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節華北概述(4)
山東的地理特點是中山、低山和丘陵約佔全省面積的3/5,平原約佔2/5。***東部海岸線長,有龍口港、煙台港、威海港、青島港、日照港等良港,以青島港最為著名;近海有長島、劉公島等島嶼。全省地形可分魯西北平原、膠萊平原、魯中南丘陵和膠東丘陵四區:魯西北平原略呈弧形環抱在魯中南丘陵的西、北,黃河、大運河穿行其間,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地面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黃河河床高出地面,為平原中的分界脊軸;在山麓沖積與黃河沖積之間的低洼地帶有帶狀湖群分佈,其中最大的微山湖面積達660平方千米;利津、小清河口與徒駭河口之間為形成於近代的黃河三角洲。膠萊平原位於魯中南丘陵與膠東丘陵之間,主要由濰河、白浪河、膠萊河、大沽河等河流沖積而成,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東西邊緣地勢呈波狀起伏,散佈着一些殘丘;沿海有鹽沼地。魯中南丘陵的地勢特點是中部凸起,逐漸向四周低下:泰山、蒙山、魯山、沂山等斷塊山地聳峙於丘陵的中北部,海拔1000米以上。四周則是逐級降為海拔500~600米的石灰岩低山,邊緣為海拔300米以下的山麓丘陵;石灰岩形成的方山,當地稱崮子,如孟良崮、抱犢崮等;泰山主峰海拔1524米,為山東省最高峰,山峰挺拔,氣勢雄偉,為我國名山之一。膠東丘陵大部分地區海拔400米以下,呈廣谷低丘形態,由堅硬的片麻岩、花崗岩組成的一些山峰,巍峨挺拔其間;嶗山海拔1000多米,聳立在青島市東北的黃海之濱。山東省境內的主要河流為黃河和大運河。黃河斜貫魯西北平原,在利津東北入渤海,在境內全長571千米;大運河沿着湖群窪地開挖,縱貫西部平原,在東平湖附近和黃河相交,境內全長約630千米。位於魯北平原的小清河獨流入海,全長約240千米。
河南的地理特點是北、西、南三面分別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別山環抱。東部為平原,山地約佔全省面積的26%,丘陵約佔l8%,平原約佔56%。地形可分五區:黃淮平原、豫北山地、豫西山地、南陽平原和豫南山地。黃淮平原,屬華北平原的西南部分。主要由黃河、淮河沖積而成,多在海拔100米以下,略向東南傾斜,土壤肥沃,地下水豐富,為河南省主要農業區。孟津以東有巨大黃河沖積扇;平原北部多沙丘和黃土崗地。豫北山地,位於太行山東麓,黃河以北,有林慮山、王屋山等因斷層作用形成海拔1500米左右的單面山;山前有海拔300~400米的丘陵,山間多小型盆地,較大的有林縣、沁陽等盆地;盆地和山坡上黃土分佈普遍。豫西山地,由秦嶺東延的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和伏牛山組成,西高東低,海拔500~2000米,呈摺扇形由西向東展開;山地西部林木茂密,是河南省主要林區。外方山向東北延伸為嵩山,嵩山主峰海拔1440米,山勢峻拔,為我國名山之一;伏牛山、嵩山為淮河流域同黃河、長江流域的分水嶺。南陽盆地,也叫南陽平原,位於豫西山地與豫南山地之間,為漢江支流唐河、白河的侵蝕及沖積平原,盆地面積約26000平方千米,為河南省重要的農業區。東北部山勢中心處有著名的南襄隘道,自古為南北交通要衝。豫南山地,由桐柏山、大別山組成,與安徽省的霍山合稱淮陽山脈,一般海拔800米左右;桐柏山、大別山是淮河與長江流域的分水嶺;豫、鄂之間的雞公山,風景秀麗,是著名的療養地。河南省境內河流眾多,由西向北、東、南呈輻射狀分流,以黃河、淮河為主。黃河自陝、晉邊境折向東流入境,橫貫北部,境內長約700千米,流域面積為26000平方千米。淮河源於桐柏山,橫貫南部,流入安徽,境內長300餘千米,流域面積83500平方千米,南側支流河短流急,北側支流坡平灣多。此外,境內河流還有北部屬於海河流域的衛河及南部屬於長江流域的唐河、白河、丹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