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世界近代

第十二章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世界近代

201.七年戰爭(1756—1763)

在隨後8年的和平時期,瑪麗婭·特蕾莎忙於和歐洲主要國家建立聯盟來對抗覬覦自己領土的不擇手段的掠奪者。俄羅斯、瑞典、許多德意志邦國和法國都最終加入到特蕾莎的同盟中來。腓特烈在最開始,除了英國,幾乎沒有任何盟友,而在戰爭即將結束時,俄國曾短暫地站在了他的一邊,因此,他幾乎一直是在單獨對抗歐洲大陸一半的國家。(44)這場漫長的戰爭在歐洲歷史上被稱作“七年戰爭”。剛開始時,七年戰爭和美洲歷史上所稱的法國印第安人戰爭(FrenchandIndianWar)交織在一起。有一段時期,幸運女神站在了腓特烈一邊。在著名的羅斯巴赫(Rossbach)、洛伊滕(Leuthen)和曹恩道夫(Zorndorf)會戰中,他先後擊敗法國、奧地利和俄羅斯,震驚了整個歐洲,最終歐洲不得不承認普魯士軍隊的首領是歷史上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

但是,好運最終遠離了腓特烈。在這場持久的戰爭中,雙方軍事力量的不均衡導致普魯士人員匱乏,不可避免的毀滅似乎即將降臨在腓特烈和他的國家身上。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俄羅斯最高統治者的去世卻讓局勢出現了轉機。1762年,俄羅斯的伊麗莎白女皇(EmpressElizabeth)去世,彼得三世(PeterIII)即位。彼得是腓特烈的狂熱崇拜者,他即位后立即將俄國軍隊從盟軍中撤出,加入到了普魯士的一方。雙方的聯盟僅僅維持了幾個月,彼得就被妻子葉卡捷琳娜二世廢黜並謀殺,隨後葉卡捷琳娜即位。葉卡捷琳娜採取了中立政策,召回了俄國軍隊;但是,就是這短短几個月的聯盟,給了腓特烈決定性的優勢。在俄國軍隊撤出之後,英國和法國也樂於停戰並簽訂《巴黎和約》(PeaceofParis,1763)。不久,另一項和平協議(45)在奧地利和普魯士之間簽訂,擾動歐洲多年的最可怕的戰爭之一終於結束。特蕾莎最終落在了腓特烈的手中。

七年戰爭是歷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之一。除了英法的印度問題,它還解決了兩個重要的問題。首先,它解決了,或者至少接近最終解決了奧地利和普魯士之間的問題——到底誰才是德意志的領導者。七年戰爭使得普魯士取得了和奧地利平等的地位並預示着她地位的上升。第二,它解決了英法在美洲的爭議,這個問題有點類似於歐洲的奧地利和普魯士之間的地位問題。它決定了北美洲應該屬於盎格魯-撒克遜民族,而不是拉丁民族。

202.腓特烈犧牲波蘭來擴張自己的領土在七年戰爭結束后的10年時間裏,如前所述,腓特烈和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還有奧地利的特蕾莎聯手對波蘭進行第一次瓜分。

腓特烈高度評價了在這筆交易中所得到的領土對普魯士的價值,在他的《我自己的時代記錄》(HistoryofMyOwnTimes)中,他說:“這是我們可以做出的最重要的佔有之一,因為它將波美拉尼亞(Pomerania)和東普魯士連接起來,並且讓我們成為了維斯瓦河的主人,我們可以保衛自己的國家並且可以對維斯瓦河實施掌控,整個波蘭貿易都是在這條河上進行的。”普魯士的這種擴張是依靠腓特烈吞併西里西亞那樣的不正當的手段取得的。

203.腓特烈的政治思想和治國理念如前文所述,在所有外交事務上,利己主義是腓特烈的唯一準則;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擴張普魯士領土和為自己增添榮耀;他從來不考慮公理、正直和名譽。下邊是腓特烈自己所推崇的法則:“如果可以,我們也願意誠實正直;但是如果欺騙是必要的,那麼就讓我們做個騙子。”“君主的永恆法則就是盡其所能地擴張自己的領土。”“是讓人民在這個世界上消失好呢?還是讓君主違反和約好呢?到哪裏才能找到對這樣的問題猶豫不決回答的笨蛋呢?”“如果榮耀之人沒有權力制定規則來允許燒殺搶掠,那麼他為何會發動戰爭呢?”

正是腓特烈大帝這種不道德的政治思想和治國理念後來被新近的霍亨索倫家族成員(德皇威廉二世)繼承和實踐,成為了1914年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

204.作為開明君主的腓特烈

腓特烈對待下屬和對待自己君權的道德標準完全不同。他對王位有着極高的看法併發揮其儘可能的作用,他被看作是18世紀的開明君主之一。

在戰爭間隙的和平時期,在他統治的後半期——《胡貝爾圖斯堡和約》簽訂之後的時期,腓特烈努力開發自己國土上的資源,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他開鑿運河,修建公路,排空沼澤地,鼓勵農業和製造業的發展,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但是腓特烈的注意力並沒有全部放在人民的物質財富方面。他是一位哲學家並自認為是一個詩人,每天都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放在哲學和文學的追求上。有人說他“和伏爾泰一起分享了18世紀知識界的君主地位”。他身邊聚集了一大批當時最傑出的作家、科學家、哲學家,其中就有和他“共主知識界”的伏爾泰(Voltaire)。腓特烈將伏爾泰哄騙到柏林,為他的宮廷增光添彩,並讓他改正和批評自己的詩歌。某一段時間,腓特烈對自己的這一招徠感到非常驕傲,他為自己眾多的頭銜中增加了一個“伏爾泰的所有者”而高興。但是,這是一個不相配的友誼;兩位“君主”很快就發生了爭吵,伏爾泰被很不體面地趕出了王宮。

腓特烈是一位自由思想者。他的異教信仰讓他對所有宗教漠然但又包容。正如卡萊爾記錄的那樣,腓特烈曾經說過:“在這個國家,每個人必須擁有自己到達天堂的方式。”他把自己招徠的精英都安置在他最喜愛的、距離柏林很近的波茨坦的無憂宮,這些精英集合了眾多的異端邪說者、不可知論者、異教徒和無宗教信仰者。這個團體代表了18世紀文學和哲學界的最高思想成就,他們的思想和學說為法國大革命鋪平了思想道路。

1786年,就在政治和社會大動蕩的前夕,腓特烈去世了。卡萊爾稱他為“最後的君王”(LastoftheKings)。他當然不是名義上最後的君王,但是他是最後一個被稱為“大帝”的君王。就在他死後的第3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它終結了君主時代,開創了人民時代。

第十三章

18世紀的英國

205.18世紀英國歷史的準則

希利(Seeley)教授說:“英國在新大陸和亞洲的擴張,就是對英國18世紀的歷史最好總結。”

這場擴張運動實際上就是16世紀開始的海上貿易的延續,通過為英國帶來先與西班牙、后與荷蘭的激烈競爭,進而決定了英國大部分時期的歷史發展方向。在17世紀結束前,英國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另外兩個商業競爭對手。英國在18世紀最大最危險的敵人是法國。談及1688年到1815年這個時期的歷史時,希利教授說:“這個時期的歷史整個就是英國和法國的激烈競爭史,是兩個國家的第二次百年戰爭。”

從英國歷史角度來看,講述英國和法國之間在貿易和殖民世界的較量是本章的主要內容。然而,為了更加全面地勾勒出這個世紀的英國歷史,我們也會談及其他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儘管這些事件和英國的擴張運動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

206.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關於這場戰爭的起因和結果,我們在敘述路易十四時期的歷史時已經講過了。我們這裏要回顧的是這個階段英國在領土擴張上的收穫;即舊大陸的直布羅陀海峽和米諾卡島,以及新大陸的新斯科舍連同紐芬蘭和哈德遜海灣。

其中有着特別意義的是,英國和西班牙籤訂的條約讓英國從法國手裏為自己國家的商人拿到了名為“阿西恩托”(Assiento)的契約。根據這份契約,英國的臣民享有每年運送4800名奴隸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專有權30年。(46)奴隸貿易像過去的香料貿易一樣利潤豐厚,此時,英國像過去的西班牙和荷蘭一樣,成為歐洲貿易國家的主要競爭對象。這份契約的取得,讓英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奴隸貿易強國。

同時,根據這份契約,英國從西班牙手裏獲得每年運送一艘商船前往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權力。

因此,作為18世紀的第一場戰爭的結果,英國實際上控制了地中海,壟斷了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奴隸貿易,並開始在新大陸攫取法國的領地,且獲得海上霸權。美國歷史學家馬漢(Mahan)說道:“在這場戰爭之前,英國是世界上的海上強國之一;而在戰爭之後,英國成為海上霸主,其他國家不能望其項背。”

207.英格蘭議會和蘇格蘭議會的合併(1707)在安妮女王統治期間,英國國內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英格蘭議會和蘇格蘭議會的合併。(47)當時,英格蘭只把蘇格蘭當作外國來看待,不僅英國殖民地將蘇格蘭商人排斥在外,就是在英格蘭國內市場,也同樣不讓蘇格蘭商人染指。

蘇格蘭對英格蘭的敵意變得強烈,甚至威脅說要打破連接兩國之間的王朝紐帶。英格蘭政府也意識到了局面的危險,最終本着合理妥協的精神與蘇格蘭人談判。最終,雙方同意兩國的議會合併,建立完全的自由貿易關係,英格蘭的所有殖民地向蘇格蘭商人開放。在此基礎上,兩個王國合併成一個,那就是大不列顛王國(GreatBritain,1707)。從這個時候起,兩個國家由坐落於威斯敏斯特的一個議會共同代表。

這種聯合對雙方都有利,因為它不僅是外在的聯合,同時也是內在的結合。英格蘭再也不用像過去的10個世紀裏那樣擔心北方的鄰國會對他們發動突襲和入侵。而對蘇格蘭來說,她能夠進入英格蘭的本國和殖民地市場,參與到英格蘭的製造業和商業活動中來,這讓她的力量和資源得到極大的擴張。雙方聯合的10年後,蘇格蘭第一艘商船正式從克萊德灣(Clyde)開啟其穿越大西洋的旅程。今天,克萊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造船業中心之一,而克萊德河口的格拉斯哥(Glasgow)也是世界上最為繁忙的港口之一。

208.君主政治影響力的喪失;首相和內閣漢諾威王朝(48)的第一個國王喬治一世(GeorgeI)對人民的語言和事務幾乎一無所知,因此,他被迫委託自己的大臣來管理政府。喬治二世(GeorgeII)亦是如此。喬治三世(GeorgeIII)出生在英格蘭,重新獲得了過去國王的一些影響力,但是他是能對政府決策擁有個人影響力的最後一位英國國王。

國王失去的權力被轉移到了首席大臣的手裏,這個首席大臣普遍稱之為首相(PrimeMinister),他的任職不是取決於君主的喜好,而是依靠議會下院的支持。這種權力轉移不是一下子完成的,但是到18世紀中期基本上已經全部完成了,當然,國王對這樣的事實並不總是完全認可。在今天的英國政府中,首相是實際上的、完全獲得認可的最高行政官。國王是名義上的君主,所有的實權都在首相手裏。

羅伯特·沃波爾(SirRobertWalpole)是第一位現代意義上的英國首相,在他任職期間,內閣最終具備了現在的形式。內閣實際上是由議會成員組成的委員會,內閣的誕生要取得議會下院的支持,首相作為內閣領袖,與內閣成員榮辱與共。當內閣不再取得議會下院多數席位的時候,內閣成員就要辭職,國王就要任命新的首相,但實際上是由下院佔據多數席位的黨派任命,新首相再組建新的內閣。

209.宗教復興;循道宗的崛起

現在我們暫且把政治事件放一放,來關注一下這個時期的英國宗教生活。

漢諾威王室統治初期,英格蘭的思想和道德生活還是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的樣子。整個國家仍然受反清教徒政權制度的影響,憎恨“聖者”的統治。整個教會上層普遍對信仰不忠;宗教成為玩笑和戲謔的談資。教會已死;上層傳教士都玩忽職守,佈道冷漠,流於形式;而下層傳教士也是冷漠無情而又殘忍無比。酗酒成為整個教會的習氣。整個國家都陷入了對物質享受的追求,精神和理想上的事情無人關注。

社會生活的這種狀況從來都會引起有識之士的強烈抗議,現在也是如此。大約在1730年,牛津的一群滿腔熱情的年輕人組成一個小團體,其中就有約翰·衛斯理(JohnWesley)、查理·衛斯理(CharlesWesley)和喬治·懷特腓德(GeorgeWhitefield),這個團體的目的是在真正的宗教生活上相互幫助。因為其嚴格而循規蹈矩的生活方式,他們被嘲弄地取了一個外號:循道宗信徒(Methodists)。

這場起於牛津的宗教運動是英國宗教復興的起點。約翰·衛斯理是組織者,懷特腓德是演說者,而查理·衛斯理是為運動鼓吹的詩人(49)。他們和援助者們露天集會向那些忽視了宗教生活的人們佈道。他們在田野里、街道邊、大樹下、礦井旁進行佈道。他們狂熱的規勸和佈道如同當初的十字軍佈道者一樣效果驚人。

起初,宗教復興運動的領導者們並沒有想過要建立一個不同於英國國教的教會,只是希望在英國國教中組建對宗教真誠熱情的教眾,就像今天教堂的基督教奮進協會(ChristianEndeavorSocieties)那樣。然而,他們的熱情和過度的舉止還是冒犯了那些冷漠無情的保守派,因此最終受到了排擠和迫害,不得已脫離國教成立自己的教會。

宗教復興運動,像17世紀的清教主義運動一樣,給英格蘭的生活留下深刻印象。正是因為這場復興所產生的真正的宗教情感、社會凈化、道德真誠和人性進取,使得今天的英國與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統治時期的英國截然不同。

約翰·衛斯理

210.七年戰爭(1756—1763)

在18世紀中期,在美洲的法國和英國殖民者之間爆發了一場被稱為“法國印第安人戰爭”的大戰。這場戰爭和歐洲歷史上著名的“七年戰爭”混合在一起,因此無論是從歐洲還是美洲的角度,我們都需要了解一下這場戰爭。

戰爭開始時,英國遭受到重大打擊。布雷多克(Braddock)率軍征討迪凱納堡(FortDuquesne)的途中,在荒漠上遭受重創,這也是英國幾次時運不濟的軍事慘敗之一。(50)在歐洲大陸,英國丟失了米諾卡島,從而失去了對地中海的控制。英國人從來沒有陷入過如此深的絕望之中,從來沒有對自己如此地失去信心。切斯特菲爾德伯爵(EarlofChesterfield)寫道:“我們在國內和國外都被摧毀。我們不再是一個國家了。”

當老威廉·皮特(51),著名的“偉大的下院議員”(GreatCommoner)成為英國事務的首腦時,英國人的沮喪陷入了最低谷。皮特是英格蘭民族出現的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腓特烈大帝如此評價皮特:“英格蘭終於出現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而皮特則同樣高度地評價自己:“我相信我可以拯救這個國家,沒有其他人可以做到!”他表達了自己對挽救國家不幸的能力的充分自信。

與法國的戰爭現在不僅在美洲和海上進行,英國還以新的活力在印度和歐洲與法國開展。就美洲而言,戰爭的轉折點是年輕的英國少將沃爾夫(Wolfe)率軍在魁北克高地(HeightsofQuebec)大敗蒙卡爾姆(Montcalm)率領的法國軍隊(1759)。這場勝利讓英格蘭得到了魁北克,這是扭轉新大陸局面的關鍵。

在印度,英國也在與法國和她當地盟友的戰鬥中獲得勝利。(52)魁北克戰役爆發前兩年,在英國東印度公司任職的羅伯特·克萊武上校(ColonelRobertClive)率領1100英國士兵和2萬名土兵(53)在著名的普拉西戰役(BattleofPlassey,1757)中一舉擊潰當地人的6萬步騎兵,從而在半島東北部地區奠定了英國龐大殖民帝國的基礎。

