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八 暫住
翻閱着蝕文道書,程振不覺坐到了日薄西山。對於他這等修士而言,即便在漆黑夜間,也不會影響他們觀看道書。不過,程振還是收起了道書,起身站了起來。
小康山這裏畢竟不是他的洞府,他是來此做客的,自己在這裏閑坐讓此間主人等候總是一件失禮的事情。
吳通和他的小道童確實早就已經醒來了,醒來后找不到程振的人,出來后才看到程振在那裏翻閱道書。
吳通不知道程振是不是在參悟功法,沒敢貿然上前打擾,就這樣一直等着。
此時見到程振起身,吳通才走過來,對着程振拜謝道:“多謝道友相贈的靈果,今日僥倖有所突破。”
程振擺擺手道:“道友能夠突破,主要是因為道友多年積累底蘊已足,些靈果中那些許靈氣不過是個因子罷了。”
頓了頓后,程振還笑道:“道友這裏也算是我的福地了,方才在此偶有所悟,解了我多年疑惑,得了不小的好處,說起來我也要感謝道友才是。”
吳通之前就有所猜測,現在從程振口中證實后,只能感嘆程振好天資好運道。頓悟這種事情,他只聽說過,自身卻從未遇到過。到了他這個年紀,很多事情也早已經看開了,不會拿自己做什麼比較。
倒是聽聞程振說此地是他的福地,吳通心中一動,試探着說道:“哈哈哈,道友天資真是令人羨慕。道友若是不嫌棄寒舍簡陋,不妨在此多住幾日如何?”
吳通從程振舉止氣度以及隨手拿出的靈果等級就推斷出,程振的來歷或許還超出自己的想像。他人老成精,自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交好的機會。
程振想了想,他接下來一段時間需要重新研習蝕文,在此住上一陣也不錯。他在此地觸發了一次悟道,此地真是他的福地也說不定。
“既如此,那便在此多叨擾幾日。”
見程振答應,吳通急忙讓道童去收拾房間。本來吳通還要將自己的房舍讓出來,被程振堅決拒絕了。於他而言,住在哪裏並無多大區別。只要他想,甚至能直接拿出一套靈捨出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程振便在吳通的道觀中住下了,每日裏除了在山上走動,其餘時間就是在研習蝕文。
吳通師徒也知趣,盡量不會來打擾。不過,有次吳通不經意間看過程振推演的蝕文後,大驚。因為他發現這紋路居然和他所得功法最後的文字類似。猶豫了很久,還是忍不住請教了程振。
這吳通自從年輕時得了功法,就一直自己修行。一輩子也見過幾個修行之人,是以居然連蝕文為何物都未曾聽說。這些年,也曾揣摩最後那些圖文有何玄妙,卻苦於無法入門。
在程振給他講解了蝕文為何后,吳通愣了好一陣,方才喟然長嘆一聲。
“今日方才得見大道門庭,可喜,可喜。只怪我平生太過膽小謹慎,不敢去探尋修行界,以致蹉跎半生,可惜,可惜。”
說著說著,竟然老淚縱橫。
過了良久,吳通方才以袖拭面,赧然說道:“讓道友見笑了,多謝道友為我解惑,了卻一樁心事,貧道無憾了。”
程振見到吳通後方才真正見識到了修行界最底層的這些修士到底是什麼處境,再想想那些毫無修行資質的芸芸眾生。這才體會到,能夠修行上乘功法能夠有望大道是件多麼幸運之事。
見吳通如此,程振不免也動了些惻隱之心。想到自己左右也要重新梳理所學,不妨就再當一回老師,就像幾年前在族學中那樣。
“我今日正要從頭梳理所學蝕文,道友若是有意我倒是可以教你一些入門的東西。”
吳通顯然是沒有想到程振會這麼說。他不懂蝕文,但聽在所說,蝕文乃是直指大道的文字,想來在修行界中都是極為重要的知識。因為明白蝕文的珍貴,所以根本沒有想過求程振教他。
他愣了一會方才以弟子禮拜謝道:“多謝道友傳道之恩。”
於是,程振除了每日整理所學,還會抽出一點時間給吳通講解蝕文,見那道童目光清澈似也有些慧根就一起帶上了。
程振回憶起自己年幼時在族中所學的蝕文內容,稍作修改就當做教材交給了吳通二人。待二人稍微通曉一些蝕文解法后,就以吳通自己的功法做示例,講如何解讀蝕文。
這也是吳通自己要求的,他也知道自己資質平平又垂垂老矣,此生恐怕都學不到太多內容。以自家功法為示例,即便自己學不會蝕文,那也能將程振的解讀留給後輩,將來自己一脈便不必再如自己這般。
“你這門《扶風引氣法》重在體悟天地間風勢,你來看這處蝕文……”
“蝕文最難處就是一字千義,不同人以不同視角解讀解出不同含義,這也是蝕文精妙之處。我所解出來的也只是自己的想法,不是創功之人的想法,也未必適合你們,切不可以之為不變之正解,切記,切記!”
程振將全篇功法蝕文重新解讀一遍后,叮囑吳通兩人不要盡信自己所解,將來還是要自己嘗試解讀蝕文。
吳通聞言肅然回道:“謹記程師所言,我會將今日所聞記錄在冊留給後人。”
自從跟隨程振學習蝕文,吳通就不敢再以道友相稱,而是以程師相稱。程振說了幾次,見他態度堅決,也就由他了。程振教授吳通二人蝕文,說是他們半師也不為過。
吳通二人每日跟隨程振學習蝕文,兩人中小道童天賦比吳通要好一些,或許是年齡的優勢。當那小道童首次解出程振寫給他們的蝕文時,已經是一個多月以後了。
這段時間,程振也已經將自身所學蝕文知識從頭到尾重新梳理一遍,自身蝕文水平又提升了許多。
程振見吳通兩人蝕文已經初步入門,也準備離開了。他在康平這裏逗留的時間已經有些久了,也該繼續出發了。
在師徒二人依依不捨的目光中,程振洒脫地離開了小康山。他也不回康平城,直接在渡口搭了一艘向西的商船便離開了這裏。
楊碩從外地返回時,程振已經離開,緣吝一面的楊東家不由捶胸惋惜。
數十年後,昔日小道童走下了小康山,走出了康平,找到了師父所說的坊市。靠着幫人解讀蝕文逐漸在修行界站穩了腳跟,最終建立了門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