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感性衝動,理性忍耐

4.第四章 感性衝動,理性忍耐

堅持到底就是偉大的勝利

常道: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做什麼事都是貴在堅持。堅持,是一個人意志的展現;堅持是一種品質,一種自信,更是一種勇氣,是獲得成功的一種方式。

兩個年輕人一起挖金礦,開始時,他們都抱有堅定的信念——不挖出金子決不放棄。兩人從黎明挖到黃昏,又從黃昏挖到黎明,沒日沒夜地干,手磨出了血,腳磨出了泡。這天,一隊人馬經過,說是山那頭有人挖出了石油,其中一人再也按捺不住了,說哪有什麼金子啊,不幹了,去那頭採石油。另一個人什麼也沒說,繼續埋頭干他的活兒。

結局是放棄的那個人沒採到什麼石油,更別提金子了,就這樣兩手空空回了家;而堅持下去的人,捧着金子樂開了花。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現:做事成敗的關鍵在於能否堅持到底,三分鐘的熱度必將導致半途而廢,只有堅持不懈的人才能走向最後的成功。

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布封曾經說過:“天才就是長期的堅持不懈。”我國着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也曾說:“做學問,做研究工作,必須持之以恆。”的確,我們幹什麼事,要取得成功,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19世紀70年代是世界重量級拳擊史上英雄輩出的年代。4年來未登上拳台的拳王阿里此時體重已超過正常體重20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醫生給他的運動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堅信“精神才是拳擊手比賽的支柱”,他憑着頑強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當33歲的阿里與另一拳壇猛將弗雷澤第三次較量(前兩次一勝一負)。在進行到第14回合時,阿里已精疲力竭,瀕臨崩潰的邊緣,這個時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讓他轟然倒地,他幾乎再無絲毫力氣迎戰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着性命堅持着,不肯放棄。他心裏清楚,對方和自己一樣,也是只有出的氣了。比到這個地步,與其說在比氣力,不如說在比毅力,就看誰能比對方多堅持一會兒了。他知道此時如果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就有勝出的可能。於是他竭力保持着堅毅的表和誓不低頭的氣勢,雙目如電,令弗雷澤不寒而慄,以為阿里仍存着體力。這時,阿里的教練鄧迪敏銳地現弗雷澤已有放棄的意思,他將此信息傳達給阿里,並鼓勵阿里再堅持一下。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頑強地堅持着。果然,弗雷澤表示“俯稱臣”,甘拜下風。裁判當即高舉起阿里的臂膀,宣佈阿里獲勝。這時,保住了拳王稱號的阿里還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漆黑,雙腿無力地跪在了地上。弗雷澤見此景,如遭雷擊,他追悔莫及,並為此抱憾終生。

在最艱難,也是最關鍵的時刻,阿里堅持到勝利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成就了他輝煌人生中的又一個傳奇。

成功與失敗之間就只有那麼短短的距離,一個人能否成功就在於能否堅持到最後。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同樣,成功的秘訣不在於一蹴而就,而在於你是否能夠持之以恆。任何偉大的事業,成於堅持不懈,毀於半途而廢。

一對從農村來城裏打工的兄弟,幾經周折才被一家禮品公司招聘為業務員。

他們沒有固定的客戶,也沒有任何關係,每天只能提着沉重的鐘錶、影集、茶杯、枱燈以及各種工藝品的樣品,沿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去尋找買主。五個多月過去了,他們跑斷了腿,磨破了嘴,仍然到處碰壁,連一個鑰匙鏈也沒有推銷出去。

無數次的失望磨掉了弟弟最後的耐心,他向哥哥提出兩個人一起辭職,重找出路。哥哥說,萬事開頭難,再堅持一陣,興許下一次就有收穫。弟弟不顧哥哥的挽留,毅然告別那家公司。

第二天,兄弟倆一同出門。弟弟按照招聘廣告的指引到處找工作,哥哥依然提着樣品四處尋找客戶。那天晚上,兩個人回到出租屋時卻是兩種心境:弟弟求職無功而返,哥哥卻拿回來推銷生涯的第一張訂單。一家哥哥四次登門過的公司要招開一個大型會議,向他訂購二百五十套精美的工藝品作為與會代表的紀念品,總價值二十多萬元。哥哥因此拿到兩萬元的提成,淘到了打工的第一桶金。從此,哥哥的業績不斷攀升,訂單一個接一個而來。

幾年過去了,哥哥不僅擁有了汽車,還擁有一百多平方米的住房和自己的禮品公司。而弟弟的工作卻走馬燈似的換着,連穿衣吃飯都要靠哥哥資助。

弟弟向哥哥請教成功真諦。哥哥說:“其實,我成功的全部秘訣就在於我比你多了一份堅持。”

在生活和事業中,我們往往因為缺少這種精神而和成功失之交臂。有的時候,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區別也就僅僅在於是否能夠堅持到底。

“行一百里者半九十。”最後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最難跨越的門檻。其實每一個人的一生中,無論工作或生活,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那樣的極限環境,或者說極限困境。有的時候就需要那麼一點點毅力,一點點努力的堅持,成功就能觸手可及,而不是充滿遺憾地擦肩而過。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那麼,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是堅持!成功出自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成功在下一個路口等你

