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感性體驗,理性認知

3.第三章 感性體驗,理性認知

死要面子活受罪

俗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這話說得一點也不假。生活中,總有一些愛慕虛榮的人為了面了而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孟子曾經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齊國有一個人,有兩個媳婦,共處一室。他每次出去,都等到酒足飯飽以後回來。妻子問他都和什麼人在一起吃飯,他大不慚地說和達官貴人一起吃的。妻子告訴小妾說:“丈夫出去,總是吃飽喝足才回來,我問他都和誰一起吃飯,他說全是有錢有勢的人,但家裏不曾有富貴的人來,我想要偷偷地跟着他看看到底去什麼地方。”

第二天早晨起來,等丈夫出門后,妻子悄悄地跟在他的後面盯着,看他走遍全城也沒有一個人站住和他說話,最後他來到城東邊的墳地,走到祭祀的人跟前,向人討要祭祀剩下的食物,不夠,又四處張望到另外祭祀的人家去討要,這就是他填飽肚子的辦法。

妻子看了很生氣,回來如實告訴小妾,氣憤地說:“丈夫,是我們終身依賴的人,現在竟然這樣。”就跟小妾一起罵丈夫,罵完,兩人對泣,丈夫不知道,高興地從外面回來,對妻妾表現出一副高傲的神態。因為在他看來,這樣才算有面子。

面子有時是唬人的面具,光為面子活着是很累很可悲的,其實,愛面子本身沒錯,更算不上什麼惡行。因為愛面子是人對自身形象的一種維護,也是人的一種羞恥心理的行為表現。但是物極必反,如果過分注重面子,則容易暴露虛榮、虛偽、貪婪等諸多人性缺憾。面子固然重要,但不必為了沒意義的面子讓自己受苦遭罪,順其自然最可貴。

有個書生家裏很窮,卻很愛面子。一天晚上,小偷來到他家中,搜尋之後,沒有現值得一偷的東西,便跺腳嘆道:“倒霉,我算碰到了真正的窮鬼!”書生聽了,趕緊從床頭摸出僅有的幾文錢,塞給小偷,說:“您來的不巧,請您就把這點錢帶上。但在他人面前,希望您不要張揚,給我留點面子啊!”

人們常說“人為一口氣,佛為一炷香”。面子既不能不要,也不能都要。我們一定要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否則,自己為了要面子,而實際上往往是丟了面子,丟了面子是小事,但是為了面子而活受罪則實在是不划算的。

在商品經濟的社會中,人類社會在不斷分化,貧富差距在不斷加大,許多人在社會劇變中失去了自我價值的判斷,他們的心理遭到極大的扭曲,因此只有藉助於虛榮來滿足自己的面子和虛心。

有一次,王先生和侄女去購物,見着需要的東西,大家都想買。侄女剛參加工作,連吃飯尚還緊張,自然沒錢可掏了,王先生亦不想再做冤大頭,就沒有如昔般積極付賬。售貨員機警:“一看你就是有錢,有地位,講義氣的人,那點小錢你還在意”一句話噎得王先生半天喘不過氣來,儘管要花王先生500多元錢,但為顯示自己有面子,也只好把手緩緩地伸向錢包。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和王先生一樣,就是因為走不出“面子的怪圈”。仔細想想,要這虛榮有何用呢?只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為面子窮其一生,最終煩惱一堆。所以說,過分在意麵子是一種不理性的行為,是走入面子怪圈而不自知,是一種浪費資源與機會的愚蠢。

一般說來,理性的人,通常都不是為面子而活、為面子所累的人。只有那些唯恐別人瞧不起的,才會端着架子,耀武揚威。面子不是自尊,它更多的是一種虛榮。只有那些拋棄虛榮和虛偽面子思想,用平常心來對待名利得失,實實在在地做人做事過日子的人,不僅自己活得快樂,而且還會出乎意料地贏得成功。所以說,放下面子,就能放棄無謂的虛榮,放棄虛榮的負擔。

做事要量力而行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點一點認識自己的過程,所以需要理性地認知自己。人不僅要展自己的潛能,也應該現自身的不能。只有更好地認清自身的局限,才能對自身的能力做出正確的評價,做到有“自知之明”。這就要求我們在做事的時候,都要理性的分析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不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打腫臉充胖子。

