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國民黨高官敗逃台灣真相(第三部
周至柔
開創國軍現代化第一人
作為陳誠“土木系”的重要幹將,周至柔仕途通達。在中日空戰中指揮有方,立下赫赫戰功;赴台後仍官居顯位,對台灣軍隊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其侍母甚孝,其母93歲高齡去世,周披麻戴孝,甚為悲哀,頗得世人好評。
小檔案
姓名字號:周至柔,字至柔,原名百福
籍貫:浙江臨海
生卒年月:1899年11月30日——1986年8月29日,卒年87歲
畢業院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軍銜:陸軍一級上將
最高軍職:空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
家庭:
父親——周滕珊,曾在清政府任小軍官,后以開中藥鋪為生,在周至柔12歲時去世
母親——侯氏
兄弟姐妹——兄弟三人,姐妹一人,周至柔排行第二
妻子——王青蓮,生子周一西
簡歷
1899年——11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臨海縣東藤鎮。
1919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
1924年——任黃埔軍校上尉教官。
1926年——任第二十一師第六十三團副團長。
1927年——任第二十一師參謀長。
1933年——任第十八軍副軍長。
1934年——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航空委員會委員。
1936年——任航空委員會主任委員
1937年——抗戰爆發后,任中國空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指揮空軍對日作戰。
1938年——任空軍軍官學校教育長,負實際責任(校長為蔣介石兼任)。
1940年——任空軍參謀學校教育長。
1941年——復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主任。
1943年——任三民主義青年團第一屆中央監察。11月,作為軍事顧問隨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
1945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
1946年——任空軍司令部第一任空軍總司令。同年,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
1950年——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兼任空軍總司令。
1951年——晉陞陸軍一級上將。
1952年——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團務指導委員。
1953年——任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籃球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4年——任“國防會議”秘書長。
1956年——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中華奧運會”主席。
1957年——任台灣省政府主席(第六任)、台灣省保安司令、台灣省民防司令。
1962年——任行政院經濟動員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年任“總統府”參軍長。
1965年——任“全國高爾夫協會”理事長。
1967年——任“國家安全會議國家建設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兼“總統府”戰略顧問。
1972年——任“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
1976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1981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1986年——8月29日,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於台北,終年87歲。
一、半路出家,一步登天
1.貴人相助半路出家
1931年9月18日,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在炸毀柳條湖鐵路之後,旋即進攻北大營,包圍瀋陽城,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並在之後四個多月的時間裏,佔領了東三省,速度之快,舉國震驚。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中國政府開始感到掌握制空力量的重要性。缺少飛機,無法構成立體式作戰,戰爭中必然處於劣勢,組建航空部隊迫在眉睫。
而周至柔登上軍界權力巔峰,便是從創立空軍開始的。
當時,對空軍如何組建,國民黨內部分為“親意派”和“親美派”,兩派分歧很大。蔣介石的得力幹將陳誠因此向蔣介石建議,選派一人出訪歐美,考察先進國家的航空事業,然後再作定奪。
蔣介石聽后表示贊成,要陳誠推薦一人,陳誠脫口而出道:
“周至柔。”
周至柔的命運自此發生轉變。
周至柔出生於浙江臨海縣東藤鎮,父親周滕珊在他12歲時去世,使他在單親家庭中過早地經受了人生的磨難,也養成了吃苦耐勞、銳意進取的性格。
周至柔幼年時在家鄉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而後升入浙江省第六中學,1919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與浙江老鄉陳誠成為同期同學,並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也就是從這時開始,陳誠成為周至柔命運中不可缺少的貴人。
