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秀才與狗戶(1)

3.秀才與狗戶(1)

(狗的故事之一)

半閣城在塬上算是個大村子,有些陳規陋習也是最先在這裏的人們倡導下樹立起來的。“秀才”這個稱呼,就是他們隨口對村上一些有身份的男人的一種尊貴稱呼。時過境遷,這個稱謂也被整個長稔塬認可。其釋義儘管頗有些牽強附會的意味,甚至還有點辱沒斯文之嫌,卻從此不再專指那些中過皇榜的讀書人。在村莊上,那些德行好、有本事,又享有一定聲望的人子,即使裝着一肚子牛筋蔓兒牛筋蔓兒:黃牛喜歡吃的一種草。,亦一概被尊稱為秀才。

說白了,這僅僅是一種稱呼上的習慣而已。活像那些山外人把牛馬統稱為牲口,他們卻把騾馬和牛驢分門別類去稱呼一樣。譬如,只配吃拌草的統統喊做“頭牯”頭牯:牛、驢。;而有資格嚼硬料的才謂之“高腳”高腳:騾子、馬。。以此推論,“秀才”幾可被等同於人群里的“高腳”。儘管都是鞭打繩拴的命,卻因使役時戴着籠嘴籠嘴:牛驢幹活時嘴上戴的小竹籠。和勒着嚼子嚼子:騾馬上套前嘴裏勒的鐵質鏈條。之分,便彰顯出其普見或稀少的身份來。

不過,正如鄉謠中戲謔的那樣,在半閣城這個並不起眼的小山村裡,細掐細算,這號有名有姓的秀才還真的不少。

不需扯遠,謝佑普老漢就是一個大夥公認的秀才。

按照山民們的看法,大凡享有此等尊號的人物,多多少少都應有點異於常人的地方。或頭大如斗,或臉長若驢;總之,其長相必然遵循着“吉人自有天相”這一基本法程。而事實上,一些事往往不盡如人意。

謝佑普這個人年輕時不知道長得咋樣,就眼前這個四十齣頭時的模樣看來,除了額頭較凸、眉骨略高,一顆大蒜鼻子粗看挺大,細看也不算出格;說到有點奇異之處,也就是他那顆鼻頭上面好像隱約比尋常人多了那麼一丁點兒淺淺的“紅”。由於四季日月的冷暖有所不同,鼻頭這玩意兒畢竟每日裏得經風見雨,他老人家鼻尖上的那點“紅”有時也略微顯得多了點鮮艷或黯淡的顏色變化。除此之外,別的再無一絲異人之相。不過,山民們卻非得在他身上努力地尋找出一點特異的地方,以表明人家的德能確實得到神助而與生俱來。於是乎,老漢那個大半輩子一直不習慣在自家後院後院:廁所的借稱。凈大手凈大手:解大便。的潔癖,便得到他們的着意誇大。

自從前年夏至那天,他老人家吃過後院樹上掉下來的幾顆熟透的爛杏,不慎得上那個叫做“雞鳴泄”的貴恙之後,這種誇大終於有了天經地義的說辭。有道是,“龍在東海佛在西,有錢難買一泡稀”。作為上了點年紀的人,每日裏能擺脫大便乾結這一麻煩瑣事,好賴也算得上是個超乎凡人的貴處。

每天清晨,當老爺子家裏那隻蘆花公雞喔喔地叫過頭遍,全村那些老公雞、小公雞附和着高一聲、低一聲一齊鳴叫起來的那個特殊時辰,老漢就得按時按點起來,趕着緊兒去完成每日裏這門必修的功課。村莊裏那些早起拾糞的人,時常會看到老爺子不及出城門便已提着寬大的褲腰一路匆忙地向東城壕小跑,耷拉在他脖頸上的一條九色棉線辮的褲帶,隨之擺動得如同宋王爺的帽翅般英武。

他身後,跟着一隻狗。

此前,山民們家家戶戶都養着一兩隻狗。色分黃、白、黑三種,其形大致相似,嘴尖腿長,腰身如弓,皆瘦,其餓相觀之若鬼魅,謂之“細狗子”。追根溯源,他們這種飼犬嗜好完全緣於一種原始的皈依,也不知是從哪一代人傳了下來,長稔塬的人都十分虔誠地認為其先祖是“蚩尤”。

據說在很早以前,炎、黃二帝為了稱霸中原,聯手打敗了蚩尤,其領只好率大部族人遷徙南下。其時,有為數不少的人口被擄至西河,被迫種起了莊稼,被歸化為“黎民”;而他們這一支兒依然以狩獵為生,最終淪為“犬民”。時至今日,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依然頑固地恪守着司儺司儺:祭神儀式。民間儺戲即從此衍變而來。狩獵的古老習俗。到了冬閑的季節,十里八村的狗戶們便心潮澎湃,實在是按捺不住祖先遺留在他們血脈里的那股兒騷動,便一起吆喝着自家的愛犬浩浩蕩蕩趕到黃河灘來攆兔子。從日照三竿,到夕陽西下,一群群滿臉土灰的人犬,不辭勞苦地一路追攆,在黃河灘的沙地里盪起的那一股股黃塵,鬧得真是如同闖王反朝。幾百人犬忙活上一天,倒不一定就能逮得了幾隻兔子,他們卻甚感愜意,其樂融融。寒風呼嘯的夜晚,黃河灘上便攏起星星點點的篝火,映照着一夥集聚呼噪的襤褸人群。勞苦之餘的主人吃罷手裏的鍋盔,捶胸頓足地吼唱着大秦之腔,狗群亦嗷嗷嗚嗚地附和嚎叫,祖祖輩輩嗚呼喧闐,年年歲歲樂此不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半閣城(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半閣城(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秀才與狗戶(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