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素描王安石(2)

11.3.素描王安石(2)

說到底,怪的行為舉止,無非是文人一種引人注目的表演手段而已。***

王安石死了以後不久,很快民間就流傳以他為主角的說書,題名《拗相公》的話本,現在還可以從殘存的《京本通俗小說》中讀到。這當然是他的政治上的反對派,或者是受新政之累的老百姓,在輿論上的一次清算。用一個“拗”字,來形容王安石,當然是十分傳神的。

有一年元宵節,王安石陪着神宗皇帝,君臣二人邊談邊行,乘馬進宣德/丁。沒想到執勤衛士,持槍把他攔住了,拉住了他的馬,不許他進去。那時,他已經是參知政事,相當於副相,不必那麼大的脾氣。居然上奏章,要逮捕法辦。御史蔡確不同意,“宿衛之士拱扈至尊而已,宰相下馬非其處所,應訶止。”王安石“拗”起來,連神宗也拿他沒辦法,只好為他“杖衛士,斥內侍”,而“安石猶不平”。但是,他要把他的兒子王秀,推薦給神宗皇帝時,按他的怪和拗,直接提出來,也未為不可的。可他卻繞了個大彎子,先把他兒子寫的策論和《道德經》註疏,刻了板,再印成書,再拿到市場上賣,再從讀者的呼聲中,上達天聽使皇帝聞知,採取了這種迂迴戰術,此公究竟是真拗呢,還是假拗?真是要打個問號的。

在中國文學史上,文人當官者很多。官有做得大的,王安石怕是天字第一號,中樞決策,位極人臣。也有做得小的,陶淵明做彭澤令,頂多算七品芝麻官吧?有人是很想做官的,“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白,看似清高,實際覺得當朝皇帝賞識不夠,沒給他一個像樣的官,就跑到永王璘那兒當幕僚去了,以為造反成功的話,還能不高官厚祿嗎?但也有人很怕做官的,董卓一進洛陽,文人都跑掉了,只有蔡邕在滿門抄斬的威肋下,給董卓做事。有的為了做官,連氣節也不要的,作《燕子箋》的阮大鋮,就是一個這樣的敗類了。有的為了不做官,還被砍掉了腦袋,這就是和司馬炎不合作的嵇康,所遭遇到的厄運了。而和嵇中散差不多心態的阮籍,不得不做了個步兵尉的小官,成天喝得醉醺醺地逃脫政治。有一回,竟醉了兩個月,不理政事,這樣才勉強保住了級。

但也有人以不做官作為資本,傲世任,沽名釣譽,大撈一把者,在這方面,王安石可以說是一個最成功的例子,比之現代一些作家以隱求顯的小伎倆,不知高明多少倍。

在中國歷史上,唐宋兩朝,是文人做官最多的年代,唐宋八大家,幾乎每個人的官,都做得不小的。此前的漢魏時期,皇帝是不怎麼把文人當回事的,司馬遷自己都認為,史官不過是倡隸優卒之流的小人物;司馬相如、枚乘也不過文學侍從罷了。彌衡被曹操罰做鼓吏,楊修只是隨軍參事,竹林七賢中,有的官職不低,但無實權。此後的明清時期,文人做大官者,就更少了;進入中央決策機關,能參與政要,號施令者,絕無僅有。雖然有些御用文人,隨侍皇帝左右,寫些應制文章,但只有吾王萬歲萬萬歲的捧場權,干政是輕易不敢的。唯有唐宋兩代,文人的價碼要高一點,像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在被黜被貶被流放的況下,還能當上地方官。而王安石,能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不足恤”的精神,改變了整個國家現行政策者,亘古以來,也只有他一人而已。

王安石為了實現他的變法意圖,以不做官的手段求官,幾乎等待了他的前半輩子,能下這麼大本錢,連同時代的人,都認為他怪得可以,因為朝廷再三請他出仕,他就是拒絕任命。有一次,給他一個修起居注的差使,“閣門吏齎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隨而拜之,則避於廁。吏置敕於案而去,又追還之,上章至**”地堅辭,可見他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以怪制勝的怪人了。

王安石1042年(慶曆二年)考中進士,時年21歲。一直到46歲,也就是1068年(熙寧元年)得意,經歷了宋仁宗、宋英宗兩朝,一共二十五六年之久,進學金陵,不予奔競,“館閣之命屢下,安石屢辭,士大夫謂其無意於世,恨不識其面。朝廷每欲俾於美官,惟患其不就也”。由於他謝絕到朝廷里就任,恬退守職,聲名日盛。越表示不做官,朝野上下越希望他出來做官,越做出怪的行止,也越是吸引觀眾。輿論造得如此之足竟視他為“一世之偉人”,朝拜者、敬禮者、請安者、侍奉者不絕於門,“以金陵(指王安石)不作執政為屈”。如此極盡蠱惑煽動之能事的效果,試想這是傻不唧唧吃了一盤子魚餌的人,製造得出來的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文人的另類面孔(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文人的另類面孔(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3.素描王安石(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