三國時候有一個叫王郎的人。有一天他和華歆乘坐一條渡船到另一個地方去,船上帶了很多行李,因為公務他們必須要在兩天內趕到另一地方。船剛要離岸,這時有一個人擺手要搭船,樣子也非常的着急。幾近跪拜,王郎就問華歆:“你看我們幫不幫他呢?”華歆沉思片刻說:“我看還是不要帶,我們時間緊急,行李又多,兩天之內如果趕不到,必受懲罰,增加一個人,船必然行進緩慢。”王郎卻說:“我看還是行善帶上他吧。”華歆卻說:“讓他等別的渡船,我們趕快走吧。”此時岸上的人真的跪地求幫忙。王郎於是命令船家趕快讓岸邊人上來。這人與他們所去的地方正好是同一個地方,由於這裏稍微偏一些,很難等到渡船的,此人不得已求助。但由於船小,增加一個人後,行進緩慢,走了一天還沒走到一半的路程,這人到是也積極幫忙划船,可是眼看2天就要過去了,再不加快速度肯定要延期了。這時王郎眉頭緊鎖和華歆商量:“這怎麼辦呀,真後悔當時沒聽你的,不然我們肯定到了。不如,讓此人下船吧。”華歆搖頭:“那不行,你既然讓人上船了,為何半途把他扔下,現在天也黑了,況且這裏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根本沒有船隻,你讓那人如何是好?不如把行李扔掉一些吧!“不行,這些行李都精簡過了,都是必須要帶的。”王郎說,想來想去,他讓船家把船靠岸,讓搭船人下船,搭船人苦苦求饒,並示意多給些銀兩,但王郎此時害怕延誤受到懲處,毅然把此人趕下了船,任憑搭船人在荒涼的岸邊哭嚎。搭船人下去后,船速明顯加快,他們終於如期趕到了地點,而華歆因為此事從此和王郎絕交。

幫助人要有理性、量力而行,如果沒有能力幫助人,不要輕幫助,否則中途把人害的更深。現實生活中,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況時常能夠遇見,這個時候,就不能脫離現實條件,而是能幫多少算多少。如果幫得不好,不但對被幫者無益,反而對自己有害,違背了初衷。因此,做事要量力而行,切不可打腫臉充胖子。

-位年輕人被分到某中學工作,市教委向該校抽人,對全市的中學進行實地考察,並要求寫出調查報告。因這位年輕人剛到校還沒有安排授課,他就被抽上了。

起初,他感覺為難,心想自己不僅對本市教學況不熟悉,就是對教育工作本身,自己剛剛走出校門,又能知道多少呢?本不想參加,無奈校長已經開口,實在不好拒絕,只好勉強服從。

一個半月過去了,別人都按分工交了調查報告,唯有他-個人,由於不諳世故,又缺乏經驗,對自己分工調查的3個中學連況都沒摸准,更不用說分析了。市教委主任很惱火,責備校長,怎麼推薦這麼一個人。這位年輕人面子受不了,又是氣又是羞愧,一下子病倒了,在床上躺了兩個星期。

這位年輕人由於當初不好意思拒絕,最終面子難保,身心都受到了傷害。這對他是個值得吸取的教訓。所以,辦事要量體裁衣,自己感到難以做到的事,切勿打腫臉充胖子,勉強為之。否則,將來丟臉的肯定是你。

總之,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要以一種理性的思維、嚴謹的態度、冷靜的頭腦來審視我們的實際況,正確估量我們的實際能力,既不盲從,也不僵化。只有這樣,才能既幫助了別人,又不影響到自己。

該低頭時就低頭

“學會低頭”是一種人生智慧。從健康角度說,如果人一輩子總是抬頭,永不低頭,那可能導致脖子僵硬,使自己生活在痛苦之中;該低頭時就低頭,保持身體健康,生活才能加美好。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曾經有人這樣問蘇格拉底:“據說你是天底下最有學問的人,那麼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請你告訴我,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蘇格拉底看了看這個人,微笑着答道:“三尺!”

“胡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四五尺高,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還不把天地戳出許多窟窿?”

蘇格拉底仍微笑着說:“所以,凡是高度越過三尺的人,要能夠長久立足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呀!”

我們可以從蘇格拉底的回答中體會到人生真諦:人應該懂得低頭。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歷經千門萬坎,敞開的大門並不完全適合我們的軀體,有時甚至還有人為的障礙,我們可能要不停地碰壁,或是伏地而行。若一味地講“骨氣”,到最會只有被拒之門外的份兒,而且還會被撞得頭破血流。

低頭是一種能力。懂得該低頭就低頭,就能夠巧妙地穿過人生的荊棘。有時,稍微低一下頭,或許我們所邁出的人生路會走得更精彩。

一座大寺廟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一個人來接他的班。一日,他將兩個得意弟子叫到面前,這兩個弟子一個叫慧明,一個叫覺新。方丈對他們說:“你們倆都要憑自己的真實力量,如果誰能夠從寺院後面懸崖的下面攀爬上來,誰將是我的接班人。”

於是,他的兩個徒弟一同來到懸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懸崖,崖壁極其險峻陡峭。

身體健壯的慧明自告奮勇地決定第一個爬,於是他信心百倍地開始攀爬。但是不一會兒他就從上面滑了下來。慧明爬起來重新開始,儘管這一次他更加小心,但還是從山坡上面滾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了后又開始攀爬,儘管摔得鼻青臉腫,他也沒有一點打算放棄的意念……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慧明屢爬屢摔,最後一次他拼盡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時,因為把所有的力氣都耗完了,但又無法停下來去休息,最後重重地摔到一塊大石頭上,當場昏了過去。方丈不得不讓幾個僧人用繩索,將他救了回來,他才得以死裏逃生。