許多人都渴望成功,但往往都不能如願以償,原因是他們在受挫或失敗時,總是一味地退縮,過早地放棄,最後,成功離他們越來越遠。其實,成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果你不輕失敗,不輕易放棄,那麼成功就會在下一個路口等你。

1927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附近的村莊,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衝擊,一個9歲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沖毀,在洪水即將吞沒他的那一時刻,母親用力把他拉上堤坡。

5年後,這個黑人小男孩8年級畢業了,因為阿肯色州的中學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讀中學。但是由於家裏經濟拮据,拿不出學費,母親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讓男孩復讀一年。她則為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飯,為孩子攢錢上學。

在這整整的一年裏,母親起早貪黑辛苦的勞動,省吃儉用湊足那筆血汗錢。她帶着男孩踏上火車,奔向陌生的芝加哥。經過幾年的刻苦努力,男孩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後來又順利讀完大學。1942年,他開始創辦一份雜誌,但最後一道障礙是缺少500美元的郵資,不能給訂戶函,一家信貸公司願借貸,但有個條件,得有一筆財產作抵押。母親曾經分期付款好長時間買了一批新傢具,這是她一生最愛的東西。但最後她還是同意將傢具做了抵押,為兒子湊足郵資的錢。

黃天不負有心人,那份雜誌終於獲得了巨大成功。男孩終於能做自己夢想多年的事了:將母親列入他的工資花名冊,並告訴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也不用工作了。那天,母親哭了,那個男孩也哭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個階段的經濟特別不景氣,男孩經營的雜誌生意也墜入了谷底。面對巨大的困難和障礙,男孩感覺自己已經無力回天。他心憂鬱地告訴母親:“媽媽,看來這次我這次真要失敗了。”

“兒子,”她說,“你努力試過嗎?”

“試過。”

“非常努力嗎?”

“是的。”

“很好。”母親果斷地結束了談話,“無論何時,只要你不放棄,就不會失敗。”

“不放棄,就不會失敗”男孩牢記母親的教誨,後來,他力挽狂瀾,不但扭轉了破產的局面,而且還攀登上了事業的巔峰。這個男孩就是馳名美國的《黑人文摘》雜誌創始人、約翰森出版公司總裁、擁有三家無線電台的約翰·h·約翰森。

約翰森的經歷向我們昭示:命運全在搏擊,奮鬥就是希望。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放棄。

在困難面前,永遠不要輕易說放棄。放棄必然導致徹底的失敗。而不放棄,總會找到解決的辦法,總會有所收穫。

兩個探險者迷失在茫茫的大戈壁灘上,他們因長時間缺水,嘴唇裂開了一道道的血口,如果繼續下去,兩個人只能活活渴死!一個年長一些的探險者從同伴手中拿過空水壺,鄭重地說:“我去找水,你在這裏等着我吧!”接着,他又從行囊中拿出一隻手槍遞給同伴說:“這裏有6顆子彈,每隔一個時辰你就放一槍,這樣當我找到水后就不會迷失方向,就可以循着槍聲找到你。千萬要記住!”

看着同伴點了點頭,他才信心十足地蹣跚離去……

時間在悄悄地流逝,槍膛里僅僅剩下最後一顆子彈了,找水的同伴還沒有回來。“他一定被風沙湮沒了或者找到水后撇下我一個人走了。”年紀小一些的探險者數着分數着秒,焦灼地等待着。饑渴和恐懼伴隨着絕望如潮水般地充盈了他的腦海,他彷彿嗅到了死亡的味道,感到死神正面目猙獰地向他緊逼過來……他扣動扳機,將最後一粒子彈射進了自己的腦袋。

就在他的屍體轟然倒下的時候,同伴帶着滿滿的兩大壺水趕到了他的身邊……

年紀小的探險者是不幸的,因為他放棄了堅持,同時也就放棄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永遠都不要輕易放棄!不放棄,是你躍過峻岭溝壑的勇氣,涉過激流險灘的毅力,擁有了它,你會走出今日的困惑,擁有了它,你便擁有了一個光輝燦爛的明天。

被拒絕了1000次之後,還敢去敲1001次門的席維斯·史泰龍就是靠堅持的毅力走向成功的。他在未成名之時,身上只有100美元和一部根據自己悲慘童年生活寫成的劇本《洛奇》。於是他挨家挨戶地拜訪了荷里活的所有電影製片公司,尋求演出的機會。當時荷里活總共有五百家製片公司,史泰龍逐一拜訪過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錄用他。史泰龍面對五百次冷酷的拒絕,他毫不灰心,回過頭來,又從第一家開始,挨家挨戶地自我推薦。第二輪拜訪,荷里活的五百家公司,仍然沒有一家肯錄用他。史泰龍沒有放棄希望,他堅信“沒有所謂的失敗,只是暫時不成功而已”。他把1000次的拒絕,當作是絕佳的經驗。接着他又鼓勵自己從1001次開始。後來又經過多次上門求職,總共經歷了1855次嚴酷的拒絕,他的毅力終於感動了“勝利女神”——“我不忍心再看你拚命了,你耗盡了多少汗水,我就給你多少喜悅吧!”終於有一家電影製片公司同意採用他的劇本,並聘請他擔任自己劇本中的男主角。