1922年,周至柔自軍校畢業,與陳誠一起被分到浙江陸軍第二師。但隨着時局的發展,受革命思想熏陶,兩人對北洋軍閥越來越感到失望。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創辦黃埔軍校,陳誠首先赴粵,隨後召喚周至柔南下廣州,周至柔毅然追隨,進入黃埔軍校,與陳誠一樣,成為了上尉教官。
第二年,周至柔隨陳誠參加兩次東征,因作戰英勇機智,戰役結束后升任虎門要塞司令部參謀長。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陳誠任第二十一師第六十三團團長,周至柔任副團長。第六十三團在兩人的率領下,轉戰江西、浙江、江蘇等地,接連取得大捷,1927年4月,陳誠升任第二十一師師長,周至柔升任第二十一師參謀長。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28歲的周至柔被蔣介石任命為軍事委員會軍政廳長江上游辦事處少將主任,成為同輩中的佼佼者。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時,周至柔正在第三十三旅旅長位上,奉命率部開赴中原大戰第一線,先後參加了攻克馬牧集、歸德、濟南、鄭州等重要戰役,因在大戰中表現突出,在戰後升任第十八軍第十四師副師長,不久升任中將師長。第三十三旅則被蔣介石視為勁旅,
從1931年至1933年,周至柔跟隨陳誠的第十八軍,參加了對江西革命根據地第三次和第四次“圍剿”。由於他作戰英勇,得到國民政府的明令嘉獎,於1933年升任第十八軍副軍長。
第十八軍是陳誠賴以起家的部隊,也是國民革命軍的王牌部隊,周至柔一直在其中擔任要職,成為陳誠“土木系”的得力幹將。但由於第十八軍在第四次“圍剿”紅軍中慘遭失敗,周至柔被調離。
陳誠自然不會虧待了他的這位得力幹將,尋得機會便向蔣介石大力推薦周至柔。
也正是因為陳誠的提攜與幫助,對空軍一無所知的周至柔,獲得出國考察先進航空事業的機會,從此開始了他步入空軍的生涯,一生與中國空軍結下不解之緣,也為他的輝煌前途奠定了基礎。
周至柔此次出國考察,歷經一年的時間,他在詳盡了解各國航空建設與空軍訓練的同時,刻苦勤奮地自學英語。
周至柔曾對同僚說:
“若不能說英語.對方就會對我低看三分。”
憑着這種精神和堅強的毅力,周至柔在完成考察任務的同時,練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回國后,周至柔向蔣介石呈交考察報告和計劃書,蔣介石看后十分滿意。1934年5月,周至柔被任命為航空委員會委員,7月,就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
2.“夫人路線”一路暢通
周至柔有一句名言:
“如果我想開飯店,就必須先學做廚子,否則廚子可以騎在我頭上,飯店就得關門。”
想要做好中央航空學校校長這一職務,就必須先做一名有過硬飛行技術的飛行員。因此,周至柔苦練飛行技術,多次單獨駕機往返南京與上海,以提高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
在提高自己飛行技術的同時,周至柔也將飛行技術放在培養飛行員的首位,並提出“訓練重於作戰”。此外,他還十分重視飛行員的精神培養,認為“精神的有無、鈍銳,實決定最後之成敗”,要求飛行員具備“智、仁、勇”三者,強調在飛行員訓練中培養攻擊精神的重要性,因為“攻擊精神是軍隊的靈魂,是發揮戰鬥力的基本條件”。
戰術上,周至柔主張有創意的戰術思想,要善於依據敵強己弱的持點尋找致勝的途徑,需多行奇襲,為人之所不敢為,能人之所不能;戰術心理上要不畏不懼,勇於犧牲;不畏失敗,勝而後己。行動時要有靈敏新銳的頭腦,講究科學的精神與方法,不可古板,不可墨守成規。
周至柔對飛行員紀律要求非常嚴格,提出“整傷重於訓練”的主張。同時,他還對航空學校的制度進行了改革,將航空班納入校籍,列為第一期,以後隨着第二期、第三期的相繼畢業,空軍終於巍然成軍。
儘管周至柔對中央航空學校的規範管理,以及一整套的戰略戰術、思想體系,在他出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之前,便得到蔣介石的認可,但當時空軍的主要創辦人是毛邦初,中央航空學校校長由蔣介石兼任,副校長便是毛邦初。
由於毛邦初是蔣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堂弟,因此蔣介石對他十分信任,本打算將校長一職交給毛邦初。
但周至柔看準宋美齡對毛邦初的不滿意,因而決定走“夫人路線”。周至柔外表敦厚,不善言談,亦不善逢迎,卻外粗內細。
有一次,周至柔陪同蔣介石夫婦檢閱空軍部隊,當蔣介石和宋美齡從空軍人員面前走過時,按照以往慣例,空軍人員喊道:
“委員長萬歲。”
內心細緻、敏銳的周至柔,立即感到似乎少了點什麼,再抬頭看一下宋美齡的臉色,立即明了,馬上舉起手喊道:
“夫人萬歲!”
在周至柔的帶領下,空軍人員也都跟着喊起:
“夫人萬歲!”
這件事,讓宋美齡印象深刻,從此對周至柔格外關注和賞識。
有了宋美齡的關照與提攜,加上周至柔的才幹原本在毛邦初之上,蔣介石最終任命周至柔為中央航空學校校長,馬邦初則被派到國外考察,率部分畢業學員赴意大利深造。
1934年5月,航空委員會成立,周至柔被任命為航空委員會委員,並於1936年2月改任航空委員會主任委員,實際負責領導全國航空事業。蔣介石親任委員長,宋美齡任秘書長。
任職中央航空學校和航空委員會之後,周至柔對宋美齡更加敬重,有一次陪同宋美齡到重慶附近一個空軍基地參觀,其間,宋美齡的鞋帶鬆開了,周至柔一眼看到,立即上前蹲下,幫宋美齡將鞋帶繫上。宋美齡雖略感尷尬,但對周至柔的這種舉動也是十分受用。
周至柔還經常派運輸機為宋美齡服務,例如曾專門派運輸機到西安,為宋美齡送毛線衣給蔣緯國。
對於蔣介石,周至柔更是恭謹有加,言聽計從。在蔣介石夫婦的賞識和陳誠的相助下,周至柔在空軍領域如魚得水,盡情施展才華。
3.中國空軍從無到有
周至柔出任航空委員會委員時,在航空委員會註冊的各種雜牌飛機共有500架,但實際能供作戰使用的僅有91架。一些孫中山時期的飛機已不能飛行;原有的美製霍克式飛機已破爛不堪;新組裝的意大利菲亞特式飛機質量極差,有的初次試飛便從空中掉下,被稱為“空中活棺材”。
