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義和團
大多數的人闖關東是為了謀生計,而端肆的太爺爺卻並非如此。究其原因,還要先說一說義和團的事情。
清朝末年,華夏大地千瘡百孔、滿目蒼夷。那時的華夏是一個充滿了內憂外患的國家,外患,由於清政府的腐朽和軟弱,列強國家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橫行無忌。內憂,先有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后則要屬義和團運動了。
義和團是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諸多農民運動團體共用的稱謂。說到它的起源一直存在着巨大的爭議,有人說是宗教、有人說是幫派、有人說是拳會,也有人說是秘密團體,但有一點是公認的,義和團運動是一次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
從古到今,全世界的農民運動好像都以剝削、壓迫、階級矛盾等詞彙為前提,但是我認為在眾多的農民運動中,義和團運動比其他的農民運動都要高尚,他們的綱領中不但包括了反清復明、扶清滅洋,甚至還有滅清滅洋,這些宗旨看似矛盾,其實不然。
短短几年的時間,義和團運動的發展經歷了數個不同的階段,從最早的反清復明到扶清滅洋,再到後來的滅清滅洋,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原因。說到底,還是當時的清政府不作為。
明朝滅亡以後,滿清入主中原,結束了漢人對華夏的統治權。這是在中國的歷史上繼蒙古之後的第二次由少數民族來統治華夏漢民。在大清立國之後的很多年裏,仍有一些單純的民族主義者或者是一小撮有野心的人始終想要推翻滿清。奈何回天無力,清庭大勢已成,於是他們在清政府的殘酷鎮壓之下,從明爭轉為暗鬥,依舊鋌而走險的活動在陰影之下,伺機待發。
任何一個王朝都是從輝煌走向沒落,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大清朝在經歷了康雍乾盛世之後,也逐漸開始衰敗。兩次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徹底淪為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並且陷入了割地賠款的萬劫不復之境。《南京條約》的簽訂更是助長了資本主義列強的囂張氣焰,誘使他們加速的對我中華進行瓜分和掠奪。而清政府則加緊了對人民的搜刮,階級之間矛盾日趨銳化。
另一方面,西方列強國家崛起,將侵略擴張的鐵蹄踏上了中華大地,一邊在我們的領土上肆虐,一邊又試圖用宗教的手段控制我們的人民。清政府鑒於治外法權,對洋人的問題採取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的處理措施。於是導致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託庇於西方宗教之下,做的都是欺壓良善、為虎作倀的惡行,資本主義列強與華夏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此時又有洪秀全在吸取和借鑒了基督教的教義之後廣傳信徒,並領導信徒在金田起義,將反封建鬥爭的矛頭直接指向了清朝的統治者,拉開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帷幕。長達十四年的太平天國運動,給清政府造成了毀滅性的創傷,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也加劇了清政府的滅亡以及中國整個封建制度的衰敗和崩塌。
而緊隨其後的義和團運動又讓一些反清志士認為時機再次到來,意圖藉此顛覆滿清的統治。所以在義和團的組織中包含了多個反清復明的秘密團體,他們打出的是“反清復明”的旗號。於是,義和團運動遭到了清政府的殘酷鎮壓。
但是在義和團中,還有很多挺身而出的愛國志士,為國家興亡而抗爭、為民族大義而奮鬥。他們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並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對列強勢力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義和團運動爆發之後,列強國家也大為恐慌,他們一方面與東南部各省的封疆大吏達成“東南互保協議”,另一方面則向清政府施壓,敦促清政府剿滅義和團。
而此時的慈禧剛剛嘗到了甜頭,對各國的請求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為了利用義和團組織對抗列強勢力,慈禧還不顧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公然發佈了維護義和團的詔令,並且以光緒皇帝的名義宣佈,向十一個列強國家宣戰了,真正的災難也因此而起。
有了清政府的支持,義和團運動立刻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擁護和響應,從勞苦大眾、販夫走卒到士兵將校、商賈巨富,紛紛成立或加入義和團組織。一時間,義和團運動如燎原之火一般迅速發展壯大,並將火勢蔓延到全國各地,除了達成“東南互保”協議的地區,到處都在殺洋人、燒教堂,甚至連中國教民也未能倖免。