史泰龍的希望“兌現了”,電影《洛奇》一炮打響,他成了超級巨星,美國新一代的英雄偶像。

成功的道路是漫長而艱辛、孤苦而寂寞的,它充滿着困惑、疑問,甚至佈滿荊棘。然而,面對種種艱難困苦,我們決不能被嚇倒,更不能輕放棄。當你一次又一次被拒絕時,請對自己說,我還有機會,並且堅信,成功就在下一個路口等你。

風雨之後總會出現陽光

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大多數人的人生道路是崎嶇不平的。而正是由於這曲折的人生風景線,才使得生命更充實,更有意義。我們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敗而灰心喪氣,怨天尤人,而應該勇敢面對,努力拚搏,始終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雷·克洛似乎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美國人,他從出生到工作總是遭受到上天的作弄。雷·克洛出生的那年,恰逢西部淘金熱結束,一個本來可以大財的時代與他擦肩而過。按理說,他讀完中學就該上大學,可是1931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使其囊中羞澀而和大學無緣。後來,他想在房地產上有所作為,好不容易才打開局面,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戰烽煙四起,房價急轉直下,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為了謀生,他到處求職,曾做過急救車司機、鋼琴演奏員和攪拌器推銷員。就這樣,幾十年來低谷、逆境和不幸伴隨着雷·克洛,命運一直在捉弄他。

這一系列的挫折和失敗並沒有將雷·克洛擊倒,相反,他越挫越勇,熱不減,執着追求。1955年,在外面闖蕩了半輩子的他回到老家,賣掉家裏少得可憐的一份產業做生意。這時,雷·克洛現迪克·麥當勞和邁克·麥當勞開辦的汽車餐廳生意十分紅火。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確認這種行業很有展前途。當時雷·克洛已經52歲了,對於多數人來說這正是準備退休的年齡,可這位門外漢卻決心從頭做起,到這家餐廳打工,學做漢堡包。麥氏兄弟的餐廳轉讓時他毫不猶豫地借債270萬美元將其買下。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麥當勞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以漢堡包為主食的速食公司,在國內外擁有1萬多家連鎖分店。據統計,全世界每天光顧麥當勞的人至少有1800萬,年收入高達4.3億美元。雷·克洛被譽為“漢堡包王”。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它夠磨鍊一個人的意志,給人以豐富的經驗,增強性格的堅韌性和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一個人產生創造性變遷,尋找到更好的人生道路。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今中外歷史上一帆風順而又有大成就的人實在少見。真正出類拔萃的人,大多數都是那些歷盡艱辛,在挫折中磨鍊出堅強的意志,在逆境中不懈地奮鬥的人。

有一個綽號叫斯帕奇的小男孩,他在讀小學時各門功課常常亮紅燈。到了中學,他的物理成績通常都是零分,他成了所在學校有史以來物理成績最糟糕的學生。同樣,在拉丁語、代數以及英語等科目上,他的表現也是慘不忍睹,體育也不見得好多少。雖然他參加了學校的高爾夫球隊,但在賽季唯一一次重要比賽中,他輸得乾淨利落。即使是在隨後為失敗者舉行的安慰賽中,他的表現也一塌糊塗。

在他的整個成長時期,斯帕奇笨嘴拙舌,社交場合從來就不見他的人影。這並不是說,其他人都不喜歡他或討厭他。事實是,在人家眼裏,他這個人壓根兒就不存在。

斯帕奇可以說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失敗者。每個認識他的人都知道這一點,他本人也清清楚楚,然而他對自己的表現似乎並不十分在乎。從小到大,他只在乎一件事——畫畫。

他深信自己擁有不凡的畫畫才能,並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塗鴉之作從來沒有其他人看得上眼。上中學時,他向畢業年刊的編輯提交了幾幅漫畫,但最終一幅也沒被採納。儘管有多次被退稿的痛苦經歷,斯帕奇從未對自己的畫畫才能失去信心,他決心今後成為一名職業的漫畫家。

到了中學畢業那年,斯帕奇向當時的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寫了一封自薦信。該公司讓他把自己的漫畫作品寄來看看,同時規定了漫畫的主題。於是,斯帕奇開始為自己的前途奮鬥。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時間,以一絲不苟的態度完成了許多幅漫畫。然而,漫畫作品寄出后卻如石沉大海,最終迪斯尼公司沒有錄用他——失敗者再一次遭遇了失敗。

對斯帕奇來說,生活只有黑夜。在走投無路之際,他嘗試着用畫筆來描繪自己平淡無奇的人生經歷。他以漫畫語講述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不爭氣的青少年時光——一個學業糟糕的不及格生、一個屢遭退稿的所謂藝術家、一個沒人注意的失敗者。