老威廉·皮特

1763年,英法簽訂《巴黎和約》(PeaceofParis),七年戰爭宣告結束。法國將自己在加拿大和北美洲位於密西西比河東部除新奧爾良和周邊地區外(這一區域連同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早已經割讓給西班牙)所有領地都割讓給英國,包括紐芬蘭附近的兩個小島,法國只保留在這裏曬魚的權力。法國在印度作為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也退出了競爭。(54)英國的殖民地霸主和海上的霸主地位現在完全地確立起來。儘管後來遭受了沉重的損失,但英國還是將這種地位一直保持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211.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法國印第安人戰爭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序曲。法國的勢力在美洲被推翻,使得英國在美洲的殖民者不再像過去那樣依賴英國,因為新大陸唯一的危險對手已經被消滅。精明的政治家早已預言:當殖民者不再需要英國的幫助來對抗法國,一旦與母國聯繫的紐帶與他們的利益相衝突,他們便會斬斷這根紐帶。

很快,殖民地與母國就發生了衝突。議會中的多數人認為殖民者應該承擔英國在保護殖民地上產生的開支,因此堅持要求對美洲殖民者徵稅。但是美國殖民者卻認為英國議會裏沒有自己的議員,拒絕納稅。英國政府不承認殖民者的說法,美洲的殖民者便拿起武器捍衛自己祖輩經過艱苦鬥爭從英國國王手裏獲得的權利和自由。

法國政府趁機抓住美洲殖民者與母國發生戰爭的機會報丟失加拿大的仇(55),並向殖民者提供援助。西班牙和荷蘭也加入進來,對抗他們曾經的敵人——英國。

戰爭隨着《巴黎和約》的簽署而結束(1783)。英國承認13個殖民地的獨立,大英帝國開始了在新大陸與自己殖民地的分離。同時,英國被迫重建或割讓原屬於法國和西班牙的島嶼和領地。從七年戰爭后誕生的強大帝國似乎遭到重創,難以恢復。不僅英國的敵人,甚至連英國人自己也認為,英國在美洲的帝國統治結束了。

但加拿大和印度仍然屬於英國,隨後,澳大利亞也歸英國所有。英格蘭仍然是海上霸主;她的貿易統治地位絲毫沒有動搖。身處1783年失去美洲殖民地的境地,沒有英國人可以預見到第二個強大的大英帝國能夠在第一個大英帝國統治的廢墟上再次崛起。

212.愛爾蘭的立法獨立(1782)

在美國獨立戰爭進行期間,愛爾蘭利用英國政府的頹勢要求獲得立法獨立。自從諾曼時期以來,愛爾蘭就擁有自己的議會,但是它的議會依賴於英格蘭國王並從屬於英格蘭議會。英格蘭議會根據自己的法律對愛爾蘭實施管轄權。對此,英裔愛爾蘭的愛國者做出頑強抵抗,並起草了《權力宣言》(DeclarationofRights),在宣言中,愛爾蘭人要求愛爾蘭的立法獨立。對愛爾蘭人反抗的擔心讓英格蘭答應了愛爾蘭愛國者的要求,並承認愛爾蘭議會的獨立。

213.廢除奴隸貿易

與衛斯理和懷特腓德領導的宗教復興運動密切相連的是某些博愛運動。這些博愛運動不僅在英國,而且在全人類的道德和社會生活史上都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非洲奴隸貿易的廢除。

我們已經注意到,在18世紀開始時,英國從西班牙手裏拿到向美洲殖民地輸送黑奴專有權的契約。對於這一極不公正的貿易,當時的人並沒有在道德上加以反對。但是宗教復興運動的影響之一,就是誕生了很多真正的博愛情感。這種情感在取締非人的奴隸貿易中得到充分表達。

取締奴隸貿易運動的領導者是托馬斯·克拉克森(ThomasClarkson,1760—1846)和威廉·威爾伯福斯(WilliamWilberforce,1759—1833)。對販賣奴隸者反人類暴行的揭露激起了民眾的憤慨,並促進了民族良知的蘇醒。最終在1807年,經過20年的鬥爭,取消奴隸貿易的法律終於獲得通過。(56)這標誌着英國議會史上最偉大的道義勝利,因為它激發了民族道德情感,而這種情感是推動議會兩院改革的主要力量。(57)214.工業革命我們現在將目光從政治、宗教和道德領域轉向工業領域。英國人的生活在18世紀後半葉經歷了一場偉大的革命。英國在商業上的統治地位為工業革命鋪平了道路。人口和商品的外流為英國的產品創造了世界市場,而英國也成為了“世界工廠”。自然而然,生產製造得到鼓勵,創造發明受到極大刺激來改進工業技術的發展,結果就出現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工業革命。

為了獲得正確的觀點以及能夠更好理解工業革命的重要意義,我們有必要首先注意一下這樣一個重大的事實:在信史時代,人類的文明在很多行業和諸多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但是自文明發端誕生以來,工業領域的發展幾乎處於一種靜止的狀態。在18世紀中期,所有工業技術幾乎還和六七千年前的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時代相差無幾。

所有這一切突然被幾項發明所改變。1767年,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發明了多軸紡紗機,也叫珍妮紡紗機。從人類歷史開始甚至是從史前很長一段時期里,在紡織過程中,所有的紡線都是一次只能紡一根。而完善後的多軸紡紗機只需要一名工人就可以同時紡織幾百根線。(58)自多軸紡紗機發明后的20年的時間裏,在英國就有400到500萬紡錘被使用。

這時,生產無限數量的紡線變成一種可能。接下來,還需要能夠把這些紡線織成布的機器。很快,卡特賴特(Cartwright)的動力織布機(powerloom)就讓這一切成為可能(1785)。下面就需要能夠讓織布機運轉的動力了。就在這時,詹姆斯·瓦特(JamesWatt)推出了他發明的或者說是改進了的蒸汽機(1785)。未改良的蒸汽機最初被應用在採礦業,現在它被引入到工廠里。

工業革命的原動力——多軸紡紗機、動力織布機和蒸汽機——開始投入使用。19世紀上半葉,蒸汽機應用到交通運輸領域后,給世界帶來了蒸汽鐵路和蒸汽輪船。

這些工業發明和發現標誌着人類文明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我們必須回到史前時代,去尋找像它們一樣在這一領域對人類進步產生如此重大意義的發明創造。從埃及的美尼斯(Menes)到英國的喬治三世這段時期里,沒有任何發明創造能和工業革命時期相提並論。火的發現、金屬工具的發明和動植物的馴化,這些史前人類的發明和成就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每一項都值得稱道,而工業革命中的發明對人類的影響,與前面幾項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215.工業革命對英國的重要意義

我們能夠注意到工業革命在歷史進程中是極為重要的一段。它對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的進程和結局都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它為英國提供了精良的武器裝備,並讓英國在這個巨大的戰爭時代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傑夫雷勛爵(LordJeffrey)在為瓦特寫的悼詞(寫於1819年)中說道:“是我們的改良蒸汽機,在歐洲的戰爭中衝鋒陷陣,保持並提升了英國在政治領域裏的實力和競爭力。”蒸汽機為英國創造的財富讓英國足以一再地發動對拿破崙的戰爭,並且無與倫比地決定了拿破崙掌權期間事情發展的方向。(59)216.結論隨着法國革命的爆發,我們必須從法國的視角來看待英國的這段歷史。確實,在拿破崙執掌法國政權之後的半代人的時間裏,所有歐洲歷史都圍繞着拿破崙的獨特性格為中心展開。因此,現在我們要將英國歷史同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聯繫在一起。

我們這裏需要指出的是,拿破崙戰爭在英法戰爭的階段實際上是雙方第二次百年戰爭的繼續和終結。已經攫取了法國最高統治權的拿破崙竭力去打破英國在商貿方面的至高地位並為法國重新奪回其在殖民世界被英國取代的地位。但是這場龐大的戰爭就像英國參與的所有其他戰爭一樣(除了唯一的讓她失去美洲殖民地的那一次),面對老對手法國,英國最終將更多的殖民領地佔為己有,並讓其海上霸權和貿易地位有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第十四章

仁慈君主約瑟夫二世皇帝統治下的奧地利(1780—1790)217.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的理想和目標和腓特烈大帝同時代的君主中最令人難忘的要屬特蕾莎女王的兒子約瑟夫二世(JosephII)。約瑟夫在1765年就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等到母親特蕾莎1780年去世時他繼承了奧地利公國的王位。儘管不是開明君主中最偉大的,但是他卻是最好的一個。

約瑟夫二世的目標是使奧地利公國成為一個理想的國度。在他看來,這樣的理想國家擁有地理和道德思想上的統一性;換句話說,這樣的國家科學全面發展,權力都集中在君主手中,所有省得到相同的治理,所有的人民操同樣的語言並具有同樣的理想、傳統和願望。

218.約瑟夫二世的改革

當時奧地利的君主制卻和理想相反。約瑟夫希望將奧地利打造成和法國一樣在地理位置上緊湊,語言和風俗習慣上相同的國家。他消除了很多以種族、語言和歷史沿襲為基礎劃分的區域,致力於政府管理的統一性和簡單化。他將奧地利劃分為13個省,再將這13個省分割成更小的叫作“圈”(Circle)的單位。他在幾個邦國取締了農奴制。他關閉了超過2000座教堂,將其財產投入到建立學校、醫院和其他公共設施上。他頒佈了著名的《寬容法令》(EdictofToleration,1781),給予所有基督教派別以相同的權利。他在自己國家所有的城市裏創辦學校,所有的學生以同樣的方式學習同樣的內容。他建設圖書館並鼓勵科學研究。他減輕中世紀嚴格的司法懲罰使法律遵從理性。他強化製造業,並身體力行,辛勤勞作,據說他比自己國家的任何男性每天工作的時間都要長,為臣民和下屬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219.他處理與奧屬尼德蘭和匈牙利的關係為了進一步實現他的計劃,約瑟夫試圖將幾乎獨立的奧屬尼德蘭(AustrianNetherlands)鬆散地合併到奧地利——大約相當於奧地利君主政體下一個省的規格。他漠視各省的制度、法律和傳統習慣,干涉人們的宗教信仰,用符合自己教育思想的新的教育制度來取代現存的教育體系。對各種事務的干涉引起了奧屬尼德蘭人的憤怒,尼德蘭人奮起反抗,並宣佈從奧地利國王那裏獨立出來(1790)。

與此同時,約瑟夫也試圖用對待尼德蘭的方式武斷地處理匈牙利問題,目的是使這些地方德意志化。這樣的舉動也將匈牙利臣民逼到了反抗的邊緣。局勢變得岌岌可危,除了農奴保留了約瑟夫賦予他們的自由權利,躺在病榻上的約瑟夫被迫取消了所有的改革措施並讓一切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220.約瑟夫改革失敗的原因

約瑟夫二世是歷史上最為可悲的人物之一。心力交瘁的他死於1790年,直到去世他都一直耿耿於懷:自己為了讓臣民過上滿意幸福的生活而勞累一生,理應得到他們的愛戴,但是他給他們帶來的卻是動蕩和不幸,他得到的不是人民的感激,而是忘恩負義。

除了取消農奴制和修訂法律外,約瑟夫的大部分改革都遭遇了失敗。這不是因為他所做的改革不是國家所需要的,而是如果沒有智慧和耐心,只憑藉良好的意願是不足以促成改革的,約瑟夫缺少的正是耐心和智慧。腓特烈大帝如此評價約瑟夫:“約瑟夫是一個好人,但是他總是急於求成。”缺乏耐心開始和等待結果,可以從他修建公園的方式中體現出來:他花費巨大的代價去種植已經長成的樹木,而不是悉心栽下幼苗。

約瑟夫還缺乏智慧,改革者必須要考慮到人民的信仰、習慣和人類種族的偏見。就像傳記作家帕加內爾(Paganel)評論的那樣:“只有在上帝的手中,人才能像黏土一樣被任意塑造。”

221.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約瑟夫二世是最後的仁慈君主之一。(60)歐洲因這些仁慈君主而受益。在歐洲大陸的多個國家,他們的一些改革持久地、確確實實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但是開明君主的改革受阻也正是因為他們是君主,他們的執政理念將人民排除在參與改革之外,但是所有真正的改革都必須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正如巴克爾(Buckle)在他的《英國文明史》(HistoryofCivilizationinEngland)一書中寫道:“除非改革是來自大眾的思想,人民自己有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否則沒有改革能夠獲得真正良好的結局。”

改革也不應該完全寄託於一個人身上。這也是君主改革運動的致命弱點。當仁慈君主去世,很多改革也就隨着他們生命的終結而終止了。

約瑟夫二世去世前一年,法國革命就已經開始了。各國人民和他們的君主過去都一直寄希望於他們的哲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但是,這個時候他們自己成了改革者的角色。我們會看到他們在這樣的新角色里取得的巨大成功。

第二部分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時代(1789—1815)第十五章法國大革命(1789—1799)

第一節

革命的原因;1789年議會

222.序言

法國大革命是法國人民反抗君主專制和階級特權的一場革命。“自由、平等、博愛”是革命的口號。革命的過程中雖然以這樣的名義犯下了可怕的罪行,但是這並不能與革命的真正精神和目的混淆在一起。1789年法國人民的革命要求在本質上和1642年、1688年英國以及1776年美國殖民者發起的獨立運動的革命訴求是一樣的。只有本着這樣的觀點,我們才能以同情心和同理心來看待法國歷史上這個動蕩時期的人物和事件。

223.革命的原因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有波旁王朝的荒淫暴虐和奢侈無度,貴族和上層神職人員享受的不平等特權,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狀況,以及法國哲學和文學的革命品質和革命精神。但是必須要補充的一點是,美國革命的影響。我們將簡述一下這幾個革命要素。

224.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

當我們再次說到統治法國的波旁王朝時,這個王朝的統治已經變得如此暴虐和壓迫,令人無法忍受。法國每個人的生命和財產都由國王隨意處置。很多人在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的情況下就被投進了監獄。國王甚至簽署空白的逮捕令交給自己的親信,讓他們對付各自的敵人。

國王獨自徵收的賦稅,沉重打擊了窮人而非富人,因為貴族和神職人員都擁有免於納稅的權利。由於徵稅體系的嚴苛和腐敗(61),從納稅人那裏搜刮的錢財只有一半或2/3進入國庫。

各項稅賦中最為沉重的就是鹽稅,而食鹽為國家所壟斷。在某些地區,每個家庭被迫為家中每個7歲以上成員每年購買七磅食鹽。

通過殘酷和浪費手段搜刮的公眾財富用於維持宮廷荒淫奢侈的生活,而他們這種奢靡的生活方式甚至讓土耳其蘇丹王自愧不如。

與此同時,路易十四以後的所有的公共事業和國家利益都被完全忽視。據估算,路易十五“花在後宮的錢比任何政府部門的都要多”。路易十六(LouisXVI)倒是渴望改革。憑藉著良好的改革意願,路易十六就配得上最好的仁慈君主的稱號。但是不幸的是,他缺乏一個改革者的基本品質;他軟弱無能而又優柔寡斷。另外,他的改革開始得太晚了。那時的局勢已經不可收拾,法國陷入了革命的暴風驟雨中。

225.貴族

大革命前,法國約有2到3萬個貴族家庭,10到15萬貴族人口。儘管擁有法國1/5的土地和享有眾多的封建特權,但是他們卻幾乎不用繳納任何稅收。

高等貴族主要是國王的隨從和他宮廷里的頭面人物,他們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裏在巴黎和凡爾賽過着奢華的生活。儘管被剝奪了一些古老的特權,但是他們仍然保持所有過去的榮耀和傲慢,固守自己的封建特權和免稅優待。他們從領地上可憐租戶那裏殘酷搜刮的地租,再加上國王賞賜,足以讓他們揮霍無度。而低等貴族越來越多地生活在自己的庄園裏,很多人過着跟農民相去不遠的卑微與貧困的生活。

