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節華北概述(3)
豫西山地在構造上屬於秦嶺、伏牛山的主幹,海拔高度大都在1000米以上,各山在西部叢集於一處,構成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嶺,向東則逐漸分散而低落。***在山嶺間夾有平緩的盆地,如洛陽、伊川、臨汝等,是重要的農業區。在豫、鄂邊界上,蜿蜒着桐柏山和大別山,為淮河與長江的天然分界線。
內蒙古高原在晉、冀兩省以北,基本上是一個海拔1000~1500米的開闊高原。陰山以北的高原地面起伏不大,相對高差不足200米,是緩穹崗阜與寬廣平地相間的典型波狀高原。陰山以南的內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兩部分。河套平原沿黃河北岸延伸300千米,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優越,是農業展條件最好的地區。鄂爾多斯高原海拔11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緩,基本屬於高平原地形。高原上河流稀少,鹽鹼湖較多,風沙地貌育。黃河以南的庫布齊沙漠大都為流沙或半固定沙丘所組成。長城附近的毛烏素沙漠,沙丘多呈固定或半固定狀態,丘間窪地水草豐美,是我國沙漠中水源較豐富的地區之一。
華北的河流,從南到北分別屬於淮河水系、黃河水系和海河水系。淮河源於河南的桐柏山,橫貫河南南部,流入安徽,河南境內長300餘千米,流域面積83500平方千米。黃河流經內蒙古、山西,橫貫黃淮平原和魯西北平原,在利津東北入渤海。海河接納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運河等8大支流,全長1090千米,流經天津入渤海。此外,本地區主要河流還有河北境內的潭河,全長877千米,入渤海;山西境內的汾河,全長716千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縱貫河北、山東兩省的大運河,也是本區域的主要河流。
北京的地理特徵是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和北部是連綿不斷的群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山地約佔全市面積的62%,平原約佔38%。西部山地,南起拒馬河,北至南口附近的關溝,總稱西山,屬太行山脈,是一系列東北—西南走向,大致平行排列的褶皺山脈。北部山地統稱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是一片鑲嵌着若干山間盆地的斷塊山地。北京市山地一般在海拔1000~1500米,個別山峰可達2000米以上。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和拘河,均屬海河水系,永定河是流經本市的最大河流,在三家店以下進入平原,向東南流至天津入海河,北京城區就建立在永定河沖積扇的背脊上。潮白河上游是潮河與白河,分別注入密雲水庫,下游經潮白新河入海。北運河上游叫溫榆河,到通縣以下稱北運河。
天津的地理特徵是地勢低平、多淀窪。歷史上黃河曾有三次流經天津附近入海,古黃河和海河水系各河夾帶的大量泥沙沉積,形成了海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5米。海河是天津最重要的河流,長74千米,別名沽河,河道曲折。海河流域的各支流,經改道分別由永定新河、海河、獨流減河、子牙新河入海。這些河流構成了平原上的水網。市內多常年積水或季節性積水的大小湖泊和窪地,以南部的北大港面積最大。
河北的地理特徵是西北山巒重疊,東南平原遼闊,高原和山地約佔全省面積的3/5,平原約佔2/5,地形可分為張北高原、冀北山地、冀西山地和河北平原四區。張北高原俗稱“壩上”,為內蒙古高原的東南邊緣部分,海拔在1200~1500米之間,地表波狀起伏,多內流、鹹水湖淖和草地,是優良的天然牧場。冀北山地是內蒙古高原同華北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區,燕山山脈處于山地的南部邊緣,山峰大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山間有不少盆地,以宣化、懷來、承德等盆地較大;河流切斷山嶺形成險要的關隘,著名的有喜峰口、古北口等;山地東北角的山海關,西北倚山,東南瀕海,形勢特別險要,素有“天下第一關”的稱號,是萬里長城的起點。冀西山地綿亘於晉冀之間,是太行山脈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以上,山勢陡峭挺拔;山間的“太行八陘”是河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太行山脈北端的小五台山,海拔2870米,為河北省最高峰。河北平原是華北大平原的北部,由黃河、海河、灤河等沖積而成,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形坦蕩,自西向東緩緩傾斜,分為山麓平原、中部沖積洪積平原和濱海平原;平原上土層深厚,利於耕種;中部平原和濱海平原地勢低平有著名的白洋淀等湖泊窪淀,號稱“魚葦之鄉”。河北省河流大部分屬海河水系,分為南北兩系,南系包括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北系包括北運河、潮白河、薊運河。海河的主要支流源出燕山、太行山、五台山、恆山和黃土高原,坡陡流急,河水含有大量泥沙。灤河源於冀北山地,流貫河北省東北部,幹流全長877千米,流域面積44600平方千米。省內湖泊主要分佈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區,多為淺盆式的窪淀,如白洋淀、文安窪、衡水湖、七裏海等,以白洋淀為最大,面積約500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