後來,連他自己都沒想到,他所塑造的漫畫角色一炮走紅,連環漫畫《花生》很快就風靡全世界。

講到這裏,大家也許都猜到了,這個小男孩斯帕奇正是日後成為大名鼎鼎漫畫家的查爾斯·舒爾茨。以上就是他早年平庸和失敗生活的真實寫照。

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敗,巴爾扎克曾經說過: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價,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在挫折面前我們要做勇士,而非懦夫,我們要勇敢的站起來,而非一蹶不振。我們要睜開智慧的雙眼,而非耷拉沉重的頭顱。要知道沒有河床的沖刷,便沒有不屈的人格,便沒有完整的人生。我們只有把失敗和挫折看成是成功和勝利的前奏曲,才能在跌倒之後爬起來滿懷信心地繼續前進。當我們戰勝挫折,克服困難,最後獲得成功時,就會領略到最大的喜悅。

和田一夫曾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八佰拌總裁,他在年輕時,就要求自己每天寫一篇日記,並且只記那些快樂的事,他始終相信人生總是朝着好的方向展的,以此激勵自己,戰勝挫折和困難。他擔任總裁期間,還要求每個與會者在每月一次例會,會前要用3分鐘的時間談談自己在本月生最快樂的一件事,與大家共享。這種方式稱之為快樂例會。

在他72歲時,苦心經營的集團倒閉了。但和田一夫沒有被困難和失敗嚇倒,他很快調整了心態,和幾個年輕人辦起了一家網絡諮詢方面的小公司。面對新的行業,他充滿自信,臉上始終露着微笑。他說,感謝失敗,如果不是失敗,他就不可能有機會在七十多歲的時候體驗什麼叫東山再起,更沒有機會和年輕人一道挑戰過去從未接觸過的it領域。

有記者問和田一夫,為什麼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反敗為勝、東山再起?和田一夫快樂地回答說:“因為失敗了,我也能笑出了。”

人生在世,失敗和挫折在所難免,我們應讓自己用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不管一切如何,我們都要學會微笑着張開雙臂,用從容的姿態去迎接失敗和挫折,把每一次失敗都看成是一次嘗試。

唯善忍者能成大業

忍耐是人生的第一要義,這是很淺顯的道理,因為人的生命是一個過程,什麼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若想活下去,人不能不善忍。

從某種意義上說,忍耐是保全人生的一種謀略,忍耐不是軟弱,而是堅強。古往今來,古聖先賢、帝王將相,無不忍而成其事者。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着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裏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着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儘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后,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后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想想看,如果沒有忍,勾踐哪還有機會來施展自己的滿腹韜略呢?又怎會有後來的豐功偉績呢?相較之下你所遭受的那點委屈又算得上什麼呢?能“忍辱”,必然會有莫大的收穫。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成大事者,很多況下不能大急大躁,而應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機會和創造機會。世間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所以,除了忍,你再也找不到任何捷徑。

有過“忍辱”的生活經驗,就對時運的不測有了抵抗力,換句話說,對不如意事更能淡然面對,能屈能伸,陰暗的日子能過,風雨的日子能過,人到了這種地步,還有什麼事能難為他呢?

忍人一時之辱,不但能使你暫時脫離被動的局面,同時也是一種對意志、毅力的磨鍊,為日後的憤圖強、勵精圖治、事業有成奠定了正常況下所不能獲得的基礎。

懂得忍耐有利於成就事業,意氣用事只會錯失良機。面對別人的侮辱和傷害,我們沒必要急急忙忙以一種對抗的方式來證明自己並非軟弱可欺,因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真功,有效地忍耐,會使我們獲得更多的收益。

有一位年輕人畢業后被分配到一個海上油田鑽井隊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領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時間內登上幾十米高的鑽井架,把一個包裝好的漂亮盒子拿給在井架頂層的主管。年輕人抱着盒子,快步登上狹窄的、通往井架頂層的舷梯,當他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地登上頂層,把盒子交給主管時,主管只在盒子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又讓他送回去。於是,他又快步走下舷梯,把盒子交給領班,而領班也是同樣在盒子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讓他再次送給主管。

年輕人看了看領班,猶豫了片刻,又轉身登上舷梯。當他第二次登上井架的頂層時,已經渾身是汗,兩條腿抖得厲害。主管和上次一樣,只是在盒子上籤下名字,又讓他把盒子送下去。年輕人擦了擦臉上的汗水,轉身走下舷梯,把盒子送下來,可是,領班還是在簽完字以後讓他再送上去。

年輕人終於開始感到憤怒了。他儘力忍着不作,擦了擦滿臉的汗水,抬頭看着那已經爬上爬下了數次的舷梯,抱起盒子,步履艱難地往上爬。當他上到頂層時,渾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順着臉頰往下淌。他第三次把盒子遞給主管,主管看着他慢條斯理地說:“把盒子打開。”

年輕人撕開盒子外面的包裝紙,打開盒子——裏面是兩個玻璃罐:一罐是咖啡,另一罐是咖啡伴侶。年輕人終於無法剋制心頭的怒火,把憤怒的目光射向主管。主管又對他說:“把咖啡衝上。”此時,年輕人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聲把盒子扔在地上,說:“我不幹了。”說完,他看看扔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裏痛快了許多,剛才的憤怒泄了出來。

這時,主管站起身來,直視他說:“你可以走了。不過,看在你上來三次的分上我可以告訴你,剛才讓你做的這些叫作‘承受極限訓練’,因為我們在海上作業,隨時會遇到危險,這就要求隊員們有極強的承受力,承受各種危險的考驗,只有這樣才能成功地完成海上作業任務。很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過了,只差這最後的一點點,你沒有喝到你沖的甜咖啡,現在,你可以走了。”

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你能忍第一個問題,你便學會了控制你的緒和心志,以後碰到大的問題,自然也能忍,也自然能忍到最好的時機再把問題解決,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業!

