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五部分各取所需――漫話貿易(20)
經濟處於擴張階段的時候,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益活躍。市場需求旺盛,訂貨飽滿,商品暢銷,生產趨升,資金周轉靈便;企業的產、供、銷和人、財、物都比較好安排,企業處於較為寬鬆有利的外部環境中。這個時候,你只要不是太無能,你就能較輕鬆地賺到錢,企業的日子也比較好過,大家都在這樣的環境中舉杯相慶,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似乎前途一片光明,形勢一片大好,比如我們的2003年至2007年。
經濟處於收縮階段的時候,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趨緊縮。市場需求疲軟,訂貨不足,商品滯銷,生產下降,資金周轉不暢;企業在產、供、銷和人、財、物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企業處於較惡劣的外部環境中。這個時候,即使你可能確實是個難得的人才,你也可能面臨被解僱的威脅,企業的日子也普遍很不好過,周圍都是一片愁雲慘淡的景象,大家都“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似乎看不到未來的半點光明,“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沒有的”,比如我們的2008年。經濟的衰退雖然不是什麼好事,但其對經濟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在經濟衰退中,一些企業破產,退出競爭;一些企業虧損,陷入困境,尋求新的出路;一些企業頂住惡劣的氣候,在逆境中站穩了腳跟,並求得新的生存和展機會,在未來它將會走得更穩健——這就是市場經濟下“優勝劣汰”的企業生存法則。
事實上,我們對經濟周期應該不會陌生,因為歷史上我們經歷得太多了。別的不去說,光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我想就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個經濟周期:
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的年均gdp增長率大致在9%附近,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我們經濟的潛在增長率。1983年至1987年間,我國的經濟增長率基本都在10%以上,我們可以把這段時期看成是繁榮期,那個時期也正是我國的農村經濟改革全面展,城市經濟改革逐步展開的時候。1988年至1991年有所回調,1990年甚至只有4%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改革開放以來最低的歷史記錄,可喜的是這個記錄到目前為止還未打破。如果你記憶力不錯的話,你應該能想起來,那個時候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相當嚴重,經濟陷入了困境。當時的人們對中國的經濟前景和走向還十分地不確定,心中也一度出現了姓“資”還是姓“社”的疑問。
1992年到1996年,我國經濟又經歷了一個繁榮時期——那個時間正好是鄧小平同志南行講話之後。小平同志說,“膽子要再大點,步子要再快點”。全國人民聽從了偉人的號召,全身心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經濟建設中去了,於是我國經濟的步子又快了起來。1997年到2002年,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全球經濟的低迷,我國這輛經濟大車的速度又慢了下來。那時我們談論的焦點和今天幾乎雷同,那就是怎樣“保8”——可見歷史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當時,我們敬愛的朱鎔基總理主導了一場經濟保衛戰,我們的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宏觀調控和基礎設施建設。我國成功抵禦住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避免了經濟的全面衰退,為之後的經濟大爆做好了準備。可見,我們那一屆政府駕馭經濟的功力是相當深厚的,這一點也是得到世界公認的。藉此機會,我想對那屆政府和朱總理致以崇高的敬意!
而2003年至2007年,又是我國經濟的繁榮期,甚至可以稱為史無前例,經濟增長連年保持在10%以上。我想這其中三個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視:一是當時全世界的經濟也是一片欣欣向榮,我們有一個比較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我國已經加入了世貿組織,進一步融入了世界經濟體系;三是我國在朱總理那屆政府時期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為經濟騰飛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大量的優質固定資產。對於後面這兩點,朱總理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再次向總理致敬!2008年至今,由次貸危機引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把我國經濟再一次帶入低谷。而目前,我相信我們正在走出這個低谷,並將再一次走向繁榮,曙光已然在眼前。最黑暗的後半夜已經過去,黎明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