輪到覺新了,在剛開始的時候他也和慧明一樣,竭盡全力地向崖頂攀爬,結果也是不盡人意。覺新緊握繩索站在一塊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試一次,但是當他無意間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後,突然放下了用來攀上崖頂的繩索,走下了石頭。然後他把衣衫整了整,把身上的泥土也拍了拍,然後一扭頭向著山下走去。

旁觀的眾僧都對他的行為感到很吃驚,都在猜想着難道覺新就這麼輕易的放棄了?大家對此議論紛紛。而在這時,方丈默然無語地看着覺新的去向,很有深意地點了點頭。

覺新到了山下,沿着一條小溪流順水而上,又穿過一片綠色的樹林,越過山谷最後沒費多大的力氣就到達了崖頂。當覺新重新站到方丈面前時,眾人還以為方丈會痛罵他貪生怕死,不敢挑戰困難,更有可能會將他逐出寺門。誰知方丈卻微笑着宣佈將覺新定為新一任住持。

眾僧皆很吃驚的樣子。覺新向同修們解釋:寺后的懸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處低頭下看,一條上山之路便清晰地出現在眼前。師父經常對我們說,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而行,就是教導我們要知伸縮蛻變,該低頭的時候一定要低頭!

方丈聽了,滿意地點了點頭。

可見,低頭,是一種對客觀環境的理性認知,是審時度勢后的一種明智選擇。低頭,就是為了你邁向前時更能昂挺胸。所以,要攀得更高,走的更遠,就先要學會低頭。當你昂闊步走向前時,不要忘記低下頭,看看你腳下的石頭,很可能它會把你絆倒。

“該低頭時就低頭”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現實環境有和諧的關係,把二者的摩擦降至最低,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走好更長遠的路,更為了把不利的環境轉化成對你有利的力量。“該低頭時就低頭”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智慧。

在我國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這是眾人皆知的。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就更容易犯疑心病了。唐國公李淵(即唐高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怕以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參見。李淵因病沒有去,隋煬帝很不悅,多少有點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會死嗎?”隋煬帝接着問道。

王氏把這消息告訴了李淵,李淵感到事態嚴重,所以就更加謹慎了。他清楚自己遲早會為隋煬帝所不容,但現在起事又時機不成熟,就只好縮頭隱忍,等待機會。於是,他故意廣收賄賂,使自己的名聲敗壞,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知道后,對他的警惕果然放鬆了不少。試想,如果當初李淵不低頭,或者頭低得稍微有些勉強,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煬帝所殺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又從何說起?

“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並不是人們所說逆來順受,不是甘受屈辱和壓迫,而是你我具有了對世態炎涼的感知所採取的自我保護的生存策略。做人“一定要低頭”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現實環境有和諧的關係,把二者的摩擦係數降至最低,這是做人的一種權變,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抱怨只會令你更疲憊

生活本來就不是事事如意,生活本來就不會十全十美,相反,起起落落,悲歡離合才是家常便飯。這是現實,你必須承認,所以你不要抱怨。

抱怨生活,只能讓自己意志消沉,沮喪,心灰意冷,甘為庸碌,最終迷失自我。只有不畏懼生活中的不平和磨難,在生活中歷練自己,促使自己成長和成熟,羽翅豐滿,才能在廣闊的天空翱翔,放飛夢想,實現人生價值。

常常抱怨的人,其實是不熱愛生活的人,或者說是不理解生活的人。生活是需要你理解的。你不理解生活,你就會常常有憤憤不平的感覺,你就會有懷才不遇的感覺,你就會牢騷滿腹的感覺,你就會覺得運氣不佳的感覺。

傳說,有個寺院的住持,給寺院裏立下了一個特別的規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對住持說兩個字。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和尚心裏最想說什麼,新和尚說:“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新和尚心裏最想說什麼,新和尚說:“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沒等住持提問,就說:“告辭。”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說的“魔”,就是新和尚心裏沒完沒了的抱怨。這個新和尚只考慮自己要什麼,卻從來沒有想過別人給過他什麼。像新和尚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他們這也看不慣,那也不如意,怨氣衝天,牢騷滿腹,總覺得別人欠他們的,社會欠他們的,從來感覺不到別人和社會對他們的生活所做的一切。他們總會說生活過的很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沒有看到自己的所得,於是抱怨變成了最方便的出氣方式。但抱怨除了眼前的短利以外,很多時候不但不解決問題,還會使問題惡化。如果抱怨上了癮,不但人見人厭,自己也整天不耐煩。

印度有一個師傅對於徒弟不停地抱怨這抱怨那,感到非常厭煩。於是有一天早上,他派徒弟去取一些鹽回來。

當徒弟很不願地把鹽取回來后,師傅讓徒弟把鹽倒進水杯里喝下去,然後問他味道如何。

徒弟吐了出來,說:“很苦。”

師傅笑着讓徒弟帶着一些鹽和自己一起去湖邊。

他們一路上沒有說話。

來到湖邊后,師傅讓徒弟把鹽撒進湖水裏,然後對徒弟說:“現在你喝點湖水。”

徒弟喝了口湖水。師傅問:“有什麼味道?”