用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

有這樣一個故事:

師徒二人出遠門,中途又累又渴。師傅叫徒兒去不遠處的小溪中取水來飲。徒兒去后返回來,說:“剛剛有車子過,水很污濁,不能喝。”師傅說:“你再去。”徒兒無奈,第二次去后又返回,說:“有人在那兒洗菜,水很臟。”師傅命令他再去。當徒兒第三次來到溪邊,現泥沙也不見了,菜葉也消失了,水又變得清澈,純凈。徒兒終於舀了一瓢水回來。徒兒終有所悟:做任何事都需要足夠的耐心來等待。

富蘭克林曾說:“有耐心的人無往而不勝。”一個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幾率就有多高。反過來,沒有耐心的人終將一事無成。

一位着名的長跑教練到某地物色新苗子,有個男孩子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叫男孩子當天下午給他打那個專用電話。

下午,他一直守在電話旁。電話鈴響了,可是響了5下就沒了。不久,電話鈴又響了,可是響了4下又沒了……

第5次,電話鈴只響了一下,教練就把電話拿起來了,一聽,果然是那個男孩打來的。教練問前面幾次電話是不是他打的,男孩說是。

於是,教練決定不招這個男孩了。他說:電話鈴一般是響15下之後才斷的,可那個男孩連播了5次電話,前4次都半途而廢,然後再重撥,很沒有耐心。原來,前幾次,教練都是故意不接電話的,就是想考察一下對方的耐性,因為耐性對一個長跑運動員來說,尤為重要。

成功需要最後的那一點耐心,放棄的時候,也正是離成功最近的時候,這是人生不變的定理。當我們為某個目的努力奮鬥了一段時間而未果的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而放棄了,那麼,成功將會與你擦肩而過。

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大海旁的一個漁村中,住着張三和李四兩個漁民,他們倆都夢想成為富翁,擺脫每天捕魚的生活。有一天夜裏,張三做了一個夢,夢裏有人告訴他對岸島上的寺里有99株朱槿屬,開紅花的一柱下面埋了一壇黃金。張三滿心歡喜的駕船去了小島,島上一切景色果然如夢中所說。春天一到,99株朱槿樹全都盛開,只不過開的是清一色的淡黃花。張三便垂頭喪氣地回去了。李四知道了這件事後也來到了寺里,從秋天等到第二年春天。果然,在春風的吹拂下,朱槿花凌空開放,一株朱槿樹盛開出美麗絕倫的紅花。李四激動地在樹下挖出一壇黃金,成為村裡最富有的人。

可見,耐心是成功的磨刀石;學會了等待時機,離“成功”也就不遠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積極行動的勇氣,卻常常缺乏等待勝利果實到來的耐心。成大事者,很多況下不能大急大躁,而應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等待機會和創造機會。

有一位全國着名的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該城中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作精彩的演講。

當大幕徐徐拉開,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一位老者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他穿着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人們驚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着一個大鐵鎚,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這是對觀眾講: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好多青年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台上。老人這時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鎚,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盪起來。一個青年人搶着拿起鐵鎚,拉開架勢,掄起大鎚,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鎚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吁吁。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鎚把吊球打得丁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台下逐漸沒了吶喊聲,觀眾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着老人作出什麼解釋。會場恢復了平靜,老人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面對着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着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

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的人乾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泄着他們的不滿。老人仍舊一小錘一錘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人們開始憤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大概在老人進行到四十分鐘的時候,坐在前面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剎那間會場立刻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着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着,人們好像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盪越高,它拉動着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着在場的每一個人。終於場上爆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里。

老人開口講話了,他只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不斷積累和達到的過程,我們除了要努力之外,還必須學會耐心等待。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只有耐心等待,始終堅定如一,成功就會有希望。

怒上心頭忍為高

日常生活中,當你被激怒時,千萬不要輕易火。誰若輕易地做了怒氣的俘虜,誰的生活就會傾斜,誰就可能成為愚蠢與後悔的人。記住:怒上心頭,一忍為高。

在英國生了這樣一則故事:

史蒂芬是英國中部城鎮奧爾德姆的一名警察。一天晚上,他身着便裝來到市中心的一間食雜店門前。他準備到店裏買包香煙。這時,店門外一個流浪漢向他要煙抽。史蒂芬說他正要去買煙。流浪漢認為史蒂芬買了煙後會給他一支。

當史蒂芬從食雜店買完煙出來后,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漢再一次纏着他索要香煙。史蒂芬感到很反感,沒有不給他,於是兩人生了口角。隨着互相謾罵和嘲諷的升級,兩人緒逐漸激動。史蒂芬掏出了警官證和手銬,說:“如果你不放老實點,我就給你一些顏色看。”流浪漢反唇相譏:“你這個混蛋警察,你有什麼了不起的,看你能把我怎麼樣?”在語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團。旁邊的人趕緊將兩人分開,勸他們不要為一支香煙而那麼大火。

