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節華北概述(2)

2.第一節華北概述(2)

(二)華北的自然地理環境

華北地區面積遼闊,地貌類型較多,既有平坦的平原和高原,又有一連串的盆地和高度不等的山地與丘陵。***由於各類地形高低相差懸殊,以及緯度位置和距海遠近的不同,各地自然環境也相當複雜。華北地區自黃海沿岸到內蒙古西北部大致可分為山東丘陵區、華北大平原、冀北山地、豫西山地、山西高原、內蒙古高原和大興安嶺山地等7個區域。

山東丘陵區,由於長時期的風化侵蝕,渾圓形丘陵已成為該區佔優勢的地貌。山間谷地也相當開闊,可以進行農耕。特別是魯中丘陵北部與西部山麓地帶,有規模較小的沖積扇平原,排水良好,並有豐富的地下水可供灌溉,對於農業生產尤其有利。膠東丘陵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大部分都是沿岸,岸線曲折多港灣,有青島、煙台等天然良港。

華北大平原遼闊坦蕩,由河北平原、魯西北平原和黃淮平原組成。河北平原位於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的河北省和京、津兩市境內,屬華北大平原的北部,主要由古黃河、海河水系和灤河等沖積而成。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是北方主要農業區。魯西北平原主要由黃河泥沙沖積而成,深厚而肥沃,坡度平緩,極利農耕;魯西地區,由於北有黃河高堤阻梗,南受淤黃河挾持,西部常受黃河泛濫,東面承受魯中丘陵來水,而大運河又告淤淺,排水困難,過去窪澇面積較大,其最低部分,形成東平、微山等淺湖。黃淮平原屬華北大平原的南部,主要由黃河、淮河、衛河合力沖積而成,在地質構造上是沉降地帶。平原積留厚度,在開封、周口一帶達5000米,自此往北、往南兩側有所減薄,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海拔多在100米以上,如鄭州海拔100米,而向東和東南到商丘、淮陽、汝南一線,則僅50米,坡度很小。

從地圖上看,大興安嶺山地、冀北山地、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連成一線,形成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邊緣。大興安嶺山地縱貫內蒙古東北部,分隔着松遼平原與內蒙古高原,在地貌形態上主要由中山、低山、丘陵以及山間盆地、山間沖積—洪積平原和河谷沖積平原組成。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山頂渾圓,嶺脊坦緩。山嶺西坡和緩,連接內蒙古高原;東坡陡峻,呈階梯狀逐漸下降,進入松遼平原。

冀北山地位於河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以潮白河為界可分為東西兩部。東部主要有燕山和七老圖山,山地海拔800~1000米,高峰超過1200米,最高峰霧靈山海拔達2116米。山區平地不多,僅河谷內分佈着小片沖積平原。潮白河以西主要是一系列斷層構成的地壘式山嶺和陷落盆地。軍都山、北京西山、小五台山等分佈在這裏,以小五台山為最高,海拔2870米、是河北省境內的最高峰。山地中斷層陷落盆地很多,較大的有宣化、陽原、蔚縣和懷來等盆地,是重要的糧食和水果產區。

山西高原夾在黃河中游谷地和太行山之間,海拔約1000米,是黃土高原的一部分。由於深受斷層作用影響和流水切割,整個高原嶺谷交錯,地形可分為三個部分:高原中部為大斷陷帶,斷陷帶中形成一連串的陷落盆地。自東北向西南依次分佈着大同、忻(縣)定(襄)、太原、臨汾、運城五個面積寬闊的盆地。盆地的海拔高度由東北部的1000米,降到西南部的250米。這些盆地地表平坦,土層深厚,河流匯集,地下水和山泉水豐富,是山西高原最主要的農耕地區。在中部大斷陷帶以東和以西是山脈連綿、丘陵廣布、盆地眾多的破碎高原,即晉東和晉西高原。晉東高原分佈着一系列東北—西南向的山地,主要有五台山、恆山、系舟山、霍山、中條山和太行山。山地一般海拔1500~2000米,其中五台山的主峰海拔3058米,是山西省的最高峰。山地間分佈着許多盆地,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有利於展農業。晉西高原是以呂梁山為主體的山地和高原。呂梁山長約400千米,海拔1500~2500米。晉西不僅山地廣闊,平原狹小,黃土梁、峁錯綜分佈,地面崎嶇不平,植物稀少,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困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一節華北概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