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九章京族的族際交往(5)

5.第九章京族的族際交往(5)

經過一百多年與當地粵方的接觸,中國的京語與越南語相比,呈現出一些詫異。在語音系統上,由於粵方詞的大量借用,京語增加了幾個輔音和元音;在詞彙上,近現代的文化詞、科技詞,用的更多的是粵方借詞。一些新造的詞,也都是以粵方音作為造詞材料,這與原先的用漢越音造詞大不相同。語法語用上,也是有向粵方靠攏餓傾向。在語的使用上,大部分京族人都掌握粵方,可以說,大部分京族人都是雙語人,單純會京語的人已經不多了。一些京族人已經實現了語轉用,只會說粵方。在一些村落,如竹山,是京、漢、壯雜居的村組,通用漢、壯兩種語,京族人不會講京語[王紹輝:略論廣西京族語與漢語及越南語的交流現狀,載《東南亞縱橫》,2005年第12期。]。京族在不同的場合與不同的交際對象,也分別使用不同的語。語、語碼的轉換非常常見。在一些漢、京雜居的地方,不少漢族人也會講京語;嫁入京族家庭的漢族媳婦,不到一年也掌握了京語。這是京、漢語的相互影響在個人語使用上的微觀體現。

由於歷史原因,越南有相當長的時間使用漢字,因此漢字是京族一直使用的書面工具。大約在公元9世紀左右,越南出現了記載本民族語的土俗字——“喃字”。它是採用漢字的構字方法、借漢字的整體或部分來記錄京語語的文字體系。該文字在越南本土產生,京族人民把它帶到了京族三島地區。由於與漢族的接觸深度、廣度都與越南不一樣,因此京族地區的喃字也有一些不同於越南喃字的特點。

語文字的影響是相互的,當地漢族的語和土俗字,也有一些受京族語文字影響的痕迹。但由於漢族是主體民族,因此京語對當地漢語的影響相比而比較小。

漢族的民間文化對京族也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漢族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董永的故事》,在京族地區流傳較廣,並經過京族民間藝人不斷加工和改編,逐漸具有了京族的一些社會文化特點。值得指出的是,京族民間故事《金仲與阿翹》,是京漢文學交流、各種文體不斷演化的結晶。它歷經中國歷史事件→中國史學家的史書記載(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中國作家文學(漢語古文短篇小說→漢語話本短篇小說→漢語話本長篇小說)→越南作家文學(越語六八體敘事長詩)→京族民間長歌與故事(京語演唱、講述和漢語粵方講述)的演變軌跡,是京漢兩族文學文化互動的結果。

獨弦琴的古老樂曲多來自越南,但在展過程中也不斷吸收漢族、壯族的音樂元素,充分體現了京、壯、漢諸民族的文化交流與相互影響。

在文化習俗方面,京族一些節日習俗受到了漢族的影響。如京族原先是在農曆新年前祭祖掃墓的,後來一些地方也逐漸和漢族一樣於清明節掃墓了。

壯族的“花”崇拜也被京族文化所吸收。如給新生兒“定花根”、給體弱多病的小孩“盤花根”、給上了年紀的老人“添命糧”等,無不是受到了壯族“花”神崇拜的影響。京族實行二次葬、屈肢葬,這些習俗也和壯族是一樣的。

??在一定的地理區域內生活的各民族,經過長期的共同生活、交往,從而形成具有多元文化特點的多民族社區。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與互動,營造了一個多元文化氛圍。通過文化橋樑達到各民族心理的溝通和理解,使民族團結向深層次展,對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是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京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京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九章京族的族際交往(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