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企業公民時代(6)

87.企業公民時代(6)

當大家有對他誤解的時候,他沒有解釋,只是道歉,而且到現場去,最後說服股東追加捐款。***後來萬科宣佈公司以1億元資金參與四川地震災區的臨時安置、災后恢復與重建工作,這場風波才平息下來。

其實,企業捐多少錢完全是企業的自由,沒有法律規定必須捐多少錢才算合理。難道王石做人真得就是像被網民謾罵的那樣嗎?作為王石的同行兼好友,馮侖對王石可謂非常了解。在王石遭遇網民非議之後,馮侖在文章中為王石打抱不平:

據萬科披露,王石這5年的合法稅後收入是1900萬元,在地震之前他已經捐出去1200萬元……至少我認為他離聖人很近了……算賬才現,(王石這5年收入的)2/3都捐了。……我問一個問題,你們還想要中國的企業家怎麼做?你認為王石應該每個月只拿1000元錢的工資嗎?你不為他感動嗎?

據馮侖所知,王石是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大好人。他看見好事就做,做了也不說什麼。同他的貢獻相比,王石的個人收入是非常少的。萬科2007年年末的市場值是美國前三大住宅公司市值的1。5倍,但王石一年的收入只有一百多萬元,這是真正拿回家的。另外就是剩下的700萬元,其中的一兩百萬元他又承諾要捐獻出去。可是錢還沒有捐出去之前,生了一些意外,他預計的一些別的收入沒有到位,結果他沒錢了,所以只能向朋友借錢履行承諾。後來家裏生了一個意外,保險公司賠了些錢,他才把借朋友的錢還清。

由此可以看出,王石一直是一個積極從事公益事業的企業家。理性地講,萬科開始時捐200萬沒有任何不妥之處,而且王石的解釋也並不是沒有道理。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我國履行社會公益的法律並不完善,才使得萬科這個民營企業在道德上被誤解,企業的名聲也受到了影響。

第二個問題是專業公益人才非常稀缺。

為了更好地履行企業公民的責任,馮侖打算成立一個專門的萬通公益基金會,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現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沒有專業的公益人才。馮侖覺得做公益這件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所以必須要找到最好的人才。後來馮侖終於從跨國公司找來高中先生,讓他擔任萬通公益基金會的副理事長、秘書長職位。高中任期結束之後,萬通又請來公益人才領域的“海歸”李勁,來擔任萬通公益基金會的新一任秘書長。李勁是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公共政策碩士。通過這件事,馮侖認識到目前我國的公益人才缺口比較大。

其實不只萬通,國內企業在做公益基金會時都遇到了類似問題。由房地產行業的知名人士、南都房地產的原董事長周慶治起的南都公益基金會,從一開始就按照國際公益基金管理的遊戲規則和國內的法律規定組建了專業管理團隊。但在打造專業管理團隊的過程中,這個公益基金會也遇到了缺乏專業人才的問題,最後只得選擇從外邊挖人,請來了中國青基會原來的秘書長徐永光擔任南都公益基金會的秘書長。

所以馮侖在《公益新戰略》中特別提出,公益人才在未來也是非常稀缺的人才,所以我們要花時間培訓自己的公益人才,同時也要選拔社會上優秀的做公益管理組織的人才。實施一個好的戰略要有經費、有目標、有戰略,更要有人。

公益專業人才缺乏這個問題目前很受關注,一大批社會各領域的人士都在積極努力改變這一現狀。比如功夫巨星李連杰就一直熱心公益事業,他認為未來20年中國要有10所公益大學,培養的人才方能符合大國的展趨勢和需要。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他很早就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香港直到今天,每遇災難,捐助行動都會重複20年前的做法。

李連杰說,災難來了媒體開始報道,當死傷越來越多的時候公眾人物就出來呼籲捐款,捐來的錢經過良性運作,等待五六天,加上休息日差不多10天才能到位。錢到位后要給誰還不清楚,而災民已經錯過了救援黃金72小時,最需要幫助的前10天也結束了,這筆救災款變成了災后重建款。最後錢到底給了誰,去了哪裏,到底透不透明,似乎都是一筆糊塗賬。2005年從印尼海嘯中逃生后,李連杰就下定決心要創立壹基金。此後兩年,他積極開展行動,他說:“我是在全世界取經,從洛克菲勒基金到國際紅十字會,學習如何做到能好心而合法。因為社會制度不同,西方有很多先進的經驗我們不能全盤照搬。”他還透露他打算成立公益研究院,乃至於未來要有公益學院、公益大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站在未來看今天馮侖商業智慧(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站在未來看今天馮侖商業智慧(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7.企業公民時代(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