徒弟回答:“很清涼。”

師傅問:“嘗到鹹味了嗎?”

徒弟說:“沒有。”

然後,師傅坐在這個總愛怨天尤人的徒弟身邊,握着他的手說:“人生的苦痛如同這些鹽有一定數量,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我們承受痛苦的容積的大小決定痛苦的程度。所以當你感到痛苦的時候,就把你的承受的容積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個湖。”

生活中總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抱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有一句話說的好,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會成為你抱怨的對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會讓你抱怨。所以,請不要抱怨,抱怨只會令你更疲憊。

有這樣一個故事:比爾生活在城市裏,但是生活即使舒適,但有時仍感覺缺少事做;即使忙碌,但也覺得空虛;有快樂,也有彷徨,有希望,也有失望,總是難得如意。因此尋訪鄉野成了他解決煩惱的一種途徑,鄉間正直豐收季節,田壟上堆着稻子,農人提着鐮刀,鬆鬆斗笠,用毛巾擦着汗,嬉笑地走向冒着炊煙的家。比爾和一老者在樹下搭訕,老者淳樸而友善。老者說:“我們感覺快樂是因為我們能夠適應田間的生活,而且喜歡它。我很樂觀,我對生活不曾抱怨過,我吃自己種得蔬菜和水果,覺得那是世上最好的食物。”比爾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儘管失意太多,儘管生活給我們太多的不如意,可這些不確定因素即使我們抱怨也是改變不了的。抱怨生活只是弱者失敗的借口。生活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永遠不要抱怨生活,因為生活根本不知道你是誰!只有我們用平凡的心去面對所給我們的不如意,心中的烏雲才會慢慢散開。而抱怨永遠只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更加糟糕!

用放大鏡看你的弱點

人就有不足之處,每個人都不會也不可能是完美的,重要的是看你怎麼去面對,怎麼樣和自己的弱點好好相處,用一種什麼樣的心和心態來面對它。

一位挑水夫,有兩個水桶,分別吊在扁擔的兩頭,其中一個桶子有裂縫,另一個則完好無缺。在每趟長途的挑運之後,完好無缺的桶子,總是能將滿滿一桶水從溪邊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縫的桶子到達主人家時,卻只剩下半桶水。

兩年來,挑水夫就這樣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當然,好桶子對自己能夠送滿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子呢?對於自己的缺陷則非常羞愧,它為只能負起一半的責任,感到非常難過。

飽嘗了兩年失敗的苦楚,破桶子終於忍不住,在小溪旁對挑水夫說:“我很慚愧,必須向你道歉。”“為什麼呢?”挑水夫問道:“你為什麼覺得慚愧?”“過去兩年,因為從我這邊一路的漏水,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作了全部的工作,卻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子說。挑水夫為破桶子感到難過,他充滿愛心地說:“我們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開的花朵。”

果真,他們走在山坡上,破桶子眼前一亮,看到繽紛的花朵,開滿路的一旁,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下,這景象使它開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盡頭,它又難受了,因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子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溫和地說:“你有沒有注意到小路兩旁,只有你的那一邊有花,好桶子的那一邊卻沒有開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邊的路旁撒了花種,每當我從溪邊挑水過來,你就替我一路澆了花!兩年來,這些美麗的花朵裝飾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這個樣子,主人的桌上也沒有這麼好看的花朵了!”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也就是說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只有正確地看待自身的優缺點,才能揚長避短,為我所用。

有一個10歲的美國小男孩里維,在一次車禍中失去左臂,但是,他很想學柔道。最終,里維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師傅,開始學習柔道。3個月裏,師傅只教了一招,里維有點弄不明白。

幾個月後,師傅第一次帶里維參加比賽。里維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輕輕鬆鬆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對手很快就變得有些急躁,連連進攻,里維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贏了。

就這樣,里維稀里糊塗地進入決賽。決賽的對手比里維高大、強壯許多,似乎更有經驗。有一段時間,里維顯得有點招架不住,裁判擔心裏維會受傷,叫了暫停,打算就此終止比賽。然而,師傅不答應,堅持說:“繼續下去。”比賽重新開始,對手放鬆了戒備,里維立刻使出自己的那一招,制服了對方,贏了比賽,奪得冠軍。

回家的路上,里維和師傅一起回顧每場比賽的細節。里維鼓起勇氣道出心裏的疑問:“師傅,我怎麼憑一招就能贏得冠軍?”師傅答道:“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招唯一的辦法,是對手抓住你的左臂。”所以,里維最大的劣勢變成自己最大的優勢。

