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京族有影響的文化人物(1)
近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
京族是16世紀遷入中國的。***由於與越南主體民族血脈相連,可以想像,那時候的京族人保留着母國的一些歷史人物的傳說。然而,由於身處強勢民族、強勢文化的包圍之下,作為一種生存策略,他們選擇了“群體性遺忘”,即母國特有的歷史文化事件,如越南遠古神話“龍子仙孫”、“山精水精”、“金龜傳”,越南各個朝代的更替、英雄人物等等,被有意無意地迴避、淡忘。再者,由於京族是一個遷移民族,這一群體絕大部分為窮苦的漁民,特定的人口構成、生產生活狀況及地理環境等因素,使得京族有關自身歷史的文字記錄相對匱乏。從16世紀到19世紀中期,短暫的三百年中,無論是文字史還是口述史,都缺乏對這一時期京族歷史人物的描述。
京族直到近代才出現了有影響的民族英雄、文化人物。這其中又以蘇光清、杜光輝為代表。
蘇光清,生卒年不詳,其生活年代大約為鴉片戰爭前後。蘇光清從小勤讀詩書,苦練武藝,年輕時就在官府為官。鴉片戰爭時期,蘇光清不慎染上毒癮,被捕入獄,方知悔悟,決心痛改前非。出獄后,蘇光清一心向佛,為民解憂。島上常有洋寇欲登岸販毒煙,蘇光清組織村民購買大炮,在密林中建炮台,多次擊潰洋船入侵,立了大功,被清政府任命為寧海副總。蘇光清帶領民眾,利用島上有利地形,以“借鳥擊鼓”、“全民戰”等戰術,打敗強盜侵擾,保衛家鄉安寧,維護邊疆穩定。
蘇光清任統領期間最值得稱道的作為是為京族三島爭取到了確定的海上作業區。他多方奔走,並經在防城縣任職的蘇光寶從中斡旋,終於使清政府有關當局正式下達官文,劃定北部灣海面西至竹山江口、東到白龍水口、南抵白蘇公石礁海域為三島京族海上作業區,其他人等不得擅自進入該海域作業。特別是嚴禁其他人等使用大型漁具在該海域作業。從此,三島京族有了自己的專屬作業區,免除了被人驅趕、欺侮之苦。這一作業區域的劃定,在新中國成立后,得到了人民政府的確認。蘇光清在澫尾哈亭書寫了一副對聯:“古在南邦成原例山河之永固;今朝北國敬嚴村社稷之遺風”,時間推斷在1888年,由此可見蘇光清作為京族第四代頭人所具備的深厚文化素養。至今每年的祭祖活動中蘇光清都是島上京族群眾的供奉對象。
杜光輝(1840—1928年),澫尾村人,“師傅”(當地對道公的俗稱)出身,有較高文化修養。l9世紀70年代,法國侵略越南,應越南政府邀請,劉永福率黑旗軍援越抗法。杜光輝目睹法軍的侵略行徑,毅然率領村人從軍,在1873年至l884年長達十一年的時間裏,率黑旗軍一部,轉戰中越邊境,並曾馳援越南芒街,與越南人民並肩作戰。杜光輝沉穩堅忍,善於用兵,作戰驍勇,富有組織才能。剛參加黑旗軍時,他在中越邊境募集義軍,頭九天只招到七人,但他不氣餒,利用自己豐富的文化知識,向廣大邊民揭露法國侵略者侵佔越南、覬覦中國的野心,宣傳唇亡齒寒的道理,以激邊民們的愛國激和援助友好鄰邦的熱。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終於募集到一千三百餘人參加義軍。隨後又夜以繼日地對這支部隊進行訓練,使隊伍能早日開赴抗法前線。轉戰中越邊境,以原始武器給予法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轉戰於祖國南疆的海防線上,為捍衛邊疆的和平安寧而戰鬥,也為“黑旗軍”在抗法鬥爭中取得輝煌戰績做出了重要貢獻。立下了卓越功勛,成為京族著名的民族英雄。
在敵眾我寡的馬頭山戰鬥中,杜光輝所率義軍被法軍重重包圍,唯一的通道被法軍封鎖,這支義軍成了一支孤軍,即將糧絕,軍心出現浮動,杜光輝鎮定自若,告訴部下,沒有糧食,山上有的是竹筍。隊伍在山上剝筍為食整整七天。在一天深夜,杜光輝指揮士兵,砍伐山藤,以一小部人馬從懸崖結繩而下,繞至法軍背後動突襲,法軍以為黑旗軍主力來援,頓時大亂,山上義軍乘機殺下,終於大破法軍。為此,當地群眾立下“功名第一杜光輝”的石碑。杜光輝由於抗敵有功,被清政府授予八品頂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