾經提出了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三個毛病或特點,第一就是社會主義應該搞混合經濟,包括國家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這三種經濟成分。要使保加利亞經濟適應歐洲的社會經濟展。
這就是說,社會主義要搞改革,中國今天所進行的改革,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中國建立了自己的經濟體制,當然也有問題和困難。但是如果沒有競爭的經濟,就沒有社會主義。
歐洲社會主義在政治體制方面,也有很多弊端。當然,每一個文明的社會都有自己的政治體制,比如說在中國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或地區,起領導作用的,主要是一個集體。但在歐洲這些社會中間,起領導作用的主要是個人。我們的社會主義沒有很好地繼承我們歷史的傳統,而實行了蘇聯模式,這個模式當時並不適合整個歐洲的社會主義。比如說蘇聯,就沒有比較好的議會制度。它建立蘇維埃,把蘇維埃作為一種主要的政治體制。而在十月革命之前,歐洲實行的是議會制度。蘇聯把它的模式強加給所有東歐國家,都必須按照它的模式走。
另外一個原因,在我們的政治領導層中間出現了問題。比如說我們的領導人年齡老化,沒有實現年輕化,高層領導人沒有道德水準,喪失了道德觀念。而當時在這些社會主義國家,要進行改革,需要一些年輕的、水平比較高的、有能力的人,來領導我們國家的改革。當時我們黨的領導人,年齡一般都比較大。
當時在我們蘇東國家黨內,最需要的是真正的歷史性人物的出現——他們有能力領導我們國家。但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黨,沒有產生出這樣的歷史性領袖人物。有時候,某一個領導人水平並不高,可他竟升到了很高的崗位上去工作。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經常出現這樣的況。在常平年代,領導一個黨和社會是很容易的。但是在轉型社會,作領導很不容易。在生歷史轉折的時候,在黨內政府內沒有強有力的領導人,將導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