其實,你所認同的劣勢或缺點,都只是你沒有信心的借口,就算你擁有最好的競爭條件,如果缺乏自信,也會變成阻礙前進的劣勢。

有的人遇到一點兒困難就悲觀失望,受到一點兒挫折就灰心喪氣,而如果與別人相比,身體上有某種缺陷,則更是絕望不已,破罐子破摔,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差了一大截,不可能有什麼成就了,只能坐以待斃了。其實,無論是弱點也好,缺陷也好,都不是成功的障礙,只是缺乏自信者的借口而已。

哲學家尼采認為,優秀傑出的人“不僅能忍人所不能忍,並且樂於進行這種挑戰”。一些社會學家曾對許多身體有缺陷的成功者進行分析,最後得出結論:這些成功者,正是因為某種缺陷激了他們的潛能。威廉·詹姆士曾說:“我們最大的弱點,也許會給我們提供一種出乎意料的助力。”這也就是說,缺陷不僅不是障礙,還有可能成為激事業成功的動力。彌爾頓如果不是失去視力,可能就寫不出那樣精彩的詩篇;貝多芬則可能就是因為耳聾才得以完成更動人的音樂作品;而海倫·凱勒的創作事業完全是受到了耳聾目盲的激。如果柴可夫斯基的婚姻不是這麼悲慘,逼得他幾乎要自殺,他可能就難以創作出不朽的《第六交響曲(悲愴)》;托爾斯泰與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是因為本身命運悲慘,才能寫出流傳千古的動人小說。

所以說,即使你有什麼弱點,有什麼缺陷,也不能因此喪失自信心,因為這些都不是你成功的障礙。只要你有志氣,有決心,你完全可以克服自己的不足之處,甚至還可以把你最弱的地方轉化為最強的部分。

不要以為自己很重要

不要認為你在別人心中很重要,重要只是對自己而。其實,有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很重要,也不是不可或缺的,世界不會因為缺少了我們而變得有所不同,我們只不過是假想自己很重要而已。

曾經有一位很有名的學者,很是自傲,總是認為自己很了不起,以為自己很重要,好像覺得世上沒有了他就少了什麼。可是一件小事改變了他的看法。一次家庭聚會,有幾十個人,到了吃飯時間,他故意把自己藏在餐廳的柜子裏,好讓別人都來找他時,給別人一個突然的驚喜。可是意外生了,由於大家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都只注意到臨近的人,直到用完餐為止,居然沒有一個人現少了他,他實在是憋不住了,從柜子裏跑了出來,一副很沮喪的樣子。從此,他知道了: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重要!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迷失在這個錯誤的感覺中,自以為自己很重要,但實際上,在別人眼裏卻是微乎其微的。在芸芸眾生之中,你只是一個名字、一個過客、一個無關痛癢的陌生人。別以為自己能對別人有多大的影響,對這個社會和世界有多大的改變。沒有你的微笑,世界照樣美好。

布思?塔金頓是20世紀美國着名小說家和劇作家,他的作品《偉大的安伯森斯》和《愛麗絲?亞當斯》均獲得普立茲獎。在塔金頓聲名顯鼎盛時期,他在多種場合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一個紅十字會舉辦的藝術家作品展覽會上,我作為特邀的貴賓參加了展覽會。期間,有兩個可愛的十六七歲的小女孩來到我面前,虔誠地向我素要簽名。

“我沒帶自來水筆,用鉛筆可以嗎?”我其實知道他們不會拒絕,我只是想表現一下一個着名作家謙和地對待普通讀者的大家風範。

“當然可以。”小女孩們果然爽快地答應了,我看得出她們很興奮,當然她們的興奮也使我備感欣慰。

一個女孩將她非常精緻的筆記本遞給我,我取出鉛筆,瀟洒自如地寫上了幾句鼓勵的話語,並簽上我的名字。女孩看過我的簽名后,眉頭皺了起來,她仔細看了看我,問道“你不是羅伯特?查波斯啊?”

“不是,”我非常自負地告訴她,“我是布思?塔金頓,《愛麗絲?亞當斯》的作者,兩次普立茲獎的獲得者。”

小女孩將頭轉向另外一個女孩,聳聳肩說道:“瑪麗,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那一刻,我所有的自負和驕傲瞬間化為泡影。從此以後,我都時時刻刻告誡自己;無論自己多麼出色,都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的確如此,在生活中,我們自以為很重要的東西,也許在某些人眼裏,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我們千萬別自以為是,別以為自己有多麼了不起

一個自以為很有才華的年輕人,一直得不到重要,為此,他愁腸百結,異常苦悶。有一天,他去質問上帝:“命運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上帝聽了沉默不語,只是撿起了一顆不起眼的小石子,並把它扔到亂石堆中。上帝說:“你去找回我剛才扔掉的那個石子。”結果,這個人翻遍了亂石堆,卻無功而返。這時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後以同樣的方式扔到了亂石堆中。結果,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他要找的東西——那枚金光閃閃的金戒指。上帝雖然沒有再說什麼,但是他卻一下子便醒悟了:當自己還只不過是一顆石子而不是一塊金光閃閃的金子時,就永遠不要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