雖然義和團里有很多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但也不乏敗類混跡其中,好多綠林響馬、江洋大盜、地痞流氓、潑皮無賴為了逃避官府的制裁也加入到義和團的組織中,拉起大旗、扯起虎皮,打着義和團的幌子行事。因此在以後的義和團組織中,就有了官團、私團之分,甚至還有假團、偽團和山寨團等等。從而導致了義和團的組織鬆散、良莠不齊。
而此時與西方列強達成東南互保協議的地區,以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等人為首的一眾派系卻公然違抗聖旨,稱皇室詔令是義和團脅持下的“矯詔、亂命”。此舉雖使河北、山東以外的地區得以免於義和團之亂及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但同時此事也使得清廷威信掃地。
列強國家在投訴無果之後,也採取了積極應對措施,由英、法、美、德、意、奧、日、俄八國共計五萬餘人、戰艦五十餘艘組成了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的率領下,以保護各國使館的名義,武力佔領BJ。
在八國聯軍中,意大利出兵最少,僅有百來人,而日本的出兵人數最多,達到了兩萬餘,成為了八國聯軍的主力,可見日本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久矣。但是最讓人痛心的是,在八國聯軍中居然還有英國派出的由華人組成的華勇營官兵3000餘人參戰。
八國聯軍攻入BJ之後,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很多義和團的志士和平民被血腥屠殺。慈禧驚慌之下,和光緒皇帝倉惶逃到了西安,將祖宗的基業和百萬子民毫不猶豫的扔給了資本主義列強。隨即,八國聯軍以搜捕義和團餘孽為名,挨家挨戶的進行入戶搶劫,稍有反抗者就被殘殺。大部分的老百姓和買賣鋪戶被洗劫一空。意猶未盡的八國聯軍還衝入了故宮和頤和園,無數的珍寶和古玩被劫掠和毀壞。其中包括古觀象台上的天文儀器、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珍貴文物。
在逃亡途中,慈禧為了平息各國列強的怒火,緊急指定李鴻章為全權代表與列強各國議和,並下令徹底剷除義和團。
使用大刀長矛和列強的洋槍洋炮艱苦鬥爭的義和團志士就這樣被慈禧和滿清政府拋棄了,至此,義和團的領導者才徹底認清到慈禧的醜惡嘴臉和滿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最終,義和團帶着絕望和不甘被迫撤出BJ,化整為零轉往各地堅持抗擊列強的侵略和滿清政府殘酷無情的鎮壓。
關於義和團運動的真實始末和歷史影響眾說紛紜,端肆不去評論。在此,端肆只想對“東南互保”這件事發表一下他個人的看法。
關於東南互保,感興趣的人可以自行百度一下。有人說但是!!!“東南互保”在當時的條件下起到了保境安民,為國家保存實力的作用,使中國最富庶繁華之地、為數不多的新式工商業最集中的地區從大體上保持了局面的穩定和免於遭受戰火的破壞,人民生命財產得以保全,同時也阻止了列強勢力在長江流域更迅速、更強烈的深入。
從文學批評的角度來說,否定舊說、創立新說無可厚非,但從端肆的角度來說,-他覺得文人還是應該講點風骨的。做學問要嚴謹是可貴的,但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更可貴!
歷史已經無數次的證明,被後世所敬仰的只有“三元里”,只有岳飛,只有武松,沒有“東南互保”,沒有秦檜,也沒有潘金蓮。因為任何時候其實都是講正能量的,《代李敬業討武曌檄》編出花樣兒來罵武則天,也沒誰提過“但是”。
中國的封建制度是“聖賢”的封建制度,即使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都沒能反得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偏偏是“封建聖賢”教化出來的人卻公然違背了“聖賢”,違背了即使是現代人都不能輕易違背的“天、地、君、親、師”,還跨過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麼簡單卻無法達成的境界直接越級挑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端肆覺得這些人真的是在立牌坊。
況且,就“東南互保”這件事的所產生的歷史影響來說,端肆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應該是弊大於利的。甚至從舊民主主義革命末期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內容是在革“東南互保”的遺毒。那麼如果按照那些人的思維邏輯去推論,端肆認為應該在高考歷史試題“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的答題處咬破中指慷慨激昂的寫下這樣一行答案——都是他娘“東南互保”慣的!
義和團運動的高潮是在一九零零年,是舊曆的“庚子年”,所以義和團運動也被稱為“庚子拳亂”。那一年,端肆的太爺爺剛滿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