226.神職人員

上層神職人員形成了一個腐朽的僧侶統治集團(hierarchy)。法國1/3的土地掌握在他們手中,而如此廣闊土地的收入幾乎完全被免除賦稅。主教和修道院長通常來自貴族階層,他們加入教會並非出自虔誠的信仰,而是被其巨額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所吸引。他們的職位都由皇室任命,而他們往往把來自教產和農民上交什一稅的巨額收入揮霍在奢華的宮廷生活當中。

“顯貴的高級教士”和民眾以及低級教士之間的關係應當注意,否則,大革命中某些重要階段便無法被理解。雖然也有例外,但這些高級教士中大多數人都是心胸狹隘、自私自利之輩,很多人毫無廉恥之心,作為一個階層,他們已經失去了民眾的全部敬意和尊重。他們不僅敗壞了自己的名聲,而且使教會和整個基督教都喪失了信譽。人們對這些高級教士的憎恨轉到他們已經無法代表的教會身上。

低級的神職人員主要由卑微的教區牧師組成,他們大部分來自農民階層,生活同樣貧困。他們的收入與主教和修道院長相比少得可憐。他們對宗教的虔誠和剋制的模範生活方式與上層神職人員的荒淫無恥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對下層民眾有着天然的同情,因為他們本來就來自他們中間,因此,他們與普通民眾一樣,對這些上層教士的自私傲慢有着相同的厭惡之心。

227.平民或第三等級

在兩個特權階層之下,是沒有特權的平民階層,也被稱作第三等級(ThirdEstate)。這個階層包含了除貴族和神職人員外的所有人,也就是說,佔了人口的絕大部分,大約有2500萬人。這個階層主要分為兩個等級:即中產階級和農民階級。

中產階級人數相對較少,主要包括富裕的零售商販、商人、律師和其他專業性人員。它構成了法國最為開化的人群。大革命初期的大部分領導者都是來自這一階層。

農民構成了第三等級的絕大多數。儘管法國農民早已經從中世紀的農奴制中獲得解放,很多人已經成為耕種自己土地的主人,但是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還是要向封建領主繳納道路費、船舶費和其他市場費用。另外,他們必須使用領主的磨坊來研磨糧食,用他的葡萄汁壓榨機來壓榨葡萄,用他的烤爐來烘焙麵包,這些都需要繳納高額的費用。在封建時代初期,這些東西本來都是為農奴提供便利的,現在卻成了領主進行壓迫壟斷和敲詐勒索的工具。

尤其令人惱火的是,農民在耕種土地方面也得受制於過去的封建制度。農民被禁止在農田周圍豎立籬笆保護自己的莊稼,因為籬笆會影響領主打獵的路線;農民也不被允許轟走以他們的蔬菜為食的野生鳥獸;他們甚至被禁止在某些季節進行耕作,因為這會幹擾山鶉築窩繁殖。另外,農民必須時刻忍受領主的狩獵隊伍踐踏他們的莊稼,而且還要為自己沒有成為狩獵目標心懷感激。

經常生活在悲慘的貧困狀態下,莊稼的一次歉收就能讓農民陷入絕對的飢餓狀態。人們經常會在樹林或道路兩邊看到死去的婦女和兒童的屍體。費奈隆(Fénelon)在1693年向路易十四的進言,說給路易十六也同樣合適:“您的臣民正死於飢餓,您應該給予他們衣服和食物,而不是剝奪這些可憐人的錢財。法國簡直就是一個大醫院,充滿了痛苦但卻缺乏食物”。

另一位目睹了這一切苦難的人這樣描繪農民的形象:“有人看到了某些兇猛的動物,他們遍佈在田野之上,有男有女;他們皮膚黝黑,臉色烏青,每日經受烈日烤晒,精心照料着土地,不知辛勞地勞作;他們也會發出響亮的聲音,當他們站起身抬起頭,你會看到人的臉龐,他們是真的人類。他們日落而息,終日靠黑麵包、水和菜根度日;他們免除了另一群人的播種、施肥和收穫的辛勞,到頭來卻吃不上自己耕種出來的糧食。”(62)在18世紀,大部分法國農民的生活條件確實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法國革命的前夕,法國農民的處境要比中東歐農民要好很多。自耕農的數量變得龐大,而且穩步增長,在很多地區都比以往增加了。然而再也沒有這個時期更能激發農民的反抗精神。其中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法國農民的生活狀況更加惡劣,而是更加令人憎恨——之所以更加令人憎恨,是因為1789年的法國農民更加開化,他們對自己遭受的不公有着更加強烈的認識,相比於之前的麻木無知,他們更加了解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權利。正如黑格爾所斷言的那樣,如果沒有文藝復興,法國大革命就不可能發生。(63)228.法國哲學的革命精神;代表作家18世紀的法國哲學是無拘束的、具有懷疑精神的和革命性的。它的突出特質就是對現存的社會和政府體系裏存在的不平等的強烈抗議。代表其普遍精神和趨勢的偉大作家有孟德斯鳩(Montesquieu)、伏爾泰(Voltaire)、盧梭(Rousseau)、狄德羅(Diderot)和達朗貝爾(D’Alembert)。(64)孟德斯鳩(1689—1755)是英國政治制度的偉大崇拜者。他早年在英國生活了兩年,因此而受英國思想的影響並對英國的立憲政體懷有喜愛之情。他最重要的作品《論法的精神》(SpiritofLaws)對18世紀後期開明君主尤其是對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制憲者有着顯著的影響,這些制憲者採納了他政府三權分立的基本思想,即行政、立法和司法必須分離和獨立,掌握在不同的部門手中。

伏爾泰(1694—1778)是那個時代思想趨勢的化身,他強有力地表達了人們的所思所感,在使用諷刺手法進行寫作方面沒有人能與他爭鋒。他被稱為“寫作藝術的魔法師”。他在凝聚思想方面才華出眾;能夠把複雜的哲學思想用格言警句表達出來,為法國人提供了一個世紀的哲理格言。他熱愛正義,用卡萊爾的話說,因為它應該被愛。他的目標是消除不公、偏見和迷信,建立平等,讓正義和理性在人類事務中佔據統治地位。他不相信天啟教(RevealedReligion);倡導人們遵從內心正確和理性的感覺。(65)他對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和其他改革派君主與大臣的影響很大。實際上,他的作品像撼動了整個法國一樣撼動了整個歐洲,並為法國大革命做了思想和精神上的準備,決定了法國革命的進程。某種意義上,他宣稱“我在這個時代做的事要比路德和加爾文大得多”,是非常有道理的。

伏爾泰

盧梭(1712—1778)像伏爾泰一樣,對現存的制度不抱任何信心和希望。對他來說,社會和政府似乎都是強者設計出來奴役弱者的產物。他抱怨現有的制度:“人生而自由,但卻處處受到束縛。”因此,他願意消除這一切不自由的東西。他希望人們能夠放棄做作複雜的生活方式,重新回到他所說的“自然狀態下”的簡單。他將野蠻人的生活方式理想化,並宣稱這些未開化的部落其實比文明社會的人們幸福得多。他描繪了人們在自然狀態下的田園生活,伏爾泰在讀了他的作品之後給他寫信說自己渴望能夠繼續以爬行的方式生活。

盧梭最偉大的作品是《社會契約論》(SocialContract)。根據他的觀點,國家是平等的人們自願建立的團體或兄弟會。由此產生了人民的統治並廢除了不平等和階級壓迫。盧梭的作品對世界各地的自由慷慨的人們具有非凡的影響力。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從他作品中吸取了很多思想,甚至摘錄其成語。法國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給予美國殖民者的援助並促使他們對共和理想充滿熱情也都是盧梭思想直接影響的結果。法國大革命中的理想主義者和夢想家也全部受到了《社會契約論》的“人類新福音”(NewGospelofHumanity)思想的指引和影響。

狄德羅(1713—1784)和達朗貝爾(1717—1783)是百科全書派(Encyclopedists)的領袖,28卷百科全書的編纂者。編纂百科全書的主要目的是將世界上所有科學和歷史事實進行收集和整理,讓這些知識成為社會生活和整個宇宙的哲學基礎,並取代建立在權力基礎上的舊的思想和信仰體系。

盧梭

229.啟蒙哲學的影響

這一充滿質疑精神哲學,其趨勢和影響就是對政府和教會制度產生憎恨和蔑視,並培養對已有社會秩序的不滿。

對於衝動而又充滿想像、深受不平等和壓迫之害的法國人民來講,這些革命理論家的思想很容易被接受。他們提出的恢復人民權利的偉大構想強有力地激發了法國人民想像天賦,它曾引導着法蘭西人民走到了恢復聖墓教堂(HolySepulcher)遠征的最前沿。

這種無拘束、充滿質疑精神和革命性的哲學思想一旦佔據了法國人民的頭腦,註定遲早會在他們的行動中得到表達和體現。拉馬丁(Lamartine)說:“人類思想就像神聖心識一樣:在自己的幻想中創造一切。”我們將很快看到這種哲學思想創造了歷史,也創造了它自身。

230.美國革命的影響

美利堅合眾國的成功建立是法國大革命的最有利的近因之一。在法國革命爆發的前夕,亞瑟·揚(ArthurYoung)寫道:“如果政府處置不力,美國革命就是為法國奠定了另一場革命的基礎。”莫爾斯·斯蒂芬斯教授(ProfessorH.MorseStephens)寫道:“如果沒有美國獨立戰爭的成功,法國革命能否這樣發生,甚至能否發生都可能是一個疑問。”法國人民對美國殖民者為追求獨立而發起的鬥爭深深同情,很多法國貴族,如拉法耶特(Lafayette),主動用他們的劍為愛國者們服務;民眾的普遍情感和希望看到大英帝國解體的復仇想法最終導致法國政府公開派出法國軍隊支援美洲革命。

自由戰爭的最終勝利在法國喚醒的熱情和喜悅不下於美國。新生國家共和主義者的質樸,與凡爾賽宮的奢侈與做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並引起了法國人民的無限嚮往。在美國這個新生的國家身上,法國人看到了他們哲學思想創造的世外桃源。這不再是夢想。他們親手幫助新大陸的殖民者將夢想變成了現實。在這裏,人的權利得到恢復,並被證明是正確的。現在,法國人民幫助美國殖民者實現的自由,讓他們迫不及待地要在法國實現。

231.路易十五統治的結束;“我死之後,哪怕洪水滔天”

聚集已久的暴風雨即將在法國爆發。1774年,路易十五去世。在他執政的早期,法國人民親切地稱他為“受人愛戴者”(WellBeloved),但是很快,初期的愛戴和讚美就變成了憎恨和鄙視。傲慢專橫的路易十五生活懶散而又揮霍無度。在統治法國的20年間,他完全處於臭名昭著的蓬帕杜夫人的影響之下。

路易十五愚蠢奢靡的生活成為法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場歷史大劇中的主角們對此十分清楚,這可以從國王與他親信間的漫不經心的談話中可見一斑:“我死之後,哪怕洪水滔天!”但是他死之後,洪水真的來了。在他去世之前,暴風驟雨的隆隆雷聲已經奔騰而來。

232.路易十六即位(1774);財政問題;貴族會議(1787)路易十五將搖搖欲墜的法國王位傳給了20歲的孫子路易十六。路易十六剛剛娶了美麗的、無憂無慮的奧地利女大公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Antoinette)。據傳,當這對年輕夫婦得知國家的重擔落在他們肩上后,他們第一個動作便是跪下向上帝祈禱:“上帝呀!請指引和保護我們;我們尚且年幼,還無法統治這個國家!”他們或許可以向上帝祈禱,但是現實中卻無人伸出援手。

如何籌措資金成為政府緊急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法國處於破產的邊緣。國王先後任命杜爾哥(Turgot)、內克爾(Necker)和其他傑出的政治家來做自己的財政大臣,但是他們的政策和修補措施都於事無補。宮廷的傳統、長期確立並存在的制度的僵化和特權階層的殘忍自私,使得稅收改革和縮減財政開支的措施都不可能實現。法國的債務變得愈發沉重。人民譴責王後生活奢侈,並稱她為“赤字夫人”。

1787年,國王召集由大領主和高級教士組成的貴族(Notables)開會,這些貴族自從1626年以後從來沒被國王召集過。然而他們都是無能之輩,給不了任何有效的建議,他們拒絕放棄自己的封建特權,並拒絕為他們的財產交稅,摧殘平民階層的公共財產負擔根本得不到減輕。因此,貴族會議的召開沒有產生任何實際效果。

233.三級會議的召開;議會選舉;陳情書作為最後的手段,國王下令召開三級會議(States-General),以圖集舉國智慧來解決當前的問題。這個幾乎被遺忘的國民大會由三個階層的代表組成——貴族、教士和平民。

1788年12月,國王宣佈號召法國人民選舉三級會議的代表,以這種方式處理法國事務,已經中斷了177年了。自認神授君權的皇室一直認為沒有必要尋求人民的意見。古老議會的重新召開,實際上宣佈了絕對君主專制制度在法國的失敗。然而,之前從來沒有人認識到這種失敗有多麼的徹底、多麼難以挽回。

與三級會議代表選舉相關的,是國王的顧問又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這個決定實際上涉及君主制的命運。平民階層意識到自己是這個國家的絕大多數,堅持要求自己代表的數量加倍,與另外兩個階層一樣多。財政大臣內克爾同意這樣的要求。平民階層代表的人數達到了600人,而貴族和教士的代表各有300人。

當選代表得到授意,起草聲明和改革主張,對三級會議的構成和方向進行改革。這些聲明和改革文件被稱作陳情書(Cahiers),它們由律師和其他人撰寫為模板,然後被大量複印並廣泛散發;不過,這些文件成為對1789年法國人民疾苦、改革思想和訴求的珍貴記錄。陳情書中的一個共同的要求就是國家要通過他們的代表來進行管理。第三等級(ThirdEstate)的代表要求取消封建地租和徭役,各個等級之間的稅負平等。總之,這些要求成為了平民階層追求平等、公平的請願書。

234.三級會議變為國民會議

1789年5月5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三級會議的代表在凡爾賽宮集會。全國上下都滿懷希望和期盼地將目光投向這裏。如果法國的局面還能通過人類的智慧挽救的話,那麼它將開始了。

一開始,特權階層和平民階層就在選舉方式上產生了分歧。三級會議的傳統就是每個等級在自己的會議廳議事,而後按等級(一個等級1票)對所有議題進行投票。(66)但是平民現在要求過去的這種做法應該拋棄,投票應該按照代表人數來進行;因為如果按照等級來投票,平民的雙倍代表人數將毫無意義,只不過是個笑料而已,而教士和貴族階層聯合起來總會在投票上超過他們。整整5個星期,雙方不斷爭吵,一切陷入了僵局。

最終,平民階層由於有公眾的支持而勇敢地採取了決定性的革命措施。他們宣佈自己階層就是國民會議(NationalAssembly),然後邀請另外兩個等級加入他們的審議,讓他們知道:如果他們不這樣做,國民議會就會考慮在沒有他們參加的情況下討論國家事務。

國王、貴族和高級教士對平民階層的大膽舉措感到震驚。陷入絕望無助的國王中止了反叛代表的席位,並派人守住議會大廳的門口。但是平民階層聚集在網球場——沒有座位、穀倉一樣的建築,宣誓要團結在一起,直到他們制定出法國的憲法。這一舉動非常像英國長期議會議員的做法,他們決定沒有他們的同意,議會不得解散,這實際上開啟了英國革命的進程。

後來,第三等級的代表被網球場拒之門外,他們便在凡爾賽的一個教堂里集合。在這裏,兩名貴族和大量的教士加入了他們。三個等級看似就要聯合起來了。而宮廷黨則竭力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一個皇室會議,或者說是三個等級的聯合會議召開了。受到顧問們的影響,路易十六以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口吻發表了演說,他警告平民等級不要攻擊其他階層的特權,然後下令三個等級的代表都退回各自的議事大廳。教士和貴族服從命令,而平民階層卻不為所動。

