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是你給我們一片愛――感動草原的“祥泰隆”(2)

101.是你給我們一片愛――感動草原的“祥泰隆”(2)

“祥泰隆”的經營項目由原來的日雜、南錦(百貨)、綢緞,逐步擴大到牲畜、畜產品、糧食、磚茶、藥材、土產等,無所不營。批、零售到收購、運銷一條龍展,牧民的衣、食、住、行的必需品到畜牧業生產資料,包攬無遺。許多經營項目處於壟斷地位,“祥泰隆”左右着阿拉善的市場價格和金融業務,成為阿拉善這十八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總後勤供銷部。

每年的八月初一定遠營都會舉辦“那達慕”大會,牧民參加八大喇嘛寺廟廟會路過捎貨,他們到了定遠營,只要在“祥泰隆”捎貨,都有奶茶、奶油、奶製品、炒米和炸油果子吃,午、晚餐四菜一湯,有好白酒可以開懷暢飲。如果到了過年時節,更是流水席全天侯着,客人來了邊吃邊走不間斷,一天要煮十幾個羊背,喝幾十桶酒。當地官員、名流一個也不會少,讓牧民體會到顧客就是上帝的感覺。遇到集會,“祥泰隆”擺上蒙民傳統美味佳肴“羊烏叉”(烤全羊),晚上招待看戲、打麻將、喂坐騎全部免費。臨走捎貨時,大開倉門,任君選購,不收現金,記上物品數量,秋後算賬,受此厚待者激動萬分。

試想,如果現在人們買商品可以像那時的牧民多爽,賒銷記賬,只記品名數量,不記價格,欠賬不計息。秋季到來,羊毛駝絨收穫,牛羊牲畜長成,再以物頂賬。就是現在也依稀可以感受到“祥泰隆”當時的繁華,人影綽綽,燈火璀璨,山西梆子終日繞樑、不絕於耳的場景。若是各位讀者受此厚待,恐怕也會成為“祥泰隆”終生會員,享受其全方位服務的。

“祥泰隆”不怕牧民賒銷欠賬不還。因為賒銷賬上不但記牧民姓名、面貌特徵,連其直系親屬也詳記在冊,不怕逃賬,而且有王府做後盾。每年秋季結算時,難免有個別牧民的少量欠賬,確實無力償還,“祥泰隆”即當眾宣佈核免,贏得了蒙胞的感激和讚譽。

“祥泰隆”為了維持信用,從不賣假貨,含利再高也不屑一顧,從外地進貨到銷出,層層負責把關。各分號也是根據社會調查和多年經驗,報總號通知各外庄採購。早春二月,總號將貨下,各分號負責東西南北各路業務的夥計攜貨送往各“巴嘎”(村)牧民手中,不收現款,不計腳銀,記賬后還要詢問下次需帶什麼貨來,以便採辦。這種經營方式,對於長年過着游牧生活的牧民來說,真是太方便了。秋季收穫后,也是由送貨夥計下去收賬,以物折算。至於雙方物品價格,事先都不說明,收賬前才由商號和“巴嘎達木勒”(村長)協商,由“巴嘎達木勒”宣佈。看似公平,實際“巴嘎達木勒”平時常吃商號宴請和受禮,屆時商人不公平地定價,他也就順水推舟做人了,何況有的分號還有官員入股。

“祥泰隆”在草原上的各個分號,如此厚待牧民,所以在當地產生了深遠影響。蒙族牧民豪爽好客,他們也以同樣禮節招待“祥泰隆”的送貨人和結賬人。秋季豐收后,要挑最好的牲畜、絨毛、皮張送到“祥泰隆”結賬,更不計較價格。“祥泰隆”的學徒做生意、除了記賬、打算盤外,要熟練掌握蒙語和蒙族風習俗。否則生意學得再精,也不予錄用,或延期出徒,或另請高就,對任何人不例外。可見“祥泰隆”當時就建立起整套經營管理模式,防微杜漸,所以能長盛不衰。

阿拉善草原的人民,以放牧為主,糧食不能自給,所以糧食營銷大大有利可圖。豐年時,趁農民秋後急需用款之機,派人到寧夏、甘肅產糧區,低價購入大批糧食,次年春荒或遇災年時高價拋售給農民,再用秋後以物頂賬的辦法結算,牟取暴利。“祥泰隆”在阿拉善旗草原的八個蘇木(相當於區)設有八個分號,每號約有員工三十人,經營牧民所需的各種生產生活用品,收購羊毛、駝絨、牲畜、藥材等,每個分號各有一個牧場,牧養自己運貨的駝隊和收購待賣的牛、羊、馬、騾、駱駝等牲畜。各分號員工在掌柜的領導下,忠誠敬業,相互競賽,每年銷售額都在三萬兩白銀以上,收購營業額都在四萬五千兩左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哭泣的歷史:正說走西口(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哭泣的歷史:正說走西口(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1.是你給我們一片愛――感動草原的“祥泰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