被勸開后的流浪漢罵罵咧咧地向附近一條小路走去,他邊走邊喊:“自以為是的臭警察,有本事你來抓我呀!”失去理智、憤怒不已的史蒂芬拔出槍,衝過去,朝流浪漢連開四槍,那個流浪漢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殺人罪”對史蒂芬作出判決,他將服刑30年。

一個人死了,一個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煙,罪魁是失控的激動緒。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能看到類似的事生,有些人因為一些不足掛齒的小事而怒,做出不該做的事,引起惡性鬥毆,甚至導致人命案子的生,最後鋃鐺入獄,事後常常後悔不已。因此,我們應該採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控制自己的憤怒緒。

當我們遇到較強的緒刺激時,應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迅速分析一下事的前因後果,再採取表達緒或消除衝動的“緩兵之計”,盡量使自己不陷入衝動魯莽、簡單輕率的被動局面。比如,當你被別人無聊地諷刺、嘲笑時,如果你頓顯暴怒,反唇相譏,則很可能引起雙方爭執不下,怒火越燒越旺,自然於事無補。但如果此時你能提醒自己冷靜一下,採取理智的對策,如用沉默為武器以示抗議,或只用寥寥數語正面表達自己受到傷害,指責對方無聊,對方反而會感到尷尬。

威廉是一位來自法國阿爾薩斯州的上議院議員,在初上任時,他就受到了另一位代表的嘲笑:“這位從阿爾薩斯州來的先生口袋裏恐怕還裝着燕麥呢!”這句話的意思是諷刺他還沒有掙脫農夫的氣息。雖然這種嘲笑使他非常難堪,但也確有其事。

這時,威廉並沒有讓自己的緒失控,而是從容不迫地答道:“我不僅在口袋裏裝有燕麥,而且頭裏還藏着草屑。我是西部人,難免有些鄉村氣,可是我們的燕麥和草屑,卻能生長出最好的苗來。”

威廉並沒有惱羞成怒,而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緒,並且就對方的話“順水推舟”,作了絕妙的回答,不僅自身沒有受到損失,反而使他從此聞名於全國。

我們在與人相處時,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風順,不可能要每個人都對我們笑臉相迎。有時候,我們也會受到他人的誤解,甚至嘲笑或輕蔑。這時,如果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緒,就會造成人際關係的不和諧,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將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當我們遇到意外的溝通景時,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緒,輕易怒只會造成反效果。

原諒他人對你的傷害

在這個世界上,紛紛攘攘,難免有磕有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微妙的,常常會因為一些事,造成朋友背叛,父母偏心,上級刁難,同事搞鬼,甚至愛人離棄,這都會使我們心靈受到傷害。如果凡事斤斤計較,爭吵不休,甚至心懷恨意,長此以往,其結果只會是更深地傷害。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用一種寬容的心態來包容和面對。

佛經里有這樣的一個故事:當佛陀在世時,有位“阿閣世”王,為了奪取王位,害死了自己的父親“頻婆娑羅”王,當他自立為王后不久,感受到了弒父的罪惡,開始心生悔恨,由此而全身熱生瘡,臭穢不可聞,經治療后,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嚴重,有人告訴他讓他去佛陀那兒去懺悔,這樣就可以得到解救了,但是阿閣世王因為自己犯下了這麼大的罪過而覺得羞愧不敢去。

頻婆娑羅王雖然被兒子殺害,但他生前信佛虔誠,深知身心的虛幻無常,因此不僅沒有任何的怨恨,而且在知道兒子的況后,反而顯靈勸告兒子,告訴他,自己是佛陀的弟子,願以佛陀的慈悲來原諒他,而且佛陀就快要死了,如果不趕快去,就再也見不到佛陀了,因為除了佛陀能救他,使他不墮入地獄外,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解救他了,受到父王的寬宥和催促,阿閣世王因此前往求見佛陀,最終得以獲救。

頻婆娑羅王的寬容,真的很令人感動,他展現了寬容的真義,由此難能可貴的寬容,他不只原諒了兒子,也從而更升華了自己!

所以,寬容,不只是-種思想,更是一種可以實踐的本質。當你學會寬容別人時,就是學會寬容自己,給別人一個改過的機會,就是給自己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二戰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人相遇激戰,最後兩名戰士與部隊分開,失去了聯繫。他們之所以在戰場上還能相互照顧,彼此不分,因為他們是來自同一個小鎮的朋友。

兩個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十多天過去了,他們仍然未能與部隊聯繫上。這一天,他們打到了一隻鹿,依靠鹿肉他們又艱難地度過了幾天。可是也許是戰爭的原因,動物都四散奔逃,或被殺光了,他們這以後再也沒有看到任何動物。僅剩下的一點鹿肉背在年輕一點的戰友身上,這一天,他們在森林的邊上又遇到了敵人,經過再一次激戰,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自以為安全的時候,他們飢餓難忍,這時只聽見一聲槍響,走在前面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是在肩膀,後面的戰友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着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趕忙把自己的襯衣撕開包紮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的戰士一直叨念着母親,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他們的生命即將結束。雖然飢餓,身邊的鹿肉誰也沒有動。天知道,他們怎麼度過了那一夜,第二天,部隊救了他們。