有許多人都和這位年輕人一樣,總是抱怨上天的不公,以為自己很重要,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其實這不過是自以為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否則會讓你大失所望。地球不會因為你一個人而停止轉動,四季不會因為你一個人而持恆不變。所以,我們要記住這句話:“當我們相信自己對這個世界已經很重要的時候,這個世界才剛剛準備原諒我們的幼稚。”

戰勝了自我就能征服一切

一生中,我們可能戰勝過很多人,可我們卻經常被自己打敗。其實,人生中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一切困難的產生都源自你的心中,當你明白所有的困難和障礙全部是自己製造的時候,才會真正的克服它,征服一切。

有一位作家曾着書寫道:“有些人在人生道路上跌倒時,他們只會把自己埋在香煙里,泡在烈酒里。他們認為,這樣他們的心就可以不痛。這非但絲毫不能帶走他們的悲痛,反而像一把匕,刺進他們的心臟,把他們的銳氣一點一點地挖光,讓他們好久好久都爬不起來。”於是他們放棄了機遇,放棄了挑戰,也放棄了自己,因為他們太在意曾經的失敗和痛苦。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永遠戰勝不了自己。其實,人在逆境中先要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戰勝了自己也就戰勝了別人。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候戰勝了自己,就能頂住外來的壓力,成就自己。

威廉·懷拉是美國前職業棒球明星,40歲時因體力不濟而告別體壇另找出路。他琢磨着,憑自己的知名度去保險公司應聘推銷員不會有什麼問題。可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人事部經理拒絕道:“吃保險這碗飯必須笑容可掬,但您做不到,無法錄用。”

面對冷遇,懷拉沒有打退堂鼓,而是決心像當年初涉棒球領域那樣從頭開始。先是學會“笑”。由於天天要在客廳里放開聲音笑上幾百次,鄰居產生誤解:失業對他刺激太大,他神經出了問題。為了不干擾鄰居,他只好把自己關進廁所里練習。

過了一個月,懷拉跑去見經理,當場展開笑臉。然而得到的卻是冷冰冰的回答:“不行!笑得不夠。”

懷拉生來就有一種犟脾氣,他回到家裏繼續苦練起來。一次,他在路上遇見一個熟人,非常自然地笑着打招呼。對方驚嘆道:“懷拉先生,一段時日不見,您的變化真大,和以前判若兩人了!”

聽完熟人的評論,懷拉充滿信心地再次去拜見經理,笑得很開心。

“您的笑有點意思了。”經理指出,“然而還不是真正自內心的那一種。”

懷拉不氣餒,再接再厲,最後終於如願以償,被保險公司錄用。這位昔日棒球明星嚴肅冷漠的臉龐上,綻放出自內心的嬰兒般的笑容。那笑容是那樣天真無邪,那樣討人喜歡,令顧客無法抗拒。就是靠這張並非天生而是苦練出來的笑臉,懷拉成了全美推銷保險的高手,年收入突破百萬美元。

人生是一個不斷戰勝自己從而達到新的目標的過程。人生要想精彩就要無數次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過程可以使一個人成長起來,戰勝自己的過程可以使一個人覺自己身上的無限潛能,戰勝自己的過程可以使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戰勝了自己也就戰勝了一切。

李平曾是某縣城中學的一位語文老師,後來,停薪留職來到北京“淘金”,找了近一個月的工作仍未果后,他心裏就萌生了打道回府的念頭。準備去買火車票的時候,他在一張報紙上看到該報刊招一名文字編輯的啟事,想到自己以前曾表過近百篇作品,就想去試一試。

招聘那天,應聘者多達二十多人。大多數人手裏拿的都是本科畢業證,甚至還有兩位是文學碩士。李平看着自己手裏的自考專科文憑,退堂鼓的棒槌在心裏舉起了好幾次。但想起轉了兩次車,大老遠來此應聘一次很不容易,覺得更不應該主動放棄機會,才沒有把心中的那面鼓敲響。

筆試的內容是在半小時內修改好一篇千字文。這對作為中學語文教師的他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但面對眾多的高手,李平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半個小時后,筆試結果就出來了,李平的成績是最好的。他幸運地當了一名夢寐以求的編輯。

幾年以後,李平仍常常在想,如果那次招聘,他被別人手中的文憑嚇跑了,也許此生就與編輯無緣了。

生活中不泛此事。許多成功的人士都是在困難面前,敢於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最終走向了成功的巔峰。有位作家說得好:“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大凡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戰勝自我是生命的要求。人活在世上,不能只貪圖安逸享受。慵懶自私的人,永遠也享受不到人生的真正樂趣。只有努力創造,全力拚搏,不斷超越,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有自己的位置,使生命的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認清自己蘊藏的潛在能力

在很久以前,一切的人都有神力。可是人們濫用他們的神力,所以造物主決定剝奪人類所擁有的神力,並把它藏在一個不容易被掘的地方。那麼,究竟要將這個神力潛藏在什麼地方呢?

