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駿紮起“囚籠”,我軍以破襲戰應對(2)
接着,劉伯承胸有成竹地指出了抗戰軍民開展交通鬥爭的方針和策略,這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八路軍要積極開展交通鬥爭的總力戰,來對付日寇的“囚籠政策”。這就必須強化全面的、全力的、一元化的鬥爭,以軍事為核心,以政治進攻為主,結合黨政軍民的力量,正確執行政策,將日寇孤立起來。這裏面的關鍵是把群眾充分動員起來,只要抗戰軍民人人都能深刻地認識到交通鬥爭的重要性,就能堅決、徹底地破毀敵人的鐵路、公路,也就能使它的血管不能流通,手腳不能動彈,而直到困死。
等劉伯承說完,鄧小平接着。他神嚴肅,一字一頓地說:
形勢雖然是嚴重的,但只要我們根據地軍民同心同德,團結一致地進行鬥爭,日寇的“囚籠政策”是完全能夠挫敗的。從現在起,我們提出一個口號:面向交通線。主力軍、地方軍和廣大人民群眾相結合,重點破擊與全面破擊、大破擊與經常性的小破擊相結合,廣泛、深入地展開交通鬥爭,反擊日寇的“囚籠政策”。
在1940年春夏的交通鬥爭中,日軍邊遭打擊邊竭力恢復,強化鐵路、公路和據點,繼續推行“囚籠政策”。他們加強了平漢、正太兩條鐵路的守備,沿線嚴密封鎖,割斷了太行山區與冀南平原、晉察冀戰略區之間的聯繫。在冀南,修復和擴展了公路網,增設了據點,造成根據地軍民“出門走公路,抬頭見碉堡”的狀況。
劉伯承覺得要根本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光靠晉冀豫根據地本身的力量還不夠,最好有一次由華北各大戰略區共同組織的破擊作戰,對正太、平漢、同蒲、津浦各鐵路幹線進行全面、徹底地破毀,使日軍陷入戰略上的被動。
白晉戰役結束后,聶榮臻率晉察冀挺進支隊北返。行前,彭德懷、左權在總部設便宴為聶榮臻送行。劉伯承與鄧小平、李達、陳賡、陳錫聯等出席作陪。吃飯時,大家談起華北戰局和兩區的配合作戰,認為橫貫在兩區間的正太路是日軍控制山西、河北的交通命脈,也是阻隔兩區聯繫的重大障礙。要是切斷正太路,既可使日軍在山西的運輸補給失去可靠的保障,又有利於兩區在軍事、經濟等方面的互相支持和幫助。於是,大家一致認為,應在適當時機對正太路進行大規模的破襲。
這以後,日軍積極準備實行南進政策,在正面戰場集結兵力,揚向重慶、昆明、西安動進攻,企圖用軍事壓迫和政治誘降的雙重手段,促使國民黨政府投降,以便抽出兵力加入太平洋戰場作戰。6月15日,日軍攻佔宜昌,扼據入川的咽喉,接着又大舉轟炸重慶;同時通過所謂“謀略工作”秘密向蔣介石展開“和談”活動,並利用已降日的汪精衛集團在國民黨陣營內進行宣傳和策反。國民黨在這種形勢面前,更加動搖,妥協投降的危險空前嚴重。
蔣介石指使胡宗南、閻錫山、朱懷冰、石友三等掀起的第一次****被粉碎后,國民黨頑固派大肆造謠,胡說什麼“八路軍游而不擊”、“專打友軍,不打日本”,等等,使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對八路軍產生了懷疑。
同時就山西敵來說,守備正太路的日軍以一部派往華中地區,參加宜昌作戰,其守備力量有所削弱。
在這種況下,彭德懷跟左權研究決定,為了爭取華北戰局更有利的展,並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克服國民黨投降的危險,有必要向華北敵占交通線和據點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
7月中旬,左權來到第一二九師師部,傳達彭德懷的上述設想。他對劉伯承、鄧小平說,為了粉碎日寇的“囚籠政策”,振奮、堅定敵後根據地和全**民的勝利信心,制止國民黨的投降活動,牽制日軍的南進和西犯,彭副總司令準備組織動一次破襲日軍交通幹線和據點的進攻戰役,主要目標定在正太路,由第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共同負責實施;平漢、同蒲、白晉、平綏、津浦、北寧各線配合行動。第一二○師和各鐵路沿線的部隊都參加作戰。劉伯承、鄧小平欣然表示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