事隔離30年,那位受傷的戰士安德森說:“我知道誰朝我開了一槍,他就是我的朋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的時候,我碰到了他熱的槍管,我怎麼也不明白,但當晚我就寬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帶的鹿肉活下來,但我也知道他活下來是為他的母親。此後的30年,我裝作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的母親還是沒能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來說,請我原諒,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二十幾年的朋友,我沒理由不寬容他。”

寬容是快樂的源泉。在生活中,有很多煩惱和怨恨的產生,都源自於缺少了寬容,所以我們才會感覺不快樂。古希臘一位哲人說過:“學會寬容,世界會變得更為廣闊;忘卻計較,人生才能永遠快樂。”看來,只有度量大的人,他才可以有穩定的、積極的、健康的緒,而只有這樣的緒才可以創造出一個真正快樂的人。

寬容得到的收益是人際關係的協調和適應。我國有一位着名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人類心理的適應,最主要的就是人際關係的適應,人類心理的病態,也主要由人際關係的失調而來。”而人際關係的失調對身體健康有極大的損害,所以必須學會寬容。

有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總結一生的成功經驗時,只說了一句話: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由此可見,寬容更是事業成功的保障。

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與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從惡交到寬恕,就是一個聲動的例子。傑斐遜在就任前夕,到白宮去,想告訴亞當斯,說他希望針鋒相對的競選活動並沒有破壞他們之間的友,但傑斐遜還沒有來得及開口,亞當斯便又咆哮起來,“是你把我趕走的!”自此,兩人的友破例中止交往達11年之久。

直到後來,傑斐遜的幾個鄰居探訪亞當斯,這個堅強的老人仍在訴說那件難堪的往事,但接着衝口而說出:“我一向都喜歡傑斐遜,現在仍然喜歡他。”鄰居把這話傳給了傑斐遜。傑斐遜也不計前嫌,他主動請了一位彼此皆熟的朋友傳話,讓亞當斯也知道了他的心裏話。

後來,亞當斯回了一封信給他,兩人從此開始了美國歷史上也許是最偉大的書信往來。

寬恕是為了那些曾經侵犯我們的人着想而做出的,它的最高境界是心靈的凈化和升華,它使我們從中看到了非常強大的力量。所以說,一個人能夠以寬容對傷害自己的人,不但會化解和避免很多無謂的矛盾,而且會產生出一種溫暖的自我完美感,可以消融自己的痛苦、煩惱,幫助我們恢復友誼、愛和事業。

在妥協中完善自己

山,固然高傲、巍然聳立,但它又不得不讓出些許地方,讓水隨意流動,讓花草樹木繁衍生息。大自然的妥協,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為了讓各種事物之間達到和諧融洽的有機結合,讓強與弱共存,大與小共生,美與丑同在,唯有如此,才會裝扮出五彩的世界。

山與水在大自然中的妥協,讓世界變得如此美麗,那麼人與人之間的妥協,也必定會讓社會變得一片和諧。

結婚不久,妻子打算給居室挑一些合適的牆紙,但丈夫和她的選擇大相逕庭。“我喜歡這種。”妻子說。“那顏色太差,我們若用它的話,就和進了醫院差不多。”丈夫說。“你怎麼可以那樣說,這顏色今年挺流行的。”“那是他們瞎了眼,我喜歡這張。”“就算是進醫院好了,我也要我選的那種。”……爭論不休中,妻子正色道:“我說我們白白浪費時間在那些我們都不喜歡的顏色上,倒不如我們集中精力找出一種我們都喜歡的來。”他們就那樣解決了糾紛,最後找到了一種大家都合意的牆紙。通過這件事後,“好吧,”當他們為了傢具或旅遊地點而爭執時,他(她)說:“我們商量一下,好嗎?”

生活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並非一潭死水,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矛盾紛爭。為了給生活減少不必要的摩擦,不妨學會妥協。

人與人之間的妥協,是一種謙讓、一種大度、一種寬容。當兩個人之間生摩擦或者衝突時,相互妥協,就會化干戈為玉帛。所以說,現代生活中,妥協已成為人們交往中一道不可缺少的潤滑劑,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妥協就是求同存異,妥協就是除弊存利,妥協就是尋找雙方利益的結合點,妥協就是從照顧對方利益中獲得自己的利益。所以,妥協是一種高智慧、高藝術,也是一種高境界!