造物主將眾神召喚到一起議討論這個問題,眾神建議說:把神力潛藏在陸地上的某處。造物主搖頭否決了這項提議,他說:“不,這太輕易了。一定會有人挖遍整個陸地找到它的。”

“即便這樣,不如把它藏到海底深處。”眾神又說。

但是被造物主再次否決了,“不,因為人們遲早也會搜遍海底的每一個角落。”他說。

諸神實在不能找出一個能夠避開人類的地方。

造物主想了想說:“那我們就把神力潛藏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吧,因為那是他們唯一想不到去尋找的地方。”

從那之後,人們尋遍陸地與海底的每個角落,去尋找那就在自己內心的能量。

可見,每個人內心深處都藏着巨大的潛能,如同一座蘊藏豐富的金礦,等待着我們去開。

下面一個故事能很好的揭示了潛能的力量。

一天,一個喜歡冒險的男孩爬到父親養雞場附近的一座山上去,現了一個鷹巢。他從巢里拿了一隻鷹蛋,帶回養雞場,把鷹蛋和雞蛋混在一起,讓一隻母雞來孵。孵出來的小雞群里有了一隻小鷹。小雞和小鷹一起長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雞外還會是什麼。起初它很滿足,過着和雞一樣的生活。

但是,當它逐漸長大的時候,它內心裏就有一種奇特不安的感覺。它不時想:“我一定不只是一隻雞!”只是它一直沒有採取什麼行動。直到有一天,一隻了不起的老鷹翱翔在養雞場的上空,小鷹感覺到自己的雙翼有一股奇特的新力量,感覺胸膛里心正猛烈地跳着。它抬頭看着老鷹的時候,一種想法出現在心中:“養雞場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飛上青天,棲息在山岩之上。”

它從來沒有飛過,但是它的內心裏有着力量和天性。它展開了雙翅,飛升到一座矮山的頂上。極為興奮之下,它再飛到更高的山頂上,最後衝上了青天,到了高山的頂峰,它現了偉大的自己。

也許有人會說:“這隻不過是個很好的寓而已。我既不是雞,也不是只鷹。我只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平凡人。因此,我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這就是一般人不能成功的問題所在了,因為你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夠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也就是說,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把自己釘在我們自我期望的範圍以內。正如托爾斯泰曾說“大多數的人想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的確如此。多數人實際上很少思考:我們如果不把自己的能力激出來,那麼如何去改造這個世界呢?

其實,每個人都具有相當大的潛能,保持旺盛的鬥志,勇於挑戰極限,你的潛能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揮。

瑪麗是美國聖保羅市的縫紉機推銷員,每月平均保持銷售15台的紀錄,這一紀錄一直使她備感驕傲。有一天,瑪麗在魚市上向一位中年人推銷,卻遭到呵斥,並警告說如果她再不離去,就要把水潑到她身上。瑪麗並未介意,還想繼續同他講話,但做夢也想不到的是,那位中年人竟然真把整桶的水毫不客氣地倒向了她,使她當眾成了一個落湯雞。受到這種羞辱,她不禁淚珠滾滾。”我何必要接受這種恥辱?即使我不做縫紉機的推銷工作,丈夫的收入也足夠養活一家人。在外拋頭露面,還碰到這種惹人笑話的事……我……再也不幹推銷員了!”

瑪麗下定了決心。但是,她回家之後就冷靜了下來,她覺得自己不能在這種恥辱的面前退卻,一股不服輸的念頭油然而生。經過數天的思考,她終於得出一個結論:“目前,我在公司一直是推銷冠軍,也許,這個工作就是我的天職,很可能是上帝有意的安排。如果我就此停止推銷工作,這一生必定死都要受這次失敗和恥辱感的纏繞,永遠不得安寧。好吧,我絕不為這次事件而氣餒,我要一直雛持冠軍寶座到四個孩子大學畢業。”此後,瑪麗以魚市上的失敗為新的起點,創造了連續15年推銷成績第一的佳績。在美國的任何行業,至今還沒有一個推銷員,改寫這一在自己的公司守住15年冠軍寶座的紀錄。正是因為瑪麗激了自己的能力,不向失敗低頭,才贏得了屬於自己的榮譽。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開了人的無窮無盡的潛能。每一個人的內部都有相當大的潛能。愛迪生曾經說:“如果我們做出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我們毫無疑問地會使我們自己大吃一驚。”激人的潛能就是為了使我們的能力和聰明才智充分的揮出來,為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的超越自我,挑戰自我,充分體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創造美好的人生!