在這個關頭,典禮官有些傲慢地質問平民:“你們聽到國王的命令了嗎?”平民階層的領導人之一,舉止和聲音都有些像朱庇特的米拉波,立即轉身對使者,以這樣值得紀念的話回復道:“去告訴那些派你來這裏的人,我們根據人民的命令來到這兒,我們會一直待在這裏,除非刺刀將我們趕走。”可憐的典禮官被憤怒的米拉波嚇壞了,想立刻奪門而逃,邊走邊退,就像過去習慣於向國君告退的樣子。他的直覺是對的。他確實面對的是統治者,法國新生的統治者。

第三等級很快就獲得勝利了。意識到再去反對平民的意願將是徒勞而又危險的,國王命令那些沒有加入的貴族和教士也加入其中,這些人遵照做了。這樣,三級會議變成了國民會議。

國民會議中的三個等級的聯合只是將無聲革命結果做一次正式的登記,在之前的幾個世紀裏,這場無聲的革命已經逐漸將由教士、貴族和第三等級組成的封建時代的法國變成了1789年的法國,不是由等級組成,而是由已經成為了在法律面前自由平等公民的個體組成。

第二節

國民會議(1789年6月17日—1791年9月30日)235.國民會議里的重要人物拉馬丁宣佈國民會議是“人類最壯觀的機構,代表的不僅是法國,而且是全人類”。國民會議之所以影響巨大,不在於其中的每個個體的能力或才華,而在於它手裏掌握的巨大利益。雖然如此,但國民會議里仍然有很多響噹噹的名字不容忽視。

在貴族裏有愛國的、心胸開闊的拉法耶特,他因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突出貢獻而贏得了國人的欽佩。他的影響力也許超過了這個時代任何的法國人。

同樣出身於貴族卻成為平民階層代表的米拉波,是一個腦袋很大、放縱不羈、肆無忌憚的人,他是一個衝動的演說家,是法國革命的代言人。他在演說時言辭激烈,但提建議時卻很溫和。他想糾正人們的錯誤,但是又不想損及王位。他希望改革,而非革命。米拉波非常自信,渴望成為領袖,但因為他過去的生活,剛開始時並沒有人信任他。亞瑟·揚評價米拉波:“他的性格是他致命的負擔。”雖然他的私德有虧,但是米拉波的領導才能最終為他贏得了人們的認可,他曾做過國民會議的主席。但他放蕩的生活方式最終損害了他的健康。1791年,米拉波去世,臨死前還在為法國的未來擔憂。

第三等級里有一位代表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他就是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他當時還籍籍無名,但遲早我們會足夠熟悉他。

平民階層里的另一個傑出代表是西哀士神父,他是在制定憲法方面才能卓著。法國非常需要他的這種才幹。西哀士曾經憑藉一部《第三等級是什麼》(Qu’estcequeletiers-état?)的宣傳冊轟動整個法國。在書中,西哀士回答了這個問題,“一切!”“之前第三等級是什麼養的?”“無關緊要!”“它希望如何?”“舉足輕重”。

米拉波

236.巴黎革命公社的起源;國民軍在這幾周的時間裏,首都巴黎處於一種沸騰的醞釀狀態。市政當局優柔寡斷而又膽小懦弱,城市各個區的領導人取而代之,自己組建了臨時的市政府,對首都進行管轄。巴黎革命公社就誕生於這種動蕩和混亂之中,巴黎革命公社的權力逐漸讓國民會議黯然失色。

在自行設立的巴黎革命公社的指引下,巴黎市民自己組建了一支警察部隊。法國其他的城市紛紛效仿,建立了自己的市民組織。這些迅速組建的武裝力量取名為國民軍(NationalGuards),將註定在大革命的進程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237.巴士底獄風暴(1789年7月14日)整個巴黎的形勢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國王免去人民高度信賴的內克爾的職務,點燃了革命的熊熊大火。7月14日早晨,大批民眾襲擊了古老的國家監獄巴士底獄(Bastille),在他們眼中,這是君主專制的象徵。幾個小時后,巴士底獄落入人民的手中。它的管理者和守衛都被殺死,頭顱被挑在長矛尖上遊街示眾。遭人痛恨的巴士底獄的護牆被夷為平地,人們在原地跳起勝利的舞蹈。地牢的鑰匙被拉法耶特作為打破君主專制的戰利品送給了美國總統華盛頓。拉法耶特還專門寫了一封信,信中說:“美國的原則打開了巴士底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巴士底獄的鑰匙被送到了正確的地方”(67)。

巴黎民眾摧毀巴士底獄不僅為法國的波旁王朝,也為各地的專制政權敲響了喪鐘。摧毀巴士底獄的消息傳到美國時,美國人民對此感到歡欣鼓舞,在那裏,自治政府的思想和原則是普遍受到歡迎的。當消息傳到英格蘭時,偉大的政治家福克斯(Fox)認為這對自由有着重大意義,他宣稱:“這是全世界發生的最偉大事件,這是最好的結果。”

路易十六卻對此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當消息傳到凡爾賽宮,路易十六大喊:“這是反叛!”得到的回復卻是:“不,陛下,這是革命。”偉大的法國革命真的開始了。

238.廢除特權(1789年8月4日)

當攻佔巴士底獄的消息傳遍法國時,很多地方的農民也效仿巴黎,摧毀了各地的監獄,推翻、焚毀了貴族的城堡。農民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封建莊園主的特權,燒毀壓迫他們的封建契約,因為這些契約是貴族階層欺壓他們、愚弄他們和徵收各種苛捐雜稅的證物。農民的恐怖行動讓貴族們開始穿過法國邊境外逃。

凡爾賽的國民會議也受到了人民革命的影響。特權等級意識到,為了能夠在民眾的憤怒中倖存下來,他們必須放棄那些封建特權,因為這些特權是人民痛苦和憤怒的主要原因。在國民會議上,兩位年輕並擁有自由思想的貴族宣佈他們願意放棄他們的封建特權和豁免權。這種愛國主義的慷慨舉動喚醒了一種快速蔓延的熱情。高盧人的衝動得到了最好的證明。每個人都願意為了共同的目標做出犧牲。貴族和教士相互較勁,看誰在放棄地租、公路稅和封建稅方面犧牲最大。(68)一夜之間,被推翻的封建制度的垃圾被徹底清除。

239.《人權宣言》(1789年8月26日)廢除封建制度之後,國民會議的下一個工作就是起草《人權宣言》(DeclarationoftheRightsofMan)。這也是效仿美國革命者的做法。

《人權宣言》的主要思想包括:(1)人人平等——“人生而自由、平等”;(2)人民統治——“所有權力從根本上屬於全體國民”;(3)法律公正——“法律是共同意志的體現……應該對所有人公正”;(4)個人的自由神聖不可侵犯——“除非違反法律,否則人們不應被逮捕和投入監獄”。

240.教會財產國有化(1789年11月2日);《教士公民憲法》(1790年7月12日)在《權力宣言》頒佈后不久,一群巴黎民眾將國王從凡爾賽帶到了巴黎。他們這麼做的目的是將國王作為人質,讓貴族和外國君主不敢輕舉妄動,從而為國民會議準備新的憲法爭取時間。

在此之後的兩年裏,革命風暴相對緩和下來。國王在杜伊勒里宮(Tuileries)被秘密囚禁。國民會議對國家和教會都進行徹底的改革,並加緊起草新憲法。其中最重要、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條議案就是沒收教會財產,這類似於16世紀德意志和英格蘭新教改革者的主張。(69)所有教會財產,主要是土地,價值估計超過10億法郎,根據法律變為國家的財產。(70)教會財產的國有化后,需要制定相應的條款來確保教士的生活。不久之後,一部名為《教士公民憲法》(CivilConstitutionoftheClergy)的法令出台,它規定政府應該為神職人員提供合理的薪水。所有的教士、主教和教區牧師都應由選舉產生,所有神職人員都要宣誓支持新憲法。

法國的天主教會成為國家教會,自然引起了國家的分裂。在134名主教中,只有4名主教願意在憲法前宣誓。從這時起,法國教士成為革命最堅定的敵人。

241.國王逃跑和被捕(1791年6月20日)國王企圖逃離法國與外逃的貴族會合成為革命進程中一個全新的轉折點。趁着夜色,王室成員喬裝打扮后逃離杜伊勒里宮,他們乘坐郵政馬車逃往邊境。只需要幾個小時,他們就可以安全地與逃往在外的貴族會合,但是國王波旁家族的特徵出賣了他,王室成員全部被捕並被帶回了巴黎。

王室出逃成為君主制度的致命打擊。它加深了民眾對國王的不信任。很多人認為逃跑行為等同於國王自動退位,人們開始談論共和。剛開始的時候,共和的聲音還不是很響亮,但不久之後,那些沒有高喊“共和萬歲”的人就被送上了斷頭台。

242.俱樂部:雅各賓俱樂部和科德利埃俱樂部為了更好理解法國革命的進程,我們有必要談談兩個俱樂部,它們在這個階段嶄露頭角,並註定成為比國民議會還要有權勢的組織,成為開創恐怖統治(ReignofTerror)的主要工具。它們就是雅各賓俱樂部(Jacobins)和科德利埃俱樂部(Cordeliers)。(71)這些俱樂部建立的目的是防止保皇派的陰謀得逞和時刻保持革命的火焰不熄滅。

243.新憲法

國民會議的使命即將終結。1791年9月14日,國民會議制定新憲法,它成為維持法國君主立憲政體的法律依據。新憲法獲得了國王的批准。維持兩年的國民會議隨後休會。法國革命大劇的第一幕就此結束。

第三節

立法會議(1791年10月1日—1792年9月19日)244.立法會議的成員;立憲派和吉倫特派新憲法為被稱為立法會議(LegislativeAssembly)的國家立法機構的成立做好了準備。立法會議由幾個團體或黨派組成,這裏我們只專註於討論立憲派(Constitutionalists)和吉倫特派(Girondins)。立憲派,就像他們的名字一樣,支持新憲法,擁護有限制的君主制。吉倫特派,因其重要的領導人主要來自吉倫特省而得名,希望在法國建立像美國一樣的聯邦共和國。

245.立法會議的特性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足以說明新的立法會議的特性。起初,立法會議的成員為如何稱呼國王“既不傷害國家尊嚴也不傷害王室尊嚴”而苦惱。一些人支持用“陛下”來稱呼國王,但是這招致了其他人的強烈抗議,他們宣稱“法律和人民才是唯一的陛下”。他們最終決定以“法蘭西國王”稱呼路易十六。

另一件困擾共和成員的煩心事是國王在出席立法會議時所坐的鍍金王座如何處置。最終的決定是:搬走金座,用普通椅子代替,並與立法會議主席的位置並列。

再有就是,國王出現時大會成員的起立儀式也遭到反對。最後的決定是,大會成員今後在開會時,國王如果出現,仍然保持坐姿不動,也不需要脫帽致敬。

246.與古老君主制戰爭的開始(1792年4月20日)歐洲的君主們對法國大革命的進程保持最大的關注。他們將路易十六的命運看作自己的命運。如果法國人民被允許推翻世襲的君主制度,那麼誰還會尊重神授的王權?

奧地利已經做好了戰爭的準備——他們已經同普魯士達成攻守同盟——這令革命者感到憂慮,並最終促使立法會議向奧地利宣戰。不久之後,普奧聯軍就穿過了法國的邊境線。這被看作是持續1/4世紀的系列戰爭的開端,在這系列戰爭中,法國在面對歐洲盟軍時,幾乎一直是孤軍奮戰,他們也展示了熱情和天才所能創造的奇迹。

247.對瑞士衛隊的屠殺(1792年8月10日)戰爭開始時,普奧聯軍輕鬆戰勝了立法會議軍紀渙散的軍隊,普軍總司令布倫瑞克公爵(DukeofBrunswick)迅速向巴黎挺進。布倫瑞克公爵發出了一份傲慢的公告,在這份公告裏,他命令法國國民向他們國王投降,並威脅說如果巴黎人民敢對王室造成任何傷害,他們將摧毀整個巴黎,這一傲慢舉動激怒了法國人民。

民眾的怒火首先在巴黎爆發。巴黎民眾的數量隨着法國其他地區挑選的人員的到來而不斷擴大。從法國南部來了“600名馬賽敢死隊員”。他們高唱自己“要比一萬長矛軍還要有力量”的《馬賽曲》(72)(MarseillaiseHymn)——後來它成為大革命的軍歌。

8月10日清晨,整個巴黎的民眾開始聚集。作為皇家衛隊的殘餘力量,守衛杜伊勒里宮的幾百名瑞士衛隊受到攻擊。王室人員為了安全起見,逃到附近的立法會議會議廳。在大廳的走廊和台階上,雙方發生激烈的交戰。瑞士衛隊“像他們阿爾卑斯山的岩石一樣”頑強,但是他們最終還是被擊敗。在會議大廳里,在附近的長街短巷裏,瑞士衛隊士兵被全部殺掉。(73)琉森垂死的獅子像248.九月屠殺(“清空監獄”)

普奧聯軍急忙進攻巴黎,為被屠殺的瑞典衛隊復仇並營救國王。整個巴黎都亢奮起來。丹東(Danton)高呼:“我們要給保皇分子以震撼人心的恐怖力量來阻止我們的敵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革命者採取了最為殘忍的手段。革命者決定將所有關押在巴黎監獄裏的保皇派殺掉。100多人擔當劊子手,所有罪犯在接受草率的判決后被交到這些劊子手手中。這次恐怖的“九月屠殺”(SeptemberMassacre)的受害者大約有800—1400人。歐洲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清空監獄”。(74)這是法國大革命中最大的罪惡。

249.聯軍在瓦爾密的失敗(1792)與此同時,在狂野的戰鬥中,勝利的天平也倒向了革命者一方。法國軍隊在北部成功地遏制了聯軍的推進,並在瓦爾密(Valmy)一舉將其擊潰,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聯軍倉皇撤出法國邊境。隨着法國軍隊的勝利,立法會議宣佈解散,國民公會開始。

第四節

國民公會(1792年9月20日—1795年10月26日)250.國民公會中的黨派國民公會由749位代表組成,著名的自由思想家托馬斯·潘恩(ThomasPaine)也是代表之一。國民公會裏有兩大活躍的黨派,吉倫特派(Girondins)和山嶽派(Mountainists),後者因在開會時都坐於會議大廳的最高處而得名。國民公會裏沒有君主主義者;所有人都是共和派。沒有人敢提君主制。

山嶽派是國民公會裏政策的制定者。他們的領導人是巴黎的代表丹東和羅伯斯庇爾。山嶽派在人數上少于吉倫特派,但在力量和勇氣上卻在吉倫特派之上,此外,他們還得到巴黎民眾的支持。山嶽派的領導人希望組建一個強大的政府,並且認為如有必要可以採取恐怖手段。

251.共和國的建立(1792年9月21日);革命宣傳的開始國民公會的第一個行動就是廢除君主制。廢除君主制的動議甚至根本沒有經過討論就通過了。其中一個代表高呼:“所有人都贊成廢除君主制,還有什麼好討論的?宮廷是罪惡的溫床、腐敗的中心;國王的歷史就是國民的殉道史。”

所有的貴族頭銜都被廢除。每個人都被簡單地稱作公民。在大會辯論的時候,國王被稱作公民卡佩,大街上擦鞋匠被稱作公民擦鞋匠。

共和國建立后的第二天(1792年9月22日)被看作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是“元年”的第一天。這一天被看作是自由的生日。不久之後,受法國軍隊勝利的鼓舞,國民公會號召所有國家起來反抗專制統治,並表示會對所有希望獲得自由的人民提供援助。

對歐洲各國人民反抗國王、建立共和政府的號召將法國的革命運動變成了革命宣傳,這很自然地讓所有舊制度的擁躉和既得利益者無比仇恨。革命的宣傳成為建立反對共和國的新的反法同盟及1793年戰爭的主要原因。

