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第四章心靈磁場的正向思維(7)

40.第四章心靈磁場的正向思維(7)

善有“大善”和“小善”之分。朋友手頭緊,找上門求你幫忙,僅僅因為他來求你,你就同他,不假思索就出錢相助,表面上看你是幫了他,實際上是害了他。遷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這是“小善”,你關愛和同他的方式不對,是幫他的倒忙,讓他越陷越深。

朋友找上門來借錢,求你做他的連帶保證人,這時,先你要問清楚事的來龍去脈,要認真調查,如果是由於他做事不檢點,乃至揮霍浪費才導致了今天的結果,那麼你應該明確告訴他,這錢不能借,而且,你還要勸導他正視眼前的困難,接受教訓,重新振作起來。

稻盛先生在這方面也有過親身經歷。在戰爭時期,有個人曾經給稻盛父親幫過大忙。有一天,這人的兒子去找他。那時,京瓷從中小企業開始有了起色。他來到京都,對稻盛說,他現在很困難,想借一些錢。

因為稻盛聽說過他父親對自己父親有恩,於是就把錢借給他了。但是,稻盛既沒有讓他寫借條,也沒有問他的還款計劃。他覺得那人的性格不可靠,表面上是借錢給他,實際上是送錢給他,壓根兒沒有打算讓他還錢。

後來,稻盛也沒有催促他還錢,一次也沒有。而他呢,也從此沒有回應,“沒還錢,對不起”,連這樣的電話也從沒來過。但是,由於稻盛先生一開始就不準備他還錢,所以也並沒為此而煩惱。

稻盛先生說:“到現在為止,別人向我借錢的事有過多次。因為年輕時我考慮過這樣的事,所以,名義上是借,實際上是送,這種況是有的。但是,以必須還錢為前提,我才肯借出,這種形一次也沒有。”

因此,做了好事沒有好報、反而遭人背叛的事,稻盛先生我身上一次都沒有生過。有一次,一位公司員工的父親遇到了麻煩,他們父子倆一起深夜來到他家。那時他剛四十齣頭。當時,他仔細地詢問了事的原委,最終斷然拒絕了那對父子的請求。

“伯父,我把錢借給您是會害您的。我也許不了解您現在困難到哪個地步,但我還是不能答應您。伯父,您要挺身接受您現在面臨的苦難,必須承擔得住才行。”另一方面,稻盛先生也覺得自己有些冷酷,但是當時的決斷沒有錯。

那位公司員工現在已是京瓷的幹部,從事海外營業方面的工作。他爸爸從那以後也重新振作了起來。他還跟別人說,應該感謝稻盛先生,多虧了那時對他的幫助和鼓勵。

如果唯唯諾諾、有求必應,借錢給他,這是種“小善”,這種“小善”會把自己牽連進去,弄得自己也很狼狽。在需要做出判斷的時候,不能感用事,判斷的基準是“大善”還是“小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亞當斯密提出“經濟人”假設的時候,“自私”這個詞也被作為了市場的一部分,“主觀為己,客觀為他”的邏輯也成為市場經濟內生機制的核心,這也是企業管理中各種利益機制設計的基礎。

但現實中,企業的員工往往只做到了“主觀為己”,而沒有做到“客觀為他”。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目前中國很多展型企業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資金缺乏,不是業績增長,甚至也不是制度建設,而是如何激已經滿足“有車有房又有錢”的中高管接下來的二次創業心態。

只有利己,而沒有利他,至少在主觀上不能讓工作的激持續,馬斯洛早就為我們證明了人的五大層次需求,要想留住“好員工”,幫助他們現“利他”的樂趣,也是企業持續增長的關鍵。

一個值得學習的例子是志願者在近兩年的興起,企業家如果懂得志願者行為對於志願者本身的價值,就可以真正懂得“利他”在企業經營中的價值。

稻盛先生在1997年剃度出家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因為作為一個企業家,他是在俗世當中追求利潤、追求成功的,而佛家的理念卻是放棄這一切的功名利祿,專心向佛。日本國內外都有很多人說佛教和企業經營盈利也許有很大的矛盾。

對此,稻盛先生解釋道,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解。佛教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利利他”,佛教認為要想自己獲利必須造福他人,教導人們不要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也要讓他人得益。我在企業經營當中也經常要求員工幫助他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稻盛和夫:最適合中國人的經營術(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稻盛和夫:最適合中國人的經營術(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0.第四章心靈磁場的正向思維(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