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菩提祖師
只見,太上老君,一揮拂塵,周圍一切都在坍塌,壓縮,回溯。
卻成一圓圈,被太上老君捏入手中,捏做一丹丸,收入袖中。
隨即,卻見。
兩人兩牛,在姬詡(靈寶)無甚所覺時便來到了混沌未開之時。
那太上老君又一揮拂塵,仿若太乙輪轉陰陽,無極化生太極。天開地辟,清濁相生,乾坤相離,天地相分。
此拂塵,顯浮沉,清浮濁沉。
乃是,老子成為太上老君后,自然生成,自有太上大道相合,不想竟然有如此開天闢地之大神通。
此時,天升地降。
大地亦為一渾圓之形,一體之狀。
只見,太上老君,再一揮拂塵。
大地分裂。
分為五者。
中間最小,只成一山凸起。
其餘四者,既為四大部州。
拂塵之力,於其間,化地火水風四象之力。
地者,對四大部州提升本源,穩固體量。
火者,於地后對四大部州,凝練,煉升。
水風,相合,風推四大部州,相離相遠。
水於風后,佔據相隔的空間,又貫穿奔騰於四大部州,使四者,雖分,然,氣亦相連。
風,火之力,此間成后,一者,升於天,托扶清天,一者,潛於地,合藏岩地。
只余,地水,凝固成就靈山福地洞天水府,交織覆蓋地水龍脈。
四大部洲,乃成,即生造化,木氣,陽氣,陰氣,萬氣勃發,生機湧現,萬靈亦生。
如此,太上老君,三揮拂塵,一回混沌,二開乾坤,三成天地。
太上老君,指着,世界中心的那一山,對姬詡(靈寶),說道,“此山,既為須彌山。”
兩人,兩牛,落到此山中。
姬詡(靈寶)卻見,這須彌山,不似四大部州那般萬氣生機具現,此地只有金氣。
雖然,金氣,為不朽之象。
但,卻,抑制抹除了生機的發展。
何況,此山,如此凝聚,濃烈的金氣,使能由金氣化生造化的生靈都無法孕育。
這時,卻聽太上老君說道。
“這須彌山,以成,需有佛陀出世,才全此行。”
“道友,可與我一同施力。”
姬詡(靈寶),連忙施禮,說道,“不敢當老師,道友相稱,如何行事,全憑老師吩咐。”
太上老君,說道,“道友,師傅,身份如何,全在你的認知,無須在意。”
“我今,化胡為佛,既造此須彌山,亦當有佛,我想化出一氣,開此界佛道。”
“這天地初開之時,你也可化一先天之靈,相伴而出。”
“雖然,對於,我所傳,你所悟的金丹大道而言,到達金仙之境,已不拘於先天後天之別,但,在此之前,先天的跟腳卻不是尋常後天能比擬的,你如經歷先天之身,亦能大有所得。”
說完,只見,太上老君,呼散出一氣,化作一人,盤膝而坐。
此人,成象莊嚴,散露圓滿之道。
隨後,太上老君虛推姬詡(靈寶)。
姬詡(靈寶),順力,落於,太上老君之氣所化的人,身後。
化作一樹,鬱鬱蔥蔥,形成華蓋,遮於那人之上。
姬詡(靈寶)所化之樹,成就先天庚金祖根之靈。
本體,散發陣陣,神光。
姬詡(靈寶)沉於其中,不知不覺。
卻感,
靈寶之道,暫且,不思不用。
姬詡之姓名,再無所定,至此不存。
再回,悟道靈寶之前,心光大盛。
照耀而出,通體光明。
成,大智慧,大光明,大覺悟,大圓滿。
與樹下那人相映,助其,思考明悟。
覺智,覺悲,覺行,覺願。
亦明般若,亦悟金剛。
只覺,身存之樹,似有似無。
此中之心,似明鏡,似靈台。
似居神山,似還聖洞。
過往,未來,種種大道,都如化作塵埃般,落於明鏡之上,蒙於靈台之表。
被現在之力,覺悟擦拭。
此心,再復玲瓏剔透。
所謂。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卻又突然,如意於冥冥而降。
靈寶再現。
三寶玉如意生髮神光。
打碎明鏡,掀翻靈台。
天翻地覆,稱霸現在。
正如,此心本就通明,哪須擦拭,何用外染。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當作如是觀。
所謂。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突覺,空寂之覺。
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在此之間,混混沌沌。
仿若,鴻蒙初辟。
於此,方知。
靈寶,顯化。
三光,皆發。
再明,一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為無,耨多羅為上。
三藐為正,三為遍。
菩提為道。
統而譯之。
名為,無上正遍道。
亦可明。
阿雲無,耨多羅雲上。
三雲正,藐雲等。
又,三雲正,菩提雲覺。
即是,無上正等正覺。
得此心者。
即為。
無上正等覺者。
即為。
佛陀。
要有此覺。
須悟,空。
所謂。
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
既如此,姬詡,再得一悟,當為,菩提。
如此之樹,即為,菩提樹。
一覺此知。
金丹大道,直入,煉神還虛,即成金仙之境。
此間金丹妙法,稱得仙中大品之名。
道曰。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生命無他說。
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台賞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里種金蓮。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
此丹訣,儒釋道,併兼,三道合一。
太上老君,見有此悟,拂須,稱善。
樹下之人,亦即得大道。
只見,其剎那間成就,頂成肉髻相,眉間白毫相等三十二相,身伴八十隨形好。
起身,向四方行七步,舉右手而唱詠之偈句。
“天上天下惟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
“我今,既為。”
“阿彌陀佛!”
