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第七十章戰亂未止(4)

480.第七十章戰亂未止(4)

原本只需一些時間,這種對立便可冷卻下來。***然而,急功近利之心反而親手將不平和憎恨的病菌散播到了東北。他們借攻陷上野之勢,將戰線擴大到了整個東北。

“不並肩戰鬥一次,士兵是不會變強的。”

官軍以此為由,除了薩、長以外,還自加賀、尾張、土佐、大垣、越前、高田、松代、松本等諸藩借兵,之後甚至還向西國借兵,最終將十萬大軍送上了戰場。

另一方面,東軍(關東幕府一方)的主力則是會津和長岡兩藩士兵,另外還有仙台、米澤、庄內、南部、二本松、三春、棚倉及其他二十餘藩的聯合軍隊六七萬人,也不得不加入這場戰爭之中。

其中,只有仙台、米澤和會津三藩向其他領國出兵,其餘諸藩皆守在國境作戰。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算不上是聰明的作戰計劃。

官軍故意在人間擴大戰禍,煽動起反朝廷的怨恨,這樣的戰爭很難說是符合朝廷之意的。當然,諸藩的主張和戰意各有不同。事實上會津和長岡便絕不相同。

長岡藩的河井繼之助從一開始便明確標榜嚴正中立,他已清楚地看出,只需過一段時間,這種激昂便會冷卻下來,而慶喜的恭順自然亦出於此意。

“所謂王師,不應好戰而苦其民。而今薩、長之兵恣意濫施兵威,逞其暴意,脅迫各藩,陷他人於不義。此實為藉王師之名而逞私威之賊師。其炮口指向長岡之時,身為男兒自當為國家未來奮起!”

這不僅僅是河井,也是當時不得不挺身而起的東北諸藩武士們的真心。筆者相信,經過明治元年(1868年)之戰,河井繼之助與西鄉隆盛、勝海舟一樣,都是貫徹先見之明和武士之道的一大卓絕英才,值得大書特書。

該年3月1日,他擁護着藩主牧野忠訓撤出了長岡藩位於江戶的藩邸。官軍決定於3月15日對江戶動總攻,3月1日正是總攻的半個月之前。

他在撤回長岡的同時,便向一眾藩士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此際,助會津、桑名諸藩抵抗王師有悖大義名分(這一點與慶喜看法相同)。然響應薩、長而討伐德川氏,則有悖君臣之義,因而眼下應堅持局外中立。我長岡藩應獨立獨行,先鎮撫領內,靜待時局安定。然若官軍不容局外中立,欲行無道之處置,我藩亦須斷然防止。諸君,但請勿疑吾意!”

自然旗本和會津都曾固執地請其起兵,但他的主張依然沒有生絲毫動搖。

奉還大政的將軍慶喜蒙受賊名,卻仍保持恭順。身為譜代的長岡藩萬萬不能無視慶喜的恭順,反抗官軍。然而,倘若主動投靠官軍,對付舊主德川家,即便只是一個普通人也等同是人格喪盡。

於是,在事態平息之前,長岡藩並未支持任何一方,而是一邊整頓內政,一邊保持局外中立,其做法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隨着官軍迫至國境,他身為執掌一藩的總督,自然也不會袖手旁觀。

閏四月二十六日,他將大本營設在離城一里遠的攝田屋,在所有重要位置佈置了兵力,而後手捧希望准許局外中立的請願書,前往已經逼至小千谷的官軍軍營,拜訪了監軍岩村精一郎。

此次岩村與河井的會談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了戊辰戰爭的本質。

河井繼之助當時的心中懷有同拜訪西鄉的山岡鐵舟和勝海舟同樣的期待。只要對方肯聽,他完全具備說服對方的口才、自信和能力。

“我們自然不會抵抗官軍,但請不要提出令長岡藩兵站在前線攻打會津這樣無視人的要求,希望可以認可我們局外中立的為難立場。”

若是能開誠佈公地說,河井繼之助本身或許還有意在官軍與會津之間斡旋。

其時,河井繼之助四十二歲,正值盛年。他不僅師從齊藤拙堂、古賀謹一郎、佐久間象山、大槻磐溪等人,還前往備中松山拜訪山田方谷,學習實用經濟學,並奔赴長崎與中國人交往,在荷蘭人叩開大門之後,又接觸到了新世界的風潮。他與昭和時期的山本五十六元帥1[1山本五十六(1884~1943):“二戰”軍官,曾擔任珍珠港事件總指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80.第七十章戰亂未止(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