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白馬義從魂斷界橋

第十八章 白馬義從魂斷界橋

受邀攻打冀州的公孫瓚見自己忙活了半天反倒被袁紹撿了個大便宜,非常氣憤,加上袁術那邊傳來了消息說公孫越被袁紹的部將周喁射殺,讓他更加怒不可遏,對手下說:“袁紹挑撥我出兵自己坐收漁利,還惹出禍端害死了我堂弟,如此欺辱於我怎能與他善罷甘休!”於是公孫瓚舉兵駐紮到磐河準備報復袁紹,同時還與黑山軍結盟讓他們出兵擾亂冀州。公孫瓚手下的白馬義從盡出聲勢浩大,引得整個河北震動。而在冀州境內,趙雲受常山郡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身材高大,容貌英偉,頗有武勇。公孫瓚見趙雲帶兵來投,十分欣喜,問他:“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們能迷途知返呢?”趙雲回答:“並非我們疏遠袁紹而偏向將軍,而是天下大亂百姓有倒懸之危,我們常山人也不知誰是名主,卻曾聽聞幽州百姓安居樂業,所以一番商討后決定追隨仁政之所在。”這番話讓公孫瓚聽了有些不太舒服,他一貫認為幽州的安定靠的是自己征伐平亂,而不是劉虞倡導的那些所謂的“仁政”,不過趙雲新來投奔他也不便疏遠,表面上依然做出熱情將其納入麾下的姿態。

公孫瓚的進逼讓袁紹大驚,他立刻把渤海郡的太守印交給了公孫瓚的另一個堂弟公孫范,派他到南皮就任渤海太守,想以此取悅公孫瓚從而緩和局勢。誰料公孫范一入渤海郡就背叛袁紹,以渤海兵力協助公孫瓚,使其聲威更甚。重兵在手的公孫瓚越權任命嚴綱為冀州牧,田楷為青州牧,單經為兗州牧,然後自提三萬步兵,讓嚴綱率領包括三千白馬義從在內的一萬騎兵,進駐界橋。他還提拔依附自己的劉備為別部司馬,並藉機將使自己不快的趙雲調開,讓其隨劉備掌管騎兵,令他們屯兵平原,進一步威逼袁紹。

話說劉備自參與討伐黃巾軍因功被封為安喜縣尉后是流年不利。先是朝廷有令,如因軍功而成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選淘汰,該郡督郵想要遣散劉備,被他聽到風聲後到督郵入住的驛站求見卻遭拒絕,劉備懷恨在心,趁着督郵出驛館的機會將其拿住捆綁起來鞭打了兩百下后,與關羽、張飛一同棄官逃亡;後來劉備加入丹陽的義兵,到下邳時與盜賊力戰立功,被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改任高唐令,卻因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只得去投奔舊友公孫瓚。這次在與袁紹的作戰中被委以重任,劉備自然不敢怠慢,好在不被公孫瓚待見的趙雲卻與劉備一見如故,成為了重要的幫手。

面對大兵壓境的公孫瓚,袁紹決定親自領兵前去迎戰,並召麴義前來助陣。麴義趕來時,袁紹正在舉行軍議,手下的謀臣武將們都對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頗為忌憚,大家議論紛紛卻探討不出什麼有效的策略。麴義見狀很是不屑地說道:“區區幾千騎兵怎麼就把諸位忌憚成這樣,我願領手下八百死士為先鋒,只需再配給我千張強弩,保管讓白馬義從們有來無回。”麴義的話讓袁紹的一些部下極為不爽,正當他們竊竊私語間,同樣是原韓馥部將的張郃起身說道:“我曾與麴將軍共事,相信他的本事,願提一千強弩兵相助他抗敵。”張郃,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人,曾應募參軍討伐黃巾軍當為了軍司馬,戰爭結束后成為了韓馥的部屬,韓馥讓位后又轉投了袁紹。袁紹本來也想不出什麼對策,見是冀州舊將願打頭陣,便點頭同意道:“二位將軍既然自告奮勇,那便要辛苦你們了,我自會領大軍後行隨時接應。”

麴義領兵到界橋以南二十里處佈陣,讓本部曲的八百死士持盾配刀頂在前方,張郃所率的千名強弩兵蹲伏在後。公孫瓚自詡善打野戰,聽到袁紹軍也向界橋進兵覺得正中下懷,立即指揮全軍渡過界橋,並將步兵排列成方陣,兩翼各配備騎兵五千人。行軍途中公孫瓚又接到斥候來報說袁紹軍數量不多,可能是派來試探的先頭部隊,於是他急令嚴綱率兩翼的騎兵率先發起衝鋒,踐踏敵陣,給袁紹一個下馬威。

麴義望見遠處塵土飛揚,知道公孫瓚軍的騎兵出動了,他令士兵們安靜地俯伏在盾牌之下,同時對張郃說:“儁乂,你在後瞭望,等敵軍距離我們百步了喊我。”張郃箭術不凡,眼利星芒,得令后的他挺直了腰背如不動明王般凝視着遠方,突然他眼神一凌,隨即大呼道:“麴將軍,敵人百步內!”“再探,五十步內再喊!”麴義大聲回應道,他緊了緊手中的鋼刀,牙齒死咬着上嘴唇。“五十步,五十步了!”騎兵推進的速度極快,幾息的功夫張郃就再次大呼示警。“殺!”麴義一聲暴喝后騰躍而起,左手舉盾護住頭部右手舉起鋼刀向馬腿砍去,身邊的死士們也立刻以相同動作向敵人砍殺過去。公孫瓚的騎兵隊猝不及防,沖在最前的幾匹馬被砍斷了馬腿卧倒在地,後方的騎兵來不及躲閃被絆倒跌得人仰馬翻。還沒等騎兵隊有喘息和鎮定的機會,張郃就指揮千張強弩齊發,對一片混亂的公孫瓚軍造成了更沉重的打擊。

