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第十一章個體與社會群體(4)

80.第十一章個體與社會群體(4)

也有很多人會說:“我為什麼要讓別人開心?他們也沒有讓我開心呀!”

我答道:“可是你必須想到自己的健康,如果你不為別人着想會使你受到傷害的。”

據我所知,幾乎很少有病人會說:“我仔細想過你的建議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讓病人增加對社會交往的興趣。我知道他們得病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與人合作,我同樣想讓他們知道這一點。只要他可以在平等合作的基礎上與人交流,他就可以康復了。

過失犯罪

社會交往的欠缺還會引起另一種景,即過失犯罪。比如,一個男人因為扔了一根還燃着的火柴而引了一場森林大火。或者最近生的一件事:一個工人將一段電纜暴露在外就回家去了,結果一輛摩托車經過的時候撞了上去,司機當場死亡。在這兩個案例中,肇事者並非真想害人。從道德上來講,他們似乎並沒有什麼責任。可是從安全方面來說,他不能自覺地考慮到他人的安全而採取防範措施,也是一種缺乏合作精神的表象。有關此類事例,我們還常常看到:一個破衣爛衫的孩子踩了別人的腳、摔碎了杯子、弄壞了公共物品等損人不利己的事生。

社交興趣與社會平等

家庭或學校是培養孩子合作精神的場所。對於阻礙孩子成長的因素我們之前已經說過。也許社會責任感並不是遺傳所致,但是社會責任感的潛能卻和遺傳有着密切的聯繫。影響這種潛力展的因素有:父母培養孩子的技巧、對孩子的關心程度、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判斷等。如果他認為周圍的人都是仇敵,他認為自己被一群敵人時刻包圍着,他肯定不會交到朋友,也不會有人把他當作朋友。如果他覺得周圍的人都應該受他的驅使,那麼他想到的也不是如何幫助別人,而是如何控制別人。如果他只關注自己的感覺或身體上的不適,那麼他就不會敞開心扉與人交往。

我之前已經說過為什麼孩子要把自己看成家庭中的一員,並對其他人懷有關愛之心。我們還講到父母之間應該和諧相處,並將這種和諧和友好延伸到家庭之外。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家裏人和周圍的人都是一樣值得信賴的。我們還說,在學校讓孩子認為自己是班級中的一員,同學之間都是好朋友,他們的友誼是可靠的。家庭和學校的交往,都是為以後步入社會作準備。家庭和學校的責任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社會中的一員,讓其成為人類平等中的一員。只有在這種況下,他才會有勇氣和信心面對人生的挫折,才可以做有益於社會的事。

如果一個人是眾人的朋友,並將有益的工作和美滿的婚姻貢獻給社會,那麼他自身就不再有自卑感和挫敗感。他會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自由自在、充滿愛心的世界中,他所見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人,當遇到困難時會有人與其一起承擔。他會覺得:“這個世界是我們共同的世界。我們必須事事付諸行動,不能觀望退縮。”他應該明白,現在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小的階段,而自己則屬於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整個過程的一部分。他也會感受到,此時正是自己完成開創性工作、為人類貢獻力量的時候。世界上的確有很多罪惡、挫折、不公和磨難,但這是我們的世界,無論善惡美醜,這都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在這裏工作,要讓它更加美好。我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人人都可以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就不會辜負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

擔負起自己的職責,也就意味着以合作的態度承擔起解決人生三大問題的責任。我們對一個人所提出的最高要求和給予其的最高榮譽就是:在工作中,是一位好員工;在朋友中,是一個好夥伴;在愛和婚姻中,是一個好伴侶。總之,一個人應該證明自己是人類忠實的朋友。

第十二章愛與婚姻

愛、合作與社會興趣的重要性

據說在德國的某一地區,一直流傳着一個古老的習俗,它可以測定未婚男女是否適合在一起生活。在結婚前,他們會被帶到一片空地上,在那裏放着一棵被砍倒的樹。有人會將一個兩人拉的鋸子放到他們手中,讓他們把眼前的樹鋸為兩截,由此,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合作默契度。這項工作需要兩個人才能完成,如果他們之間沒有默契,只會白費很多力氣,所以很難做到。如果一個人想把事獨攬下來,那麼時間則會延長兩倍。所以兩人必須共同用力,互相配合。在這一地區的人們認為這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自卑與超越(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自卑與超越(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0.第十一章個體與社會群體(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