252.對國王的審判和執行死刑(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的下一個工作就是對國王進行審判和處決。國王被帶到法庭上,被指控同法國的敵人共謀、反對人民的意志及導致了8月10日的大屠殺。國民公會宣判立即對國王執行死刑。1793年1月21日,不幸的國王在和妻子孩子見過最後一面后被送上了斷頭台。隨着斷頭台的刀落下,國王的人頭也掉了下來,人群中爆發出“共和萬歲”的吶喊,回聲在附近的杜伊勒里宮空蕩的大廳上空回蕩。

253.反法同盟;旺代爆發的反抗革命運動處決國王和前一年的革命宣傳驚醒了歐洲所有的舊君主,他們對法國革命者充滿了切齒之恨。包括英格蘭、奧地利、普魯士、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撒丁王國、托斯卡納(Tuscany)、那不勒斯(Naples)和神聖羅馬帝國的聯軍集結起來,試圖摧毀法國的共和運動。超過25萬的聯軍同時在法國的各個方向的邊境上威脅着她。

外部面臨強敵,但是法蘭西共和國更大的危險來自國內的敵人。法國西部旺代地區(LaVendée)的農民對國民公會的徵兵法令感到憤怒,同時他們對教會和國王仍保持着忠誠,於是,他們發動了發對革命者的叛亂。

254.革命法庭(1793年3月10日)和公共安全委員會(1793年4月6日)的創立法國軍隊在北部的戰敗和反法同盟軍隊的挺進,在巴黎平民中引起了巨大的騷動,他們要求國民公會應該通過建立法庭專政來震懾國內的敵人,法庭專政是一種可以審判所有反對共和國罪行的法庭。

丹東承認法庭專政有可能會對很多受到不公懷疑的人造成傷害,但是他堅持建立這樣的法庭,認為和平時期為了不傷及無辜可能會讓有罪的人逃脫,而在公共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有罪的人。正是根據這樣的原則,法國進入了可怕的統治之年。

不久之後,公共安全委員會(CommitteeofPublicSafety)又建立起來,由國民公會的9名成員組成。該委員會被賦予了獨裁權。獨裁權的行使期限為一個月,但下個月又會重新生效。

為了理解法國革命的後續進程,我們需要對這兩個機構的特點有所了解,並要理解恐怖統治時期的殘暴專制是如何施行和維持的。

255.吉倫特派的垮台(1793年6月2日)每個角落都出現了令人沮喪的勢頭,面對反法同盟的軍隊,共和國的軍隊節節失利,旺代反革命黨不斷取得勝利,不利的消息紛至沓來。山嶽派敦促國民公會採取極端措施,他們提議富人們應該動用自己的車輛來運輸士兵到前線,政府的作戰開支也應該強制富人去承擔。

吉倫特派反對這樣的措施。巴黎的暴動者佈滿整個城市,高喊着“打倒吉倫特派!”的口號。吉倫特派的一位演說者發出警告:“如果人民的代表被侵害,巴黎就會被摧毀,很快,不明真相的人就會被迫詢問巴黎應該站在塞納河的哪一邊。”

吉倫特派最終還是被壓倒了。一大群暴動者包圍了國民公會大廳,要求交出成為共和國敵人的吉倫特派領導人。31位吉倫特派領導人被交出,並被逮捕,這是恐怖統治開始對這些領導人實施清算的前奏。就這樣,巴黎暴動者清除了法國國民公會裏的異己分子,就像英國革命時的普萊德清洗一樣。

256.夏綠蒂·科黛;馬拉被刺(1793年7月13日)逮捕吉倫特派領導人標誌着法國革命的轉折點。幾個逃脫的吉倫特派領導人企圖在法國各省煽動反抗巴黎革命領導人的反叛。內戰一觸即發。

就在這個時候,來自諾曼第地區科昂市的一位名叫夏綠蒂·科黛(CharlotteCorday)的年輕女子考慮前往巴黎刺殺在她心目中是山嶽派領導人的馬拉(Marat)來解決法國的人權遭受剝奪的恐懼和內戰的問題。她假裝有十分重要的情報要向馬拉報告,在獲准進入馬拉的房間后,成功地刺殺了馬拉。科黛為此被送上斷頭台。

恐怖統治時期(1793年9月—1794年7月)257.大公共安全委員會;它的施政綱領國內的暴亂和國外勢力的入侵造成的危險局勢需要法國擁有一個強有力的行政部門。這個部門適時地出現了。國民公會重組了公共安全委員會——它現在被稱為大公共安全委員會(GreatCommitteeofPublicSafety),中止了憲法,賦予新的委員會以最高的行政權力。在一年的時間裏,委員會裏的12名成員——羅伯斯庇爾是最引人注目的——對法國所有人的生命財產行使絕對的統治權。委員會的施政綱領非常簡單,用恐怖進行統治。因此,這一時期稱為“恐怖統治時期”(ReignofTerror)。

為了理解法國的這段歷史,我們必須從恐怖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委員會絕大部分成員都是極有個性的人——其中有些成員可以說是毫無人性,他們濫用權力,犯下了令人髮指的罪行——對他們來說,人們被某種原則和理想所統治,似乎是正確而恰當的。他們被自己說服,任何反對革命的行為都罪當誅殺,只有通過對所有國內的反叛進行迅速鎮壓才能令法國解除無政府和外來入侵的狀態。出於同樣的原因,法國絕大多數人對政府的這種恐怖統治採取了默許順從的態度。

258.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被處死(1793年10月16日)最早成為恐怖統治時期斷頭台刀下之鬼之一的,是法國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由於反法同盟接受法國王太子作為法國國王以及同盟軍隊不斷的勝利,令法國革命者將目光再次轉向了法國王室的倖存者。(75)瑪麗已經被關進監獄9個月,然後被帶到了革命法庭(RevolutionaryTribunal)接受審判,隨後被送上了斷頭台。一輛普通的馬車把她拉到了斷頭台前,她的丈夫在這裏受刑還不到一年。出現在刑場的王后衣衫不整,因為飽受痛苦的折磨而頭髮花白,臉龐由於終日憂傷也佈滿了皺紋,與當日作為光輝的凡爾賽宮廷中心人物的美麗佳人相比,簡直判若兩人。圍觀人群里發出一片憐憫和嘆息之聲;但是人群的同情很快被制止,早已安排好的一群可怕的暴徒圍着囚車狂吼亂叫。

斷頭台

我們無須談論瑪麗·安托瓦內特的過錯,儘管她身上有不少缺點;但是她的耐心、無畏和所遭受的痛苦已經足以為她的過錯贖罪。

259.處決吉倫特派(1793年10月31日)和羅蘭夫人(1793年11月8日)斷頭台每天都被新鮮的血液所浸染。在王后被處死的兩個星期後,20位吉倫特派的領導人,自從被國民公會逮捕后一直關押在牢房裏,現在也被送到斷頭台斬掉了腦袋。緊隨他們之後的,是幾百名吉倫特派的成員。

緊隨王后而被處死的人中,羅蘭夫人(MadameRoland)最為著名,她被指控是吉倫特派的盟友。發生在斷頭台上一個小插曲會讓我們記住她。據說在即將行刑之際,她的眼睛正好看到位於絞刑架旁邊的自由女神雕像。羅蘭夫人高喊:“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事實也的確如此。人類歷史上最醜惡的罪行都是以最神聖的東西為名——自由、正義或信仰犯下的。

260.新曆法

革命法庭通過斷頭台快速地清除共和國的敵人,而國民公會則忙於改革法國的古老制度和傳統。他們憎恨國王和貴族為了提升自己地位和奴役大眾而創立的一切。他們決心將一切舊的東西推到,讓世界重新開始。

國民公會已經計劃推出新的度量衡體系,這種新的體系被稱為米制(Metric)(76);引入了一種新的紀年方式。月份都有了符合自己特點的新名字。每個月被分為三個時段,每個時段稱為一旬;每天也被劃分為十個時段。每旬的第十天取代了舊曆的安息日。在新紀年方式中沒有作出安排的五天被定為節日。

261.試圖廢除基督教(1793年11月7日)舊的紀年方式被廢除后,革命者想進一步廢除基督教。巴黎革命公社的一些領袖宣佈直到“人間的國王和天上的國王都被廢黜”,革命才會停止。極端主義者試圖通過國民公會的法令取締基督教,但國民公會謹慎地將這些問題交給人民自己來決定。無神論的革命領導人決心通過教會本身來達到目的。他們說服法國主教戈貝爾(Gobel)放棄自己的職位,隨後整個法國的許多神職人員都效仿戈貝爾的做法,放棄了自己的職位。

巴黎和其他城市的教堂都被關閉,教堂聖壇上的財寶都被收歸國有。就連教堂的大鐘都被熔煉成火炮。聖母瑪利亞和耶穌的頭像都被打倒,馬拉和其他愛國者的半身塑像取而代之。解放全世界的重擔現在不是落在了十字架身上,而是落在了斷頭台身上,斷頭台取代了聖十字架並獲得了“聖斷頭台”(HolyGuillotine)的稱謂。在很多地方,古老宗教的象徵被徹底摧毀;一些公墓的所有標誌都被去除,而公墓的門口刻着這樣的文字:“死亡是永恆的睡眠。”

262.理性崇拜的開始(1793年11月10日)人們的瘋狂在理性崇拜(worshipofreason)上達到了頂峰。作為致敬和崇拜的對象,一座美麗的女性雕像作為理性女神的人格化而被安放在巴黎聖母院(NotreDame)的聖壇之上。整個法國都紛紛效仿巴黎的做法。教堂成為新的崇拜的聖殿。安息日已被取消,教堂的禮拜活動每十天舉行一次。在這一天,市長或其他公眾領袖登上講壇向公眾發表演說,演說大部分是關於新的消息——共和國軍隊的勝利、革命的非凡成就、生活在一個沒有國王和神王壓迫的時代的榮幸等等。

羅伯斯庇爾

263.埃貝爾和丹東被處死(1794年3月和4月)在革命發展的過程中,雅各賓派分裂為三個派系,首領分別是丹東、羅伯斯庇爾和埃貝爾(Hébert)。為了擁有最高的統治權,羅伯斯庇爾決心除掉另外兩位領袖。埃貝爾及其黨派成為了第一個被打擊的對象,丹東及其追隨者與羅伯斯庇爾一起將他們摧毀。接着,丹東及其黨派成為了下一個被打擊目標。丹東最後向行刑者說:“把我的頭展示給法國人民,他們不會每天都看到這樣的頭的。”

羅伯斯庇爾現在成為了最高統治者。他的野心實現了。“他孤獨地站在聖山令人敬畏的最高峰。”但是他命運的轉折很快就到來了。

264.對至高力量的崇拜

羅伯斯庇爾除掉自己最強有力的敵人後的第一個行動就是給法國帶來新的宗教,以取代理性崇拜。羅伯斯庇爾希望將基督教作為一種迷信一掃而光,但是他卻在自然神論那裏停了下來。他認為國家不可能建立在無神論的基礎之上。他說:“如果上帝不存在,人類就有必要把他創造出來。”

1794年5月7日,羅伯斯庇爾在國民公會上發表著名演說來為上帝和永生辯護,隨後在演說的結束部分呼籲法國民眾接受下列法則:“(1)法國人民認識到至高力量和靈魂永恆的存在;(2)他們認識到對至高力量的崇拜是人類履行自己的使命;(3)這些使命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抵制錯誤的信仰和暴政,懲罰暴君和叛國者,拯救不幸的人,保衛受壓迫者,儘可能對他人行善,對所有人公正。”國民公會以最大的熱情接受了這些法則。已經變為理性女神崇拜場所的教堂現在又開始對至高力量產生了新的崇拜。

265.巴黎恐怖的高潮(1794年6月和7月)就在羅伯斯庇爾創立新的崇拜的同時,以他為精神領袖的大公共安全委員會以從羅馬最恐怖的日子過去以後再也沒有見過的恐怖主義來統治法國。巴黎與各地的監獄裏塞滿了嫌犯,有20萬囚犯擠在了共和國的這些巴士底獄中。在巴黎,為了給新進來的罪犯騰出空間,每天都要處死很多囚犯。革命法庭可笑地每次審訊10個、50個甚至更多嫌犯的速度加緊工作。身份和才華都是不可饒恕的罪過。法庭主席審訊一個嫌犯:“不是貴族嗎?”答道:“不是。”“好了,下一個!”這就是法官的裁定。就這樣,每天審訊的名單不斷增加。

斷頭台的行刑場景似乎可以從但丁的《地獄篇》(Inferno)中找到影子。斷頭台旁為觀者準備了長凳,就像劇場裏安排的座位一樣。巴黎市場的被稱作“斷頭台復仇女神”(FuriesoftheGuillotine)的女人們一邊欣賞着斷頭台上血腥的殺戮,一邊忙着手裏的針線活。在短短7個星期(6月10日至7月27日)的時間裏,在巴黎被推上斷頭台的人數就達到了1376人,平均每天28人。

266.各省的恐怖統治

巴黎的恐怖達到如此程度,下邊各省的情況更為可怕。一些作為反革命中心的城市成為了革命者復仇的示範點。在南特市,恐怖統治達到了頂峰。大公共安全委員會在這裏的執法官是一個叫作卡里耶的人,開始時他還讓犯人單個地被槍決或斷頭台砍頭;但是後來他發現這樣的速度太慢了,便設計了更加迅速的行刑手段,被稱為齊射(battues)和溺刑(drownings)。齊射就是將受害者集中在一塊,然後用大炮或步槍進行掃射。溺刑指的是將一百多人塞進廢船之中,然後將船拖到盧瓦爾河(Loire)將船鑿沉。

利用各種行刑手段,卡里耶在4個月時間裏屠殺了高達5000人。這些屠殺最令人髮指的地方,是被殺的人群中有相當數量的婦女和兒童。

267.羅伯斯庇爾的垮台(1794年7月28日);對恐怖主義者的懲罰恐怖統治持續了9個月後引起了反抗。共和國軍隊的勝利和各地國民公會權力的建立使人們認為每天發生的大規模屠殺既殘忍又沒有必要。他們開始對屠殺感到厭惡,對被處死的人表示同情。羅伯斯庇爾成為了人民清算的第一個目標。國民公會宣佈他和追隨者都是共和國的敵人。羅伯斯庇爾被逮捕,後來被巴黎的暴徒營救,隨後又被逮捕並直接送上了斷頭台,同他一起被處死的還有他的幾個朋友和巴黎革命公社的絕大多數成員。

羅伯斯庇爾和他的追隨者被肅清后,人民的反抗仍然繼續進行。人民要求懲罰恐怖主義者。雅各賓俱樂部被關閉,這個曾經集結和指引很多城市暴徒的機構終於解散。基督教崇拜再次被建立起來。

268.恐怖統治的影響

恐怖統治對法國的影響達到了恐怖主義者想要得到的效果。它有效地震懾了法國國內所有反對革命的力量,維護了法國的統一,使她能夠將外敵趕出法國領土。

在法國境外,恐怖統治的影響對革命分子的真正目的並非有利。它破壞了一些慷慨人士如英國的柯勒律治(Coleridge)、華茲華斯(Wordsworth)和騷塞(Southey)的幻想,使得早期對革命者抱有同情的人士在情感上完全翻轉。他們不再是革命的積極支持者,而變成了保守派和所有改革創新最堅定的敵人。法國革命在它最好的朋友眼中名譽掃地,它在人們心中成為無神論和恐怖主義的代名詞,直到今天,在很多人心中法國大革命除了褻瀆神靈和製造恐怖屠殺外毫無意義。

269.拿破崙保衛國民公會(1795年10月5日)事實證明了革命政府的缺陷,尤其是它將立法權和行政權連接在一起由同一伙人掌握。國民公會現在着手制定新的憲法,新憲法將行政權授予一個由5人組成的督政府(Directory)。它還成立了兩個立法機構,分別是五百人議會(CouncilofFiveHundred)和長老議會(CouncilofAncients)。