面對基礎如此之差的中國空軍,僅僅依靠本國的財力、物力、技術、經驗和人才是遠遠不夠的。
而就在此時,日軍加快侵華步伐,在東北接連製造事端,培植漢奸勢力。
周至柔目睹時局,心知日軍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只是時間問題,深感未來中日大戰中空軍負有重大責任,因此竭力加快空軍建設步伐。
周至柔一面抓緊訓練空軍飛行人員和機械技術人員,一面抓緊購置作戰飛機。他從美國和意大利訂購了一批飛機,令全國各地大量建造軍用機場,將從國外秘密購進的大批航彈、航油,分別儲備於各機場中。同時,將大批空軍地勤人員與空軍機械人員,分散安排到各個機場,以備戰時之用。
周至柔還認識到,從國外購機不是長久之計,因而着手建立中國自己的航空工業,選派優秀學員到意大利學習飛機製造,並與意大利合作,在南昌東郊青雲浦機場內建立了—座飛機製造廠。
在周至柔等人的籌劃和努力下,中國空軍很快初具規模。
也就在這一過程中,對宋美齡一向惟命是從的周至柔,做出一件違反宋美齡意志的事情,使得兩人之間,產生了些許不愉快。
當時,航空委員會以總顧問史卡隆尼為首的意大利顧問,以策劃對日戰略為理由,向航委會秘書長宋美齡提出要航委會行政方面給他們一系列關於空軍軍備的資料,包括全國飛機場面積圖表,全國飛機數量、性能、種類和裝配表,飛行人員姓名、職級的統計表,貯藏彈藥器材數字統計等等。
對此,宋美齡曾表示同意,並將此事交給周至柔辦理。
周至柔對此十分敏感,不願將中國全套空軍機密檔案透露給意大利顧問,但他沒有當面反駁宋美齡,而是表面答應將此事交給各處科彙集整理,暗地裏用極機密“即刻到”的電報,向在洛陽的蔣介石報告,稱這是關係國防的極機密件,不能輕易示人。言外之意,即須迴避秘書長宋美齡。
幾個小時后,蔣介石發來複電,稱:
“婉詞延宕可也。”
而宋美齡接受了顧問團的要求,也在詢問周至柔,空軍軍備資料是否已統計好。周至柔按蔣介石的計策,“婉詞延宕”,將責任一級級往下推,一直稱各處科還沒有將意大利顧問團要求提供的資料整理出來。
宋美齡自然明了其中緣由,只好稱幕僚無能作罷。
1936年9月,蔣介石50大壽前夕,周至柔等人向軍政部長何應欽建議,發動各方面捐獻飛機,作為蔣介石的壽禮,可固國防。何應欽表示贊成。
此後,一場聲勢浩大的獻機祝壽活動在全國展開。
10月31日,為蔣介石舉辦的祝壽典禮在明故宮飛機場舉行,國民黨中央大員、各界代表,以及南京市民、學生等紛紛趕赴現場,祝壽典禮場面宏大,氣氛熱烈。
各地方各團體舉行了獻機儀式,這次獻機活動,因全國抗日情緒高漲,各種捐款高達1200多萬元,捐款所購飛機均來自美國。
周至柔派飛行員駕駛戰鬥機舉行了飛行表演,在南京上空組成“中正”、“五十”的字形,場面蔚為壯觀。還有十幾架捐獻的飛機飛往溪口上空,盤旋着排成一個“壽”字,反映了中國飛行員的高超技術。中國空軍從無到有,以及後來在抗日戰場上屢建奇功,周至柔功不可沒。
此次捐款購機,在中國空軍史中,是史無前例的一次大採購,對此後中國空軍的建設影響甚大。蔣介石也藉此機會加強軍備,暗中準備對抗日軍侵華戰爭的升級。
二、戰鷹出擊,血戰長空
1.迎戰日機首戰告捷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在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下,國軍第二十九軍全體官兵對日寇進行了頑強抵抗。日寇驚詫之餘,施以緩兵之計,一面提出談判,一面緊急調兵增援,到27日,增調華北的日軍已達16萬人18個空軍中隊,總量已達30萬人。7月末,平津相繼陷落。
8月初,航空委員會正式成立空軍作戰前敵總指揮部,周至柔兼任總指揮,毛邦初任副總指揮,石邦藩任參謀長。
8月4日,淞滬會戰爆發前夕,周至柔下達戰鬥動員令,同時命第二大隊進駐信陽,警戒中原,相機對上海作戰;第三大隊進駐句容,警衛首都南京的領空;第五大隊進駐江都,負責監視津浦路和上海方面的日軍動態;第四大隊進駐河南周家口,監視中原日軍動態,準備作戰;第九大隊進駐信陽,相機進駐蚌埠,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第一大隊留駐南昌,負責空運支援任務。
就在中國空軍緊張進行迎戰部署之時,日本海、空軍也在台灣等地佈置了大量遠程轟炸機和戰鬥機,對中國軍隊構成嚴重威脅。
周至柔針對日軍準備從海、空對華東地區展開攻勢的企圖,改變原來的作戰部署,將空軍力量全部配置在滬、寧、杭地區,以配合陸軍防守上海、南京。
周至柔還批准在東海岸的漁山、大陳等地設立六個對空監視電台,要求電台每天準確報告日機來襲時間、架數,為空戰提供準確情報和及時發出空襲警報。同時,在一些重要地區設立防空部隊,並事先制定空襲發生時軍民疏散的詳細計劃,防患於未然。
8月12日,周至柔令第二大隊從信陽調至太湖南岸天目山下的廣德機場;第九大隊調至蚌埠機場;其他大隊原地待命,隨時準備應戰。
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日寇為了“速戰速決”,迅速佔領中國,對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蔣介石令負責上海防務的張治中,率八十七師、八十八師、三十六師和其他臨時劃歸他指揮的幾個師,奮起抗擊,並令空軍對日軍進行轟炸,令海軍封鎖江陰。
根據蔣介石的命令,航委會舉行緊急作戰會議,決定由周至柔總指揮派空軍參加淞滬抗戰。周至柔立即下令空軍第五大隊於次日凌晨出動轟炸機群,並掛500磅大炸彈飛往上海,轟炸進入長江口的日軍第三艦隊;令第二大隊出動轟炸機群飛往上海,分別轟炸江上日軍艦隊與江山碼頭登陸日軍及日軍碼頭、倉庫;命令第四大隊從周家口機場轉至杭州筧橋機場,待機殲敵。
8月14日,長江中下游大雨滂沱,第四大隊在隊長高志航的率領下,冒雨從周家口飛往杭州筧橋機場,剛着陸便接到日軍空襲的緊急警報。
高志航隨即率鄭少愚、李桂丹兩中隊共27架飛機緊急升空應戰,分途攔截日軍戰鬥機。戰鬥中,中國空軍極力奮戰,一舉擊落六架敵機,以六比零的驕人戰績大獲全勝。
中國空軍初戰告捷,同時未受到任何損失,一時間各地電台、報紙爭相報道,勝利捷報迅速傳遍全國,各地方百姓大放鞭炮,舉國歡慶。
這次勝利,極大的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和士氣,周至柔更是興奮不已,發表演說,勉勵中國空軍發揚英勇戰鬥精神,再接再厲!