松下幸之助在創立自己的公司后,對公司員工的要求非常嚴格,每次大的決策勢必親自參加。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只看中自己,完全不聽取其他人意見的人。

在一次決策會上,松下對一位部門經理說:“我個人要作很多決定,並要批准他人的很多決定,實際上只有40%的決策是我真正認同的,餘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我覺得過得去的。”經理覺得很驚訝,假使松下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決就行了,完全沒有必要徵求旁人的意見。

松下接著說:“我不可以對任何事都說不,對於那些我認為算是過得去的計劃,大可在實行過程中指導它們,使它們重新回到我所預期的軌道上來。我想一個領導人有時應該接受他不喜歡的事,因為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否定。我們公司是一個團隊,並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公司,需要大家的群策群力,妥協有時候使公司強大、人際關係融洽。”一番話讓這個經理動容不已。

在現代生活中,善於妥協不僅是一種明智,而且是一種美德。能夠妥協,意味着對對方利益的尊重,意味着將對方的利益看得和自身利益同樣重要。在個人權利日趨平等的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因此,善於妥協就會贏得別人更多的尊重,成為生活中的智者和強者。

學會妥協,你的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順暢。但妥協,並不是簡單的向別人低頭,單純的讓步或輕易的放棄,它只是一種有分寸的後退,一種適度的彎曲,在困難與壓力面前低頭是人的一種基本生存能力。在強大的壓力面前,死撐硬拼只能換來無謂的犧牲。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強調自己的強勢,而忘了有時妥協也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妥協絕不是無條件、無原則的。條件就是雙方(或多方)必須是平等的。沒有平等這個前提條件,妥協只能是“城下之盟”;講原則,就是守住自己的“底線”。毫無原則的讓步,不叫妥協。所以,我們應當區分明智的妥協和不明智妥協。明智的妥協是一種適當的交換。為了達到主要的目標,可以在次要的目標上做適當的讓步。這種妥協並不是完全放棄原則,而是以避退為進,通過適當的交換來確保自身要求的實現。相反,不明智的妥協,就是缺乏適當的權衡,或是堅持了次要目標而放棄了主要目標,或是妥協的代價過高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明智的妥協是一種讓步的藝術,而掌握這種高超的藝術,是現代人成功生活的必備素質。

為人處世貴在忍耐

古人云:“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為人所不能為。”“忍”意味着善解人意、通達理能容人。善於忍讓的人,遇事能多為別人着想,體諒他人的難處,助人為樂;能夠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必要時為了顧大局,可以做到寧可自己吃虧受委屈而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並且做到虛懷若谷。由此可見,善於忍讓是一種優秀的美德;是一種賢良的品質;是一種美好的世界觀;是智慧和善良的結晶。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秦朝末年,張良在博浪沙謀殺秦始皇沒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隱居。一天,他在鎮東石橋上遇到位白蒼蒼、鬍鬚長長、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橋下,便叫張良去幫他撿起來。張良覺得很驚訝,心想:你算老幾呀?敢讓我幫你撿鞋子?張良甚至想拔出拳頭揍對方,但見他年老體衰,而自己卻年輕力壯,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氣,到橋下幫他撿回了鞋子。

誰知這位老人不僅不道謝,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腳來說:“替我把鞋穿上!”張良心底大怒:嘿,這糟老頭子,我好心幫你把鞋撿回來了,你居然還得寸進尺,要讓我幫你把鞋穿上,真是過分!

張良正想脫口大罵,但又轉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撿起來了,乾脆好人做到底。於是默不作聲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張良的恭敬從命,贏得了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肯。又經過幾番考驗,這位老人終於將自己用畢生心血註釋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張良。

張良得到這本奇書,日夜誦讀研究,使之後來成為滿腹韜略、智謀超群的漢代開國名臣。

張良克制自己的不快,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窩囊,但這並不是軟弱的表現。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強力壯,處處禮讓,這既表現為對老人的尊重,也表現為對自身品格的完善。張良正是在不斷禮讓的過程中,磨礪了意志,增長了智慧,最終成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忍耐,絕不是意味着人格的渺小,自我的萎縮,它只是將可貴的、獨立的自我暫時“隱藏”起來,他仍在(默默地)干自己想乾的事,仍在(悄悄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人的忍耐,軟中透硬,柔中帶剛,不以犧牲自己獨立人格為代價,不奴性十足,不苟安偷生,不窩囊,也就沒有失意之感。

古時候有個叫楊翥的人,以忍讓聰慧聞名。有一次,他的鄰居丟了一隻雞,指罵姓楊的偷雞不得好死。家人憤憤不平,楊翥卻非常淡然:“滿世界又不只我一個人姓楊,隨他罵去吧。”還有一次,屋外下着瓢潑大雨,一個鄰居把自己院中的積水排到了楊翥家中,全家深受潮濕的苦楚。楊翥仍然很淡然:“不要斤斤計較,總是晴天的時日多,落雨的日子少。”久而久之,大家都被楊翥的忍讓打動了。後來,有一夥強盜密謀搶奪楊家的財寶,就是這些鄰居們自組織起來,避免了這場災禍。

生活中的事就是這樣,只要不是什麼原則問題,最好做到能忍則忍,特別是在日常工作中,“小不忍則亂大謀”。一時的衝動往往會導致日後的悔恨,實在有些得不償失。與其說這是一種勇敢,還不如說是一種莽撞。人只要活着,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有意無意的傷害,任何人都是如此。所以,聰明的人總是儘可能地遷就對方,這看似懦弱的舉動其實正是生存的智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拋開感性 保持理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拋開感性 保持理性
上一章下一章

4.第四章 感性衝動,理性忍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