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第五部分各取所需――漫話貿易(21)

118.第五部分各取所需――漫話貿易(21)

在對我國的經濟周期作了一定的回顧之後,相信你已經能從一個歷史的大視野來看待我們的經濟,不再會“一葉障目,不識泰山”了。***從狂熱、繁榮中看到危機,從恐懼、蕭條中看到希望,這就是經濟周期教會我們的至理。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經濟周期呢?我相信好奇的你一定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對此經濟學家雖然還沒有比較一致的觀點,但還是有許多說法和解釋,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大家可以對此有自己不同的評判。

比如,經濟學界有一類把經濟周期歸結為“供給衝擊”的理論,即直接影響經濟的生產方面的衝擊,如技術進步、自然氣候的變化、新的資源的開等。這類理論中比較著名的有太陽黑子假說和熊彼特的技術創新理論。其中個人感覺太陽黑子假說比較玄乎,估計一般正常人都會認為是笑談。它把產出波動的原因主要歸結為農業的波動,認為太陽黑子的活動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而農業生產的狀況又會影響工業及整個經濟。太陽黑子的周期性決定了經濟的周期性——照這麼說來,以後經濟學家還得業餘時間學點天文學。而熊彼特的周期理論是一種用技術創新來解釋經濟周期的理論,他用技術創新的周期性來解釋經濟的繁榮和衰退的交替現象。熊彼特提出,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提高了生產效率,為創新者帶來了盈利,引起其他企業仿效,形成創新浪潮。創新浪潮會增加對資本品的需求,使銀行信用擴大,從而引起經濟繁榮。但隨着新技術的普及,廠商的盈利機會減少,銀行信用緊縮,對資本品的需求減少,這就引起經濟衰退。直至另一次創新出現,經濟才再次繁榮。

還有一類理論把目光投向需求方面,主要研究的是消費和投資行為變化對產出所形成的衝擊。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投資衝擊理論和消費不足理論。投資衝擊理論的主要代表是凱恩斯,他認為投資決策取決於廠商對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期,但企業的這種預期是極不穩定的。這種預期的波動性來源於企業家的“動物精神”,即他們對於未來的經濟前景一會是持樂觀態度一會是持悲觀態度。凱恩斯把投資需求的這種不穩定性作為解釋經濟周期的主要原因。正是由於預期的不穩定引起的投資的波動,引起總需求的變化,從而引起總產出的波動。消費不足理論認為,經濟中的蕭條與危機是因為社會對消費品的需求趕不上消費品的增長,而消費品需求不足又引起對資本品需求不足,進而使整個經濟出現生產過剩性危機。他們認為,消費不足的根源則主要是由於收入分配不平等所造成的窮人購買力不足和富人儲蓄過度。個人感覺這個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似乎其中某些思想和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思想有點類似。

此外還有很多其他說法,比如政策衝擊——政府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外匯政策所形成的衝擊,等等。總之,一遇到這種見仁見智的問題時,總會有一大幫人跳出來咋咋呼呼:反正本來對錯就很難講,即使說錯了也不用納稅,而要是萬一將來證明你說對了,那你就一下子牛氣起來了,在經濟學界算是拿到一張長期飯票了。這種無本萬利的事,誰要是不幹就算是腦子進水了。

雖然經濟周期產生的原因難以確定,但是大家對經濟周期的態度還是比較一致的,兩個字:排斥。無論是作為經濟管理者還是普通老百姓,我想大部分人作為“風險厭惡者”都討厭經濟周期,因為大家都希望能有一個穩定的預期,而不是整天去擔心未來的整體經濟形勢。要說明這個道理,其實很容易:你是希望每天得到穩定的100元錢收入,還是希望有時能得到200元有時什麼收入也沒有?

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採取某些措施來減小經濟周期的波動幅度,甚至完全消除經濟周期。這幾年,“宏觀調控”這個詞儼然已經風靡大江南北了,連一些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與世無爭整天念佛的老大媽都對其不再陌生了,而“宏觀調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反周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拿來就用的經濟學(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拿來就用的經濟學(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8.第五部分各取所需――漫話貿易(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