新憲法的某些特點令巴黎的暴徒感到不滿。動蕩不安的首都的街區再次聚集了大群的暴徒,1795年10月5日,一支4萬人的暴徒軍隊進攻杜伊勒里宮,國民公會當時正在那裏開會。在暴徒行進的路上,他們遇到了“霰彈飛濺”,暴徒們四散奔逃。將霰彈槍槍口對準這群暴徒的人是一位年輕的炮兵軍官、科西嘉島(IslandofCorsica)出生的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Bonaparte)。大革命終於為法國帶來了一個能夠控制和指揮它巨大力量的天才人物。

第五節

督政府(1795年10月27日—1799年11月9日)270.共和國由守轉攻在督政府的統治下,之前一直採取防禦政策的共和國開始進入進攻。法國大革命已經實現了廢除君主專制和等級特權的目標,現在,它可以專心地完成其在開始時給所有人以自由的承諾。

如果法國所有鄰國的人民在思想上和情感上不準備接受新的秩序,法國大革命絕不會影響如此之廣。但是歐洲各地遭受壓迫太久而難以抑制的對平等和自由的渴望激勵了各國人民。法國軍隊所到之處,人們夾道歡迎,把他們看作解放者。因此,法國可以讓自己被一連串的共和國所簇擁。法國征服歐洲靠的不是軍隊,而是她的思想。雨果說過:“軍隊入侵可能招致抵抗,而思想入侵卻無法抵抗。”

確實,很多新建立的共和國只是曇花一現,因為民主思想取得完全勝利的時機還不成熟。但是自由思想已經取得了重大勝利。我們後來會看到,重新建立的君主政權再也不敢像那些被革命推翻的政權那樣專制了。

271.督政府的計劃

奧地利和英國是唯一仍然對法蘭西共和國抱有敵意的強國。(77)督政府決心給予這些宿敵以沉重打擊。為了實施這一計劃,兩支各由7萬人組成的大軍在兩位年輕將軍莫羅(Moreau)和茹爾當(Jourdan)的統帥之下在中萊茵地區集結,直接入侵德意志。第三支大約42000人的部隊在法國東南部的尼斯(Nice)附近集結,拿破崙擔任統帥,他的任務是將奧地利人趕出意大利。

272.拿破崙在意大利的征戰(1796—1797)接到命令后,27歲的拿破崙的熱情被在意大利軍事行動上可以大展拳腳的激情所點燃,他急忙奔赴駐紮在尼斯的軍隊。他發表了短小而富有煽動力的演講來激發士兵的戰鬥激情,拿破崙在他的著名演講中說道:“士兵們,你們現在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我要帶領你們進入世界上最為肥沃的土地;在那裏,你們會發現大城市、富裕的行省、榮耀、輝煌、財富。意大利的戰士們,現在你們還缺乏勇氣嗎?”

如果把這篇演講與國民公會頒佈的法國將要援助各國人民追求自由的法令放在一起,你就能看拿破崙在法蘭西共和國軍中激發的情緒與前面的是多麼的迥然不同。他向法國士兵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意大利是一個可以去掠奪的滿是富裕城市的國家,是一片法國人可以徵收無數貢品的土地。這篇演講標誌着短短的幾年內,法國的解放部隊向歐洲災禍的轉變。

在積雪還未化盡的山路前,拿破崙調動了他已在熱那亞附近海岸集結的軍隊,然後強行通過了亞平寧山(Apennines)與濱海阿爾卑斯山(MaritimeAlps)之間的結合處。這一戰績超越了迦太基人。拿破崙高呼:“漢尼拔穿過了阿爾卑斯山,而我們是翻轉了阿爾卑斯山。”

接下來,法國取得了對奧地利和其盟軍的一系列的勝利。作為這一系列戰役的結果,意大利北部的相當大的一片區域組成了一個名為奇薩爾皮尼共和國(CisalpineRepublic)的聯邦,而熱那亞也成為了利古里亞共和國(LigurianRepublic)。

273.《坎波福米奧和約》(1767年10月17日)當拿破崙在意大利取得一連串驚人的勝利的時候,莫羅和茹爾當卻在德意志遭遇慘痛的失敗。完成在意大利的使命的拿破崙登上東阿爾卑斯山,向維也納進軍。法國軍隊逼近維也納,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FrancisII)開始傾聽和平的建議。雙方達成停戰協議,隨後簽訂了重要的《坎波福爾米奧和約》(TreatyofCampoFormio)。

根據其中的條款,奧地利將自己的比利時省割讓給法國,作為奧地利取得已經納入法國領土的除伊奧尼亞島之外的威尼斯地區的補償。拿破崙已經對在東方建立一個法蘭西帝國的願景神往不已。希臘群島成為連接法國和其未來東方屬地的紐帶。

《坎波福爾米奧和約》簽訂以後,拿破崙迅速前往巴黎,在那裏他得到了自從古羅馬征服者以後從未有過的勝利歡呼。

274.拿破崙的非洲行動(1798—1799)督政府表面上對拿破崙給予了熱情的迎接,但他們內心深處卻擔心拿破崙會成為第二個凱撒大帝。他們決心讓拿破崙承擔一項法國境外的使命。這次任務是對英格蘭進行他們一直在思考的進攻。拿破崙認為這個任務難以實現,於是提出反對,不過他提議去征服埃及。這將使法國掌控東方的貿易,並將英格蘭和她的印度的殖民地隔開。督政府同意了這個建議。看到拿破崙從法國土倫港(PortofToulon)起航前往埃及,督政府終於鬆了一口氣。

躲過英格蘭艦隊在地中海上的巡邏,拿破崙在埃及登陸。金字塔已經進入法國軍隊的視野,但是他們受到了著名的馬穆魯克騎兵的頑強抵抗。拿破崙發表了最為歡快的演說之一來激勵士兵的鬥志。他指着金字塔高呼:“士兵們,4000年的歷史正在注視着你們。”接下來的戰鬥在歷史上被稱作“金字塔戰役”(BattleofthePyramids)。拿破崙贏得了勝利,打開了通往開羅的道路。他剛剛進入開羅城就接到了他的艦隊在尼羅河口被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EnglishadmiralNelson)摧毀的消息(1798年8月1日)。

1799年春,奧斯曼土耳其政府派軍隊重新奪回埃及,拿破崙率軍進入敘利亞與土耳其人交戰。最終,他包圍了阿卡(Acre)。土耳其人在守衛阿卡的過程中得到了著名的英國海軍準將西德尼·史密斯(SirSidneySmith)的援助。拿破崙希望迅速拿下阿卡的努力化為烏有。後來拿破崙說:“我在阿卡錯過了自己的命運。”奪得敘利亞的阿卡港,拿破崙便能效仿亞歷山大,率領自己的士兵一直打到喜馬拉雅山(Himalayas)腳下。感到失望的拿破崙放棄了對阿卡的圍攻,帶領軍隊回到埃及。

275.泰伯利亞、赫爾維蒂和帕登諾帕共和國的建立(1798—1799)現在,我們必須回過頭來了解一下歐洲的情況。1798年是大革命以來對法蘭西共和國非常有利的一年。在1798年和1799年的1月份,法國建立了三個新的共和國。

首先,法國在羅馬煽動了一場叛亂,讓教皇成為階下囚,並宣佈成立羅馬或泰伯利亞共和國(TiberineRepublic)。隨後法國又介入瑞士的革命,他們入侵了瑞士各州,並將這些州聯合起來成立了赫爾維蒂共和國(HelveticRepublic)。不久之後,法國軍隊將那不勒斯國王趕出了意大利,使他逃往西西里島,將半島的國土變成了帕登諾帕共和國(ParthenopeanRepublic)。就這樣,三個新的共和國加入了法國大革命創立的聯邦。

276.反擊;拿破崙推翻督政府(1799年法國霧月18日和19日)共和國的很多工作很快就遭受了挫敗。受尼羅河戰役中納爾遜摧毀法國軍艦勝利的鼓舞和對督政府侵略的恐慌,歐洲的大國,包括俄羅斯——沙皇對法國將勢力推進到東方而尤為惱火,因為俄羅斯統治者一直把東方看作是他們的勢力範圍,於是組成了一個新的反法同盟。

戰爭在1799年初開始,在意大利、瑞士和荷蘭同時展開。南方的戰爭對法國人來說是災難性的。他們被趕出了意大利,幾乎連法國南方的邊境線都守不住。奇薩爾皮尼、泰伯利亞和帕登諾帕三個共和國被廢除。

儘管法國軍隊在其他地區取得勝利,但是在意大利卻遭受了沉痛的打擊,這導致督政府失去了人們的支持。人們指責督政府出於嫉妒將拿破崙流放海外,而拿破崙才是唯一可以拯救共和國的人。混亂和分裂在法國各地蔓延。

法國國內局勢動蕩的消息傳到了剛剛從敘利亞回到埃及的拿破崙耳中,他立即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將埃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親信將領克萊貝爾(Kléber)之後,拿破崙乘船返回法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透漏出他的意圖,“法國由律師統治的時期結束了”。

拿破崙受到了法國人民最狂熱的歡迎。絕大多數法國人本能上感受到目前的緊急狀況需要有一個獨裁者。一些督政官加入拿破崙的陣營,與他密謀推翻政府。在五百人議會那裏受到了抵制,拿破崙率領一隊擲彈兵將代表們趕出了議會。

法國大革命最終出現了他們的克倫威爾。拿破崙現在是法國的主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走到了盡頭,被人們特別指稱的法國大革命結束了。從這時起,法國開始了執政府(Consulate)和法蘭西第一帝國(FirstFrenchEmpire)的歷史——這是一段拿破崙像太陽一樣升起於奧斯特里茨(Austerlitz),而最終在滑鐵盧(Waterloo)落下的生涯史。

第十六章

執政府與拿破崙帝國(1799—1815)第一節執政府(1799—1804)

277.含蓄的軍事獨裁統治

推翻了督政府以後,新的憲法——1789年以來的第4部憲法——已經備好並提交給人民來批准,最終以300多萬人支持,不足2000人反對獲得通過。新憲法將執政權授予三位執政,任期10年,而第一執政實際上行使全部的權力,其他兩個執政只不過是第一執政的顧問。拿破崙自然是第一執政(FirstConsul)。

政府的其他職能由參議院(CouncilofState)、議政院(Tribunate)、立法院(Legislature)和元老院(Senate)行使。但是,所有這些機構的成員都直接或間接地由執政任命,所以整個政府的權力實際上掌握在執政或者第一執政手中。法國仍然被稱為共和國,但是共和之名和形式只不過是如路易十四個人的、絕對的統治的面紗。簡而言之,此時的法國就是軍事獨裁政府。

278.第一執政的戰爭

拿破崙繼續從督政府時期開始的與奧地利和英國的戰爭。當向兩個國家提出的和平建議遭拒后,拿破崙開始集結部隊。他計劃給歐洲大陸上唯一強大的敵人奧地利以雙重打擊。大批軍隊在萊茵河畔集結為入侵德意志做準備。這支軍隊交由莫羅指揮。另一支軍隊計劃在意大利偷襲奧地利軍隊,它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秘密集結,拿破崙親自擔任這支軍隊的統帥。

拿破崙·波拿巴

1800年春,拿破崙率領4萬大軍越過阿爾卑斯山,突然出現在皮埃蒙特(Piedmont),令奧地利將領大吃一驚。在著名的馬倫哥(Marengo)戰役中,奧地利軍隊雖然在人數上遠遠多於法國軍隊,但卻遭到慘敗,意大利北部再次被拿破崙踩在腳下。齊薩爾皮尼共和國得以重建。

馬倫哥戰役幾個月後,莫羅率軍在霍亨林登(Hohenlinden)對奧地利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為法國打通了前往維也納的通道。皇帝弗朗茨二世不得不在呂內維爾(Luneville)簽訂和約(1801)。這份和約最重要的作用是促成了德意志主體的重建。但是,由於中歐重組直到奧斯特里茨戰役(BattleofAusterlitz)之後才完成,我們會推遲到事件發生的時間再對它做詳細介紹。在法國和奧地利簽署和平協議之後的第二年,法國也和英國簽訂了《亞眠和約》(PeaceofAmiens)。

279.開明君主拿破崙

與奧地利和英國的和平協議的簽署讓拿破崙騰出精力來對法國國內的事務進行改革和完善。正是這方面的成就令拿破崙真正的功成名就。用拿破崙傳記作家斯隆教授(ProfessorSloane)的話說,拿破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社會改革家之一”。如果我們把拿破崙看成18世紀開明君主的繼任者,我們就會更好地理解他作為改革者的作用。他的使命是繼續和完善開明君主的工作,使改革圓滿,管理和鞏固法國革命的社會成果。

治癒革命給法國造成的創傷是拿破崙的首要目的之一。流亡的保皇黨人已被邀請回國,4萬個家庭回到法國,許多波旁王朝的支持者在第一執政手下效力,監獄的牢門也被打開。過去的一切都被忘記和原諒,再也沒有黨派紛爭,所有人都是法國人。大赦的英明決定有助於恢復法國人的信心並給法國帶來國內的和平與繁榮。

但是法國大革命給法國造成的最大創傷是《教士公民憲法》所造成的宗教分裂,這將法國分成兩個敵對的黨派。另外,自1794年以後,政府已經不再為牧師提供薪水,造成很多教區完全沒有固定的宗教活動。為了應對這種狀況,拿破崙與羅馬教廷簽下協議《宗教事務協約》(Concordat,1801)。第一執政在兩個黨派中公平地任命大主教和主教,兩個黨派指的是革命中順從革命的一方和反對革命的另一方,國家恢復給神職人員發放薪水。(78)教皇被看作是法國教會的領袖,有權對政府提名和任命的教職人員加以確認。《宗教事務協約》填平了革命在法國教會裏造成的鴻溝,並將天主教歸到第一執政的政府管轄之下,第一執政被稱作“新君士坦丁”(NewConstantine)。

拿破崙在恢復在革命中大受損傷的法國物質財富和利益方面的努力同樣取得成功。他修繕和建造公路、橋樑,開挖運河、疏浚河道、改良海港。拿破崙促成在阿爾卑斯山上修建的軍事公路成為工程技術的奇迹,並且直到在山中打通隧道之前,一直作為意大利和北歐之間交流溝通的主要通道。

法國的公共建築和名勝古迹已經荒廢不堪。拿破崙恢復舊建築並建造新的場館。他為巴黎和其他主要城市修繕了公共大廈和紀念場館。這些作品中很多直到今天仍然是法國的驕傲。

拿破崙沒有忽視教育。通過建立學校,資助圖書館、博物館和藝術館,並最終創立法蘭西大學(UniversityofFrance),拿破崙為法國的教育制度注入了活力,其影響力直到今天仍然能感受到,並且為法國在今天的世界藝術、科學和文學領域的突出地位起到了重大作用。不過需要記住的是,第一執政在教育領域的成就是建立在國民公會奠定的基礎之上的。

但是拿破崙作為第一執政或皇帝的所有功績中對法國文明進程影響最突出、最持久、最深遠的是其編纂的《民法典》(CivilCode)或稱《拿破崙法典》(CodeNapoléon),這讓他的名字同歷史上最偉大的立法者之一的查士丁尼(Justinian)的名字並輝。

編纂這部法典是第一執政最早期的成就之一。拿破崙在執掌政權之後立即任命一個由5位傑出法學家組成的委員會來承擔這項任務,而這項任務早在立憲會議和國民公會的時期就已經開始。(79)這些法學家辛苦工作4年之久(1800—1804)。拿破崙經常同他們會面並通過睿智的評判和建議來幫助他們。

法典由法國古代典籍和羅馬法,尤其是革命綱領和立法組成。這些素材經過類似於查士丁尼大帝時期的立法者當初對新的、舊的、異教徒的和基督教的等素材的壓縮、整合和修訂創立著名的《民法大全》一樣的過程才編纂完成。

《民法典》對西歐自由主義的發展的影響非常有利。它將革命的成果保留下來,去除了來自封建時期的不平等、令人厭惡、壓迫人的舊傳統、法規、詔令和法律條文。它從法律的視角釐清了貴族和農民之間的平等地位。其法理和直接條款很快被引入到歐洲的半數國家。

