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史記觀止世家(3)

109.史記觀止世家(3)

這一年,天子開始舉辦漢朝的封禪大禮,而太史公此時滯留在洛陽,不能親身參與整個過程,所以心中憤懣,病將死。***他的兒子司馬遷正好出使歸來,在黃河、洛水之間與父親相見。太史公握着司馬遷的手低聲哭道:“我們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遠在上古虞夏之際便顯功揚名,職掌天文。後世中道衰落,如今將會斷絕在我手上嗎?如果你能繼續做太史,就接續了我們的祖業。現在天子繼承漢朝千年的大業,在泰山舉行封禪大禮,而我偏偏不能隨行,這是命啊,是命啊!我死之後,你一定要做太史,做了太史后,不要忘記我想要完成的著述啊。再說孝道是從奉養雙親開始,進而侍奉君主,最終落實在立身揚名。靠揚名後世來使父母顯耀,這是最重要的孝道。天下人都稱頌周公,說他能論述並歌頌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揚周公、召公的風尚,表達太王、王季的思慮,乃至於再推到公劉的功業,並尊崇周族的始祖后稷。周幽王、周厲王之後,王道衰敗,禮樂衰微,孔子編輯整理了舊典籍,修復振興了被破壞、被廢棄的禮樂,論述《詩》《書》,寫《春秋》,學者至今都在效法他。自魯哀公十四年有人捕獲麒麟以來至今四百餘年,諸侯國相互兼并,各國史書丟棄散盡。方今漢朝興起,四海統一,明主、賢君、忠臣、為道義而死之士輩出,我身為太史都沒有對這些人加以論評記載,廢棄了天下的修史傳統,對此我深感惶恐,你可要記住啊!”司馬遷低頭流着淚說:“兒子雖然駑笨,但我會詳細論撰先人所整理的史料舊聞,不敢有缺漏。”

太史公去世三年後,司馬遷任太史令,開始連綴彙集國家的藏書。司馬遷任太史令五年後,正值漢太初元年,十一月初一日冬至,漢朝開始改用夏正(即以農曆一月為正月),天子在明堂宣佈實施新曆法,諸神接受太初曆。

太史公司馬遷說:“先父說過:‘自周公去世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去世後到現在又有五百年了,有能繼承清明盛世,整理《易傳》,接續《春秋》,論述《詩》《書》《禮》《樂》本義的人嗎?’意思就在此時,在此時吧!我又怎麼敢推辭呢。”

上大夫壺遂問道:“過去孔子為什麼要寫《春秋》呢?”太史公說:“我聽董仲舒先生講:‘周朝王道衰退廢弛后,孔子擔任魯國司寇,諸侯討厭他,卿大夫阻撓他。孔子知道其政治主張不能被採納,道義無法實行,便在《春秋》中褒貶評定了生在二百四十二年間的事,想以此作為天下人評判是非的準則,貶抑無道的天子,斥責昏亂的諸侯,聲討為禍的大夫,為達成王道而已。’孔子說:‘我與其記載論述那些空洞的說教,不如舉出史實,這樣說明就更加深切透徹了。’《春秋》這部書,往上闡明三王的治道,向下辨別人事的紀綱,明辨嫌疑,判斷是非,論決猶豫不定的事,褒揚善的貶斥惡的,尊重賢才,鄙視不肖之人,使滅亡的國家得以保存,斷絕了的世系得以繼續,補救衰敝的事業,振興廢弛的一切,這是最重要的王道。《易》記載論述了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所以長於說明變化;《禮》規範人倫,所以長於教人行事;《書》記述先王的事迹,所以長於輔佐政治;《詩》記錄了山川溪谷、禽獸草木、牝牡雌雄,所以長於描述風俗;《樂》是論述音樂創作的經典,所以長於論述和諧;《春秋》論辯是非,所以長於處理人事。由此可見,《禮》是用來規範人的行的,《樂》是用來啟人心平和的,《書》是用來述說往昔政事的,《詩》是用來表達人間意的,《易》是用來講述萬物變化的,《春秋》是用來闡明人間道義的。平定亂世,使其復歸正道,沒有什麼著作能比《春秋》更切實有效。《春秋》不過數萬字,而其中要旨就有數千條。萬物的聚散離合都在《春秋》裏面。在《春秋》一書中,記載了弒君事件三十六起,被滅掉的國家五十二個,諸侯出奔逃亡不能保住自己國家的數不勝數。考察其中原因,都是因為他們丟掉了立國立身的根本。所以《易》中說‘失之毫釐,差以千里’。說‘臣弒君,子弒父,並非一朝一夕的緣故,它的展漸進已有很久了’。因此,國君不可不知《春秋》,否則就會連讒佞小人站在面前也看不見,奸臣賊子緊跟在後面也覺不了。大臣不可不知《春秋》,否則就只會固守常規卻不懂得因事制宜,遭遇變故時不知如何靈活處理。做人的主君、父親若不通曉《春秋》大義,必定會蒙受最惡的名聲。做人的臣子、兒子若不通曉《春秋》大義,必定會陷於因篡位殺上的罪惡而被殺的境地,蒙受死罪的名聲。其實他們都認為自己做的是好事,只因為不通曉《春秋》大義,所以蒙受眾人的無端譴責卻不敢推卸罪名。不明白禮與義的要旨,就會弄到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地步。君不像君就會被臣子冒犯,臣不像臣就會被誅殺,父不像父就會昏聵無道,子不像子就會忤逆不孝。這四種行為,是天下最大的罪行。把天下最大的罪名加在誰身上,就只能接受而不敢推卸。因此《春秋》這部書,是禮與義的根本之所在。禮是在沒生之前禁絕壞事,法是在壞事生之後施行制裁;法起到的作用顯而易見,但禮禁絕的作用卻隱而難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記觀止(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史記觀止(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9.史記觀止世家(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