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孟達破防,潘濬現身房陵(1625)
第93章孟達破防,潘濬現身房陵(1625)
而在諸葛喬離開后不久,孟達也自上庸匆匆來到房陵。
接到鄧輔第二次傳信的孟達,差點氣得破口大罵。
孟達以為只有劉封在,就故意刁難劉封。
只要死咬“山城初附,民心未定,若強征糧草,恐有宛城侯音之禍”這個理由,孟達料定劉封只能硬吃這啞巴虧。
結果鄧輔第二次傳信卻提到了“諸葛喬祭拜蒯祺,房陵近千人跟隨。”
孟達頓時明白這事給鬧大了。
敘禮后,孟達直言詢問:“不知潘治中來尋我,可有指教?”
潘濬見左右無人,遂再開口:“將軍可知大禍臨頭了?”
潘濬簡單的將荊州的事陳述。
潘濬搖頭:“將軍誤會了。將軍若是殺了我,今後也就沒了容身之處。反讓諸葛小兒白白得了便宜。”
鄧輔心中也是委屈:“將軍,我一開始也不知道諸葛喬就在劉封軍中啊。”
潘濬搖頭:“只要諸葛喬的婚約不作廢,關羽就不可能真的去動諸葛喬。”
孟達的臉色變得難看。
見潘濬說了這句話后就閉口不言,孟達遂讓鄧輔等左右退下,問道:“承明兄客氣了,能有幸與承明兄討論私事,是我孟達的榮幸啊。”
“將軍又駐兵在外,難以向大王分說。倘若大王聽信讒言,將軍又該如何自處?”
“法孝直有助大王破漢中的大功傍身,又遷為尚書令、護軍將軍;而將軍你如今只是得了上庸三郡,既未升遷也未封侯。”
“荊州士人和益州士人動不了法孝直,但要動將軍你,還是很容易的。”
一步錯,步步錯。
“這事若傳到西川,昔日跟蒯祺交好的士人,都會為蒯祺而鳴不平,記恨將軍擅殺名仕。”
“如今將軍誤殺蒯祺,又得罪了荊州士人。”
“也不知道樊友是不是真的在樊城立了功勞。”
“我來見將軍,也不是跟將軍討論這些過去的事。”
有些事可以私下拱火,但絕不能明面說。
鄧輔頓時不敢再多言語。
“嗯?”孟達眉頭緊鎖,覺察到了不對勁:“關羽北伐襄樊,替調宜都太守樊友還能說樊友能力不夠,怎麼連潘承明也替調了?”
心中有疑問,孟達自然就坐不住了,遂令人去邀請潘濬。
潘濬的眼神變冷:“我也不瞞將軍,若非諸葛小兒,我又豈會變成賦閑人。”
孟達吃了大虧,這個時候正怒氣上頭,鄧輔可不想受到波及。
孟達微微眯眼,潘濬對諸葛喬的稱呼,讓孟達覺察到了不尋常,試探的問道:“承明兄似乎對諸葛喬頗有微詞。”
潘濬語氣依舊平淡:“素聞法孝直為人睚眥必報,在西川本就得罪了不少人。”
潘濬淡然開口:“將軍被諸葛喬算計,以至於房陵近千人祭拜蒯祺。”
“將軍,要去追嗎?”鄧輔小心翼翼的詢問。
鄧輔聞言道:“將軍,潘承明如今不是荊州治中了,他奉令回西川,途中聽聞房陵太守蒯祺去世,折道來拜祭的。”
“將軍若真的不懼,又為何會急匆匆的來房陵呢?”
而諸葛喬懶得跟孟達玩,就直接將這事擺明面上了。
“這討好孟達也不是個事啊,稍不滿意就得挨訓。”
“為將者,當以軍功封侯為先。”
孟達大笑:“承明兄,你這專程來見我,就是說這種無聊的話嗎?我孟達能有什麼大禍?”
潘濬的話直指人心,將孟達方才的偽裝無情的撕開。
孟達看向謁貼上的求謁人,不由蹙眉:“潘承明不好好待荊州,怎麼也來房陵湊熱鬧,這是故意來看我的笑話嗎?”
等孟達來到房陵時,卻被告知諸葛喬早已離開。
“我若封侯,何須再看人臉色。”
“為何不早說諸葛喬在劉封軍中?”孟達心中惱怒,怒斥鄧輔。
“識事不明,遭人算計而不能及時應對,輸了就是輸了。”
就在孟達怒氣未消的時候,門外一小吏送來一封謁貼。
孟達又驚又疑:“諸葛小兒竟然如此陰險狡詐?關羽用這小兒,也不怕被坑害了。”
“我會怕讒言嗎?有法孝直在大王身邊,誰敢在大王面前讒言我?”
“這小兒!”孟達一拳砸在桌上。
孟達眼一瞪:“追什麼追?追上去讓諸葛小兒嘲笑嗎?”
孟達對諸葛喬恨得牙痒痒,卻又無可奈何。
“聽聞將軍到來,想與將軍討論些私事,不知將軍可否方便?”
“諸葛喬這小兒,平日裏在西川也是不顯山不露水,怎麼來了房陵這麼陰險!”
孟達更是忿忿:“那你就任由那小兒引房陵士民同往祭拜?你不會阻止嗎?”
不多時。
孟達冷笑:“昔日大儒宋忠的弟子、荊南名仕潘濬,也學會了搬弄是非了嗎?”
鄧輔臉色更是難看:“將軍,諸葛喬帶了五百兵,我若敢不同意,我當場就被砍了。”
鄧輔心中忽然多了幾分對軍功封侯的嚮往。
“潘承明,你在找死嗎?”孟達按住了劍柄,語氣變得極為不善。
潘濬儒雅而道:“將軍言重了,如今我不再是荊州治中,只是一介賦閑人。”
想到諸葛喬臨走時的話,鄧輔心中忽然又多了幾分明悟。
孟達沒想到故意刁難下劉封,就引起了這麼多的麻煩。
“荊州和益州的士人,將軍和法孝直全都得罪了,將軍認為大王是會偏袒將軍伱還是安撫荊州的士人?”
到時候劉備一問原因,孟達即便不受責罰,在劉備心中的印象也會降低。
潘濬到來。
若不是諸葛喬玩這一手,孟達此刻還在上庸跟申耽獻的美人戲玩呢,又豈會急匆匆的來房陵善後?
然而。
“可惡,讓這小兒給擺了一道!”
被諸葛喬算計,又被潘濬戳破心事,孟達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若只是諸葛喬順道祭拜蒯祺,這不會有什麼影響,偏偏房陵近千人跟隨,這事很快就能傳到劉備耳中。
“再惱怒也是無濟於事,這人始終是要向前看的。”
“將軍有樂毅之才,難道就只想留在這裏遭人嫉恨打壓,而難以盡展鴻鵠之志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