許多外國記者對中國空軍有如此高超的戰鬥力表示質疑,周至柔也不多說,親自將他們帶到空戰現場查看日機殘骸,進行現場採訪。外國記者們這才紛紛豎起大拇指,對中國空軍表示欽佩和敬仰。
中國空軍初戰告捷,為了表示嘉勉,在宋美齡的建議下,蔣介石下令將8月14日定為“航空節”,以永久紀念中國空軍在首戰中的傲人戰績。
2.“四大天王”為國捐軀
吃了敗仗的日本空軍,惱羞成怒,於8月15日開始對中國機場進行狂轟亂炸,出動60多架飛機分批次對南京、杭州、嘉興、曹娥等機場,展開大規模轟炸。
周至柔沉着應戰,下令空軍奮起還擊,第九大隊在曹娥上空擊落日機4架,第四大隊在杭州上空擊落日機16架,並協同第三、五大隊及航校暫編部隊在南京上空擊落日機14架。
16日,第四、五、三各大隊分別於杭州、句容、嘉興、南京、揚州上空截擊日機,共擊落日機8架,擊傷數架,號稱日軍精銳的鹿屋與木更津兩海軍航空聯隊幾乎全軍覆滅。
空戰三天,中國空軍各大隊奮勇作戰,戰績輝煌。
17日,中國空軍開始變被動於主動,主動派機轟炸上海日軍司令部及其虹橋陣地,擊落反擊日機兩架,再一次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19日,第二大隊派出轟炸機7架,在龔穎澄、謝郁青率領下,以第四大隊李桂丹率領的6架驅逐機為掩護,襲擊日軍集結在白龍港的航空母艦,炸沉日軍巡洋艦一艘,開創中國空軍“自殺攻擊”之先河。
到20日,短短一周之內,中國空軍擊落日軍重轟炸機40架,輕轟炸機27架,水上飛機13架,驅逐飛機18架,並炸毀日艦11艘,而中國空軍的損失只有7架。
中國的輝煌戰績讓日軍惱羞成怒,隨後出動了更大批量的飛機,開始了更加瘋狂的轟炸。
到1937年10月,日軍在淞滬戰場已投入20萬兵力,作戰飛機增加至400餘架。中國空軍在飛機數量上一下子陷入極度的劣勢,加上補充困難,在開戰初取得的空中優勢開始逐步喪失,只能利用夜間或壞天氣時對日軍發動奇襲,以出奇制勝襲擊日軍。
經過三個月的激戰,到1937年底,中國空軍飛機和飛行員損失巨大,由於補充困難,已完全喪失了戰鬥力。
在此期間,中國空軍湧現出戰功卓著的“四大天王”:高志航、李桂丹、樂以琴、劉粹剛。
高志航是第一個擊落日機,實現了中國空戰史上零突破的飛行員;
李桂丹在杭州空戰和後來的武漢空戰中多次擊落敵機,戰功顯赫;
樂以琴在一次空戰中擊落日本飛機4架,創造單次擊落日機最多的記錄;
劉粹剛在“八·一四”空戰中,在吳淞口外炸毀日艦一艘,立下首功,在以後的空戰中,又先後共擊落日機11架,是中國空軍中擊落敵機最多的飛行員。
然而,到1937年底,“四大天王”中,已有三位先後為國捐軀,他們是:高志航、樂以琴、劉粹剛。而李桂丹,則在1938年的武漢空戰中,為保衛中國領空和武漢獻出年輕的生命,年僅24歲。
3.武漢空戰三創大捷
淞滬抗戰失敗后,南京岌岌可危。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空軍隨同遷移。但由於時間緊迫,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暫時遷往武漢,使武漢成為實際上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日軍佔領南京后,日本政府為了儘快結束戰爭,緩和國內經濟、政治危機,先後集結海陸空35萬兵力,出動艦艇120餘艘、飛機500多架,大舉進攻武漢,企圖迅速佔領中國的心臟武漢,一舉消滅中國主力部隊,迫使中國政府投降。
此間,為恢復空軍的戰鬥力,中國從蘇聯購進一批飛機,並在蘇聯志願航空隊的協助下,中國空軍再次與日本空軍展開殊死搏殺,在武漢創造了“二·一八”、“四·二九”、“五·三一”三次空戰大捷。
1938年2月18日,日軍出動12架轟炸機、26架殲擊機,從南京、蕪湖兩地機場直飛武漢,準備對武漢進行轟炸。
周至柔得訊后立即下令駐守漢口的空軍第四大隊第二十一飛行隊和第二十二飛行隊起飛迎戰,駐孝感的第二十三飛行隊同時起飛。
三支飛行隊在武漢上空與38架日機展開激烈的空戰,戰鬥持續約12分鐘,中國空軍擊落日機11架殲擊機,兩架重型轟炸機。但此次空戰,中國空軍損失了5架飛機,並有5位勇士血灑長空,其中“四大天王”之一的李桂丹,便是在此次空戰中犧牲的。
4月29日,是日本的“天長節”,即日本裕仁天皇的生日。日軍為祝壽同時為“二·一八”空戰慘敗“報仇雪恨”,出動48架戰機分多層編隊轟炸武漢三鎮。
中蘇空軍早已嚴陣以待,共出動64架戰機對日機進行伏擊,最終擊落日機21架,擊斃、俘虜日軍飛行員50多名。而中國空軍付出12架飛機的損失,年輕的飛行員陳懷民在飛機受到損傷后,駕機猛撞敵機,與之同歸於盡。
5月31日,日軍出動54架戰機再一次對武漢發起進攻,中國空軍與蘇聯志願航空隊組成強大戰鬥機群,飛至漢口北方上空截擊日機。日機見中國空軍來勢兇猛,倉皇東逃,中蘇戰機乘勝追擊,緊追不捨,最終擊落日機14架。中國空軍和蘇聯志願航空隊各損失戰機一架。
對於在空戰中為國捐軀的空軍將士,蔣介石和宋美齡在戰後親自為他們主持了公祭,蔣介石夫婦在輓聯上寫道:
武漢踞天下之中,殲敵太空,百萬軍民仰戰績;
滂沱揮同胞之淚,喪我良土,九霄風雨招英魂。
周至柔等人也送上花圈和輓聯,表達了對獻身抗戰的空軍英雄無限崇敬和悼念之情。
而此時,周至柔已不再是航空委員會主任。早在1938年2月,國民政府改組航空委員會,錢大鈞在宋美齡的支持下,出任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改任委員兼主任參事。
周至柔深感這一改任是自己早先得罪宋美齡的結果,但當時武漢空戰迫在眉睫,他本人既然沒有離開航空委員會,就應該積極配合錢大鈞,打好對日空戰。
由於他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得失,這個小小的挫折不僅沒給他帶來負面影響,反而使他進一步得到蔣介石與宋美齡的信任,為以後的復職與升遷奠定了基礎。
4.空投“紙彈”震撼東瀛
對於日軍無休止地、不間斷地派機轟炸武漢地區,周至柔和錢大鈞等人為了給日軍一些教訓,決定派飛機到日本領土上空進行一次有意義的飛行宣傳。在得到蔣介石的批准后,周至柔立即開始了準備工作。
首先,周至柔命人印製傳單、小冊子達14萬份,傳單上印着《告日本國民書》、《告日本外交協會書》等,其中稱:
“爾再不馴,則百萬傳單一變而為萬噸炸藥,爾其戒之。”
同時,周至柔決定由駐成都的飛行十四中隊隊長徐煥升率本中隊七人,駕駛兩架飛機飛往日本,執行這項危險任務。
周至柔對幾名優秀飛行員進行了轟炸模擬訓練,錢大鈞則找到徐煥升對飛行細節進行討論,並提議說:
“東海之濱有個寧波機場,稍加修繕,就可以利用。飛機可先夜航飛抵寧波,加足汽油,再掛備用油箱,便足夠往返。”
原來,當時中國空軍力量薄弱,如果從武漢起飛,飛機的燃料根本不夠往返,錢大鈞認為寧波機場是最佳中轉站。
當一切準備就緒,5月18日,蔣介石、宋美齡特地在武昌官邸接見徐煥升等八位飛行員,蔣介石鄭重地說:
“此行任務艱巨,很可能有去無回,我不會命令你們執行這次任務,必須出於自願,你們可以再考慮一個小時,而後答覆我。”
蔣介石話音剛落,八人異口同聲道:
“我們自願執行此次任務!”