眼見戰局不利的嚴綱忙領着三千白馬義從催馬猛進,這群精英騎士們馭馬如飛,在躲開飛箭的同時還繞過了倒地的馬匹,朝向麴義的死士們奔踏了過去,戰馬的前蹄如重鎚般砸到盾上,令不少持盾的士兵吐血倒地。立於陣型後方的張郃一直持弓在手觀察着戰場,他先射出一發響箭指揮弓弩手朝向白馬義從的行軍路線上齊射,壓縮他們的馳騁空間,然後從箭袋中抽出另一支箭按在弦上,看向白馬義從突進的方向滿弓而發,正中領頭主將嚴綱胯下坐騎的前胸,戰馬負痛跳起險些把嚴綱掀翻,好在他騎術過人,腿夾繩拽硬是穩住了坐騎,但不知不覺間也衝出了一小段距離而偏離了陣型。麴義見嚴綱落單,疾步如飛地跨過地上人和馬的屍體,眨眼間就衝到其跟前揮刀斬斷了馬腳。嚴綱的坐騎站立不住向前跪倒,他本人在將要倒下的瞬間迅速跳離馬背,才剛落地,麴義就一刀砍來,嚴綱就地一滾避過後,起身舉槍還擊。嚴綱馬上功夫了得,但步戰比不得熟悉羌斗的麴義,加上他手中的長槍不如麴義的短刀更適合貼身近戰,很快就落了下風。二十多合后嚴綱抵擋不住想要逃走,被麴義追上一刀斬殺。

失去主將的白馬義從憤怒地向前猛衝,麴義的死士們在猛烈的衝擊下已經沒有餘力再砍馬腿,只能雙手舉盾拚死扛住長槍和馬蹄。張郃抓住白馬義從攻勢被阻礙的機會,再次射出響箭為信號指引強弩兵齊射,瞬間數百白馬義從被射殺。卸去壓力的死士們重新揮刀砍殺,又有一大片白馬倒地。此時已有數千匹馬倒在戰場上,嚴重阻塞了殘餘騎兵的行動路線,居中的白馬義從進退兩難,成為了強弩的活靶子,在一陣陣齊射后全數陣亡,只有迂迴於側方的四千多騎兵得以全身而退,朝後方狂奔。滿身鮮血的麴義則越戰越勇,他搶了一匹戰馬並換上長矛,帶領死士們乘勝追擊,張郃也號令強弩兵緊緊跟上。

公孫瓚所率的步兵正以方陣推進,突然遇到了敗退而來的本方騎兵,驚嚇中陣型被衝散,甚至有人隨着奔走而來的騎兵一起掉頭而逃。公孫瓚意識到騎兵敗陣了,雖然感到難以置信但還是立即做出了反應,他控制不了已經潰散的騎兵,只能何止住散亂的步兵后號召他們撤回界橋重新結陣迎敵。

卻說後方的袁紹得到戰報后速令部隊全速出擊去協助麴義,而自己則帶着幾十張強弩和百餘名持戟衛士繼續緩行。袁紹派出的援軍抵達時正逢麴義率軍攻打界橋,兩方合兵之後攻勢更猛,公孫瓚眼見部隊士氣低落回天乏術,只得下令撤退。麴義突破界橋後繼續帶兵掩殺,又斬敵近千,公孫瓚一路退回到駐營地才穩住陣腳重新與敵人形成對峙,麴義見對方防禦工事齊備,便沒有強攻,領兵回撤。

袁紹行到距離界橋十餘里處時,聽說前方已獲大勝,就下馬卸鞍,稍事休息。不料之前潰散的公孫瓚部的騎兵在附近重新集結了近兩千騎,望見袁字大旗后便迅速圍攏了過來同時放箭攻擊。眼見箭如雨下,田豐忙把袁紹扶上馬,想讓他退入一堵矮牆裏躲避。袁紹不肯,大聲說:“大丈夫寧可流血沙場、馬革裹屍,豈有躲到牆下活命的道理?”於是猛地將頭盔摜在地上,指揮持戟士列陣防禦,同時令強弩手還擊。騎兵隊遭到殺傷后漸漸後退,他們沒認出帶隊人是袁紹還以為只是小股袁紹軍散兵,所以也不願意冒險猛攻。相持了一段時間后,前方麴義領兵來迎袁紹,公孫瓚的騎兵見勢只得撤圍退散。

戰後,公孫瓚清點殘兵,見折了嚴綱並且白馬義從全軍覆沒,傷痛不已。不過此番慘敗並沒有遏制公孫瓚南侵的念頭,他一邊整頓人馬一邊從幽州繼續調兵,誓要與袁紹再決雌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色三國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血色三國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八章 白馬義從魂斷界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