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亂世強國夢,百年巡海(2)
在1909年這次巡海視察中,李准給西沙群島的15個島命名。***艦隊巡海經過的第一個島嶼是西沙群島中的伏波島。李准現,島上的珊瑚石上刻有文字,經隨行的德國人辨析,約在1880年代德國人來此島所刻的德國文字。島上有石室一所,寬約**尺,四圍以珊瑚石砌成,屋頂蓋以極大的蛤殼兩片。顯然已有德國人來此考察過。
李准指揮工匠在珊瑚石上刻下“大清光緒三十三年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巡閱至此”的字樣,並將此島命名為“伏波島”,刻石立碑為記。隨後又命令木匠製作木架,建造房屋,並在房屋一側豎起五丈余的白色桅杆,上掛大清黃龍國旗。李準將所帶山羊水牛雌雄各數頭留在島上,便離開伏波島,向著下一處島嶼開行。每到一處,李准先是給島嶼命名,然後勒石豎桅,掛旗為念。
這是一段驚險的旅程。《李准日記》曾記載一個場景,一天,艦隊途經一個方圓畝許的小島,島礁淺灘周圍黑壓壓地擠動着成千上萬隻海龜……島上也滿是海龜,至少有數百隻,層層疊疊,相互攀援,如同疊羅漢。最高達到十餘米,因為堆得很高,龜丘轟然倒下,過一會兒,海龜們又爭先恐後地向島礁中心聚集。
《李准日記》記載,中途還路過一個島,長不過六七里,走不了多久,即能環島走一圈。島上沒有大樹,遍佈一種既不像草又不像木的植物,高超過三米,大的能合抱,枝葉橫張,在林中可躲避陽光,地上是深黑色的沙土,主要由千百年鳥糞堆積而成。島上沒有猛獸蟲蛇,一種灰黑色的大鳥有數千隻,大的鳥與人一般高,長嘴,見人不怕,能與人爭鬥,專啄人的眼睛。聚集在沙灘上,用擊以槍打也不見飛,以為沒打中,前往查看,已擊倒三十幾隻鳥。士兵去驅趕時鳥群才飛開……
李准這次巡海抵達南沙群島,最遠到了曾母暗沙附近。由於風浪高達10尺以上,艦船無法靠近。為保全艦船,只好返航。雖然是險象叢生,但沒有損失。巡視回來后,李准著《廣東水師國防要塞圖說》,奏請朝廷開西沙。
這些巡海也是兩百多年來清朝海軍向著遠洋海域的第一次主動出擊。
清朝水師雖然曾巡視南海,也未能駐守。當時,南中國海上列強環伺,法國、英國、日本等國虎視眈眈,日本浪人賴茨一郎曾在東沙一個島上建房,造船等,后被廣東水師拘押,遣送出境。而統治安南(越南)的法國看上了中國的西沙、南沙的幾個主要島嶼,法國駐安南總督茹爾內向清政府出照會,稱那些島上早在百餘年前就有安南嘉隆王朝派員立下的界碑,是安南領土。而清朝雍正初年的《神州海域志》等史書記載,早在明朝初年,那些島上已由明軍水師勒石刻碑,立下疆界。[5]
李准巡視南海,確立了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1921年8月22日,法國內閣總理兼外長白里安在西沙群島問題上承認:“由於中國政府自1909年已確立自己的主權(指李准巡視西沙群島),我們現在對這些島嶼提出要求是不可能的。”為紀念李准所建功績,現西沙群島內還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李准灘。
1911年,廣東省政府將南海諸島劃歸崖縣管轄。1930年代,南海諸島相繼被法國、日本佔據,野蠻地插上國旗,視為本國領土。民國政府曾於1935年出版《中國南海島嶼圖》,聲明主權,但當時國勢不支,沒有實際驅逐入侵國家。
早在1919年,在《太平洋問題序》中,孫中山就曾提出:“何謂太平洋問題?即世界之海權問題也。海權之競爭,自地中海而移入大西洋,今則由大西洋移於太平洋矣!”“爭太平洋之海權,即爭中國之門戶權耳。”但直到1925年孫中山病逝,中國的門戶權依然是他最擔憂的問題:“中國之海軍,合全國之大小戰艦,不能過百隻,設不幸有外侮,則中國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