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劉邦的“流氓”路線(4)

4.劉邦的“流氓”路線(4)

劉邦的人品與項羽相比的確讓人不敢恭維。***說幾件小事看看劉邦的品行。有一次,劉邦被追兵所迫,為了減輕車載重量,竟然將自己的女兒和兒子推下車,只顧自己逃命。項羽抓到了劉邦的父親,將他押到了兩軍陣前來要挾劉邦,哪知劉邦根本不予理會。劉邦說:“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要殺你的父親,也分給我一杯湯喝!”但項羽最後並沒有殺掉劉邦的父母和妻子。

在劉邦當了皇帝以後,有一次,一個大臣去見他。按理接見大臣也要莊重一些,可這時劉邦正玩得高興,摟着一個女子在那裏戲耍,全然不顧大臣,氣得大臣回頭便走。劉邦放下女子便去追那大臣,追上大臣后,劉邦將大臣按在地上,騎在大臣的脖子上,問:“你看我如何?”大臣說:“我看你就是桀紂一類的君主。”還有,劉邦瞧不起儒生,竟拿起儒生的帽子往裏面撒尿。就是這樣一個痞子模樣的傢伙竟然開創了四百年的大漢江山。這還不是個別的特例,實際上,很多開國君主在某些方面也都與劉邦類似。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無賴的人能當上皇帝,統治大好江山?原因很簡單,劉邦角逐的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最高權力之爭的特別之處在於沒有任何規則的約束。無論你依靠美德、依靠欺騙、依靠戰爭,還是依靠殘暴,無論採用什麼辦法,只要你能奪得國家的最高權力,你就贏了。你取得了最高權力,也就取得了制定規則的權力,正義不正義都由你來確定,皇帝之上再也沒有權威來裁決和評判最高權力的取得是否合法。

當然,並不是所有開國皇帝一出場就表現出無賴的嘴臉。馬基雅弗利分析得好:“君主應當裝作一個集美德於一身的人:孝順、忠實、信義、慷慨;但是,一旦勢需要,君主應當毫不猶豫地拋棄所有道德的限制。”

劉邦的“無賴”行徑,其實有一些也應算作優點,比如不拘小節、豁達大度。

當時那個大臣來覲見,劉邦在和女人親熱並不是故意的,那個大臣通報了嗎?直接就進去了,這個大臣要換別的皇帝早砍了,換着是朱元璋說不定還會弄個株連九族、殺個萬兒八千的才放手呢,可劉邦沒說什麼,心裏有氣才追出去開個玩笑,誰知道這大臣竟敢當面說“陛下桀紂之主也”這樣的大逆不道的話,要換別的任何一個皇帝都是滿門抄斬的大罪,但劉邦哈哈一笑,放他走了。

當然,劉邦的“無”是所有政治家的先決條件。劉邦的老爹被項羽拿住,要挾劉邦屈服,那是怎麼可能的事?就算劉邦答應,他手下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能答應嗎?所以,劉邦拒絕了,表面上做得很輕鬆,這是種臨危不亂的本領,如果劉邦一亂,向項羽求饒,更加會把老爹推向死亡。可能這樣做很殘忍,但當時確無第二個辦法了。從劉邦當了皇帝后對他爹的態度看,他還是個很孝順的兒子,這是難能可貴的。

劉邦贏了,項羽敗了。在這場博弈遊戲中,劉邦戰勝項羽,是五十歲的睿智戰勝了三十歲的剛勇,是有進有退打敗了趑趄不前。在困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這就是“非合作博弈”的一種典型模式,在困境的條件下,不同的人面對幾種選擇,但是最後作出的選擇都是對自己來說利益最大的。這時候,弱者和困境之間是一種不可逆轉的關係,即使是那些沒有能力扭轉困局的人,也會讓自己的損失最小,並且得到最大的回報。這就是博弈中的進退理論。

當弱者作為圖謀大計的人,不限於與一個人或者一種勢力合作,而是在不同的況選擇不同的合作者和合作方式,通過各個重要的步驟達到自己的目的。

當因為他人的原因而陷入困境,不妨把這個人同樣放進困境,為了自保而不得不作出選擇,是背叛,也是謀略。

劉邦利用這一點,完成了自己下一步計劃,當合作無法獲得自己的期望時,那麼合作就沒有必要堅持下去了。合作本身就是建立在困境中的,當困境已經擺脫了,合作的基石不復存在,所以從合作走向非合作也是自然的選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上的二把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上的二把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劉邦的“流氓”路線(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