模仿他人就會失去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有着無法取代的獨特性,每一個人的身上同樣散着不同的美,每一種美好的品質都是誘人的。所以我們沒必要盲目地模仿別人,而應時刻秉持自我本色,揮最好的自己。

很久以前,有一隻麻雀總想學習孔雀走路的樣子。它覺得孔雀的走路時顯得很高貴,特別是當孔雀抖開尾巴上美麗的羽毛時,那開屏的樣子是多麼漂亮啊!“我也要像這個樣子,孔雀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麻雀想,“那時候,所有的鳥都會羨慕我、讚美我的。”

於是,麻雀開始模仿孔雀的樣子,它伸長脖子,抬起頭,深吸一口氣讓小胸脯鼓起來,伸開尾巴上的羽毛,也想來個“麻雀開屏”。可是這些做法是那麼的不合事宜,當麻雀學着孔雀的步法前前後後地踱着方步時,它感到十分吃力,脖子和腳都疼得不得了。最糟的是,其他的鳥類都嘲笑它。不一會兒,麻雀就覺得受不了了。

“這實在太難受了!我不想再學了,”麻雀想,“我當孔雀也當夠了,我還是當個麻雀吧!”但是,當麻雀還想像原來那個樣子走路時,已經不行了。麻雀再沒法子走了,除了一步一步地跳外,再沒別的辦法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麻雀只會跳不會走的原因。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長處,但卻總是容易忽視自己的長處,而看到別人的長處。結果就像那隻麻雀一樣,自己的長處得不到揮,在模仿別人長處的過程中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像麻雀一樣的人。

在清代乾隆年間,有兩個書法家,一個極認真地模仿古人,講究每一筆、每一劃都要酷似某某人,如某一橫要像蘇東坡的,某一捺要像王羲之的。自然,一旦練到了這一步,他便頗為得意。另一個則正好相反,不僅苦苦地練,還要求每一筆、每一劃都不同於古人,講究自然,直到練到了這一步,才覺得心裏頭踏實。

那麼,究竟誰更高明呢?兩個人誰都不服誰。

有一天,第一個書法家嘲諷第二個書法家,說:“請問仁兄,您的字有哪一筆是古人的?”

后一個並不生氣,而是笑眯眯地反問了一句:“也請問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筆是您自己的?”

第一個聽了,頓時張口結舌。

這正如齊白石先生所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會有自己的天地。成功沒有固定的模式,一味地模仿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甚至會失去自己本來的優勢。

模仿別人自己很容易毀了自己。基爾凱曾說過:“一個人最糟的是不能成為自己,並且在身體與心靈中保持自我。”每個人生來就是獨一無二的,模仿別人,便是扼殺自己。不論好壞,你都必須保持本色,自己的本色是自然界的一種奇迹,也是上蒼給每個人最好的恩賜。

蜚聲世界影壇的意大利着名電影明星索菲亞·羅蘭能夠成為令世人矚目的超級影星,是和她對自己價值肯定以及她的自信心分不開的。

為了生存,以及對電影事業的熱愛,16歲的羅蘭來到了羅馬,想在這裏涉足電影界。沒想到,第一次試鏡就失敗了,所有的攝影師都說她夠不上美人標準,都抱怨她的鼻子和臀部。沒辦法,導演卡洛·龐蒂只好把她叫到辦公室,建議她把臀部削減一點兒,把鼻子縮短一點兒。一般況下,許多演員都對導演聽計從。可是,小小年紀的羅蘭卻非常有勇氣和主見,拒絕了對方的要求。她說:“我當然懂得因為我的外型跟已經成名的那些女演員頗有不同,她們都相貌出眾,五官端正,而我卻不是這樣。我的臉毛病太多,但這些毛病加在一起反而會更有魅力呢。如果我們的鼻子上有一個腫塊,我會毫不猶豫把它除掉。但是,說我的鼻子太長,那是無道理的,因為我知道,鼻子是臉的主要部分,它使臉具有特點。我喜歡我的鼻子和臉的本來的樣子。說實在的,我的臉確實與眾不同,但是我為什麼要長得跟別人一樣呢?”

“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麼也不願改變。”

“我願意保持我的本來面目。”

正是由於羅蘭的堅持,使導演卡洛·龐蒂重新審視,並真正認識了索菲亞·羅蘭,開始了解她並且欣賞她。

羅蘭沒有對攝影師們的話聽計從,沒有為迎合別人而放棄自己人個性,沒有因為別人而喪失信心,所以她才得以在電影中充分展示她的與眾不同的美。而且,她的獨特外貌和熱、開朗、奔放的氣質開始得到人們的承認。後來,她主演的《兩婦人》獲得巨大成功,並因此而榮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金像獎。

成功者走過的路,通常都不適合其他人跟着重新再走。在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自己獨特的、不能為別人所仿效和重複的經歷。與其一味地模仿別人,還不如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讓別人來羨慕你!保持自己的本色,在順其自然中充分展自己是最明智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拋開感性 保持理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拋開感性 保持理性
上一章下一章

3.第三章 感性體驗,理性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