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領袖卷之毛澤東(2)
1910年秋天,16歲的**為了探索報國途徑和人生道路,離開風氣閉塞的韶山沖,去報考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他在試題《志》的作文中,抒了自己救國的志向。校長閱卷后大加讚賞,對同事們說:“今天我們取了一個建國才”這所學校實行“新法教育”,**學到很多中外歷史、地理以及英語、自然科學等新鮮知識。他讀書涉獵較廣,肯于思考,因此作文成績優異。當時他寫的《救國圖存論》等文章,氣勢磅礴,被國文教員稱讚為“似黃河之水,一瀉千里”,批給全班同學“傳觀”。學校里有一個從日本留學歸國的老師,經常給學生講
日本“明治維新”后國富兵強的況和妄圖侵略中國的野心。**聽了,對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強大起來表示非常羨慕,又深為中國的內憂外患和前途命運而憂慮。他在這裏特別愛讀康有為談維新變法的文章和梁啟超主編的《新民叢報》,受到了他們關於君主立憲主張的影響,以為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還能救國。出於救國救民的志向和熱,他產生了對康、梁的崇拜。他從同學蕭子暲即後來的著名詩人蕭三手中借閱過一本《世界英雄豪傑傳》,對書中描寫的華盛頓、林肯、拿破崙、彼得大帝等人物的歷史功績十分欽佩,認識到每個國民都應努力救國,遂暗下決心,要做對國家、民族有作為的人物。他對同學說,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我們應該講求富國強兵之道。
1911年春天,**來到嚮往已久的省城長沙,經東山小學堂一位教師的熱心推薦,順利地進了湘鄉駐省中學。在這時他第一次看到同盟會辦的《民立報》,很快成為它的熱心讀者,深深地被革命黨人反清愛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主張所吸引。他認真研究了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開始擁護孫中山等革命黨人。他敏銳地感到國家正處在革命的前夕,懷着戰鬥激寫了一篇文章貼在學校牆壁上,初次公開表自己的政見,提出推翻腐朽的**的清王朝,由孫中山任大總統、康有為任內閣總理、梁啟超任外交部長組建民國新政府。這時,**的思想生了急劇的變化,雖然尚未十分明白孫中山的主張同康、梁的主張有什麼根本分歧,但是他已由贊成君主立憲轉變成為反對帝制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主義者了。當國內掀起反對清政府向帝國主義出賣鐵路權的運動時,**和同學一起卷進這一鬥爭潮流。他為了表示反抗清王朝的決心,倡議並帶頭剪掉了頭上的辮子。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了。一天有一位革命黨人到湘鄉駐省中學報告武昌起義況,號召建立民國。**異常興奮,決心為革命儘力,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湖南起義的新軍,當了一名列兵。不久,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當上了民國臨時大總統。**以為革命已經過去,自己參軍的目的已經實現,於是只當了半年兵,就脫離了軍隊。
1912年春天,**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后改名為湖南省立第一中學)。他在這裏以擅長作文聞名全校,國文教員對他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極為賞識,稱讚他“自是偉大之器”,“才氣過人,前途不可限量”。他在該校讀了半年後,感到中學課程膚淺,在校讀書不如自學,就退了學。**寄居長沙湘鄉會館,開始了在湖南省立圖書館的自學生活。他每天早去晚歸,伏在閱覽室的桌子上專心致志地看書,除中午出去買幾個包子或餅子充饑外,簡直就不休息。
這期間,他貪婪地閱讀了各種中外名著,尤其愛讀18、19世紀西方資產階級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代表著作,例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爾的《群學肄》、孟德斯鳩的《法意》、盧梭的《民約論》等。圖書館的牆上,掛着一幅《世界坤輿大地圖》,這是**第一次看到的世界地圖。他每天經過這裏,總要站立許久,以極大的興趣細看一陣,常常沉浸於遐想之中。他從地圖上看不到湘潭縣,湖南省很小,中國只佔世界的一小部分,認識到世界真大,他的眼界也開闊了。**在湖南圖書館自修半年,獲得了大量的新知識,使他更加信仰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進一步克服了所受康、梁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後來回顧這段經歷說:“我這樣度過的半年時間,我認為對我極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