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是你給我們一片愛――感動草原的“祥泰隆”(1)
走西口有兩支大軍,一支是開墾耕地的“雁行客”,一支是經商作賈的“旅蒙商”。***地處山西省中部的平遙誕生了一隻僅次於“大盛魁”的旅蒙商,它就是定遠城裏的“祥泰隆”。
晉中的平遙這座著名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有兩千七百多年歷史,古人築城,認為“山水朝陽,龜前戲水”的佈局最好。空中俯瞰,現存平遙城的輪廓就宛如一隻巨龜,東、西、北三面基本呈直線,“唯南面頓縮崛若龜狀”,頭南尾北卧在太岳山北麓,興河東岸附近,人們習慣稱平遙為“龜城”。平遙古城,是現今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
被余秋雨稱作中國大地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日升昌”,就坐落在晉中平遙,清朝時,這裏票號商家林立,平遙著名的推光漆器與特產牛肉頁久負盛名。但是人們不知道的是,在晉商歷史上,平遙還盛產“大掌柜”,如果說晉商喬家、渠家、“大盛魁”代表的是祁縣幫的話,那麼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它的大掌柜雷履泰、二掌柜毛鴻翙、三掌柜程大培則代表着平遙幫的崛起。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榆次王家的“協同慶”票號、介休侯家的“蔚豐厚”票號、祁縣渠家的“百川通”票號、介休冀家的“乾盛亨”票號、平遙本土的“日升昌”票號全用平遙人做大掌柜,有的大掌柜幾乎是世襲,爺爺、兒子、孫子三代全部是大掌柜。可見,平遙人在理財上的出色表現一致得到晉中財東的認可。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賀蘭山西麓,騰格里沙漠東側,有一片美麗富饒的大草原,土地面積十八萬平方公里。它的府巴音浩特原名定遠營,被平遙人俗稱“山後”,即賀蘭山後面的意思。
定遠營又叫阿拉善。清朝初年,有一批做了雁行客的平遙行商走出雁門關,翻過賀蘭山,來到阿拉善草原。他們肩挑貨郎擔,背負貨物,活躍在阿拉善旗的牧民中間,蒙古人敦厚好客、誠實豪爽的民風,使他們愛上了這片土地,他們決心在這裏紮下根來。
於是這些平遙人結夥搭帳篷銷貨,大膽放手經營,在紫泥湖鎮蓋房營業成立了一家叫“祥泰公”的商號,這是當時在阿拉善最早成立的商號之一。
當時阿拉善王府駐紮在離紫泥湖不遠的“愛肯”。“祥泰公”的商號靠近王府,最初的生意做得很紅火。
清雍正元年(1723年),“祥泰公”因為經營不善結束營業,股東們又重新組合,開了兩個商號,一個叫“定遠堂”,一個叫“祥泰隆”。大多股東為原“祥泰公”的股東,所以人稱“祥泰公”為“老祥泰隆”。數年後,“定遠堂”倒閉,“祥泰隆”依舊營業,以經營日雜、南錦(百貨)、布匹為主。
雍正八年(1730年),清政府在紫泥湖東八十里處建定遠營城。兩年後,阿拉善王府遷駐定遠營城,“祥泰隆”也隨遷定遠營。定遠營成為當時阿拉善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祥泰隆”大有用武之地了,但是資金不足成為制約它展的最大因素,當時還沒有票號、錢莊等金融借貸機構,只能向“源泰”當鋪借高利貸。
“源泰”當鋪是平遙縣西趙村的董姓人氏所開,趁“祥泰隆”急於抓展機遇,擴大經營規模心切之際,以“驢打滾”、“內扣八”等高處貸方式,一再借銀給“祥泰隆”。然而雄心勃勃的“祥泰隆”,由於受信息、運輸、市場風險等因素影響,理想化為泡影,債台越築越高,最後因資不抵債而破產。道光元年(1821年),“源泰”當鋪徹底兼并接管了“祥泰隆”,從此“祥泰隆”的東家就成了董得峰。
董得峰接管“祥泰隆”后,獨執“祥泰隆”商號股份72,其餘為小股和人力股。“祥泰隆”的歷任總管(股東代表),一直由董得峰及其子孫擔任,後來“祥泰隆”擴大到二十五股,董氏控股也始終居於主導地位。
董得峰接管“祥泰隆”后,正值晉商突飛猛進之時,隨着票號產生,鴉片戰爭以後出現鐵路、電報、郵政等,更使商業流通如魚得水、如虎添翼。“祥泰隆”隨此大潮,從資本規模、經營項目,開設分號等方面,一直不斷滾動地向前展。股金從白銀八千兩展到二十萬兩,還有上萬頭牲畜。到民國十九年(1930年),資本高達銀洋一百二十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