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第十節非物質文化遺產(2)

79.第十節非物質文化遺產(2)

除了十分熟悉或構圖簡單的圖案之外,一般需要先手工繪圖,即用筆在棉布或絲綢上畫出圖案,之後即可扎花。扎花是扎染過程中一道關鍵的工序,即用折、疊、擠、縫、卷、撮等方法在白布上扎出各種花紋圖案。扎時講究鬆緊,松則不成花形,浸染後圖案不清,緊則花形過大。漏扎、錯扎、多扎均會影響圖案成形。由於扎花時很難看出花形,也很難判斷浸染后的結果,因此扎花不僅需要耐心,還需要高超的手藝。心靈手巧的白族婦女,專門承擔扎花工作,她們扎出的花紋圖案,構圖美觀大方,紋樣精緻新穎,為整個扎染工序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染制方法分為冷染、熱染兩種。用土靛染布一般需要冷染。先在木製大染缸中放入水,加入一定量的土靛染料,用染棒將染料調勻,再加入適量的輔料。染料配好后,將紮成一團團、一簇簇的疙瘩布放入染缸之內浸染,染過一遍后,要濾水、晾曬,然後再一次浸染,根據布料需要的顏色深淺度,一般需反覆浸染5~7次。成品扎染布的顏色藍裏帶青,色澤分明,清新素雅,不易褪色,極具鄉土氣息。

浸染后的布料,晾乾后就可以拆線了。拆線就是將扎花時縫、扎過的地方的線拆掉,使圖案花紋顯現出來。拆線后的布料要放入水中清洗。漂洗的程度按所需布料顏色的深淺而定,漂得過多或漂洗不夠都會影響花紋圖案的成色。布料晾乾后再用石碾壓平整,一塊塊藍底或青底白花的扎染布就製成了。

大理白族扎染在製作過程中傾注了民間藝人的藝術匠心,每一件扎染品也就是一幅生動的美術作品,有着獨特的藝術價值。從色彩上說,周城白族扎染的色彩主要是藍色和白色。藍白二色是白族扎染的主色調或者說是基調,一般的圖案均為藍底白花,圖案產生自然暈紋,青裏帶翠,在清新淡雅中透出一股動人的神韻。此外,還有少量其他色彩,如青底白花、黃底白花、紅底白花等,色彩絢麗多樣。由於不同部分扎的手法及鬆緊程度不一,在花紋與底色之間往往呈現出漸變的效果,花的邊沿因漬印形成漸淡或漸濃的色暈,顯得自然而又變幻迷離。由於特殊的染制工藝,白族扎染布的顏色不會褪色,而是越洗越鮮艷,更具藝術魅力。

圖案方面,其他地方或民族的扎染圖案多以圓點、不規則圖案以及其他簡單幾何圖形組成,而周城白族扎染的圖案則取材於常見的動植物形象,圖案非常豐富。常見的圖案多為花草植物、鳥獸蟲魚、自然景觀、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以及其他各種圖形。植物類紋樣如葉子花、菊花、鬱金香等;動物類紋樣有蝴蝶、蜜蜂、魚、喜鵲、白鶴、鳳凰等;自然景觀類有蝴蝶泉、三塔、蒼山及日月星辰、山水河流等;其他圖形類有三角花、六角花、八角花、菱形、圓形、齒形、凸字形、凹字形,還有八卦圖和福、祿、壽、喜等字體。佈局豐滿嚴謹,形象簡潔生動。除了這些傳統圖案,白族扎染還根據客戶要求,設計和染制了一些新的圖案,如周城扎染廠為日本客戶生產的扎染布,染有日本京都觀景圖、歌舞伎、京都塔、日式房屋建築等,深受日本客戶喜愛。

扎染布可用來縫製衣、帽、頭巾、手帕等,或製作窗帘、桌幔、椅幔、掛包、床單、被面、門帘、圍腰等日常生活用品,深受白族和其他民族群眾的喜愛。來到大理旅遊的人,總愛選購一些扎染服裝、掛包等,或者自用,或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既便於攜帶,又有珍藏、使用價值,是最受歡迎的旅遊產品。

2。白族繞三靈

“繞三靈”堪稱是白族最富於激的節日。繞三靈又稱繞山林,白語讀為guerxsallad,一般認為有遊逛山林的意思,或說意為遊逛佛都、神都、仙都等三個寺廟。其確切的白語意義,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繞三靈的時間為每年農曆4月23~25日,屆時大理、洱源的白族群眾都停下生產,離家沿蒼山腳下、洱海之濱盡遊樂歌舞,三天三夜方散。一向溫和文雅的白族人,在這三天裏盡揮灑自己的感和歡樂,使繞三靈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白族狂歡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9.第十節非物質文化遺產(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