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螽斯(1)

6.螽斯(1)

——多子多福的期盼

螽斯羽[1],詵詵兮[2]。***

宜爾子孫[3],振振兮[4]。

螽斯羽,薨薨兮[5]。

宜爾子孫,繩繩兮[6]。

螽斯羽,揖揖兮[7]。

宜爾子孫,蟄蟄兮[8]。

世間萬物變化莫測,短暫的人生也被這種世事的無常所困擾。當生命終結,什麼還能成為人生幸福的延續?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祖先早已把人生的幸福同多子多孫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緊密聯繫在一起。這種保留着深厚的部落氏族的血緣意識,同時也體現了他們的生存法則:人多勢眾,以量的優勢而不是質的優勢去參與生存競爭,使短暫的個體生命用遺傳的方式得到無限延伸。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種田,人少好過年;人多勢眾。這些說法,便是老祖宗們由此留給我們的觀念遺風。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是繁衍生息的根本,是老一輩完成使命的榮耀,是家族延續的希望。華夏一族多子多福的觀念,早在遠古堯舜時代就已深入人心。《莊子·天地》篇有“華封人三祝”的記載:堯去華地巡視,守疆人對這位“聖人”充滿敬意,衷心地祝願他“壽、富、多男子”。而再三頌祝“宜爾子孫”的《螽斯》,正是古人這一“多子”願望詩意的表達。

《螽斯》一詩分為三章,每章四句,前兩句用蝗蟲起興,后兩句表達祝願之意。雖用的是重章疊句的手法,卻也是本詩鮮明的藝術特色的體現。如果說,“宜爾子孫”的三處連用,使詩的主題更加鮮明,那麼,六組疊詞的運用,則更使全詩韻味十足。方玉潤的《詩經原始》有評論:“詩只平說,難六字煉得甚新。”《詩經》中的大量詩篇都運用了疊詞手法,而《螽斯》的獨特之處是:六組疊詞,形象生動,隔句聯用,音韻和諧,造成了節短韻長的表達效果。不僅如此,詩文結構相同,而六詞意義有所不同,表達了詩文意義的遞進關係:第一章注重多子興旺;第二章祝願世代昌盛;最後一章則表現一種兒孫滿堂相聚的歡樂氛圍。其實,《螽斯》通篇都在圍繞“螽斯”展開,然而,這一主題卻是一語雙關。因為,“螽斯”不僅是一個比喻性的意象,更是以蝗蟲來比喻強盛的生殖能力,這種用象徵性意象來進行表現的手法在《詩經》中也是不多見的。

就蝗蟲這種昆蟲來說,其生產後代的能力非常強盛,一年之內就可產下兩三代,真不愧是“子子孫孫無窮盡”的動物。《螽斯》一詩正是源於此而用蝗蟲作比,寄於物,表達多子多福的美好祝願。常“子孫眾多,若螽斯”,即是出於此。

中國傳統意象的寓意

中國是世界的文明古國,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沉澱都為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的寶藏。而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便是這些寶藏中最優美、最絢爛的一部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往往可以通過這些吉祥圖案來加以表現。人們巧妙地將人物、走獸、花鳥、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文字等意象融入美好的寓意之中,有的則是以神話傳說、民間諺語為素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諧音、象徵等手法,將圖形與吉祥寓意進行完美的結合。我們把這種具有歷史淵源、富有民間特色,又蘊涵吉祥企盼意義的圖案稱之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表現民族歷史的藝術形式。先人們通過這些直觀的完美形式來表達對幸福美滿生活和財富的追求與渴望。

早在遠古時期,人類就有着圖騰崇拜。人們對於未知的世間萬象與各式飛禽獸類、花鳥魚蟲等動植物的形態和特性充滿了好奇與幻想,從中得到了靈感,祈福求安的圖形符號便由此而來。在這種時代,陶制工藝上的人面與動植物的紋樣或多或少都帶着崇拜神靈的含義。此時的圖騰文化,雖然還不算是人類主觀創作上的吉祥圖形,但從客觀上說,卻已為傳統吉祥圖案的展奠定了基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記憶如歌 過往歡宴(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記憶如歌 過往歡宴(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螽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