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劉邦的“流氓”路線(3)

3.劉邦的“流氓”路線(3)

那麼,照上面的說法,項羽應該在以上兩地選一個來作國都了,但事實上項羽是如何選擇的呢?彭城?哪兒?聽說離海比較近。哦,那時候海上貿易很達,需要找個離海港近的地方作國都以利國家經濟展?可那時候中國是大陸型經濟啊,海上貿易幾乎為零,那項羽為什麼選那個離國家政治經濟中心都那麼遠的地方作國都呢?因為在他的意識里,彭城是他自己的地方,長安和洛陽則是別人的地方。所以,他寧願在大東面做他的“西”楚霸王。

如果項羽選擇定都關中,或者洛陽也好,劉邦只怕就只能困在群山環抱之中永無出頭之日了。而他卻把國都放在東邊,對西邊毫無震懾可,劉邦利用韓信的暗度陳倉之策,很容易就在關中出了頭,而且一出頭就鑽進當時中國最富庶的地方,為今後的楚漢五年戰爭提供了豐足的後勤保障,令劉邦的軍隊能承受得住“百敗”的損耗,最後在垓下一戰定乾坤。

項羽的眼界實在不高,把那麼好的地方留給了對手,自己卻偏執地待在“自己的地方”。所謂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其實,過了江東又能如何?當時的江南遠沒現在那麼達,雖然連年戰亂未曾波及江東,但江東的實力遠不足以與統一中原的劉邦相抗衡。

項羽註定要失敗的。只是司馬遷的《史記》借項羽諷刺劉邦,寄託他個人的一些理想主義及點兒牢騷,等等。其實項羽不過就是一個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匹夫,他的所謂的英雄色彩只不過是匹夫之勇而已。

不過,項羽有的並非是單純的匹夫之勇。項羽小時候,季父項梁讓他學書學劍,他都沒學好,最後學的是萬人敵兵法。所以項羽的用兵之道還是可以的,關鍵是大的決策方面,實在不敢恭維,范增的話都不聽,剛愎自用。劉邦就不同了,度量很大,選賢用能,所以能成就功業。

劉邦歷經千災百難,數次死裏逃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汗水終於贏來了他人生的春天,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英雄了,然而史學家司馬遷卻以“不以成敗論英雄”,毫不留地否定了他,並煞費苦心將其描繪成一個活脫脫的流氓形象,而將劉邦的對手項羽描繪成一個失敗的英雄。英雄與流氓的衡量標準實在難以說清楚,如果說以懷和悲壯作為衡量標準,那似乎有些不合常理,何況事實也在後來證明劉邦對於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展有着巨大的貢獻。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的施行,使漢初的經濟很快得到恢復,到惠帝、呂后統治時期,已經是“衣食滋殖”,到文帝、景帝時,更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景象。無論怎麼說,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以至國土在這時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擴展和強化。劉邦開創了中國的一代新歷史,他打破了封建地位決定命運的愚昧理論:無論出身貴賤,王侯將相之位不是某一階層的專利。

一代政治霸主劉邦布衣出身、地位低下,居然能在群雄逐鹿中獨佔鰲頭,使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自刎江邊,開創了西漢王朝兩百年基業。一個精明的政治領袖,一個富有傳奇式的人物,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帝王,在他的背後隱藏的卻是非常之多的政治與處世哲學。

歷史也許就是這樣,我們改變不了歷史,但是人們在反思歷史的時候,卻又往往要帶上自己的感**彩。歷史是追求結論的,也就是說,歷史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可是,在生活中,在文化氛圍中,人們也許要讓心靈感受的恐怕就是一種事件生的過程。因為結論不是生命能夠承受得起的一種負重,可過程有時候卻是由生命來講述故事。

作為歷史,劉邦毫無疑問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朝代,但是作為一個人,他卻沒有成就中國的文化和倫理。可項羽就不同了,作為政治和國家的犧牲品,他很好地詮釋了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劉邦是流氓,劉邦是皇帝。項羽是悲劇,項羽是英雄。

兩千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就因為劉邦打敗了項羽而憤憤不平。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甚至還寫下了“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著名詩句以表達對項羽的崇敬和惋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上的二把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上的二把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劉邦的“流氓”路線(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