此中的我,並不單指其本身,乃是指,眾生。
指的是眾生都具有的那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天真佛性。
而世間,非世間的一切色相、非色相的東西都是這天真佛性所顯現的。
惟我獨尊。
既眾生超脫。
姬詡聽得此號,亦從樹中,仿若,金蟬脫殼般,脫身而出。
卻見得,其成就非凡,神聖之氣象。
所謂。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亦道曰。
“我今,既為。”
“菩提祖師!”
自此姬詡無需靈寶定性命,再得姓名,因應菩提樹而得,固有菩提之名,自號祖師。
得稱,菩提祖師。
說完,喚出,三寶玉如意,運斬三身之法。
一指,其脫身而出的菩提樹。
既見,那菩提樹,應變而化。
分做兩者。
一者,為樹身,樹體。
化作,一人。
菩提祖師,言道,“爾得空生,既為恆樂安定、善解空義、志在空寂。”
“實為,解空第一。”
“應以,我菩提之名,相伴侍奉阿彌陀佛左右,為其弟子,既全我這段因其而悟的因果,又得斬而延續我與老子,與太上老君的師徒緣分。”
“你今既為。”
“須菩提!”
卻見那人,應言而得。
一得須陀洹果,復證阿羅漢果。
(這裏借用了南傳佛教中的修行位階,須陀洹果為沙門四果中的初果。
其餘三果依次為,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
此四果既聲聞四果,阿羅漢為如來十號之一。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是佛教聲聞中最高果位。)
須菩提,禮拜過本尊過後,便站於阿彌陀佛身後,閉目不語。
那菩提樹所化另一者,卻為一團金光,如木心,又若樹脂,盡得庚金菩提之意,似金丹,又成舍利。
渾圓圓,金燦燦。
菩提祖師,說道,“爾亦應空之妙理,亦因佛而生,雖無需相伴阿彌陀佛,但卻當宣行禪理。”
說罷,那金光圓物,既得變化。
卻見其,因應一禪。
而化一蟬。
菩提祖師,見此,不禁嘆言,“不想,竟為一蟬也,難言,非是此化胡為佛因果所緣。”
“既如此,你便為。”
“金蟬子!”
那金蟬子,上下於菩提祖師身旁紛飛一番,便落入,祖師袖中。
太上老君,見此間事了,便對菩提祖師,說道,“道友,此斬身之法,既了卻種種,亦斬去經此所得先天跟腳,全於自身精純,只保留道之所悟,真乃大神通也。”
菩提祖師,因再斬三身之行,以了卻稱太上老君,師傅,道友之別。
回道,“全賴老君成全。”
又聽得,太上老君,說道,“化胡為佛,今以有始,有本,使佛教眾神,已有現世之因,但尚不知何時何日,需用些手段。”
“不如接下來,由你,行事,如何?”
菩提祖師,聞言,連忙,說道,“老君,在下,恐力有不及,怕行事不妥。”
太上老君,笑道,“放心,有我在一旁擔著,你只管施為。”
“不過,這一行事,你亦應有一趁手之兵器靈寶,方可隨意得心。”
菩提祖師,說道,“在下,有一三寶玉如意,甚合心意,亦含大神威,管是什麼,魑魅魍魎,一記如意砸下去,皆身死道消,無需老君費心。”
太上老君,聞言,說道,“你那如意是個玉器,准打着便好,如打不着對方的魁首元靈要害,要是撞着對方的奇鐵兵刃,豈不打碎了?何況,那是你大道之寶,與你相伴相合,沾染殺伐業障,倒是瞅着不甚吉利。”