280.拿破崙成為終身第一執政(1802)元老院和參議院裏的大多數成員對拿破崙都是完全效忠的,通過這兩個機構向法國人民提議拿破崙應該成為終身第一執政,這樣,他所追求的恢復和改革的宏偉工程就能不受干擾地進行下去。全體法國人民幾乎完全同意這樣的提議。就這樣,拿破崙向帝位又邁進了一步。

第二節

拿破崙帝國;解放戰爭(1801—1815)281.拿破崙稱帝(1804)密謀刺殺第一執政和敵人日益增加的活動令法國發起了增加拿破崙權力、確保他的安全和政府穩定的運動,而這需要將拿破崙推上帝位。元老院授予拿破崙法蘭西皇帝頭銜的詔令被提交到人民面前,而最終以一致性支持獲得通過。1804年12月2日,加冕儀式在巴黎聖母院教堂進行,教皇庇護七世(PopePiusVII)受邀從羅馬趕來參加加冕儀式。教皇將聖油灑在跪下的拿破崙的頭上,並授予他帝王權杖;但是當教皇要把皇冠戴在拿破崙頭上的時候,拿破崙阻止了他,他從教皇手裏接過皇冠,自己戴在了頭上。(80)“君權神授”的思想進入新法蘭西帝國後有了新的含義,這可以從拿破崙加冕一年後法國牧師對法國年輕人的佈道中可以看出來。當時新的教理問答中是這樣說的:“皇帝是上帝的僕人和權力的代表,是其在世間的化身,忠於皇帝就是忠於上帝。”

282.法國大革命創立的共和國變身成為王國此時的法蘭西共和國已經完全變成了不加掩飾的帝國。拿破崙搬進了杜伊勒里宮,創建了一個和波旁王朝時期幾乎一模一樣的宮廷。

最初的共和國已經變身成為帝國,我們可以確信法國大革命期間創立在法蘭西共和國周圍的共和國集群將很快經歷類似的轉變。在共和國成為帝國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周圍有3個按照革命理想和由軍隊建立的聯邦共和政體搖身一變,成了法蘭西帝國的附屬國或者被直接併入了法國。總之,這些國家實際上已經是拿破崙帝國的封地,成為新羅馬帝國的行省或附屬國。

就這樣,齊薩爾皮尼共和國或意大利共和國變成了王國,拿破崙在米蘭佩戴倫巴第人的“鐵王冠”而加冕為王(81),並以意大利國王的頭銜篡奪其政權(1805年5月)。就在同一年,拿破崙將利古里亞共和國併入法蘭西帝國。然後,他又如法炮製,將巴達維亞共和國(BatavianRepublic)併入荷蘭王國,並將王冠戴到他最喜愛的弟弟路易頭上。

就這樣,大革命的政治工作沒有完成,政治自由被奪走了。拿破崙說:“當它擋住我前進的道路時,我就會把它推到一邊。”然而公民的平等則被保留了下來。

283.法蘭西帝國和古代的君主專制絕不要以為當法國將自己和周邊國家變成帝國和王國時,歐洲列強會無動於衷。拿破崙建立的強大帝國是對整個歐洲的威脅,而法蘭西帝國要比法蘭西共和國還要可怕,因為這是一個軍事獨裁的政權,而其強大的權力又掌握在拿破崙這樣一個具有傑出才幹的人的手裏。他們組織了一個又一個的反法同盟,來對抗他們心目中的“篡位者”(Usurper),而英國就是這些同盟的“軍需官”(Paymaster)。盟國的目的,開始是將法國趕回到她原來的疆土之內,後來就變成要將拿破崙作為歐洲和平的破壞者和很多國家的壓迫者趕下台。

從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到1815年滑鐵盧戰役,整個歐洲對抗法國的戰爭幾乎從未停息。這是巨人之間的戰爭。自從薛西斯一世后,整個歐洲再也沒有見到被軍事力量燃起的炮火弄得如此風雨飄搖。拿破崙手下有眾多軍事才能出眾的將領,他帶領法國軍隊創造了眾多的軍事奇迹。他的出色成就令人炫目,令世界震驚。

詳細闡述拿破崙從奧斯特里茨戰役到滑鐵盧戰役需要大量的篇幅,我們在這裏就簡單地摘取其軍事生涯中的幾個片段來勾勒出他是如何到達權力和名望的頂峰之後又迅速滑落的。

284.拿破崙準備入侵英格蘭;將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布洛涅的軍營(1803—1805)在拿破崙加冕之前,英國和法國之間的戰爭就重新開始了。拿破崙為這場戰爭做的準備之一就是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將他剛剛從西班牙手裏得到的路易斯安那賣給了美國(1803)。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海上軍事力量的不足讓他不可能守得住這片遙遠的領地。

這片資源豐富的巨大土地交易是歷史上最為重要的領地交易之一。拿破崙似乎已經認識到這筆交易對美國發展的重要意義。他說:“我為英國準備了一個強大的對手,這個對手遲早會讓她低下高傲的頭顱。”

早在1803年,拿破崙就開始在英吉利海峽法國這一側的布洛涅(Boulogne)集結大批軍隊,並建造了大量的平底船,準備入侵英國。當時法國的媒體不斷地喊出口號——“摧毀迦太基”。拿破崙說:“我們控制海峽6小時,就能成為世界的主人。”為了用歷史的記憶激勵法國士兵的愛國熱情,他將著名的紀念諾曼人征服英格蘭的貝葉掛毯(BayeuxTapestry)帶到了巴黎。

拿破崙的戰鬥準備令整個英國感受到了自西班牙無敵艦隊以來最為驚恐的時刻。小威廉·皮特(YoungerPitt),當時英國政府的首腦,不遺餘力地尋找強國來組建一個同盟共同對抗法國。1805年初,英國和俄國結成同盟,有希望成為歐洲同盟的核心。奧地利和其他國家也很快加入了這個同盟。

285.對奧地利的戰役:奧斯特里茨戰役(1805年12月2日)拿破崙得到奧地利和俄國軍隊都在抓緊行動的情報,他立刻解散了布洛涅的軍隊,急派“大軍”——名副其實——穿過萊茵河,在烏爾姆(Ulm)奇襲並俘虜了奧地利大軍。隨後,他又勝利穿過維也納,來到奧斯特里茨,在這裏,拿破崙大敗8萬人的俄奧聯軍,取得他一生中最為重大的勝利之一。奧地利被迫割讓了大片領土,其中就包括威尼西亞(Venetia),拿破崙將其併入意大利王國。

286.重組德意志;萊茵邦聯;神聖羅馬帝國的終結(1806)拿破崙在馬倫哥和霍亨林登戰役之後就開始對德意志主體部分進行重組,這時除普魯士和漢諾威(Hanover),重組工作已基本上完成。拿破崙的意圖是在德意志西部建立少數邦國——因為私利要與自己綁定在一起,但又強大到能夠成為自己的盟國——從而在法國和奧地利與普魯士之間形成一道屏障。後來,因這個目的成立的兩個邦國,都被保持得比較弱小且依附於法國。

按照這個計劃,拿破崙最後將組成德意志體系的300多個邦國縮減為40個左右。其中宗教邦、帝國自由城市和小王公的小國成為主要的受害者,他們的大部分土地被強行授予那些留下來邦國的王公。其中最受寵的是巴伐利亞選帝侯(ElectorofBavaria)和符騰堡公爵(DukeofWürttemberg),他們都被拿破崙封為國王並獲得了足夠多的領地來適當地維持他們的尊榮。巴登侯爵(MargraveofBaden)被封為大公,他的領地得到擴大。所有這些王公都和拿破崙家族聯姻。

這些最受寵的邦國連同其他的邦國——共有16個,宣佈從古老的神聖羅馬帝國中獨立出來,成立一個名為萊茵邦聯的政治聯盟,拿破崙是這個聯盟的保護者。(82)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意識到自己的權力實際上已經被廢除,於是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開始採用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作為最高頭銜。(83)就這樣,神聖羅馬帝國在查理曼之後維持了將近千年,最終滅亡。如果從凱撒·奧古斯都開始算起,羅馬帝國存在了1800年,是最長壽的人類秩序之一——如果把這種存在看作生命的話。

287.特拉法爾加戰役(1805年10月21日)拿破崙在德意志的輝煌勝利卻被其艦隊遭受的重創蒙上了一層陰影,這場災難就發生在奧地利在烏爾姆投降后的第二天。納爾遜勛爵在西班牙海岸的特拉法爾加(Trafalgar)海角與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相遇——此時的西班牙是拿破崙的盟友——然後,他幾乎完全摧毀了法西聯合艦隊,而這位英勇的海軍上將卻在勝利的那一刻倒下了。

這場決定性的戰役讓英國掌控了海上霸權並將其從法國入侵的威脅中解脫出來。甚至拿破崙一直習慣於稱作“小水溝”的英吉利海峽自此以後也成為拿破崙的野心無法逾越的鴻溝。拿破崙或許可以統治歐洲大陸,但是海洋和島嶼的統治權卻對他說了不。

288.與普魯士的戰爭:耶拿-奧爾施泰特戰役(1806)奧地利之後,普魯士是下一個挨到拿破崙重拳的國家。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FrederickWilliamIII)出於自私審慎的考慮,一直對反對拿破崙的同盟敬而遠之,而他也因為這樣的政策得到了很多好處。當奧地利軍隊被拿破崙痛擊的時候,普魯士並沒有積極支援;但是當威廉三世意識到與自己打交道的人不可信任的性格以及難以忍受的侮辱時,他魯莽地向奧斯特里茨的勝利者宣戰了。

兵貴神速,拿破崙迅速在耶拿(Jena)和奧爾施泰特(Auerst?dt)兩場同時開打的戰役中痛擊普魯士的軍隊。普魯士的大部分領土迅速被法國軍隊佔領。普魯士的將軍們——至少他們中的很多人暴露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無能和懦弱。很多堅固的城堡沒放一槍就繳械投降了。首都柏林也被法國軍隊長驅直入。

腓特烈大帝的寶劍、柏林勃蘭登堡城門駛過的勝利戰車和很多從柏林城的博物館還有藝術館中掠奪的珠寶,都作為戰利品被運往巴黎。

289.與俄羅斯的戰爭:埃勞戰役和弗里德蘭戰役(1807)沙皇亞歷山大派出支援腓特烈·威廉三世的俄羅斯軍隊,仍然在維斯瓦河(Vistula)以東普魯士的領土上同拿破崙軍隊作戰。

在1807年初,拿破崙在一個狂風怒號的冬日向在埃勞(Eylau)的俄羅斯軍隊發起進攻。這是一場血腥的戰役,雙方的傷亡都超過3萬人。在同年夏天,拿破崙再次在弗里德蘭(Friedland)與俄國軍隊交戰,這次法國軍隊大獲全勝,俄羅斯沙皇被迫請求停戰。

290.《提爾西特和約》(1807);分割世界拿破崙在提爾西特(Tilsit)同俄羅斯沙皇進行了幾次會晤。第一次談判是在俄國邊境的涅曼河(Niemen)上的一艘小船上進行的。

拿破崙和亞歷山大的這些會晤是歐洲歷史上最富戲劇性的情節之一。舊秩序被打破,新秩序正在建立。談判的主要話題是如何劃分各自在世界的勢力範圍。“拿破崙向俄羅斯沙皇展示了他傾向於重建古老的東西帝國的想法。他們會是忠誠的盟友。法國要成為拉丁民族和歐洲中心的最高統治者;俄國將代表希臘帝國,並將勢力擴展到亞洲。這些宏偉的設想吸引了亞歷山大,他相信接受這樣的構想是在繼續推行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女皇的政策。拿破崙認為法國唯一擔心和需要擊垮的敵人是英國。”(84)新的世界秩序將會以古羅馬-拜占庭模式進行。但是在重新繪製歐洲中部版圖上出現了麻煩。兩位統治者尤其在如何對待和處理波蘭的領土和普魯士的問題上產生了利益分歧。重建已經解體的波蘭符合拿破崙的利益,但是他這樣做就會讓沙皇亞歷山大疏遠法國;於是他只是將普魯士所屬的波蘭國土的大部分併入他命名的華沙大公國,並將其贈予自己的附屬國薩克森國王。(85)為了實現拿破崙的帝國野心,波蘭愛國者的希望被犧牲掉了。一個擁有1500萬靈魂的國家被這些強盜國王像牲畜一樣任意宰割。波蘭愛國者曾滿懷希望地跟着拿破崙東征西討,就指望他能夠統一和重建他們的祖國。拿破崙曾經給過他們希望。但是這些希望到頭來卻都殘忍地破滅了。如果拿破崙能夠做一個真正的解放者,他就不會犯下歷史中的最大錯誤之一,而得到救贖的波蘭民族會出於感激為他謳歌和樹立一座人類最偉大施助者的不朽豐碑。

普魯士,拿破崙本打算將其從歐洲版圖上抹去。然而亞歷山大的干預,讓這個國家免於亡國。(86)但是,無論沙皇代表其盟友威廉三世的調停,還是美麗愛國的路易莎王后在提爾西特在拿破崙面前謙卑的懇求,都沒有使得普魯士從解體和深深的屈辱中倖免。除了割去其波蘭省外,拿破崙還將易北河(Elbe)以西的所有領土都劃出來,連同其他一些土地建立了一個新的威斯特伐利亞王國(KingdomofWestphalia),並將它賜給了自己的弟弟熱羅姆(Jerome)。這個由24個小公國和自由城市組成的王國,被拿破崙併入了萊茵邦聯。就這樣,普魯士失去了整整一半的領土,剩下的實際上也只是拿破崙帝國的一個行省而已。

291.大陸封鎖;《柏林敕令》和《米蘭敕令》(1806—1807)《提爾西特和約》簽訂以後,英國成了拿破崙唯一的敵人。拿破崙對這個強大而又頑強的所有反法同盟的操縱者所採取的手段,成為解讀拿破崙從1807年的強盛到1815年的滑鐵盧垮台這段歷史的鑰匙。這些手段被稱作“大陸封鎖”或“大陸體系”(ContinentalBlockadeorSystem)。我們已經看到拿破崙的艦隊在特拉法爾加遭受的重創,這讓他所有偷襲不列顛海岸的希望都化作泡影。既然無法直接用武力打倒敵人,拿破崙決心通過貿易來打擊英國。他頒佈了兩部著名的敕令:《柏林敕令》和《米蘭敕令》(BerlinandMilandecrees)。拿破崙對英國商船關閉了歐洲大陸的所有港口,並禁止任何歐洲國家與英國進行貿易往來。拿破崙採取的這些政策確實破壞了英國的貿易,但是對法國而言,這也是一種自殺式行為,並最終導致了拿破崙帝國的衰落。

292.英國俘獲丹麥艦隊(1807年9月)這個時期,重大事件接踵而至,都和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緊密相關。

一些人認為拿破崙和亞歷山大在提爾西特的談判會讓他拿下丹麥和葡萄牙並佔有他們的艦隊,這樣他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實施與英國的貿易戰。但是,這樣的舉動並沒有考慮到丹麥和葡萄牙都是中立國家。

英國的大臣們獲悉了《提爾西特和約》的秘密條款。北歐的局勢對英國人來說已經非常嚴峻了。法國督政府拿下荷蘭后已經掌控了荷蘭的貿易。拿破崙對普魯士的戰爭也讓他實際掌控了德意志北部所有的港口。如果現在再讓拿破崙拿下丹麥,他便能夠完全控制波羅的海上的貿易。

英國政府決定搶在拿破崙前面解決丹麥艦隊。一支英國小艦隊迅速進攻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命令驚慌失措的丹麥人交出他們的所有船隻和海軍裝備。英國官員解釋說這些艦船和裝備只是由英國“暫時保管”,等到他們和法國的戰爭結束會還給丹麥。

丹麥人對這樣的要求斷然拒絕,英國人隨即炮轟哥本哈根,毀掉城裏1800多棟房屋,並很快迫使丹麥人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所有丹麥船隻和裝備被英國人當作戰利品帶走。整個過程非常霸道,但是英國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因為這一行徑引起了歐洲大陸的極大憤慨,並讓之前保持中立的丹麥與拿破崙結成緊密的聯盟。

