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這張牌不得不打(4)

37.這張牌不得不打(4)

就如同曹操沒有將袁紹、劉表、孫策等當時看上去很強大的對手

放在眼裏,卻對劉備非常關注一樣,項羽“西楚霸王”的地位也不是

劉邦將其作為競爭對手的原因,劉邦是對項羽的“個人魅力值與管理

技能”等特徵進行深入分析后,才得出將其作為關鍵競爭對手的結論。

至此,劉邦與韓信就“最大的敵人”問題達成共識:與項羽爭奪天下!

第一個問題解決后,韓信拋出了第二個問題:“那您估計,在勇猛、強悍、仁厚、兵力這些係數上跟項羽相比,誰厲害?”

作為下級,韓信提出這樣的問題需要勇氣,但又很有必要。這個問題也確實讓劉邦不好回答。

作為領導,承認自己的個人素質不如對手,自是感覺有失面子。但是,作為領導,真實地向下屬表達自己對外部環境的判斷,又很必要。客觀、準確地評估自己與競爭對手的優勢劣勢,是制訂作戰計劃的基礎。

劉邦很矛盾,但還是如實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默然良久,最後不得不承認“不如項羽”。

劉邦的坦率使韓信得以快速切入主題:“我也認為大王比不上他。不過我曾經也在他的帳下待過,對他的為人也略知一二。”

韓信開始闡述何為決定組織成敗的關鍵成功要素,並分析、比較了劉邦與項羽在這些關鍵成功要素上的表現。

韓信很明確地界定了個人魅力與管理技能的區別,並闡述了這兩個技能對於組織競爭能力的影響。

在分析項羽時,韓信對他的個人魅力作出了充分的肯定:“項羽確實威猛過人,震怒一聲吼,下邊千八百的兵沒一個敢動的。”

這也正是劉邦不如項羽的地方。但韓信話鋒一轉——“但卻沒魄力,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直指問題的核心。

作為團隊的領導者,如果僅憑個人魅力而不掌握選賢任能的管理技能,就變成了個人英雄主義,淪為“匹夫之勇”。能夠準確地識別人才並安置到恰當的崗位上,是領導者帶領團隊的關鍵成功要素。

而對於劉邦的用人之道,韓信則予以充分的肯定:“如今大王果真能夠與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有什麼不可以被誅滅的呢?”

劉邦能夠僅憑蕭何推薦而找出一位自己根本沒聽說過的人來擔任大將,足見其用人的魄力。劉邦親自帶兵打仗,屢戰屢敗,幾無勝績,自己的手下卻攻城掠寨、馳騁天下,凸顯劉邦使用人才能力的高超。

關於對領導者激勵人才能力的分析,韓信既表達了自己對項羽的判斷,也向劉邦傳遞了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

韓信說:“項羽對人態度恭敬慈愛、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得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

項羽是個貴族,也很親民,對下屬溫和,關心他們的疾苦。話說到這裏,至少項羽在將士關係管理方面,應該是一位稱職的領導者。能夠得到大多數普通士兵的認同,這也是很多個人英雄主義領導者的共同特點。

但是,到了對關鍵將領進行激勵時,項羽的方式就出了問題——“可等到有的人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他卻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裏玩磨得失去了稜角,捨不得給人。”對佔據重要管理崗位的將領的激勵,領導者僅僅是擺出親民的姿態肯定是不夠的。關鍵將領更需要的是領導對其能力的認可,並給予與其戰績相匹配的獎勵。

在這一點上,項羽無論是在態度上,還是在實際待遇上,都做得不夠。這應該與項羽對這些崗位,對組織的價值貢獻的判斷有關係。

勇冠天下的項羽或許認為,帶兵打仗的將領多一個、少一個,對自己的團隊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大不了自己可以親歷親為。

同時,項羽管理團隊的公平性也受到了韓信的質疑:“項羽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都憤憤不平。”

項羽沒有根據將領的貢獻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給予封賞,違背了以技能與戰績表現為核心依據的激勵原則,必然引起部分將領的不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劉邦發跡史 神一樣的無賴(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劉邦發跡史 神一樣的無賴(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7.這張牌不得不打(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