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第五部分各取所需――漫話貿易(19)

116.第五部分各取所需――漫話貿易(19)

回顧歷史,實在令人感慨良多,最讓我深思的是那一段軼事:

1945年夏,為恢復陷於停頓中的國共和談,黃炎培與其他五名參政員一起飛赴延安(黃炎培先生於1938年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率領在延安的幾乎所有**領導,赴機場迎接黃炎培一行。在延安,黃炎培先生受到了**友人的熱誠接待。他目睹了解放區嶄新的氣象和軍民的精神風貌,深為振奮,感到這似乎是與自己的理想境界不遠了。在延安的一個窯洞裏,黃炎培先生與**進行了長達十幾個小時的促膝談話。返回重慶後由夫人姚維鈞整理和執筆,表了《延安歸來》一書,記述下了至今被人們不時提起的那一段對話。

這是一場意味深長、石破天驚的對話。黃炎培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面對黃炎培的疑問,**已準備好了方案:“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窯洞對”。黃炎培所提出的周期律被稱為“歷史周期律”。

有沒有“歷史周期律”,我不好說,這自然有歷史研究者會去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比較肯定的是,在經濟領域是有着類似的“周期律”的。歷史的周期性,估計很少能有人親身體驗到——我也不希望自己能體驗到,本人還是一名堅定的**員,是衷心希望我們國家能夠長治久安的。不過很“幸運”,我們絕大多數人肯定已經體驗到了經濟的周期性——除了現在剛出生的那幫毛頭小子。

經濟周期(businesscycle)也稱商業周期,它是指經濟運行中周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循環往複的一種現象。它反映的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一般可以把它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四個階段,通常持續時間為幾年到十幾年不等。我們可以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從一個長期的歷史角度來看一定是逐漸擴大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以時間軸為橫坐標,經濟規模為縱坐標,畫一條傾斜向上的“直線”來反映長期的經濟增長,我們可以叫它“潛在增長線”。而圍繞着這條線我們可以畫一條波浪線來反映實際的經濟況,它有時會在“直線”的上方,有時又會在“直線”的下方,分別代表繁榮、衰退、蕭條、復蘇這四個階段,我們可以叫它“實際增長線”。

當“實際增長線”開始超過“潛在增長線”時,說明經濟開始進入上升(或擴張)期,開始階段叫“繁榮”,隨着繼續“爬坡”,會到達最高點,也稱為“頂峰”;俗話說“盛極而衰”,頂峰也是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後經濟就進入下降階段,即衰退;當“實際增長線”跌到了“潛在增長線”的時候,我們說就進入了“蕭條”時期——嚴重的衰退;之後又會達到最低點,也稱為“谷底”,谷底是經濟由衰轉盛的一個轉折點,跨過谷底就進入了復蘇階段,之後逐漸繁榮,接着就是新的一輪交替變換……經濟從一個頂峰到另一個頂峰,或者從一個谷底到另一個谷底,就稱為一次完整的經濟周期。方便起見,我們也可以只把周期分成兩個階段——擴張(實際增長大於潛在水平)和收縮(實際增長小於潛在水平)。

當然這裏我們還要注意一點的就是,確切的衡量指標應該是經濟規模的增長率,而不是經濟規模本身,而且所謂的“蕭條”和“繁榮”是相對於“正常”的增長水平而的。比如,像我們國家,經濟的絕對規模從來沒有出現過減小的況,但照樣也在經歷經濟周期;對美國而,5%經濟增長率應該算是“繁榮”了,而在我國那絕對是要命的“蕭條”——這個判斷“指標”還與各個國家的實際況有關,不可一概而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拿來就用的經濟學(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拿來就用的經濟學(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6.第五部分各取所需――漫話貿易(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