293.半島戰爭的開始(1808)

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在歐洲南部造成的結果之一就是和葡萄牙產生衝突。葡萄牙的攝政王拒絕了拿破崙關於英國貿易和財產的所有要求。拿破崙派了一名元帥率軍攻佔了葡萄牙。葡萄牙王室連同很多貴族逃往巴西。這時的葡萄牙實際上成為了拿破崙帝國的一個行省。

294.拿破崙讓自己的哥哥約瑟夫成為西班牙國王(1808);西班牙起義西班牙成為下一個被法國非法佔有的國家。拿破崙傲慢地干涉西班牙的內部事務——當然,必須要說的是西班牙政府也確實腐敗無能——拿破崙誘惑軟弱的波旁王朝國王查理五世(CharlesIV)作為“親愛的朋友和盟友”交出自己的王位,然後拿破崙轉手就將王位給了他的哥哥約瑟夫(Joseph)。約瑟夫之前在那布勒斯的王位轉給了拿破崙的妹夫繆拉(Murat)。(87)就這樣,愛冒險的拿破崙隨意罷免和任命國王,將王位和王國玩弄於股掌之間。

但是勇敢的西班牙人民並不會向拿破崙帶給他們的屈辱屈服。從比利牛斯山脈到直布羅陀海峽,整個西班牙都拿起武器戰鬥。葡萄牙人也揭竿而起,英國派遣亞瑟·韋爾斯利爵士(SirArthurWellesley)——也就是隨後的滑鐵盧戰役的英雄威靈頓公爵(DukeofWellington)——率軍前往支援。法國軍隊很快就被趕出葡萄牙,並被逼到埃布羅河(Ebro)以外。剛坐上西班牙王位8天的約瑟夫倉皇逃竄。

除了東征埃及遭遇挫折外,拿破崙還從來沒有遭受這樣的打擊。約瑟夫之前警告他“你的榮耀將在西班牙觸礁”,而警告很快就應驗了。拿破崙意識到,如果想重塑法國軍隊的威望,他必須親自出馬。

295.愛爾福特會議(1808年9月—10月)在發兵之前,拿破崙認為有必要與亞歷山大進行會晤,目的是加深友誼和鞏固雙方在提爾西特結成的同盟,因為他十分清楚俄國沙皇一直對大陸封鎖政策有些惱火。

會議在愛爾福特(Erfurt)進行。這次著名的會議標誌着拿破崙到達其光輝生涯的頂峰。歐洲可能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次會議所展示的帝國文治武功的榮耀。拿破崙藉此機會招待四國國王,還有幾十位王子和大使,以及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詩人和學者。從巴黎請來的演員們夜夜上演法國舞台的經典巨作來為這場“王的盛宴”助興。

所有的人都對拿破崙竭盡獻媚之能事,尤其是那些弱小的德意志王公更是如此。拿破崙同歌德(Goethe)和維蘭德(Wieland)的見面頗為尷尬。兩位偉大的詩人似乎為歐洲征服者的才華所折服,在拿破崙的腳下卑躬屈膝。拿破崙對歌德說:“您真是一位人物。”歌德有點受寵若驚;而兩個詩人都從拿破崙手裏接過了法國榮譽勳章。(88)在狂歡、花車表演、舞會和戲劇表演之外,拿破崙並沒有忘記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他和俄國沙皇之間在提爾西特建立的同盟得到鞏固。為了報答拿破崙允許俄國吞併芬蘭——亞歷山大當時幾乎完成了征服——以及對土耳其蘇丹的多瑙河省份的非法佔有,沙皇在拿破崙忙於對付西班牙之際牽制了奧地利並加強對英國的封鎖。

296.拿破崙在西班牙(1808年11月—1809年1月)愛爾福特會議之後,拿破崙急忙率軍奔赴西班牙。他以10萬大軍南下,勝利地進入馬德里(Madrid),重新把約瑟夫扶上西班牙的王位。隨後,他告訴西班牙人,如果他們不尊重約瑟夫,他將親自登上西班牙王位並教他們如何做好臣民。

接下來,拿破崙開始追逐約翰·莫爾爵士(SirJohnMoore)率領的從葡萄牙進入西班牙的英國軍隊。(89)但是歐洲另一個角落傳來的威脅令他不得已將對付英軍的重任交代給手下大將——著名的蘇爾特元帥(MarshalSoult),而他自己則急忙返回巴黎。

297.拿破崙同奧地利的第三次戰爭(1809)利用拿破崙在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Peninsula)陷入麻煩之際,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集結軍隊做好戰爭的準備,他希望能夠奪回失去的一切,但是他似乎忘記了奧斯特里茨的慘敗。拿破崙對一群外國大使說:“沖刷着維也納城牆的似乎是遺忘河,而不是多瑙河(Danube)。”

戰爭在1809年春天開始。在為期不長的系列戰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斯佩恩-艾斯林戰役和瓦格拉姆戰役[BattlesofAspern(Essling)andWagram]——之後,奧地利再次臣服於拿破崙的腳下。奧地利遭到進一步的瓦解,除了其他土地被奪走外,亞得里亞海沿岸的狹長海岸地帶,被拿破崙作為伊利里亞諸省(IllyrianProvinces)納入了法蘭西帝國的版圖。拿破崙現在實際上將從亞得里亞海海岸的土耳其邊境到波羅的海的俄國邊境的歐洲海岸線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98.教皇轄地和拿破崙帝國合二為一(1809)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讓他和教皇產生了矛盾。教皇庇護七世拒絕實施對英國的封鎖,並進一步想對拿破崙的其他命令不予理睬。因此,拿破崙宣佈教皇“不再是俗世王公”,並佔有了教皇的領地。庇護七世直接將拿破崙開除了教籍,而拿破崙則將教皇逮捕並關進監獄長達3年之久。

拿破崙隨後將樞機主教團(CollegeofCardinals)遷到巴黎。與此同時,他還把教會的所有主要官員連同教會檔案統統轉移。上百輛裝滿書籍和檔案的車輛駛抵巴黎。

拿破崙這麼做的目的是想將整個教皇政府機構控制在自己手裏。他曾經設想像君士坦丁大帝和查理曼那樣掌管教會。後來在他失敗后,他曾經如此評價自己當初設立統一獨裁統治的構想:“巴黎本可以成為基督王國的首都,我也本應該統一掌控整個政治和宗教世界。”

299.拿破崙第二次婚姻(1810)

在戰勝弗朗茨一世不久,拿破崙為了能夠和奧地利女大公瑪麗·路易絲(MarieLouise)結成新的同盟決定與妻子約瑟芬(Josephine)離婚。(90)約瑟芬不敢違逆拿破崙,只有委屈自己傷心地離開了皇宮。拿破崙希望通過和歐洲古老的皇室之一聯姻來平息有人對他出身庶民的責難並能夠留下繼承人保證自己的統治能夠世代傳下去。

拿破崙建立王朝的渴望和野心在第二年兒子出生后似乎得到了實現,他的兒子被授予“羅馬王”的頭銜。這樣,他的敵人們再也不會拿他的出身和沒有子嗣來說事了。現在,他在法國的王位不但得到了鞏固而且還能繼續傳下去。

300.荷蘭和德意志北部海岸的土地被納入拿破崙帝國(1810)在拿破崙開始第二次婚姻的這一年,又有兩片土地被納入拿破崙帝國的版圖之中。

荷蘭國王路易·波拿巴(LouisBonaparte)對哥哥的大陸封鎖政策並不贊同,因為它毀了荷蘭的貿易,因此決定放棄王位。於是拿破崙將荷蘭併入法蘭西帝國。

幾個月後,拿破崙同樣把德國海岸從荷蘭到呂貝克的土地納入了自己的帝國,目的是封閉這裏的包括漢薩同盟城市不來梅、漢堡和呂貝克同英國的貿易。

301.拿破崙帝國版圖的最大化(1811)這些新增加的土地,是拿破崙帝國領土的最後一次擴張。拿破崙現在看起來已經達到了人生的巔峰。(91)馬倫哥、奧斯特里茨、耶拿、弗里德蘭、瓦格拉姆,一步一步地讓拿破崙爬上了軍事權力和榮耀的頂峰。

拿破崙帝國的版圖從呂貝克到羅馬,包括法國本土、荷蘭、德意志西部和西北部、意大利西部、那不勒斯王國,再加上伊利里亞行省和伊奧尼亞諸島。

帝國的四面是同盟國、屬國和附庸。歐洲幾個古老王國的王位都由拿破崙的親屬或最親信的元帥們佔據。他自己是意大利王國國王、萊茵河聯邦的保護人以及瑞士的糾紛仲裁者。奧地利和普魯士也都完全聽命於他。俄羅斯和丹麥則是他的盟友。

這些曾經強大獨立的歐洲國家現在都成了“科西嘉冒險家”(Corsicanadventurer)的附庸。自從羅馬帝國的皇帝以來,還沒有誰能夠像拿破崙這樣支配過文明世界。

302.帝國弱點的暴露

儘管此時的拿破崙對外看起來如日中天、強大無比,但是他從奧斯特里茨戰役開始后的巨大影響力已經走過巔峰,開始走下坡路了。有很多因素造成了帝國的脆弱和預示着其迅速解體。整個法蘭西的建立和存在都是依靠着他個人的能力,而其能否持續則完全依賴於他的生命和權力的持續。

另外,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給歐洲沿海國家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損失,在整個歐洲大陸範圍內逐漸引起了不滿。

還有,拿破崙的窮兵黷武幾乎讓整個國家的男性損失殆盡,後來部隊裏只能招募尚未成年的男子,而這些孩子根本無法承受拿破崙東征西討的戰爭負擔和疲勞。為了支付戰爭開銷和開展公共建設,拿破崙徵收繁重的賦稅,這也造成了整個帝國人民巨大的痛苦和不滿。

再有,拿破崙對庇護七世的粗魯和不公的處理令整個天主教和他疏遠,各地的虔誠的天主教徒對他也產生了極大的憤恨。

與此同時,被罷黜的王公和削職的貴族們自然也是對拿破崙建立新的政體和權力體系心懷仇恨,他們一直等待着機會來重新奪回自己失去的權力和特權。

原來將拿破崙當作法國自由平等思想的化身,當他推翻舊的王位,剝奪貴族階層的種種特權時鼓掌歡迎的平民階層和曾經的大批追隨者們在拿破崙實行帝國統治、建立帝國法庭之後也開始反對他,尤其是拿破崙拋棄約瑟芬同最受歐洲憎恨的皇室之一聯姻更是將這些人變成了他的敵人。

303.摧毀拿破崙帝國的新力量:民族國家戰勝拿破崙帝國,將歐洲從拿破崙的暴政中解脫出來的活躍力量是民族愛國主義情緒——這種情緒在被瓜分的國家、附庸以及獨立被受到威脅的國家中都被激發了出來。到拿破崙入侵西班牙的時候,他已經同歐洲各國政府都發生了戰爭。過去這些政府很容易被拿破崙推翻,因為那時這些國家的政府並沒有建立在臣民對國家的熱愛和忠誠的基礎上。

但是現在拿破崙希望實現自己成為整個歐洲主人的野心,讓他對各個國家和民族的訴求不予理睬。法蘭西帝國威脅要成為歐洲民族國家的墳墓。面對這種威脅,各國的愛國主義熱情被喚醒。我們已經看到西班牙人民的反抗,後邊我們還將看到德意志和俄羅斯爆發的類似反抗。

304.普魯士重生

愛國主義運動在普魯士得到了最熱烈的體現。在耶拿戰爭中慘敗的普魯士成為法蘭西帝國的附庸,遭受了各種屈辱和摧殘。這喚醒了德意志內部沉睡已久的愛國熱情。這種愛國熱情的增長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刺激和指引,其中科爾納(K?rner)和席勒(Schiller)還有其他詩人的愛國詩歌點燃了成千上萬德意志人心中對祖國的激情。

教育成為加速民族覺醒和重生的另一個手段。1808年,哲學家費希特(Fichte)在柏林發表著名的演講《告德意志民族書》(AddressestotheGermanNation)。自從路德發表他的《致德意志基督教貴族公開書》以來再也沒有如此打動德意志人民心靈的演講了。費希特認為公共教育是唯一可以促進德意志民族道德和政治覺醒的手段。德意志青年必須接受教育為國民福祉無私奉獻並享受為祖國犧牲的快樂。整個德意志的教育和哲學領域都被這種精神所感染。成千上萬的德意志年輕人感受到對國家和國土前所未有的熱愛。(92)與此同時,詩人、哲學家和教師都通過他們的呼籲和特有方式在普魯士社會創造了一種新的精神,傑出的愛國政治家施泰因男爵(BaronvomStein)和哈登堡親王(PrincevonHardenberg)實行的社會和經濟改革喚醒和影響到了普魯士人民大眾。

當時普魯士2/3的人口是農奴。施泰因的主要思想是國家的力量存在於人民的愛國熱情之中;但是他的遠見告訴他“愛國者不能出自農奴”。於是他實施了解放農奴,給農奴以公民權的政策。

通過著名的《解放法令》(EdictofEmancipation),農奴制被廢除了。這項法令,由於其深遠意義,獲得了與林肯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EmancipationProclamationofAbrahamLincoln)以及亞歷山大二世(EmperorAlexanderII)頒佈的解放俄羅斯農奴的法令同等重要的歷史地位。

施泰因男爵

隨着農奴制的廢除,將普魯士人民劃分為不同階層的等級特權也被廢除。很多城鎮獲得了地方自治,為人民代表參與國家管理鋪平了道路。

在施泰因和哈登堡進行社會改革的同時,戰爭部長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按照法國模式對普魯士軍隊進行重組。過去普魯士軍隊在耶拿戰場上遭受恥辱的失利是因為它主要是由農民和無能而又傲慢的貴族組成的。當時士兵哪怕稍有冒犯就會遭受鞭刑。新軍隊是由自尊自愛的公民組建而成,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國民軍隊,接受統一的軍事管理。

這些改革對人民精神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們促進了普魯士政治和道德的重生。普魯士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成為了德意志民族的領導者。普魯士反抗拿破崙的起義構成了德意志人民最激動人心的歷史篇章。

305.拿破崙入侵俄羅斯(1812—1813)德意志和歐洲其他地區大起義的導火索是拿破崙入侵俄國時降臨在他頭上的厄運。各種因素交織,削弱了法俄兩國的友誼並破壞了沙皇和拿破崙之間的同盟,但是雙方相互失去信任並彼此疏遠的主要原因還是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這一政策給俄國的貿易帶來巨大損失,沙皇最終拒絕執行拿破崙的敕令,並加入了反法同盟。

拿破崙決心像對待其他歐洲國家一樣用武力逼迫俄國俯首稱臣。從所有的附屬國召集軍隊后,拿破崙便率領這支大軍穿過俄羅斯邊境,這是名副其實的“大軍”——人數達到40萬。在斯摩棱斯克(Smolensk)做了單獨的抵抗后,俄羅斯軍隊並沒有正面迎戰,而是向俄羅斯腹地撤退,而國家遭到了向前推進的敵人的破壞。最終,在距離莫斯科只有70英里的博羅季諾(Borodino),俄軍停止撤退,開始與敵軍展開浴血奮戰。這場戰鬥血流成河,雙方的傷亡達到了7萬人,俄軍的抵抗終於被摧毀,法國入侵者終於勝利地進入莫斯科。

但是拿破崙卻驚訝地發現莫斯科城內的居民已經撤離;他在俄國沙皇空蕩蕩的克里姆林宮(Kremlin)安營紮寨兩天後,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同時燃起了奇怪的大火。大火燒了整整5天,直到莫斯科城市大部分地方都被燒為灰燼。

拿破崙此時的局勢十分危急。他原本以為法國軍隊一旦進入莫斯科,亞歷山大很快就會乞和。但是亞歷山大對拿破崙的答覆是,只要還有一個法國士兵站在俄國的土地上,他就不會和拿破崙進行談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全6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全6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章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世界近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