隨後八人寫下了志願書。
19日下午3時,徐煥升等八人,登上兩架“馬丁”號飛機,由漢口起飛,下午5時50分抵達寧波機場,按照計劃加滿油后,準備再次起飛。臨行前,徐煥升給軍事委員會發來電報,稱:
“職謹率全體出徵人員向領袖暨諸位長官致敬禮,以示接受此項工作之莫大榮幸,並誓以犧牲決心盡最大努力,完成此非常之使命。”
當夜11時48分,兩架飛機繼續上路,藉著月光,向日本島飛去。
其間,機上不斷與地面電台取得聯繫,周至柔與錢大鈞等人徹夜守在電話機旁,與電台通話,只盼八名飛行員安全歸來。
20日凌晨,兩架飛機進入日本國土,並躲過探照燈的照射和高射炮的射擊,在東京、大阪、長崎等地上空,空投了大量宣傳品,還偵查了日本軍港和機場狀況,最後順利返航,於當日上午11時抵達漢口。
周至柔、錢大鈞等人一夜未眠,第二天隨行政院長孔祥熙、各部部長以及新聞記者提前來到機場,等候迎接凱旋而歸的勇士。
中國空軍飛至日本投擲“紙彈”,安然而歸,令日本防空部隊措手不及,丟盡臉面,為此,日本朝野惱羞成怒。
此事件極大地激勵了中國軍民的抗戰士氣,受到國際社會一片讚譽,周至柔也因組織此次飛行受到蔣介石的嘉獎。
也就在這一時期,中央航校改製為空軍軍官學校,遷往昆明,蔣介石兼任校長,周至柔調任教育長,實際負責空校的領導工作。
6月12日,武漢會戰正式打響,到10月25日武漢失守,空軍部隊陸續入川。隨後,中國空軍在保衛華中、華南、大西南的多次戰鬥中,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有力的配合了國軍正面戰場的作戰。
1939年初,錢大鈞因“私分軍費”被撤職查辦,周至柔復任航空委員會主任,對空軍進行整訓,將空軍作戰部隊編為七個大隊,一個獨立中隊,另有四個蘇聯志願大隊,共有飛機215架。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開始大力支援中國空軍,並成立了中美空軍混合團,中國空軍終於迎來了春天。
作為空軍創始人的周至柔,由於指揮空軍作戰有方,本人又精明能幹,精通英語,因而備受蔣介石的賞識。蔣介石在抗戰中訪問印度,出席開羅會議,都點名要周至柔陪同前往。
在1943年11月舉行的開羅會議上,蔣介石、宋美齡攜周至柔以及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商震、中宣部副部長董顯光、侍從室第一處主任林蔚、侍衛長俞濟時等14人到會。會議上,周至柔可以直接以英語與外國人交談,很少用到翻譯。
周至柔還得到英國首相丘吉爾贈送的質地優良的中山裝,以致於作為隨員的他“頗感受之有愧,卻之不恭”。
開羅會議不久,周至柔連續獲得景星勳章、青天白日勳章,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繼而又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
三、國共內戰,不遺餘力
1.內戰中失去威力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前夕,蘇聯紅軍迅速出兵東北,佔領東北全境,與此同時,共產黨軍隊正在向東北行進,要與蘇軍會合。由於中國在經歷抗戰後無力與蘇聯抗爭,在這種情況下,國民政府不得不接受《雅爾塔協定》的不公正條款,與蘇聯簽訂了犧牲外蒙古和東北部分權益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在該條約中,蘇聯公認國民政府是中國的唯一政府,承諾“不締結反對對方的任何同盟”、“不參加反對對方的任何集團”。
蘇聯的這一承諾,總算給蔣介石帶來一些補償。蔣介石相信蘇聯會信守承諾,相信依靠蘇聯支持的中共,從此會失去與國民黨爭奪政權的資本。
因此,蔣介石公開致電,邀請毛澤東赴渝,商討“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蔣介石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讓共產黨看清國際形勢,明白國民黨所擁有的絕對優勢,知難而退。
28日,毛澤東抵達重慶,住在國民黨談判首席代表張治中的公館桂園。
當晚,周至柔等人陪同蔣介石在山洞林園宴請毛澤東。
雖然此次宴會在歡樂的氣氛中進行,但在不久后的和談中,國共雙方很快產生分歧,並逐漸放棄談判希望。
9月上旬,共產黨軍隊在山西發起了上黨戰役。與此同時,國民黨加緊調動軍隊,完成部署,軍事進攻一直沒有停止。
周至柔也指揮空軍,將國民黨部隊從大西南運往全國各地,與共產黨軍隊爭奪地盤。
1946年5月,航空委員會改組為空軍司令部,周至柔被任命為第一任空軍總司令,毛邦初為副總司令,王叔銘為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周至柔率領這支現代化的空軍,運用偵查、運輸、掃射、轟炸等手段,配合地面部隊,與共產黨軍隊展開戰鬥。
6月,國民黨向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劉峙集中30萬兵力,以宣化店為目標,分進合擊。周至柔為配合劉峙所部,派出主力飛行大隊向中原解放區進行偵查和轟炸。還命令空軍攜帶大量傳單向地面散發,傳單稱“願意終止戰爭生活另謀其他工作者,將給予優厚的政治待遇”等等。
但已處於國民黨軍隊包圍圈中的解放軍卻不為所動。
除少部分留下堅守外,皮定鈞率領一部向東突圍,而主力部隊則分南北兩支向西突圍。經過浴血奮戰,最後跳出了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
8月,周至柔又派出8架飛機轟炸延安,同時配合地面部隊向蘇皖解放區發動進攻;9月,配合地面部隊進攻淮陰、巨野、寧城等地。
國民黨全面進攻失敗后,從1947年3月起,蔣介石被迫轉入重點進攻,將重點置於陝甘寧和山東解放區。
周至柔奉命指揮空軍開往山東戰場和陝北戰場,配合地面部隊對解放區展開進攻。
其中,為配合胡宗南23萬大軍進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周至柔派出飛機100多架。
