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九 遊歷(七)
平波河起自群山之中,到康平那段水勢已經變得平緩。從康平城向西乃是下游,水面越來越寬,水流也越來越緩。
不過也有例外之處,比如距離康平大約五百里的位置,水流驟然變得湍急。
此處除了落差變大外,兩岸還有高岩峭壁阻隔,主河道被擠壓驀然變窄,導致平波河在此處波濤涌動,浪翻白花。
由於此處上下遊河道都寬闊,唯有此處狹窄,若是從高空看去,會發現這裏就像是葫蘆中間那一段,行商們都稱此地為“葫蘆腰”。
這地形對於過往船隻很不友好,卻也養活了沿岸許多船工縴夫。
本地船工都是人手一根毛竹大桿,站在商船兩側,通過毛竹戳頂來調整船的走向,不使商船撞到亂石。
至於縴夫則專做下游的生意,畢竟上船不能只往下游去不返回。若是想要渡過葫蘆腰前往上游,就必須縴夫拖拽。這裏拉縴還不能走主河道,要走旁邊的支流淺灘。支流在上游就有人專門攔住水流,等縴夫拉船靠近後方才放開。
葫蘆腰的地形對於程振來說也就那樣,更加險峻雄渾的奇景他也見過。不過,沿岸討生活的這些人倒是讓程振印象深刻。
一個個黑黝黝的漢子在波濤中奮力抗爭,一聲聲帶着汗味的號子響徹兩岸。這些人固然只是一些普通人,生活也很艱苦,在這裏賣力氣不過是為討生活罷了。
不過,程振也確實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機。他們的號子聲中有生活的困苦,同樣也有與天爭命的不屈氣魄。
凡人與修士,天差地別,卻也沒有本質區別。大家都是在天地間掙命,只是方式不同。
如“葫蘆腰”這樣的地方,程振一路都在見識。
可能有些地方的人,沒有“葫蘆腰”的船工、縴夫過得這般激蕩,卻也各有各的精彩。
一路上看這些人間煙火,比看沿途的風景更有趣,更有所觸動。
程振沿途更換了幾次商船,有時到達一個城就停下小住幾日,有時直接路過,一切隨性。就這樣走走停停,走了快兩千里水路,程振才上岸轉為陸路。
之所以下船,是因為他想起之前吳通老道似乎說起過,康平城西北有一修士坊市。
程振到沿岸城中時發現如同吳通這樣的修士,一問之下,發現從此地一路向北就能到那坊市。既然如此,程振決定前去見識一番。
於是程振就在城中買了匹馬,向著北方行去。就這般又走了半個多月,方才到達之前修士所指的地方。
此時程振身處群山之中,四周儘是蒼青古樹,連個山村都沒有,更不用說什麼坊市了。
程振之所以卻行坊市就在此處,是因為他感應到了陣法遮掩的痕迹。回想先前那修士所說,程振走到一塊大青石旁打入了一股法力。
原來平平無奇的青石立即如同水做的一般盪起波紋,繼而顯現出一個一丈見寬的洞口。程振見狀稍作感應就踏入洞中,在他進入后,身後在此盪起波紋最後仍顯現出一方青石的樣子。
此處坊市名為山中坊市,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此坊市乃是建在山腹之內,是名副其實的山中。
據說這山底下有一條暗河,在暗河沖刷侵蝕之下,底下還出現了大片溶洞。當年有善於望氣的修士途經此地,打通了溶洞向下採集水氣地氣。後來,陸續有修士前來,久而久之便成了一個修士互通有無的坊市。
程振沿着洞中石階一路向下,下行了千丈方才見到有瑩瑩亮光。走近看,是依附在石壁上的不知名苔蘚發出的微光,整片微光標記出一個拱門形狀的圖案。
穿過這道拱門后,原先還一片昏暗的空間一下子亮了起來。
入眼處是一個巨大溶洞,這溶洞頂足有兩百丈高,洞頂鑲嵌着數以百計的夜明珠散發出柔和白光,溶洞中林立的鐘乳石柱上也有諸多宮燈,同樣發出明亮暖光。
溶洞空間如此大,但給程振的感覺卻不是空曠,反而覺得有些狹小。因為,在這溶洞之中,數以百計的亭台樓閣鱗次櫛比,幾乎已經到了屋檐相連的程度。
這些建築有些建在地上,有些嵌入石壁,高處更有掉在洞頂的,放眼望去,極有層次感。諸多建築間都有階梯相連,地面上是石階,空中則是懸浮的木板。其上有諸多修士往來,還有許多人在店門前迎客。各處人聲在這溶洞中匯成一片,好不熱鬧。
任誰從山外看,也想不到在這千丈山底還有如此熱鬧的去處。
程振站在原地看了看,就地找了家酒樓走了過去。在這個酒樓中,程振嘗到了本地特色的無目白魚,以及用苔蘚發酵出的靈果酒,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他到這酒樓除了吃點東西,主要還是想問問坊市的情況。這種酒樓做的就是這種生意,在程振大方地點了店裏招牌酒菜后,夥計很熱情地給程振介紹了一下這山中坊市的情況。
聽過之後,程振對於此地有了個大概了解。
這山中坊市是個小坊市,不是說這裏地方小。相反,這裏空間極大,像程振見到的這個溶洞並非唯一,還有幾處溶洞彼此相連。之所以說這裏是小坊市,是因為聚集此地的修士修為普遍不高,玄光修士都少見。
修士品級不高,在這裏交易的物品等級也自然不高。按照修行界的看法,沒有化丹境界交易的坊市,都算是小坊市。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山中坊市周遭沒有什麼好的靈脈,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像樣的修行門派。修士總量雖然比康平那邊多許多,但也都是些低階修士。在這種環境下,坊市自然只能是小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