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節華北概述(1)

1.第一節華北概述(1)

漢族區域史

漢族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她滾雪球似的經歷了起源、形成和不斷展的坎坎坷坷、起起伏伏、滄滄桑桑,歷時五千餘年,用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遷,在建構並書寫了自己全史的同時,也構建了多源、多元並具多樣性的區域史。

漢族的區域史大致可按地區分為華北漢族史、華中漢族史、華南漢族史、華東漢族史、東北漢族史、西北漢族史、西南漢族史。這種區域史的形成,使漢族在世界面前呈現出複雜的差異性的同時,又表現出高度的認同感。這實際是漢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一種文化表達。

現在讓我們拿起歷史的顯微鏡,從縱向的維度去觀察漢族偉岸身軀的各個部分,以識“廬山真面目”

一、華北漢族的地理空間範圍

華北位於中國的北部,東起東經122°42′,西到東經97°08′,南起北緯31°23′,北到北緯53°32′;面積為177。78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8。52%;包括北京、天津2直轄市,河北、山西、河南、山東4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人口32713。04萬人,其中漢族31694。64萬人。1

(一)華北的行政區劃

華北古時分屬中原、東夷、北狄之地;春秋戰國時為晉、鄭、齊、魯、宋等國及周天子屬地;漢設冀、徐、豫等州;以後歷代行政區劃多有變動。明代,設北直隸和山東、山西、河南3個布政使司;清設直隸和山東、山西、河南4省以及1個內蒙古地方。此後,除直隸的內蒙古外,其他各省基本穩定。民國,改直隸為河北,並析其地置北平、天津兩中央直轄市,在內蒙古地方設綏遠、熱河、察哈爾3省。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建立。1949年,改北平為北京。1950年,撤銷綏遠、熱河、察哈爾3省,大部分地方歸內蒙古,至今未變。

據1995年版的《中國百科年鑒》統計數據顯示,華北地區的行政區劃和人口如下。

據1995年版的《中國百科年鑒》統計數據顯示,華北地區的行政區劃和人口如下。北京市有東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陽、石景山、丰台、海淀、門頭溝、房山10個區,昌平、順義、通縣、大興、平谷、懷柔、密雲、延慶8個縣;人口1290。08萬人,其中漢族1240。42萬人。

天津市有和平、南開、紅橋、河東、河西、河北、塘沽、漢沽、大港、東麗、津南、西青、北辰13個區,薊縣、寶坻、武清、寧河、靜海5個縣;人口970。40萬人,其中漢族947。75萬人。

河北省有石家莊、邢台、邯鄲、張家口、承德、滄州、保定、唐山、秦皇島、廊坊10個地級市,衡水1個地區,23個縣級市,110個縣,6個自治縣,34個縣級區;人口6621。60萬人,其中漢族6375。07萬人。

河南省有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13個地級市,商丘、周口、駐馬店、信陽4個地區,23個縣級市,93個縣,41個縣級區;人口9354。39萬人,其中漢族9252。32萬人。

山東省有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台、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14個地級市,濱州、菏澤、聊城3個地區,32個縣級市,63個縣,44個縣級區;人口8962。52萬人,其中漢族8919。02萬人。

山西省有太原、大同、陽泉、長治、晉城、朔州6個地級市,晉中、忻州、呂梁、臨汾、運城5個地區,14個縣級市,86個縣,18個縣級區;人口3164。88萬人,其中漢族3158。27萬人。

內蒙古自治區有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4個地級市,呼倫貝爾、興安、哲里木、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巴彥淖爾、阿拉善8個盟,13個縣級市,51個旗,3個自治旗,17個縣,16個縣級區;人口2349。17萬人,其中漢族1801。81萬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節華北概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