3月19日,胡宗南部一路暢通進入延安城,然而佔領的卻是一座空城,中共中央早已主動撤出延安。胡宗南組織作戰參謀捏造戰績,上報國防部,國民政府收到“捷報”后,立即回電祝賀,並授予胡宗南二等大綬雲麾勳章一枚,同時為周至柔頒發了二等寶鼎勳章。不久,周至柔又獲得一枚一等寶鼎勳章。
然而國共內戰,卻沒有朝着周至柔希望的方向發展。
2.截擊轟炸“重慶號”
從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共產黨發起三大戰役,同國民黨展開戰略大決戰。周至柔指揮空軍,緊密配合地面部隊,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的進攻,最後均以失敗而告終。
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賴以維持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被消滅。
1949年2月,國民黨海軍輕巡洋艦“重慶號”宣佈起義,引來南京國民政府及國民黨上上下下一片震驚。因為“重慶號”是英國贈送給國民黨海軍的艦艇,意義非同一般,該艦起義的影響更是非同一般。
蔣介石為此命令周至柔,不惜一切代價,炸沉“重慶號”。
周至柔領命后,立即派機偵查“重慶號”行蹤。3月3日在煙台附近發現“重慶號”的蹤影后,周至柔立即調上海基地四架B-24式飛機前往煙台實施轟炸。然而初戰之後,“重慶號”趁黑夜迅速轉移,很快脫離國民黨空軍的掌控。
一直到3月中旬,國民黨空軍才在葫蘆島尋得“重慶號”的蹤影。
3月18日,周至柔再次派四架飛機前往轟炸“重慶號”。“重慶號”海軍將士奮力抵抗,加上解放軍兩個高射炮連緊密配合,從早上一直激戰到下午四時,國民黨空軍只將“重慶號”炸開兩個洞。
19日上午8時,周至柔派出七架轟炸機,加大火力對“重慶號”施行轟炸。激戰一天,又將“重慶號”右舷炸開一個大洞。
當晚,根據上級指示,為避免更大損失,拆除“重慶號”部分設備后,全體人員撤離,主動沉艦。國民黨空軍終於得以完成了這次任務。率部執行炸毀任務的空軍第二軍區司令陳嘉尚等人因此受到國民政府嘉獎,周至柔也得到蔣介石的表彰。
儘管周至柔不遺餘力地對付共產黨軍隊,為鼓舞士氣,親自到空軍基地,與飛行員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但國民黨軍隊在大陸的敗勢卻無法扭轉,無論周至柔怎樣做,依舊無法阻止空軍將領駕機投誠。
在國共內戰三年多的時間裏,總共有4000多名國民黨空軍將士起義,其中有50多名飛行員駕駛22架各型飛機飛向解放區。
南京解放前夕,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周至柔竭力組織飛機將國民黨在大陸的黃金、美鈔及各種戰略物資搶運至台灣,同時,他向蔣介石提出保持空軍實力的方案,即提前將空軍轉移到台灣,得到蔣介石的批准。
於是,周至柔暗中派人赴台灣佈置基地,先修建台灣機場,同時安排好空軍將士及家眷住所,接着將空軍器材全部運往台灣,並將沒有飛行任務的飛行員及其眷屬先行遷至台灣。
1949年4月,隨着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過長江,周至柔已為空軍做好退台準備。不久,周至柔奉命離開大陸,飛往台灣。赴台後不忘使命,一面指揮空軍掩護其他部隊以及“國民政府”撤退,一面對大陸沿海地區的解放軍施行轟炸。
四、敗退台灣,恩寵不減
1.開創“國軍”現代化
周至柔到台灣后,仍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和倚重,長期歷任要職。
1950年3月,周至柔升任“國防部”參謀總長,仍兼“空軍總司令”,並晉陞為陸軍二級上將,1951年6月晉陞陸軍一級上將。
出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后,周至柔總結了在大陸失敗的經驗教訓,配合蔣介石的國民黨改造運動,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軍中陋習。
首先建立軍中人事制度,規劃幹部訓練計劃,核實發餉制度,將軍餉直接發放到士兵手中,杜絕了長期以來的“吃空缺”和虛報、冒領餉銀裝備的弊病。
同時集中精力整軍、建軍、精練三軍,將三軍84萬人核實為577000餘人,並以60萬人為目標給予凍結,在緩解軍費壓力的基礎上,改善官兵生活,使士兵安心服役。
提出“三軍一家如兄弟,三軍一體如手足”的口號,以團結全軍、鼓舞士氣。
號召士兵“助民愛民”,要求軍隊“自己割草伐竹蓋草房為營,種菜養雞鴨為食,並助民整理村路,修建道路、堤坊、橋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去台軍隊和當地人民的矛盾。
由於國民黨赴台初期,經濟上百業凋敝,入不敷出,為減輕台灣當局財政負擔,周至柔將台灣當局分給空軍的大量黃金全部獻出,得到台灣各界一致讚賞。
除此之外,為了消除國民黨軍隊中長期存在的派系觀念和山頭主義作風,周至柔訂立了各級將領任期制度,實行“限期主管官任期制度”,規定主管官只可連任一次。為以身作則,開風氣之先,周至柔在1952年率先辭去“空軍總司令”兼職,並在1956年6月“參謀總長”連任期滿后,主動向蔣介石提出辭呈。
蔣介石惜才,特地指示特批周至柔再連任一屆。周至柔則表示:
“我自己就是提案立法之人,應帶頭守法,否則無法服眾。”
堅決拒絕接受三次連任。周至柔的以身作則,在台灣一時間傳為美談。
周至柔在台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對台灣軍隊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時人評論他是“開創國軍現代化第一人”,加上周至柔以身作則,越發得到蔣介石的重用。1954年7月,周至柔曾奉蔣介石之命籌組“國防會議”,並擔任秘書長,副秘書長為蔣經國。
早在1950年6月韓戰爆發后,由於台灣的戰略地位凸顯,美國再度“扶蔣”,蔣介石終於解除了被解放軍消滅的顧慮,開始專心致志建設台灣,同時也開始逐步實施“父業子承、培植蔣經國接班”的計劃。
蔣介石給蔣經國安排的第一個職務為:“國防部”政治部主任,編階為二級上將。這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安排,目的是為蔣經國抓軍權做準備。
