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與亞歷山大・利洛夫論改革(上)(3)
比如說馬克思主義的一個觀點,講貧困和絕對貧困問題。***這一條規律,在有的地方就不適用。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一部分已經非常達,但另一部分還很貧困。而西方的無產階級並沒有絕對貧困化。馬克思說的無產階級和今天西歐工人的狀況,是完全不同的。原來說的歐洲的無產階級是另外一個概念。馬克思曾說,無產階級沒有什麼可失去的。除了鎖鏈之外,沒有什麼可失去的。而現在的工人階級,是有東西可失去的。他們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三輛汽車甚至更多,有保健,有教育,有很多。所以無產階級絕對貧困化這個規律,現在看來是不適用了。
第二個例子,列寧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後階段。就是說,帝國主義這個階段是最腐朽的階段,它必然要被社會主義取代。但是歷史並沒有證明這一點。我們已經看到,我們今天的時代,不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而是技術革命的時代。
很遺憾,資本主義找到一些辦法,克服了自己的危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資本主義很快地適應了新的技術展。那個時候蘇聯、保加利亞、(民主)德國,都沒有適應新技術的展潮流。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美帝國主義或者德國、日本等達國家,今天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動機,他們領導着資本主義社會。所以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一世紀是要展的,中國在這方面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建立了自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套理論,建立了自己的市場經濟,中國把自己的社會主義和世界的潮流聯繫在一起。這樣就有利於馬克思主義的展。
我們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能僅僅停留在社會主義的崩潰、解體這個問題上,我們還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研究其他方面的因素。
第一個結論,不要錯誤地把蘇聯、東歐、德國社會主義的崩潰,同整個世界形勢、國際格局分割開來,把它分割開是錯誤的。很明顯,當代世界的展,是促使蘇聯模式社會主義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沒有能夠很好地適應當代社會展的潮流和趨勢。我認為,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改革開始得太晚了。如果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社會主義的失敗,是因為它沒有進行改革。
它沒有跟現實的世界、現實的社會結合起來,所以它失敗了。世界進行了技術革命,進行了科學革命,進行了環保、生態方面的革命,進行了人口革命,社會主義沒有很快適應這些革命,沒有符合這個潮流。具體地講,社會主義的失敗,是沒有很好地進行自我改造、進行改革。當時蘇聯和其他國家所主張的改革,並不是錯誤的,是很需要的,是歷史的要求,是具體的現實的要求。所以是改革的失敗,導致了社會主義的失敗。
具體地講,社會主義沒有跟那些決定世界展的因素很好地結合起來,沒有很好地適應。如果我們今天不能理解、確定當今世界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那也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為什麼社會主義失敗了。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從工業革命、工業社會,轉到后工業革命、后工業社會。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的一個結論。馬克思當年也是從這種社會形態的展入手進行研究的,即從原始社會到農業社會。這個時期持續了很長時間。農業革命之後出現了工業革命,也經歷了四五百年。所以在十五、十六世紀出現了工業革命。到十七、十八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完成了這個過程。馬克思正是在這個時候根據這樣的社會展,提出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工業革命的產物。馬克思去世后,一個新的時代出現了,主要就是世界生了變化,是生產力的變化,是社會結構生了變化。
馬克思說,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是統治階級,其對立面是工人階級。當然,在工業社會,在當代社會,無產階級變得越來越少了。在今天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或者無產階級的比例,佔了不到社會的5%到10%。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階級就是中產階級。他們是受過教育的工人、工程師和學者,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階級成分。所以社會主義不跟現實結合起來,是不行的。這不是說馬克思錯了,他是對的。但是他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期是對的。現在出現了新的生產力,況生了變化。你們叫做高科技革命,西方社會叫信息產業革命。這就是社會展、生產力展的一個進步。社會主義的悲劇就在於,它沒有跟產業革命、信息革命很好地結合起來。產業革命、信息革命在全世界生,世界五大洲都有這個革命。工業革命當時主要是在歐美大國、日本這樣的國家生,而信息革命生在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