但蔣經國涉足軍界時間較晚,不僅資歷淺,且素無軍功,突然陡升高官,自然會令一些人不服氣,剛剛升任“國防部”參謀總長的周至柔,便是其中的一個。
當時周至柔剛剛晉陞為一級上將參謀總長,親朋好友紛紛前往道喜,周至柔卻沮喪不已,發牢騷說:
“現在連老百姓都可以當上將,我在沙場拼了幾十年命才升了這麼個一級上將,想想也沒有什麼可喜的。”
蔣經國聽聞此話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十分慚愧,因此在“國防部”政治部主任任期內,他從不在公共場合穿上將軍服。這一點倒讓周至柔刮目相看。
隨着蔣經國幾年來的暗暗努力,他在國民黨軍隊中的地位也逐漸穩固。周至柔明白,自己無力與之抗衡,因而索性順從地為蔣經國“接班”保駕護航,對蔣經國大力提攜,為他掌握軍界提供種種便利條件。這一點,讓蔣氏父子十分滿意,這也是周至柔在台灣長盛不衰的秘訣所在。
2.引導台省工業化
在周至柔卸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前夕,也就是1956年4月,美國國防部邀請台灣將領赴美參觀考察軍事設施,蔣介石任命周至柔組織“星雲考察團”,赴美訪問。
“星雲考察團”成員都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其中有25位上將及中將,號稱“一百將星”。當年戰功赫赫的大將,如今都歸於周至柔的帶領下,可見周至柔在台灣軍界地位之隆。
考察團赴美,途徑日本,特地在日本停留一周參觀旅遊。當地“使領人員”打算安排考察團遊覽東京及附近歷史名勝地區十多處,周至柔卻不以為意地說:
“日本文化由中國而來,有什麼好看的,再說看那些古董實在沒有意義。”
見“使領人員”不明所以,周至柔繼續說:
“聽說日本戰後一切新設施包括娛樂事業,都向美國仿效,甚至較美國更為出色,要看這些新玩意兒。”
“使領人員”恍然大悟,立即改變參觀項目。在“使領人員”的帶領下,周至柔等人參觀了日本有名的寶琢少女歌舞劇,大水族動物遊戲館,大的百貨公司,大的超級市場,大型電子公司。參觀后,一行人感到眼界大開。
由此可以看出,周至柔頗具備現代化頭腦,此前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現代化改革,也是出自這種思想。
自美國歸來,周至柔卸任“國防部”參謀總長。不久后,蔣介石對他便有新的任命。1957年8月,國民黨“八大”會議召開前,蔣介石對台灣黨、政、軍人事做了大調整,命周至柔接替嚴家淦任台灣省主席。
周至柔長期出任軍職,對地方事務不太熟悉,這個全新的任命,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和考驗。
周至柔一上任,便指出建設台灣的方向——首先必須由農業時代邁向工業時代。
周至柔查閱了大量省政資料,發現民國四十六年本省農民的平均耕地只有民國二十八年的一半。人口在增多,土地並沒有增多,因此人民的生活不僅不能提高,反而會日益下降。為此,周至柔提出解決之方:
先實行耕者有其田。然後由政府投資,改良品種,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改良農舍建築,耕地重新分配。建設白河水庫、曾文水庫、龍水水庫與嘉南大圳的整治等工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后,周至柔再將多餘的勞動力引進工廠。
經過他的推算估計,種一公頃的田,能夠養活8個人。用一公頃的土地開辦工廠,則能養活180個人,甚至更多。所以周至柔特彆強調工業富省的方針遠景,從事工業的人多了,務農的人就能得到更多的耕地。其施政重心開始由農業向工業轉型。
由於此前日本、美國之行給周至柔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深感交通是發展工業的脈絡,因此在任期內完成了多項大型公共建設,如興建連結台北和吉隆的重要交通要道“麥克阿瑟”高速公路(該公路成為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這些交通設施的完成,極大地帶動了各地方的繁榮。
周至柔在省民的社會福利問題上也做出了功績,尤其是在1959年台灣因颱風造成的特大水災中,周至柔親臨第一線,白天到處勘察災情,晚上則指揮搶險搶修救災事宜,據其秘書李蔚榮說,周至柔在此期間曾有連續72小時不眠不休的紀錄。
當時省政府的財政依然匱乏,天災過後,面對救災重建的龐大經費,實在是捉襟見肘。這時,周至柔便利用自己曾任參謀總長,在軍中的聲望,協調“國防部”發動軍工協助災后重建工作。
重建工作歷時一年,一年後,受災地區不僅恢復了原貌,而且新建的橋樑堤防均加寬加高。公路拓寬了,農舍翻新了,工程質量有所提高,台灣的基本建設在重建中得到進一步提高,這與周至柔的領導運籌是分不開的。
周至柔任台灣省主席的五年時間裏,台灣的社會經濟面貌有了很大改觀。
1962年11月,周至柔從省主席職位上卸任,后又出任“總統府”參軍長。這個工作相對以往輕鬆了許多。於是,周至柔開始有了從事自己愛好的時間。
3.工作至生命最後
周至柔一生愛好體育活動,不管工作多忙碌,也會抽空打打高爾夫球。
周至柔的球藝精湛,有“中國高爾夫球之父”之稱,因此很多人來向他討教球藝,不論來者地位和球藝如何,他都會熱心並認真地教授,而他的很多學生後來成為了職業高爾夫球員。
周至柔不僅自己愛好體育活動,還提倡他人多參加體育活動,鍛煉身體。他曾經提出在三軍中建立球場,並且聘請江良規博士為軍中“大鵬”籃球隊教練。在周至柔的悉心培育下,該球隊在赴菲律賓參加的一場比賽中,一舉奪魁。
此外,周至柔還涉足圍棋界,對圍棋“神童”林海峰非常關心,悉心地加以培植,為其日後成為世界著名棋手提供了有利條件。
基於周至柔愛好體育並對體育界有所貢獻,1956年10月,周至柔被推舉為“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兼台灣“中華奧委會”主席。
卸任台灣省政府主席后,周至柔專註於體育愛好,過了五年多的悠閑生活。
1967年,台灣當局通過“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規定政府增設“國家安全會議”,安全會議下設“國家建設設計委員會”,周至柔被任命為該委員會主任,兼“總統府戰略顧問”。
在這一期間,周至柔組織人員大量搜集翻譯西方國家建設的先進資料,編成重達數公斤的《世界大勢要覽》,每年出版一次,分贈台灣政要及社會知名人士參閱。
周至柔還根據這些資料,制定各種建設設計方案,送到“行政院”作為參考,台灣後來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周至柔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後來,“國家建設設計委員會”改組為“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周至柔仍任主任。
1969年4月,周至柔當選為國民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7月又被任命為“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選舉總事務所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
1973年,周至柔主動請求辭去中常委一職,稱:
“我現在要專心‘國家’建設設計,對‘國家’全盤,‘黨國’大計未曾綜合了解,故很少在常委會上發言,何必虛佔一職。現在要提拔青年才俊,我要讓後輩年輕人有上進機會。”
同年11月,周至柔正式辭去中常委一職。
1976年11月和1981年4月,周至柔連續兩次被選為“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
周至柔在工作之餘,喜歡看一些中外新書、新刊物,但從不讀古書,他對周圍人說:
“我們是從古時過來的人,應知道現在的一切變化與進化。”
周至柔的孝母在國民黨內是出了名的,國民黨敗逃台灣后,周至柔於1950年將母親接到台灣,悉心照料。不管工作多忙,每天必定到母親房中問候。母親的飲食,都是周至柔根據其病情,親自設定。
每年的春節,是周至柔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候,因為他可以得到母親20塊錢的壓歲錢,周至柔每次都開心地拿着紅包走親訪友,逢人便說:
“看,這是母親給的壓歲錢!”
在周至柔身邊,周母度過了一個幸福的晚年,直至93歲病逝於台北。在台北極樂殯儀館舉行的葬禮上,周至柔披麻戴孝,膝行祭拜,泣不成聲。
母親去世后,周至柔和夫人王青蓮、兒子周一西、兒媳汪麗玲、孫女周婉青,全家人在台北過着簡單樸素而快樂的生活。
周一西是台灣當時的青年才俊,與連振東之子連戰、蔣經國之子蔣孝武、陳誠之子陳履安,被譽為台灣“四大公子”。
1980年,周至柔突然中風,造成左半邊身體行動不便。但81歲高齡的他,仍堅持每天坐着輪椅上班,同時早上9點準時到達,12點返回寓所。
雖然只是工作半天,但對於年過古稀,且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已是非常難做到的事情。
對於自己的病情,周至柔十分樂觀,他經常說:
“人生健康,系天命安排。”
周至柔每周定期到醫院接受治療,可病情總沒有什麼好轉,這時他又會說:
“沒有退步就是進步。”
由於生病,周至柔食慾不佳,但他堅持每餐吃一小碗飯,他每天的服裝也堅持打理得整齊精神,沒有一點年邁的感覺。
1986年8月29日,周至柔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享年87歲。
就在他病逝的前幾天,在“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的大樓里,人們還能看到他按時上班,忙碌辦公的身影……
歷史評說
作為陳誠“土木系”的重要幹將,周至柔早在北伐和中原大戰期間便屢立戰功,得到蔣介石的重視。而周至柔得以登上軍界權力巔峰則是從創立空軍開始的。
在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期間,他重視訓練飛行員的攻擊精神,戰術上主張有創意的戰術思想,行動上講究科學的精神與方法,還對航空學校的制度進行了改革,為中國空軍的創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抗戰爆發后,周至柔率領空軍屢建奇功。從“八·一四”空戰中以六比零的驕人戰績大獲全勝首創空戰記錄,到“二·一八”、“四·二九”、“五·三一”空戰大捷,周至柔在指揮中國空軍抗日救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鬥中,始終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僅給日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全國人民對日抗戰的士氣,更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威望,為中國空軍史掀開了絢爛的第一頁。
但在內戰中,周至柔率領空軍,運用偵查、運輸、掃射、轟炸等手段,積極配合地面部隊,攻打共產黨的軍隊,使他最終淪為“戰犯”。
赴台後,周至柔在任“參謀總長”期間,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去台軍隊和當地人民的矛盾,對台灣軍隊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時人稱之為“開創國軍現代化第一人”。出任台灣省主席5年的時間裏,力促台灣由農業時代邁向工業時代,全面加強台灣的經濟建設,使台灣的社會經濟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
周至柔能夠長期得到蔣介石的信任與倚重,除了他個人的才幹之外,還有一點便是對蔣經國的儘力扶持,自覺地擔當了對蔣經國接班保駕護航的重任。
終其一生,周至柔抗日、反共,擁蔣、忠蔣,為中國空軍和台灣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